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中语文教材基础知识全解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中语文教材基础知识全解
  • 谢守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龙门书局
  • ISBN:978750881507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1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34页
  • 主题词:语文课-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中语文教材基础知识全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语言文字运用篇3

第一部分 现代汉语及其语音3

一、现代汉语3

(一)现代汉语的含义3

(二)现代汉语的特点3

(三)现代汉语的三要素3

(四)普通话3

(五)现代汉语方言3

(六)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3

二、现代汉语语音3

(一)语音学的基本概念3

(二)汉语拼音方案4

(三)拼音规则5

(四)其他注音方法6

(五)音变6

(六)语音的节律10

三、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11

(一)考点解说11

(二)命题导向11

(三)解题方法12

(四)经典例释13

附录1 认清容易读错的500字音14

附录2 常见多音字表19

附录3 容易误读的成语50例26

附录4 成语中的难读字27

附录5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及其说明27

中学生最易读错的字音集锦33

第二部分 现代汉语书写符号40

一、汉字的产生及特点40

(一)汉字的产生40

(二)汉字的特点40

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40

(一)汉字的形体40

(二)汉字的构造40

三、笔顺41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41

(一)汉字的整理41

(二)汉字的标准化41

五、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42

(一)考点解说42

(二)命题导向42

(三)解题方法43

(四)经典例释45

附录1 汉字笔顺规则表46

附录2 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46

附录3 中学生易写错的字集录47

附录4 易写错的字汇编49

附录5 历年高考题易错成语集锦55

附录6 易混淆的字的辨析56

一、独体形近字辨异表56

(一)笔画数相同的56

(二)笔画数不同的57

二、合体形近字辨析表57

(一)音同形似类57

(二)音近形似类60

(三)形近音不同62

附录7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70

第三部分 标点符号78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78

(一)点号78

(二)标号81

二、标点符号的位置83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83

(一)考点解说83

(二)命题导向83

(三)重难点提示83

(四)真题赏析87

附录1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88

附录2 标点符号用法歌诀89

第四部分 现代汉语语汇90

一、语汇90

二、语汇单位90

(一)语素90

(二)词91

(三)固定短语91

三、词的构造92

(一)单纯词92

(二)合成词92

四、词义93

(一)词的基本性质93

(二)词义的基本类型93

五、词语的联系94

(一)同义词的辨析94

(二)同义词的作用95

六、词类96

七、成语103

八、熟语104

九、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105

(一)考点解说105

(二)命题趋势105

(三)解题技巧105

(四)真题赏析112

附录1 常用虚词辨析集萃114

附录2 易混淆的词辨析集释119

附录3 高考易错成语集萃132

附录4 惯用语大全146

附录5 常见熟语解释大全148

第五部分 句子163

一、语法单位163

二、短语163

(一)短语的种类163

(二)短语层次的划分167

三、句子168

(一)句子的分类168

(二)单句的语法结构169

(三)复句180

(四)句群183

四、辨析病句185

(一)考点解说185

(二)命题导向185

(三)病句类型185

(四)重点提示187

(五)辨析方法188

(六)病句修改189

第六部分 修辞190

一、词语的锤炼190

(一)意义的锤炼190

(二)语音的锤炼191

二、句式的选择192

(一)长句和短句192

(二)整句和散句192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193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193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194

