图书介绍

小儿感染性疾病及免疫缺陷病的诊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小儿感染性疾病及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 刘恩涌,张瑞杰,周慧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4315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918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944页
  • 主题词:小儿疾病-感染-诊断;小儿疾病:免疫性疾病-诊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小儿感染性疾病及免疫缺陷病的诊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2

第一章 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概述2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的概念2

一、感染性疾病2

二、传染性疾病3

第二节 小儿感染性疾病的历史、现状和展望3

一、儿科感染性疾病的历史3

二、儿科传染病的现状3

三、儿科感染病的展望4

第三节 小儿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5

一、病原体5

二、流行病学特征6

第四节 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7

一、感染源7

二、传播途径8

三、易感人群9

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0

第一节 病原体对小儿的致病性11

一、病毒的致病性11

第二章 小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11

二、细菌的致病性12

三、衣原体的致病性14

四、支原体的致病性14

五、立克次体的致病性15

六、螺旋体的致病性15

七、真菌的致病性16

八、寄生虫的致病性16

一、免疫器官和组织17

二、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17

第二节 小儿非特异性免疫17

第三节 小儿特异性免疫应答20

一、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21

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23

三、通过血流扩散28

二、通过淋巴管扩散28

四、其他途径扩散28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发热反应28

一、直接扩散28

第一节 感染扩散的途径28

第三章 小儿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变化28

一、发热的临床分类29

二、发热的原因及机制29

三、发热时机体功能及代谢改变32

一、感染性疾病的炎症33

二、炎性介质在感染炎症中的作用33

第三节 感染性疾病的炎症33

三、其他炎症介质在炎症中的作用35

四、感染性疾病中的炎症反应36

第一节 临床诊断38

一、病史38

第四章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学38

二、体格检查39

第二节 症状诊断43

一、发热43

二、黄疸54

三、皮疹61

四、咳嗽65

五、惊厥70

六、淋巴结肿大75

七、肝脏肿大79

八、脾脏肿大87

第三节 实验室诊断99

一、常规检验99

二、细菌学诊断101

三、病毒学诊断102

四、免疫学诊断103

五、分子生物学实验诊断104

第四节 放射线诊断105

一、肺部感染性疾病105

二、心血管感染性疾病120

三、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122

四、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127

五、骨感染性疾病129

六、关节感染性疾病131

七、颅骨感染性疾病132

八、脑和脑膜炎性病变及肉芽肿性疾病134

第五节 超声波诊断139

一、颅脑139

二、颌面、颈部140

三、心血管系统140

四、胸腹部141

五、阴囊疾病143

六、骨、关节及软组织疾病144

一、控制传染源145

第一节 预防措施145

二、切断传播途径145

第五章 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及医院内感染145

三、保护易感人群146

第二节 治疗原则147

第三节 医院内感染147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148

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148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148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151

