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
  • 聂锦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582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76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709页
  • 主题词:《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著作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1

一、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图景勾勒1

二、文本解读中两种不同的探究路径9

三、作为文本个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14

第一章 思想的传承、决裂和锻造29

一、对一种流行的解释思路的质疑30

二、融入青年黑格尔派34

三、从发生歧见到进行反叛43

四、十一部文本所昭示的思想进程51

第二章 未完成的文本如何表述思想68

一、《神圣家族》工作的继续与完成69

二、解读《唯一者及其所有物》74

三、剖析费尔巴哈与“制定新观点”83

四、清算“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87

第三章 思想的参与者——“赫斯问题”99

一、赫斯是在什么意义上参与写作的99

二、马克思、恩格斯与赫斯之间关系的流变103

三、赫斯是如何与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108

四、“真正的社会主义”与赫斯的关系115

第四章 文本命运与版本源流120

一、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的刊布情形120

二、遗稿的保存、归档情况125

三、从零散刊布到全书出版133

四、《费尔巴哈》一章的不同版本140

五、MEGA2编排方案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庐山面目”149

六、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阐释的关系157

附录:《德意志意识形态》发表情况一览表162

第五章 “离开思辨的基地来解决思辨的矛盾”166

一、布鲁诺·鲍威尔的反批评依据的是什么材料167

二、“莱比锡宗教会议”场景描绘170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难题及布鲁诺·鲍威尔的“解决”173

四、“征讨”费尔巴哈177

五、面对感性时的尴尬和幻觉181

六、在费尔巴哈和施蒂纳之间183

七、费尔巴哈学派哲学前提再定性185

八、人格化了的批判即作为主体的批判187

九、批判的“液体”聚集态变成了“结晶”态189

十、与“莫·赫斯”的诀别192

十一、一段思想因缘的了断195

第六章 理解人生与历史的方式198

一、人生以什么作为出发点198

二、书写“人”的传记202

三、精神追求史还是“思维的绝技”204

四、“唯一者”体系与德国哲学的思考方式212

五、观念能否解释古代历史的演变217

第七章 究竟该如何把握精神226

一、近代是如何过渡而来的226

二、精神的实质及其创造活动228

三、精神的变形、流转形态231

四、把握精神的规则235

五、“彻底或可靠的历史反思”238

六、“die Hierarchie”问题243

第八章 自由之境及观念嬗变:政治、社会与人道250

一、在自己的虚构中“享乐”250

二、政治自由主义252

三、社会自由主义(共产主义)258

四、人道自由主义272

第九章 从“人”到“我”思维路径批判279

一、“唯一者”谱系及其逻辑279

二、“利己主义者的现象学”批判283

三、思维能否“建构”世界295

第十章 “独自性”能否超越“自由”317

一、由“自由”悖论引申出“独自性”问题317

二、独自性与自由的差别322

三、个案分析:“身为奴隶者”的自由和独自性325

四、“独自性”的“假设”性质和“贫乏”问题328

第十一章 权利、法律与犯罪:“属人”还是“为我”333

一、自由主义视角下“人”与“我”的分野333

二、内涵复杂的Recht的中译问题340

三、权利的“神圣化”与“现实化”344

四、把法律看作是普遍意志,意味着什么348

五、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352

第十二章 什么样的社会能使人的“个性”得以彰显357

一、“通行本”目录和正文中遗失了哪些内容358

二、“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症结何在364

三、独特的超越方式和途径——“暴动”371

四、作为社会的超越形态的“联盟”376

第十三章 “享乐”与现实生活395

一、很多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生命”395

二、“类”思维导致了现实生活中的“无我”状况398

三、回到“我的自我享乐”吧401

四、从社会变迁看享乐生活和享乐观念的演进403

五、两种思路之间是否存在互补、对接的可能性407

第十四章 唯物史观的阐释方式与论证逻辑410

一、《序言》对观念论的嘲讽和质疑411

二、怎样理解恩格斯对标题所做的修正414

三、1842—1845年的思想图景及其实质415

四、社会、历史的现实前提及运动419

五、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和方法422

第十五章 唯物史观的理论视域和现实归旨426

一、人的现实处境及其“解放”的途径426

二、感性世界·人·历史·自然:超越费尔巴哈式直观427

三、“原初的历史关系”、因素和意识发展的阶段431

四、分工的后果及其前景433

五、异化的逻辑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435

六、“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及其后果437

七、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唯心主义的超越439

八、唯物主义怎样才能透视清楚唯心主义441

第十六章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与环节445

一、“世界历史”形成前后两个时代的巨大变迁445

二、城市与乡村的分离和对立447

三、城市中行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448

四、商人作为一个特殊阶层的出现及其影响450

五、工场手工业的产生451

六、人口跨国度的迁徙和“流浪时期”453

七、“商业和工场手工业集中于一个国家的现象”454

八、大工业的垄断与“世界历史”的形成456

九、防止历史解释中的简单化、极端化458

第十七章 “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之辨462

一、“现实的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发展463

二、个人是怎样隶属于共同体的464

三、共同体缘何会制约个人的个性和自由466

四、个人自主活动对“生产—交往形式”的促进和改变469

五、古代共同体→现代市民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变迁472

六、个体与社会关系之思的深化、发展与当代意义477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与“哲学论证”481

一、诉诸“思维”和“情感”的“社会主义”482

二、“人道主义”能否超越“社会主义”485

三、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建筑基石”495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史:理解与叙述506

一、文本与思想的理解和叙述507

二、是什么影响着思想家分析问题的深刻性516

三、“德国人”怎样撰写“法国”思想史527

第二十章 超越现实的苦难需要“救世主”吗539

一、同一个人物,两种极端的评论539

二、“库尔曼式”的“启示”方式542

三、“精神王国”的论证和展示544

四、“潜入新世界的规则”547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与人类之“爱”549

一、以“爱”来宣传的共产主义是一幅什么图景550

二、“爱”能否成为一种“新宗教”553

三、以“爱”来观照现实无法真正触及症结554

四、在什么意义上必须拒斥人类之“爱”557

第二十二章 面对现实,如何避免走向肤浅和天真563

一、现实境况及其描述563

二、现实变革的主体与方式567

三、现实变革的前景和方向571

四、德国现实探究中的“人学”转向575

五、“歌德现象”:德国国民性讨论584

综论 “新哲学”的体系特征、思想史价值和现实意义600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之辨600

二、“新哲学”的对象、方法和特征608

三、在思想史进程与当代实践格局中618

参考文献632

人名索引644

刊名索引649

主题索引650

后记6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