(六)陈述句和疑问句195

三、辞格(Ⅰ)195

(一)比喻195

(二)比拟196

(三)借代196

(四)拈连197

(五)夸张198

四、辞格(Ⅱ)198

(一)双关198

(二)仿词199

(三)反语199

(四)婉曲200

五、辞格(Ⅲ)200

(一)对偶200

(二)排比201

(三)层递201

(四)顶真201

(五)回环202

六、辞格(Ⅳ)202

(一)对比202

(二)映衬202

(三)反复203

(四)设问203

(五)反问203

(六)通感203

(七)警策203

第七部分 语言运用204

一、压缩语段和扩展语句204

(一)压缩语段204

(二)扩展语句207

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209

(一)考点解说209

(二)考试类型209

附 歧义的几种类型211

附 遣词用语应注意的问题219

三、选用、仿写、变换句式220

(一)考点解说220

(二)考试内容220

附录1 广告词的拟写227

附 公益广告语集锦228

附录2 图文转换234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241

第一部分 文学常识241

考点透析241

基本知识241

一、作家作品241

1.中国古代作家作品241

2.中国现代、当代作家251

3.外国作家作品257

4.常见作家并称集萃261

5.作品并称集萃264

二、文学体裁265

(一)散文265

1.古代散文265

2.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历程265

3.现代散文265

4.散文的分类266

5.散文中的特殊样式266

(二)小说266

1.小说的概念266

2.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266

3.小说的分类267

4.古典小说的几种形式268

(三)戏剧268

1.戏剧的概念268

2.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历程268

3.戏剧的分类269

(四)诗歌270

1.诗歌的概念270

2.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70

3.诗歌的分类271

附 律诗怎样排序273

附 诗歌知识273

(五)其他集释274

1.赋274

2.骈文274

3.原274

4.辨274

5.说274

6.论274

7.奏议274

8.序跋275

9.赠序275

10.铭275

11.祭文275

12.八股文275

13.杂记275

14.童话275

15.民间故事275

16.寓言275

17.传说276

18.传奇276

(六)史书体例276

1.编年体276

2.纪传体276

3.纪事本末体276

4.国别体276

5.通史276

6.断代史276

三、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思潮276

备考方略281

真题赏析281

第二部分 古代文化知识283

一、姓名和称谓283

(一)人称姓名283

1.直称姓名283

2.称字、号、斋各、谥号283

3.称官名、爵名283

4.称籍贯283

5.几项兼称283

(二)谦称、敬称、贱称283

1.谦称283

2.敬称283

3.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称呼284

4.贱称284

5.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284

(三)名、字、号284

(四)谥号、庙号、年号284

1.表扬性的284

2.批判性的284

3.表同情的284

(五)年龄称谓285

(六)作品命名285

1.以“地名”命名285

2.以“书室名”命名285

3.以“谥号”命名285

4.以“名号”命名285

5.以“字”命名285

6.以“官职”命名286

7.以“年号”命名286

二、官职和科举286

(一)官职286

1.中央官职286

2.地方官职286

(二)科举286

1.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286

2.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286

3.学校与教师287

三、地理常识287

(一)地区名287

(二)政区名287

(三)山川关隘名288

四、宗法和礼俗288

(一)宗法问题288

(二)尊卑问题289

(三)忌讳289

(四)避讳289

五、历法289

(一)纪年法289

(二)纪月法289

(三)纪日法290

(四)纪时法290

(五)其它常用时间词表291

六、饮食器用292

七、文史典籍292

第三部分 名句名篇294

一、考点解读294

二、基本知识294

(一)《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294

1.散文10篇294

2.诗歌30首297

(二)高中课本中的名句300

(三)补充名言名句305

1.先秦名句305

2.两汉魏晋南北朝名句307

3.唐五代名句308

4.宋、辽、金名句309

5.元、明、清名句310

三、备考方略311

四、真题赏析311

古代诗文阅读篇315

第一部分 文言字音与字形315

考试大纲要求315

基本知识详解315

一、异读字315

1.破音异读315

2.通假异读316

3.古音异读316

二、通假字316

1.音近相通316

2.形近相通316

附 通假字集录316

重点难点突破319

一、双声通假319

二、叠韵通假319

三、同音通假320

四、形近通假320

高考真题赏析320

第二部分 文言实词322

考试大纲要求322

考点解读322

命题特点322

基本知识详解322

一、一词多义322

附 120个文言实词例释322

二、古今异义345

(一)词义扩大345

(二)词义缩小346

(三)词义转移346

(四)词义弱化或强化346

(五)感情色彩变化346

附 古今异义集录346

三、偏义复词352

四、词类活用352

(一)名词的活用352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52

2.名词的使动用法353

3.名词的意动用法353

4.名词直接作状语353

(二)动词的活用354

1.动词活用为名词354

2.动词活用为使动词354

(三)形容词的活用354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354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54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54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54