第六章 病毒传染病154

第一节 麻疹154

第二篇 传染病154

第二节 风疹158

第三节 幼儿急疹160

第四节 细小病毒B19感染163

第五节 水痘165

第六节 流行性感冒168

第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170

第八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174

第九节 病毒性肝炎177

第十节 脊髓灰质炎185

第十一节 狂犬病188

第十二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191

第十三节 登革热196

第七章 细菌性传染病200

第一节 细菌性痢疾200

第二节 伤寒204

第三节 布氏杆菌病210

第四节 白喉212

第五节 破伤风216

第六节 百日咳219

第七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23

第八节 猩红热227

第九节 霍乱230

第十节 鼠疫234

第十一节 猫抓病237

第十二节 兔热病238

第十三节 炭疽241

第八章 螺旋体和立克次体病245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245

第二节 回归热248

第三节 鼠咬热251

第四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253

第五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256

第一节 疟疾258

第九章 原虫病258

第二节 阿米巴痢疾261

第三节 黑热病264

第四节 肺、胸膜阿米巴病267

第一节 念珠菌病269

第十章 深部真菌病269

第二节 隐球菌病273

第三节 曲霉菌病276

第四节 毛霉菌病279

第五节 组织胞浆菌病282

第六节 球孢子菌病285

一、蛔虫病288

第一节 线虫病288

第十一章 寄生虫288

二、蛲虫病290

三、钩虫病291

四、旋毛虫病292

五、毛圆线虫病294

六、粪类圆线虫病295

七、鞭虫病296

一、牛带绦虫病297

第二节 绦虫病297

二、猪带绦虫病和猪囊虫病298

三、膜壳绦虫病300

第三节 肺吸虫病302

第一节 概述305

第十二章 结核病305

一、原发型肺结核311

第二节 小儿肺结核病311

二、急性粟粒性肺结核313

一、结核性脑膜炎314

第三节 肺外结核病314

二、结核性胸膜炎317

三、结核性心包炎319

四、腹部结核320

五、骨与关节结核321

六、肾结核322

七、浅表淋巴结结核323

八、皮肤结核324

十、眼结核与耳结核328

九、生殖系结核328

十二、结核病与艾滋病329

十一、围生期结核329

十三、潜伏结核感染330

一、病毒感染332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332

第三篇 内科332

第十三章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332

二、细菌感染335

三、其他感染337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40

第二节 呼吸系统感染340

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341

二、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341

一、鹅口疮345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感染345

四、脓胸和脓气胸345

第四节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346

三、溃疡性口炎346

二、疱疹性口炎346

第五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48

第六节 新生儿急性阑尾炎350

第七节 新生儿细菌性腹膜炎351

第八节 新生儿感染性肝炎352

第九节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353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55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355

第二节 急性感染性喉炎357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358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360

第四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360

一、细菌性肺炎362

第六节 肺炎362

二、各种细菌性肺炎的特点364

三、病毒性肺炎367

四、支原体肺炎378

五、衣原体肺炎380

六、钩端螺旋体肺部病变381

七、真菌性肺炎383

八、立克次体肺炎385

九、卡氏肺囊虫肺炎386

十、疟疾肺387

十一、肺包虫病388

十二、肺弓形虫病389

十三、肺螨病390

第七节 肺脓肿391

一、干性胸膜炎393

第八节 胸膜炎393

二、浆液性胸膜炎394

三、化脓性胸膜炎395

二、消化性溃疡398

一、食管炎398

第十五章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398

第一节 食管及胃部疾病398

一、感染性腹泻病399

第二节 肠道感染性疾病399

一、肝脓肿414

第三节 肝胆感染性疾病414

二、肝包虫病416

三、肝胆其他感染性疾病417

五、巴德—希阿里综合征423

四、类瑞氏综合征423

一、急性胰腺炎425

第四节 胰腺感染性疾病425

二、假性胰腺囊肿426

第五节 小儿肠道腹腔感染疾病427

第一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429

第十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429

第二节 心肌疾病432

一、急性心包炎436

第三节 心包疾病436

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441

三、心包切开后综合征443

第四节 心脏手术后并发感染444

第一节 泌尿系感染446

第十七章 泌尿系统疾病446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449

第三节 黄色肉芽肿肾盂肾炎451

第十八章 感染与血液系统疾病453

第一节 感染性贫血454

第二节 感染性溶血性贫血455

第三节 感染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58

第四节 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459

第五节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生症461

第六节 感染性血管性紫癜462

第七节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4

第八节 肝脏疾病致凝血功能障碍466

第九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68

第十节 类白血病反应471

第十一节 白血病并发感染473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476

一、病毒性脑炎477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477

二、单纯疱疹病毒脑炎480

三、肠道病毒性脑炎481

七、病毒性脑膜炎482

六、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脑炎482

四、B病毒脑炎482

五、Nipah病毒性脑炎482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483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489

