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
  • 高金海,王洪福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10486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

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4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8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13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16

三、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地位20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是新时期干部的必修课22

一、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22

二、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是正确执行党的纲领、路线的需要24

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26

第1章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8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必然导致社会主义28

二、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31

三、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33

第二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没有改变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35

一、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35

二、现代资本主义无法摆脱必然灭亡的命运38

三、“趋同论”的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代替论”40

第三节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创造者43

一、无产阶级是最伟大的革命阶级43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46

第2章 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48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49

一、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49

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学说的现实意义5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经验54

一、苏联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变迁54

二、中国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认识的演变56

第三节 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59

一、过渡时期的必要性59

二、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62

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65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预测67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社会主义的设想67

第3章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67

二、列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7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新概括72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7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特征76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文化特征78

第三节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79

一、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主要表现79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83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87

第4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动力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存在各种矛盾的社会90

一、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9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93

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95

二、我们党对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100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04

第三节 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06

一、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06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10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110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110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112

第一节 发生了显著变化的社会主义阶级结构115

一、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阶级115

第5章 社会主义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115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阶级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118

三、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19

第二节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122

一、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122

二、工人阶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主观世界12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126

一、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126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129

三、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主要特点131

第四节 “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危险134

一、“和平演变”是国际反动势力颠覆社会主义的战略原则134

二、国际反动势力实行“和平演变”的主要手段136

三、必须把反“和平演变”的斗争进行到底137

第6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140

第一节 初级阶段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概括14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141

二、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143

三、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概括1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质的规定性14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4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规定14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150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1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大意义153

一、社会主义发展带有根本性的两个问题153

二、我国历史经验的反思155

三、基本路线的实质是方向和效率的统一157

第四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159

一、“两个基本点”是相统一的关系159

二、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160

三、“四个坚持”也要在改革开放中完善和发展161

第7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建设1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164

一、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相应的物质基础164

二、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168

三、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170

第二节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治理整顿的方针171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171

二、坚定不移地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175

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生产中地位的变化177

第三节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认识177

二、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首要位置180

第8章 人民民主专政和民主法制建设184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185

一、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形成185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187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189

第二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91

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191

二、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193

三、民主政治建设和坚持专政职能的关系195

第三节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97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197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198

三、社会主义与民主200

第四节 民主与法制建设要紧密结合202

一、民主与法制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2

二、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204

三、民主和法制建设必须依靠党的领导206

第9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08

一、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208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210

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必须一起抓2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215

一、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215

二、社会主义理想与道德建设217

三、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219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扫除精神垃圾222

一、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222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224

三、扫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精神垃圾227

第10章 共产党的领导及其自身的建设230

第一节 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31

一、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31

二、共产党是领导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235

第二节 党的建设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盛衰成败237

一、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使它面临新的考验237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清除腐败现象240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纪律性243

第三节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246

一、马克思主义是党的领导正确的根本保证246

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一项紧迫任务248

三、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抓住重点250

第11章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253

第一节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我国的历史经验253

一、统一战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253

二、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257

第二节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和对象260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260

二、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特点262

三、“一国两制”决策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264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268

第三节 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优良传统268

二、发扬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70

第四节 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最好组织形式273

一、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总部273

二、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任务275

第12章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27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78

一、改革的理论根据278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81

第二节 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282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282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284

三、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89

四、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的关系293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政治体制295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95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298

三、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99

第13章 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302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依据302

一、对外开放的客观依据302

二、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304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308

一、对外开放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308

二、对外开放是各国加快经济现代化的普遍经验310

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312

一、各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模式313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模式313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315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316

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318

第14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321

第一节 新中国四十年来的成就和经验32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321

二、总结四十年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324

第二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327

一、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327

二、坚持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富强之路329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33

一、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333

二、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335

第15章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崇高理想342

第一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343

一、马克思的预测只限于指出一个大致的轮廓343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344

第二节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348

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性348

二、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350

三、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352

第三节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354

一、树立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354

二、要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359

三、把实现远大理想同搞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3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