(四)数词的活用354

1.活用为名词354

2.活用为动词354

3.活用为形容词354

4.活用为副词354

重点难点突破355

一、字形推断法355

二、结构推断法355

三、语法推断法355

四、语境推断法355

五、联想推断法356

高考真题赏析356

一、利用形符表意来推断(一定要注意语境)357

二、利用结构特点来推断357

三、利用语法特点来推断358

四、利用前后语境来推断358

五、利用迁移联想来推断359

第三部分 文言虚词361

考试大纲要求361

考点解读361

命题特点361

基本知识详解361

文言虚词的分类361

(一)代词361

1.人称代词361

2.指示代词362

3.疑问代词362

(二)副词362

1.程度副词362

2.范围副词363

3.时间副词363

4.语气副词364

5.频率副词364

6.谦敬副词365

(三)介词365

1.表时间365

2.表处所365

3.表原因目的365

4.表对象365

5.表凭借365

6.表被动365

(四)连词365

1.并列关系365

2.递进关系365

3.选择关系365

4.承接关系365

5.转折关系366

6.因果目的关系366

7.假设关系366

8.修饰关系366

(五)助词366

1.结构助词366

2.语气助词366

(六)叹词366

附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举例366

重点难点突破378

一、常考虚词易混用法区辨378

1.“以”用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378

2.“而”作连词用要辨明各种关系379

3.“之”用作代词和结构助词的特征379

4.“其”用作副词和连词易混为代词379

5.“则”用作承接连词和并列连词的区别380

6.“于”作介词用所处的位置特征380

7.“乃”作副词要分清不同用法380

8.“何”用作代词与副词的区分380

二、文言虚词用法的推断技巧380

1.标志确认法380

2.结构成分判断法381

3.句位推断法381

4.代入理解法381

5.迁移联想法381

6.语境分析法382

高考真题赏析382

一、利用句式标志确认法来推断382

二、利用句位推断法来推断383

三、利用结构成分判断法来推断383

四、利用迁移代入理解法来推断383

五、利用语境分析法来推断384

第四部分 文言句式385

考试大纲要求385

考点解读385

命题特点385

基本知识详解385

一、判断句.385

二、被动句386

三、倒装句386

1.宾语前置386

2.谓语前置387

3.定语后置387

4.介宾短语后置387

四、省略句387

1.省主语387

2.省谓语387

3.省宾语387

4.省介词387

5.省量词387

五、词类活用387

六、常见复句类别388

1.表并列关系388

2.表承接关系388

3.表递进关系388

4.表选择关系388

5.表转折关系388

6.表因果关系388

7.表假设关系388

8.表条件关系388

9.表目的关系388

七、固定句式388

(一)表示关系388

1.表示选择388

2.表示假设388

3.表示因果388

4.表示转折389

(二)表示语气389

1.表示疑问389

2.表示反问389

3.表示感叹389

4.表示揣测389

5.表示陈述390

重点难度突破390

一、怎样区辨判断句390

二、怎样区辨被动句390

三、怎样补出省略成分391

1.主语省略,要看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省391

2.谓语省略,要看相似结构的对应位置391

3.动词、介词之后省宾语,古代汉语为常事391

4.量词、介词“于”,经常会省去392

四、怎样区辨倒装句392

1.宾语前置要具备四项条件392

2.定语后置的判断方法392

五、词类活用一般要根据语境从语法角度去分析393

高考真题赏析393

一、单独设题考查393

二、放入对翻译正误的判断中考查394

三、放入理解文意中考查394

四、放入理解翻译中考查394

第五部分 文言文翻译396

考试大纲要求396

考点解读396

命题特点396

基本知识详解396

一、与文言文翻译有关的要求和方法396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396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396

3.几种文言特殊表达的翻译技巧398

二、文言断句399

1.发语词前要断开,复音虚词领头裁399

2.时间、方位词前分,“故”“然”谦词前面停399

3.助词煞尾序数看,呼语、叹词前后断400

4.特殊句式不放过,凝固结构要斟酌400

5.注重修辞面面观,寻找主干首尾串400

重点难点突破400

一、断句的实际操作400

二、翻译的实际操作401

三、实战演练402

高考真题赏析403

一、断句考查403

1.取自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403

2.另取文言文阅读材料403

二、翻译考查404

1.翻译涉及特殊句式和重点词语的句子404

2.翻译表达作者观点或文中人物观点的句子404

3.翻译评价主要人或事物的句子405

4.翻译叙述客观事实及结果的句子405

第六部分 文言文阅读407

考试大纲要求407

考点解读407

命题特点407

基本知识详解407

一、“分析综合”类试题的解题方法407

二、文盲文阅读的方法408

重点难点突破408

高考真题赏析410

一、上海卷考查型410

二、全国卷以及各省市卷考查型412

第七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417

考试大纲要求417

考点解读417

命题特点417

基本知识详解417

一、诗歌的形象417

1.作品中的人物形象417

2.抒情主人公形象418

3.意境418

二、诗歌的语言418

1.清新明快418

2.平淡自然418

3.洗练工丽418

4.质朴直率419

5.委婉含蓄419

6.豪放旷达419

7.雄浑俊逸419

8.沉郁悲愤419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420

1.表达方式420

2.表现手法420

3.行文结构421

4.修辞手法421

5.抒情方式422

四、诗歌的分类422

1.咏史怀古诗422

2.伤春惜别诗422

3.羁旅行役诗422

4.托物言志诗422

5.即事感怀诗422

6.谈禅说理诗422

7.边塞征战诗423

8.山水田园诗423

9.赠友送别诗423

10.悼亡游仙诗423

附1 诗歌中的基本意象423

附2 诗歌中的常见典故425

重点难点突破427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427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429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30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31

高考真题赏析433

一、单篇鉴赏433

二、比较鉴赏435

现代文阅读篇441

第一部分 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441

一、考试大纲要求441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442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443

(一)理解概念性词语的含义443

(二)用多角度解说的形式考查对概念的外部特点的理解444

(三)考查对本质特征的理解把握445

(四)理解指代性、比喻性、引申词语的含义446

四、典型高考题例447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448

一、考试大纲要求448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448

(一)对说明对象的性质或特点有所断定448

(二)从文中提出一个或几个观点给以判定449

(三)对陈述科技(客观)事实后得出的结论给予判断450

(四)对文中相关概念之间的比较451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451

(一)判定的重点451

(二)解题方法452

四、典型高考题例45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56

一、考试大纲要求456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457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457