第三节 支原体感染性疾病489

一、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90

第四节 真菌感染性疾病490

二、其他支原体感染490

二、念珠菌性脑膜炎492

一、脑囊虫病493

第五节 脑寄生虫病493

三、其他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93

二、其他脑寄生虫病495

第六节 瑞氏综合征497

一、急性小脑共济失调498

第七节 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498

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499

三、中枢神经系统慢感染500

四、胚胎脑病504

一、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505

第一节 甲状腺炎505

第二十章 内分泌疾病505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506

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07

一、垂体功能减低508

第二节 垂体疾病508

二、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509

四、性早熟510

三、加压素分泌异常综合征510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511

五、淋巴细胞性垂体炎511

第四节 睾丸炎512

第一节 败血症513

第二十一章 全身感染513

第二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518

第三节 莱姆病521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526

第四节 感染性食物中毒526

二、真菌性食物中毒530

第五节 溶血尿毒综合征533

第六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37

第七节 感染性休克543

第八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548

第一节 心理异常诱发感染性疾病554

第二十二章 小儿心理异常与感染性疾病554

第四篇 外科感染性疾病554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导致心理障碍555

第三节 行为异常、虐待等易引发感染性疾病558

二、疖561

一、痱子561

第二十三章 软组织感染561

第一节 细菌性皮肤感染561

四、脓疱病562

三、痈562

第三节 新生儿皮下坏疽563

第二节 新生儿尿布皮炎563

第四节 新生儿坏死性筋膜炎564

第六节 急性淋巴结炎566

第五节 急性蜂窝组织炎566

第八节 新生儿脐炎567

第七节 急性淋巴管炎567

第九节 脓肿568

第十节 全身化脓性感染569

第二节 脓性指头炎571

第一节 甲沟炎、指甲周围炎、指甲下脓肿571

第二十四章 手部感染571

第四节 手掌筋膜间隙感染572

第三节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572

第三节 硬脑膜下脓肿574

第二节 硬脑膜外脓肿574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感染574

第一节 颅骨骨髓炎574

第四节 脑脓肿575

第六节 硬脊膜外脓肿577

第五节 脊柱骨髓炎577

第七节 硬脊膜下脓肿578

第八节 脊髓内脓肿579

第二节 急性化脓性胸膜炎580

第一节 急性乳腺炎580

第二十六章 胸部感染580

第三节 慢性化脓性胸膜炎582

第四节 急性纵隔炎583

第五节 纵隔炎性假瘤584

第六节 肺脓肿585

一、继发性腹膜炎587

第一节 腹膜炎587

第二十七章 腹部及会阴感染587

二、原发性腹膜炎590

第二节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92

第三节 大网膜炎593

一、急性阑尾炎594

第四节 阑尾炎594

二、慢性阑尾炎599

第五节 美克耳憩室炎600

一、膈下脓肿601

第六节 腹腔脓肿601

三、盆腔脓肿603

二、肠间脓肿603

一、细菌性肝脓肿604

第七节 肝脓肿604

二、阿米巴性肝脓肿607

一、急性胆囊炎609

第八节 胆囊炎609

二、慢性胆囊炎610

第九节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611

第十节 胰腺炎613

第十二节 髂窝脓肿617

第十一节 脾脓肿617

一、肾多发性脓肿618

第十三节 肾脏感染618

第十四节 急性附睾炎619

三、肾周围炎619

二、肾积脓619

一、肛门周围脓肿620

第十六节 肛门感染620

第十五节 阴茎头包皮炎620

二、肛瘘621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622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622

