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王船山礼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王船山礼学研究
  • 林庆彰主编;陈章锡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254046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7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1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王船山礼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王船山礼学的研究基础2

一、为何要研究船山礼学2

二、船山礼学的义旨——指点出历史文化中仁礼互动的内涵4

三、船山对礼学文献的评价——三礼中特重《小戴礼记》6

四、船山礼学的研究价值7

第二节 王船山的学术思想特色11

一、船山传略及生平分期11

二、船山的学术渊源13

三、船山哲学思想特色16

第三节 王船山礼学的研究进路——两端一致论18

一、两端一致论是船山著作之诠释特色18

二、当代学者对船山两端一致论之相应诠解19

三、两端一致论在礼学上的应用——道器合一论22

第二章 《礼记章句》的理论架构与方法进路31

第一节 王船山《礼记章句》对《小戴礼记》的继承与诠释31

一、《小戴礼记》的内容特色32

二、船山论《小戴礼记》的来历及其价值所在34

三、《礼记章句》成书年代及其历程37

第二节 王船山对《礼记章句》方法进路的说明38

一、仁礼互为体用,义为中介39

二、礼为天道之所藏,而人道之所显40

三、三礼与本体、定体42

四、礼分始制与修行,为五经之实蕴43

五、礼为躬行之密用,因科举而微言芜敝46

六、船山之写作动机、治礼方法及期望49

第三节 文献诠释方式——「章句」著述体裁的探讨50

一、为何船山以「章句」作为著述体裁50

二、通观行文义理的整体性51

三、徐复观论「章句」的源流及发展52

四、马瑞辰对「章句」的看法52

五、船山的著述方式兼顾理事圆融及考据义理53

第三章 礼体的分析——通过〈礼运篇〉大同小康两端之辩证55

第一节 〈礼运〉是研究礼学的恰当切入点55

一、大同、小康互为表里,应视为一体56

二、提高〈礼运〉地位,并将〈大学〉、〈中庸〉还归于《礼记》一书的脉络58

三、〈礼运〉之篇名析义60

四、〈礼运〉的文章分段与内容大略61

第二节 〈礼运〉的历史哲学64

一、大同小康之异同及内涵意义64

二、天道人情为孔子叙论〈礼运〉的纲领69

三、礼之始源及其发展71

四、礼之所自始,实创于大同之世72

第三节 〈礼运〉的政治哲学75

一、礼之所由亡,僭为其大端75

二、有礼之政,政即礼77

三、君者立于无过之地79

四、合礼义以治人情的宗教文化观81

第四章 礼用的论述之一——即「修养工夫」论内圣面的开展83

第一节 〈大学〉、〈中庸〉论内圣外王之道83

一、从朱子〈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上探儒学义理纲维83

二、〈大学〉的内涵意义及价值——存理遏欲、自治治人85

第二节 〈曲礼〉论「毋不敬」及「下学上达」之道88

一、〈曲礼〉的篇名意义及文章结构88

二、〈曲礼〉的思想内涵90

第三节 〈表记〉、〈坊记〉、〈缁衣〉论「修己治人」之学94

一、三文共为一书,本末相资,脉络相因,文义相肖94

二、〈表记〉以敬为本,以仁义为纲,修身以立民极97

第五章 礼用的论述之二——即「政治」论外王面的开展105

第一节 〈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的文献考察105

一、三文中正深切,为孔子之言106

二、孔子尊君明道,乐与人善107

第二节 〈哀公问〉的政治哲学108

一、民之所由生,礼为大108

二、人道政为大112

第三节 〈孔子闲居〉论礼乐之原115

一、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115

二、五至——「志」之所至即尽心之义,而「诗礼乐哀」符应于四端之心117

三、三无——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119

四、五起——道德实践止于至善,由近及远的五个次第120

第四节 〈仲尼燕居〉即事显理、斟酌众情123

一、礼所以制中124

二、礼也者,领恶而全好125

第六章 礼用的论述之三——即「教化」论外王面的开展127

第一节 〈王制〉论「教本政末,体立用行」127

一、〈王制〉之文献考察127

二、王者治天下不外政、教二端128

三、性习相成130

四、安土置民,然后兴学131

第二节 〈文王世子〉、〈内则〉、〈学记〉论贵族教育133

一、文王视膳之礼以孝弟立教133

二、教学须配合时地之宜,及养老典礼135

第三节 〈乐记〉论音乐的政教功能137

一、论音乐的教育功能,及雅乐之沦亡137

二、〈乐记〉内容驳杂,系受荀子性恶论影响139

三、音乐本于人心之正,反对物感之说141

第七章 结论143

参考书目1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