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播素质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传播素质论
  • 吴廷俊,舒咏平,张振亭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09131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传播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播素质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传播素质是传播学发展的新生点1

理论篇——传播素质的理论阐述9

第一章 传播素质学科论9

第一节 传播现象考察9

一、人类生存活动中的传播现象10

二、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传播现象13

三、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传播现象14

第二节 传播行为分析16

一、传播行为的超自然性16

二、传播行为的超个体性17

三、传播行为的时空规定性18

第三节 传播本质探求19

一、传播的核心是沟通19

二、媒介是传播的依赖21

三、传播与社会整合23

第四节 传播素质定位25

一、传播素质的人本定位25

二、传播素质的社会定位27

三、传播素质的学科定位27

第二章 传播素质本体论30

第一节 传播素质的界定30

一、传播素质的内涵30

二、传播素质的外延32

三、传播素质的结构35

四、传播素质的特性36

第二节 传播素质与相近概念辨析37

一、传播素质与媒介素养37

二、传播素质与公关能力40

第三节 传播素质的演进41

一、传播素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41

二、传播观念的演进44

第四节 传播素质研究的相关理论47

一、关系理论48

二、交往理论49

三、人内传播理论与人际传播理论51

四、社会转型理论和转型传播学理论53

第三章 传播素质要素论56

第一节 传播意识57

一、平等意识58

二、诚信意识60

三、多元意识62

四、互惠意识65

第二节 传播知识67

一、传播学知识67

二、心理学知识70

三、社会学知识72

四、符号学知识75

第三节 传播能力77

一、角色认知能力77

二、环境识别能力81

三、信息接受能力83

四、信息加工能力84

五、内容表达能力88

第四章 传播素质的测量91

第一节 传播素质可以测量91

一、既往研究成果的概述91

二、本书传播素质测量路径96

第二节 传播素质具体测量97

一、预测量表的编制97

二、调查实施100

第三节 研究结论与讨论102

一、传播素质量表检验102

二、传播素质与传播效果108

三、不足与展望111

附录 传播素质调查问卷112

应用篇——传播素质的应用研究116

第五章 传播素质应用的可行性116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界说116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116

二、人际关系的功能118

三、人际关系的特性123

四、人际关系好坏的测量127

第二节 传播素质与人际关系129

一、沟通是人际关系的基础129

二、人际和谐是沟通的目标131

三、传播素质决定人际关系的走向132

第三节 传播素质与人际冲突133

一、人际冲突界定133

二、人际冲突的产生与危害134

三、人际冲突的解决途径135

四、传播素质决定冲突化解的程度137

第四节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人际冲突138

一、竞争性冲突138

二、落差性冲突140

三、观念性冲突141

四、角色性冲突142

第六章 传播素质适用的普遍性144

第一节 人是关系的动物144

一、人因“关系”而成其为人144

二、人因“关系”而维持为人145

第二节 人在“关系网”中145

一、姻缘关系146

二、血缘关系149

三、学缘关系150

四、业缘关系151

五、情缘关系153

六、地缘关系153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155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解释155

二、心理障碍的一般表现156

三、社会转型中的人际关系变迁161

四、社会转型中的心理障碍165

第四节“关系网中人”的传播素质171

一、素质人人有,区别在高低171

二 一、正视差别,努力提升177

第七章 传播素质高低与人际关系好坏的相关性182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结构182

一、交往情境183

二、“我”“你”“他”183

三、吸引与依存191

第二节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分析196

一、距离因素196

二、交往频率198

三、个人秉性199

第三节 传播素质与人际关系建构201

一、传播素质与关系建立201

二、传播素质与关系发展202

三、传播素质与关系转折203

四、传播素质与关系消解205

第四节 传播素质高低与人际关系好坏的相关性测试206

一、关系密切测量与“社网图”206

二、相关性自测208

第八章 传播素质与家庭中的人际关系213

第一节 家庭是“港湾”214

一、家庭及其变迁214

二、家庭的情感归依216

第二节 家庭人际关系与角色认知217

一、家庭人际关系类别217

二、家庭关系中的角色认知219

第三节 家庭成员间人际沟通原则222

一、尊老爱幼的原则222

二、有序平等的原则223

三、能者主动的原则224

四、糊涂轻松的原则224

第四节 家庭成员间人际沟通的实例评析225

案例1:妻子安娜·卡列尼娜的最后一次争吵225

案例2:婆婆气回老家了227

案例3:王女士那令她失望的女儿229

案例4:兄弟分家231

案例5:我这样说嫂子难道不对吗233

第九章 传播素质与组织中的人际关系236

第一节 组织是“做事”的地方236

一、组织的目标功能认知236

二、组织中“人”的因素238

第二节 组织中没有“父子”和“朋友”240

一、组织成员的重新角色化240

二、组织角色关系241

第三节 组织中人际沟通的原则243

一、事实重于情感的原则243

二、倾听先于表达的原则244

三、互补胜于权威的原则246

四、人性融于制度的原则248

第四节 组织中人际沟通实例评析249

案例1:旅游的名额249

案例2:沟通不力同事反目成仇251

案例3:爱狡辩的下属253

案例4:善用“我”与“我们”的同事254

案例5:小牛成了小史的新上司256

第十章 传播素质与社会上的人际关系259

第一节“社会上人际关系”的界定与特性259

一、“社会关系”的界定259

二、“社会关系”的特性260

第二节 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别262

一、基于亲缘的亲戚关系262

二、基于情缘的朋友关系265

三、基于学缘的师生关系266

四、基于地缘的乡邻关系267

第三节 社会关系中人际沟通的原则267

一、和而不同的原则267

二、礼尚往来的原则269

三、多多栽花的原则269

四、疏密随缘的原则270

第四节 社会关系中人际沟通的实例评析271

案例1:亲戚都讨厌老公,我到底该怎么办?271

案例2:小孙的滑铁卢273

案例3:误解的力量275

案例4:我的导师276

案例5:老邻居278

教育篇——传播素质的教育倡导282

第十一章 传播素质教育的可行性282

第一节 传播素质可以提高282

一、素质是可以提高的282

二、传播素质也是可以提高的284

第二节 如何提高传播素质286

一、提高素质的着力点286

二、提升传播素质的途径288

第十二章 传播素质教育的性质292

第一节 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传播素质教育292

第二节 传播教育视野下的传播素质教育295

第三节 传播素质教育性质的再认识301

一、传播素质教育的基础性302

二、传播素质教育的全民性302

三、传播素质教育的综合性304

四、传播素质教育的实践性305

五、传播素质教育的长期性307

六、传播素质教育的时代性308

第十三章 传播素质教育的分类与实施310

第一节 不同对象的传播素质教育310

一、婴幼儿传播素质教育310

二、青少年传播素质教育312

三、成年人传播素质教育328

四、老年人传播素质教育329

第二节 不同途径的传播素质教育334

一、家庭传播素质教育334

二、学校传播素质教育336

三、社区传播素质教育336

四、社会传播素质教育340

第十四章 传播素质教育理论的构建342

第一节 学科背景342

第二节 课程体系343

第三节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346

第四节 传播素质教育的评价348

主要参考书目352

后记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