第二十八章 骨、关节及肌肉感染622

二、慢性骨髓炎623

四、硬化性骨髓炎624

三、局限性骨脓肿624

一、化脓性关节炎625

第二节 关节炎625

五、创伤后骨髓炎625

二、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626

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627

一、流行性肌痛627

第三节 肌炎627

第四节 骨与关节结核628

一、脓疱疮632

第一节 球菌性皮肤病632

第五篇 皮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少女妇科632

第二十九章 小儿感染性皮肤病632

二、深部脓疱疮633

四、疖与疖病634

三、毛囊炎634

五、痈635

六、丹毒636

八、坏疽性蜂窝织炎637

七、蜂窝织炎637

九、婴儿坏疽性皮炎638

十、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39

一、单纯疱疹640

第二节 病毒性皮肤病640

二、带状疱疹641

三、疣642

五、疣状表皮发育不良644

四、传染性软疣644

六、手、足、口病645

第三节 真菌性皮肤病646

一、头癣647

二、体癣和股癣648

三、手癣和足癣649

四、甲真菌病650

五、花斑癣651

七、念珠菌病652

六、癣菌疹652

八、孢子丝菌病655

第四节 麻风656

一、疥疮662

第五节 寄生虫所致皮肤病662

二、虫咬皮炎663

三、皮肤蝇蛆病664

五、蜘蛛中毒665

四、蜂螫伤665

六、蝎螫伤666

八、毛虫皮炎667

七、毒蛇咬伤667

十、虱病668

九、隐翅虫皮炎668

第六节 螺旋体所致皮肤病669

第一节 梅毒672

第三十章 性传播疾病672

一、获得性梅毒(后天梅毒)673

二、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676

三、潜伏梅毒678

第二节 淋病679

第三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682

第四节 尖锐湿疣685

第五节 生殖器疱疹687

第六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688

第七节 艾滋病690

一、睑腺炎症695

第一节 外眼感染性眼病695

第三十一章 感染性眼病695

二、睑缘炎696

三、泪器炎症697

四、结膜炎698

五、角膜炎705

一、葡萄膜炎708

第二节 内眼感染性眼病708

六、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基质炎708

二、视神经炎715

一、眶蜂窝组织炎717

第三节 眼眶炎症717

二、眼眶骨膜炎718

四、炎性假瘤719

三、眼球筋膜炎719

一、急性牙髓炎721

第一节 乳牙牙体病721

第三十二章 口腔及颌面部感染721

第二节 根尖周炎722

二、慢性牙髓炎722

一、口腔念珠菌病723

第三节 口腔炎723

二、疱疹性口炎724

三、手足口病725

五、创伤性溃疡726

四、坏死性龈口炎726

六、游走性舌炎727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728

二、颊间隙感染729

一、眶下间隙感染729

五、翼下颌间隙感染730

四、颞下颌间隙感染730

三、颞间隙感染730

七、咽旁间隙感染731

六、咬肌间隙感染731

九、颏下间隙感染732

八、颌下间隙感染732

十一、口底多间隙感染733

十、舌下间隙感染733

一、急性婴幼儿颌骨骨髓炎734

第五节 其他部位感染734

二、面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735

一、急性鼻窦炎737

第一节 鼻部疾病737

第三十三章 耳鼻喉科疾病737

二、慢性鼻窦炎738

三、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739

一、急性咽炎740

第二节 咽喉疾病740

三、溃疡膜性咽峡炎741

二、疱疹性咽炎741

五、急性扁桃体炎742

四、真菌感染742

六、慢性扁桃体炎744

七、咽扁桃体肥大745

八、扁桃体周围脓肿746

九、咽后脓肿747

十、咽旁脓肿748

一、急性喉炎749

第三节 喉部疾病749

三、急性会厌炎750

二、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750

一、耳廓软骨膜炎751

第四节 耳部疾病751

二、外耳道疖及外耳道炎752

四、分泌性中耳炎753

三、大疱性鼓膜炎753

五、急性化脓性中耳炎755

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756

七、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758

一、外阴炎765

四、外阴糜烂与湿疹766

三、外阴丹毒766

二、婴幼儿外阴炎766

一、细菌性阴道病767

第二节 阴道炎767

五、外阴接触性皮炎767

六、外阴结核767

二、阿米巴性阴道炎768

三、念珠菌阴道炎769

一、概述770

第三节 少女性病770

一、淋病771

二、梅毒772

三、滴虫病775

四、尖锐湿疣776

五、沙眼衣原体感染778

一、分类782

第一节 病因及分类782

第六篇 免疫缺陷病的诊断782

第三十五章 免疫缺陷病概述782

二、病因783

一、感染的易感性增强784

第二节 临床特征784

三、感染的类型785

二、免疫缺陷病可引起身体许多器官和系统发生感染785

二、T细胞检测786

一、全血细胞检测786

四、自身免疫和炎性疾病786

第三节 免疫功能检测786

三、B细胞功能检测787

四、吞噬作用检测788

七、其他检查789

六、遗传学检查789

五、补体检测789

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的诊断790

一、抗体缺乏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antibody deficiencies)792

