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营企业的技术能力 创新绩效与商业模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林杰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3602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民营企业-技术革新-研究-中国;民营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营企业的技术能力 创新绩效与商业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营企业及其发展概况1
第一节 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1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1
二、民营企业的特征4
三、民营企业及其相关概念5
第二节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8
一、“民营”概念的提出8
二、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发展9
三、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14
第三节 民营企业的作用和意义16
一、推动国家经济增长16
二、增加政府税收17
三、促进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17
四、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
五、扩大社会投资19
六、维护社会稳定20
七、推动国有企业改革20
第四节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21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21
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23
第二章 企业、企业成长及企业能力26
第一节 企业的本质26
第二节 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28
一、影响企业成长的外部因素28
二、企业成长的内部影响因素29
第三节 企业能力30
一、能力与资源31
二、技术能力32
第四节 知识转移对技术能力提升的作用机制36
一、技术创新动力的来源38
二、技术研发过程41
三、研发人员所需要的知识42
第五节 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能力成长43
一、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企业能力成长43
二、企业能力提升的具体步骤47
三、影响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50
第三章 案例研究:民营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路径与策略52
第一节 案例一:开放式创新视域下民营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演进52
一、相关研究综述53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56
三、案例介绍57
四、研究发现63
五、结论与观点65
第二节 案例二:基于创新网络的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66
一、相关研究综述66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68
三、吉利汽车的创新网络与创新能力发展69
四、研究发现75
五、结论与观点77
第三节 案例三:基于核心能力动态演进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策略77
一、相关研究现状78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81
三、案例分析81
四、研究发现86
五、结论与观点88
第四章 民营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89
第一节 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89
第二节 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90
一、民营企业创新网络的内涵90
二、民营企业创新网络中的行为主体及相互关系92
三、创新网络对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意义95
四、民营企业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97
五、民营企业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98
第三节 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以电子信息企业为例109
一、我国电子信息企业的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110
二、我国电子信息企业的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112
三、公共环境政策对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113
四、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114
五、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115
六、数据选取和样本选取118
七、实证分析119
八、实证结果分析128
第五章 提升我国民营企业技术能力的对策130
第一节 知识转移对民营企业能力系统中分能力提升的机理130
第二节 民营企业技术能力培育的对策133
一、自主创新模式下民营企业技术能力培育的对策133
二、合作创新模式下民营企业技术能力培育的对策138
三、模仿创新模式下民营企业技术能力培育的对策140
第三节 提升我国民营企业技术能力的保障措施142
一、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142
二、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143
三、聚集创新型人才145
四、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优势145
五、强化技术创新意识146
六、吸引、培养和留住技术人才147
七、适应市场需要,及时捕捉市场相关信息147
第六章 提升我国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策略及保障措施149
第一节 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149
一、政府应不断提升我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149
二、加强对我国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150
三、促进我国民营企业产学研一体化151
四、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152
五、拓展税收优惠适用范围152
六、建立企业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153
七、完善政府采购政策153
八、建立健全创新支持服务体系,改变民营企业融资难状况154
九、鼓励民营企业走向产业化154
第二节 企业层面的策略与建议155
一、加大创新投入155
二、加强对研发人员的培养156
三、重视专利的产品化157
四、正确对待和使用政府的支持157
五、积极进行管理创新158
第三节 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保障措施159
一、创新能力的挖掘159
二、创新意愿的提高161
三、拓展税收优惠适用范围162
四、提高创新意识,建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162
五、注重民营企业内部能力的培养163
六、建立企业创新网络,确认外部创新源163
七、实施开放式创新,充分运用创新网络中的资源164
第七章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167
第一节 商业模式的概念和相关理论167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167
二、商业模式创新170
三、商业模式画布173
第二节 案例一:海尔的商业模式创新174
一、海尔的商业模式创新历程174
二、互联网时代的海尔商业模式创新176
第三节 案例二:海信集团商业模式分析180
一、海信集团发展历程180
二、基于商业模式画布的海信集团商业模式研究185
第四节 未来民营制造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趋势193
一、体验支付型模式193
二、服务制造型模式193
三、物联网商业模式194
四、信息流模式195
五、平台化模式195
第五节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196
一、组织结构由传统制造业模式向平台化模式发展196
二、企业的价值主张应更加突出用户价值197
三、优化和完善民营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197
第六节 基于生态系统的ECI商业模式创新路径198
一、员工自驱动机制198
二、顾客进入价值链机制199
三、互联网生态系统机制200
第七节 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201
一、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升级201
二、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201
三、重视消费者参与,使消费者参与到研发过程中202
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品牌价值202
第八章 我国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204
第一节 我国民营企业法制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4
一、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205
二、为每个民营企业建立信用账户,使税收与信用账户挂钩205
三、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205
四、提升相关法律的可诉性和可操作性206
五、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民营企业贷款门槛206
六、建立法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206
第二节 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战略对策206
一、最大限度地降低民间投资的行业准入门槛207
二、改善政府投资方式,有效吸引和带动民间投资208
三、优化政策环境,提升民间投资的信心208
四、政府应完善和发展民间投资服务体系208
五、重点扶持规模大、实力强的民间资本,使其做大做强209
第三节 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209
一、政府部门要切实改善和优化服务环境210
二、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渠道210
三、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问题211
四、改革和完善税制,规范收费212
第四节 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以青岛市为例212
一、青岛市在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212
二、青岛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214
三、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加快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216
第九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218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意义218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218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219
第二节 创新创业教育与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的关系及影响机制220
一、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21
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221
三、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222
四、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222
第三节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223
一、全球创业型大学发展现状223
二、典型的创业型大学224
第四节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28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说明228
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229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能力现状及问题232
第五节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路径选择234
一、高校改进教育体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234
二、发挥政府职能,为创新创业教育保驾护航236
三、凝聚社会力量,支撑创新创业教育237
四、结论与观点238
第六节 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路径238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239
二、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架构240
三、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243
四、结论与建议245
第七节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要对策245
一、影响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因素分析246
二、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影响因素评价模型的构建248
三、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主要对策253
参考文献256
热门推荐
- 1777650.html
- 2555834.html
- 2557457.html
- 2556633.html
- 3861778.html
- 2928515.html
- 1146613.html
- 3265560.html
- 24257.html
- 2433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2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3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95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3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9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81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7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52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5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