(一)概括式转述458

(二)具体式转述458

(三)同义变式转述458

四、典型高考题例459

根据文中内容进行推断462

一、考试大纲要求462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463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465

四、典型高考题例466

第二部分 散文阅读470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470

一、考试大纲要求470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470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472

四、典型高考题例473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476

一、考试大纲要求476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476

(一)句子的特殊含义477

(二)深层含义479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482

四、典型高考题例482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85

一、考试大纲要求485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485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487

(一)快速、整体把握,明确主旨487

(二)快速审题,筛选信息487

四、典型高考题例487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90

一、考试大纲要求490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490

(一)从关键词的角度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490

(二)从文章的层次结构方面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491

(三)从文章局部重要内容理解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491

(四)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的内容或结构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491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493

(一)文章结构的特点493

(二)考查方向的特点493

四、典型高考题例49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97

一、考试大纲要求497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497

(一)从对局部内容进行归纳的角度考查497

(二)从对局部内容的深层理解的角度来考查498

(三)从对全文内容整体把握的角度来考查499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501

四、典型高考题例502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05

一、考试大纲要求505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505

(一)从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考查507

(二)从景物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情感特点相结合的角度考查507

(三)从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态度的角度考查508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509

四、典型高考题例509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512

一、考试大纲要求512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513

(一)归纳概括性推断的考查514

(二)理解性推断的考查514

(三)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考查516

(四)拓展性想象的考查517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518

四、典型高考题例51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521

一、考试大纲要求521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522

(一)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并分析其作用的角度考查522

(二)从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并分析其作用的角度考查523

(三)从鉴赏文章语言并分析其作用的角度考查523

(四)从各个知识的角度综合赏析524

(五)以开放型的方式在文章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考查524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526

(一)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527

(二)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527

(三)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528

四、典型高考题例528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531

一、考试大纲要求531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532

(一)依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阐发的观点或道理532

(二)依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阐发的内容或情感533

(三)依据文章主旨,归纳或评价作者表达的思想534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535

四、典型高考题例536

第三部分 小说阅读539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39

一、考试大纲要求539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539

(一)通过小说题目明晰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39

(二)通过小说情节明晰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40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541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541

一、考试大纲要求541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542

(一)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542

(二)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543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544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544

一、考试大纲要求544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545

(一)鉴赏人物的形象特点545

(二)鉴赏人物的语言特点548

(三)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549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553

分析概括并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553

一、考试大纲要求553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553

(一)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553

(二)从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554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555

四、典型高考题例556

趣味语文篇565

第一部分 楹联565

一、楹联的概念565

二、楹联的特点565

三、楹联的分类566

(一)从形式上分566

(二)从字数分567

(三)从张贴处所及其使用的范围来看567

(四)从楹联的平仄要求上分571

(五)从上下联语意关系分571

(六)从对仗的种类上分572

(七)从楹联的写作手法上分572

(八)极特殊的楹联形式576

四、学对歌诀577

第二部分 谜语579

一、谜语的起源579

二、谜语的组成579

三、谜语的分类579

(一)民间谜语579

(二)灯谜580

(三)特殊谜582

第三部分 趣味成语584

一、动物成语584

(一)有关“虎”的成语584

(二)其他动物成语584

二、成语脑筋急转弯585

三、反义成语585

四、带“然”的成语586

五、可以颠倒的成语586

六、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成语586

七、成语俗语对照587

第四部分 谚语588

一、学习588

二、修养589

三、意志589

四、交际590

五、养生590

六、运动591

七、态度592

八、时令592

九、农林593

十、畜牧594

十一、物象594

第五部分 惯用语596

一、来源于日常用语的惯用语596

(一)方言类596

(二)生活类596

(三)学习类596

(四)文艺类597

(五)体育类597

(六)医疗类597

二、来源于制度、习俗的惯用语597

三、来源于宗教、迷信的惯用语597

四、来源于历史事件的惯用语598

五、来源于传说、故事的惯用语598

六、来源于谚语的惯用语598

七、来源于歇后语的惯用语599

八、来源于书面语的惯用语599

九、其他600

(一)数字600

(二)褒义的喻人惯用语600

(三)贬义的喻人惯用语600

第六部分 歇后语601

一、构成601

二、渊源601

三、特点601

四、分类602

(一)谐音类602

(二)喻事类602

(三)喻物类604

(四)故事类605

第七部分 广告语607

一、幽默广告词选录607

二、经典广告词赏析607

三、全球百年最佳广告612

四、行业广告语选录612

五、公益广告6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