第三十六章 抗体缺陷为主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792

二、抗体缺乏的临床表现793

第一节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794

三、抗体介导免疫的常用评估方法794

第三节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798

第二节 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并发生长激素缺乏798

一、X-连锁高IgM综合征799

第四节 高IgM综合征799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高IgM综合征800

第五节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801

四、非X-连锁高IgM综合征801

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高IgM综合征3型801

第六节 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805

第七节 选择性IgA缺乏症807

第八节 选择性IgG亚类缺陷810

一、选择性IgM缺乏病813

第九节 其他免疫球蛋白缺乏病813

一、多糖反应受损(选择性抗体缺乏)814

第十节 抗体反应缺陷814

二、选择性IgE缺乏病814

三、抗体缺陷与转钴胺素Ⅱ缺陷815

二、抗体缺乏伴有免疫球蛋白正常或升高815

四、免疫性骨病综合征并发抗体缺陷816

八、抗体缺陷与病毒感染817

七、无脾病人的抗体缺陷817

五、21-三体综合征的抗体缺陷817

六、补体缺陷对抗体反应的作用817

第十一节 不同类型抗体缺乏之间的关系818

九、药物诱导的抗体缺陷818

第一节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819

第三十七章 联合免疫缺陷病819

第二节 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820

一、JAK-3缺陷821

第四节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821

第三节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联合免疫缺陷病821

二、IL-7受体α缺陷822

三、Rag1/Rag2缺陷823

五、Omenn 综合征824

四、Artemis基因缺陷824

六、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抗原和Ⅱ类抗原缺陷(MHC Ⅰ和MHC ⅡAntigen deficiency)825

七、ZAP-70激酶缺陷827

十、p56 Ick缺陷828

九、CD45缺陷828

八、IL-2受体α(CD25)缺陷828

十二、T-细胞受体-CD3复合物表达缺陷829

十一、网状发育不全(reticular dysgenesis)829

一、腺苷脱氨酶缺陷830

第五节 酶的缺陷830

十三、Navajo严重联合免疫缺陷830

二、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缺陷832

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DiGeorge Syndrome-DGS)833

第六节 免疫缺陷合并其他重要疾病833

二、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834

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836

第七节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病838

四、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838

一、白细胞介素-7(IL-7)受体缺陷839

第八节 白细胞介素受体缺陷839

二、白细胞介素-2(IL-2)缺陷840

第三十八章 原发性吞噬细胞病841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42

一、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43

二、免疫介导中性粒细胞减少845

四、髓外因素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847

三、其他内源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47

一、慢性肉芽肿病848

第二节 氧化代谢缺陷848

二、高IgE反复感染综合征(Job 综合征)850

第三节 白细胞黏附缺陷851

三、酶缺陷所致吞噬细胞病851

一、白细胞黏附缺陷Ⅰ型852

三、白细胞黏附缺陷伴有E-选择素表达异常853

二、白细胞黏附缺陷Ⅱ型(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 Type 2 LADⅡ)853

一、先天性白细胞异常白化病综合征854

第四节 免疫缺陷伴色素减退854

四、RAC2缺陷引起白细胞粘附缺陷854

五、白细胞黏附缺陷伴整合素重组和出血素质854

一、中性特异性颗粒缺乏855

第五节 其他吞噬细胞病855

二、Griscelli综合征855

六、促吞噬因子缺陷856

五、Papillon-Lefebre综合征856

二、糖原累积病856

三、β肌动蛋白缺陷856

四、转钴胺素Ⅱ缺乏出现免疫缺陷856

第六节 继发性吞噬细胞病857

八、新近发现的罕见疾病857

七、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缺陷857

一、补体命名858

第一节 补体的命名及活化858

第三十九章 补体缺陷858

二、补体激活859

一、溶解细胞作用861

第二节 补体功能861

二、参与炎症进程862

第三节 补体缺陷863

六、其他功能863

三、调理作用863

四、调节作用863

五、清除免疫复合物863

一、血浆补体成分缺陷864

二、血浆补体调控成分缺陷868

三、细胞膜调节蛋白缺陷871

第四节 继发性补体缺陷873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875

第四十章 其他原发性免疫缺陷病875

第三节 干扰素-γ受体缺陷病881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病和念珠菌病881

第四节 高IgE综合征882

一、营养紊乱884

第一节 营养紊乱884

第四十一章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884

三、蛋白质-能量丢失营养不良(protein-calorie malnutrition,PCM)885

二、微营养缺乏885

三、真菌感染886

二、细菌感染886

第二节 感染886

一、病毒感染886

四、肥胖887

三、脂质病887

四、寄生虫感染887

第三节 内科疾病887

一、肾脏疾病887

二、肝脏疾病887

一、手术888

第四节 外科疾病888

五、染色体异常888

六、贫血888

七、其他疾病888

二、放射性损伤889

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889

二、麻醉剂889

三、烧伤889

第五节 免疫抑制剂889

第七节 其他疾病890

一、恶性病890

第六节 恶性肿瘤890

附录一 感染及免疫缺陷有关的综合征891

附录二 儿科常用检验正常值905

主要参考文献9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