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患纠纷预防处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振华,王吉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161953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24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654页
- 主题词:医疗事故-民事纠纷-预防-中国;医疗事故-民事纠纷-处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患纠纷预防处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2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历史与现状4
一、医患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4
二、解决医患纠纷的不同认识6
三、解决医患纠纷的现状8
第二节 医患纠纷的定义及性质10
一、定义10
二、性质10
三、特点11
第三节 医患纠纷的表现12
一、数量多,范围广12
二、提出诉讼多,期望值高13
三、媒体介入多14
四、破坏性严重15
五、处理难度大15
第四节 医院对医患纠纷的态度18
一、医疗质量的提高是主流18
二、正确的对待医患纠纷19
三、积极处理纠纷案件20
第五节 医患纠纷事故的现状21
一、国外情况21
二、国内情况22
第二章 医患关系24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形成24
一、场合及时间性24
二、患者有求医目的25
三、合同理论及要素25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新特点26
一、受多学科的关注26
二、自愿与人道性26
三、文化和法律共存27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27
一、非民事法律关系27
二、非合同法律关系28
三、非消费法律关系29
四、新型社会法律关系30
第四节 医患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30
一、患方的权利30
二、患者的义务32
三、医方的权利34
四、医方的义务36
第三章 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40
第一节 医患纠纷中的伦理问题40
一、医学与医学伦理40
二、医务劳动非等同商品41
三、医患关系的社会性42
四、医患之间是值得信赖的朋友关系43
第二节 病人安全高于知情选择权45
第三节 生命权高于知情选择权47
第四节 尊重科学与知情选择48
第五节 防患未然与亡羊补牢50
第六节 保护性医疗与知情权51
第二篇 原因与分类54
第四章 医患纠纷案件增多的原因54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演变54
一、医患间的利益冲突56
二、经济利益冲突为主57
三、中低收入者介入居多58
四、医患间掺杂其他因素59
五、利益冲突的平衡59
第二节 社会原因60
一、法律意识的增强60
二、价值观念的改变61
三、对新技术缺乏了解61
四、失实的媒体炒作62
五、医学知识不普及63
第三节 医院原因64
一、法制观念落后于社会64
二、部分有效制度的废止65
三、重经济效益轻质量65
四、行业风气不端正66
五、防范措施不得力67
六、对差错事故的管理不严68
七、收费标准不统一68
第四节 医务人员的原因69
一、防范意识不强69
二、对病情估计不足70
三、感情用事,越界医疗71
四、私欲驱使,废弃制度72
五、关系紧张,互相拆台73
六、缺乏服务的艺术性74
七、不注意语言文明75
八、首诊负责观念差76
第五节 患者的原因77
一、装“病”欺诈77
二、私欲驱使78
三、医患间缺乏沟通78
四、违背常规、自以为是79
第五章 分类及性质81
第一节 医疗事故81
一、场合及责任人81
二、医疗行为有违法82
三、过失并造成了损害82
第二节 医疗意外83
一、意外的性质83
二、对待意外的态度83
三、对意外的处理85
第三节 并发症86
一、疾病的自然发展86
二、检查治疗所诱发88
三、不以结果论是非89
第四节 治疗的副作用90
一、预先了解治疗所需90
二、预先知道特异体质91
三、预先不知有待观察92
第五节 后遗症94
一、疾病本身的原因95
二、手术与治疗方法95
三、治疗后复发96
第六节 过敏反应97
一、过敏反应的概念97
二、常见的过敏反应98
三、迟发性过敏99
第七节 非医疗性纠纷99
一、语言不严谨100
二、侵犯肖像权102
三、触犯处分权104
四、迁就大意放松管理105
五、患者及家属的不良动机106
第六章 容易发生医患纠纷的环节108
第一节 规章制度与精神状态108
一、规章制度108
二、差错事故处理不及时109
三、精神状态110
第二节 设备与材料111
一、供电系统故障111
二、供氧系统故障112
三、其他设备隐患112
四、手术中设备漏电113
五、设备材料责任认定114
六、人工瓣膜起搏器115
第三节 药物115
一、药物剂量过大115
二、用错药物116
三、假药或劣质药117
第四节 急诊118
一、值班人员不在位118
二、医务人员少患者多119
三、医务人员情绪紧张119
四、组织措施不得力119
五、受生物节律的影响120
第五节 手术与过程120
一、手术前121
二、手术过程中124
三、手术之后126
第六节 麻醉127
一、局部麻醉药物过敏或过量128
二、椎管内麻醉128
三、全麻过程中常见的差错事故128
四、麻醉意外129
第七节 高敏性体质129
一、已知的高敏现象129
二、青壮年猝死综合症130
三、婴幼儿猝死综合症131
第八节 输血引发的纠纷131
一、输血感染其他疾病131
二、关于责任的认定132
三、急诊用血的纷争133
四、正确认定应急用血行为责任133
五、急诊用血行为及责任134
第七章 常见的特殊纠纷136
第一节 猝死136
一、猝死常见的疾病136
二、猝死易发的环节139
三、猝死的原因140
第二节 院内自杀141
一、自杀的性质141
二、自杀是一种选择142
三、伦理法理的解决143
第三节 婚孕前检查145
一、检查结论与实际不符145
二、婚前与早孕检查146
第四节 麻醉意外148
一、麻醉意外防不胜防149
二、不明原因的意外149
三、麻醉意外的法律依据150
第五节 体内植入物的纠纷153
一、损害的法律性质153
二、产品质量免责的依据154
三、关于连带责任154
四、产品责任诉讼时效155
五、医院注意的问题155
第六节 病历缺陷与医患纠纷156
一、病历的基本要求156
二、病程记录中的缺陷157
三、护理文书的缺陷158
四、出院记录缺陷159
五、病历被医院丢失161
第七节 医学证明引发的纠纷163
一、死亡证明163
二、兄弟医院间的证明164
三、谋求其他利益的证明165
四、证明出具的依据166
第八节 聘用引起的纠纷166
一、聘用医生资格的认定167
二、纠纷医院不免责167
三、典型案例介绍167
第三篇 医患纠纷的预防170
第八章 医患纠纷预防的理念170
第一节 知情选择在预防中的地位170
一、医患均应重视知情同意170
二、知情同意的法律基础171
三、告知内容和注意事项171
四、告知不等于免责172
第二节 告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72
一、对病情有全面的了解173
二、掌握告知的要点173
三、强调告知的艺术性174
第三节 患者如何对待知情选择175
一、治疗效果为最高目的175
二、信任是选择的基础176
三、知情选择的相对性176
四、知情选择的实现177
第四节 医院领导者的预防178
一、强烈的质量意识178
二、严格的程序制度179
三、及时疏导与处理179
四、良好的团结统一180
第五节 预防医患纠纷的思维方法182
一、与日俱新182
二、依法行医183
三、未雨绸缪184
四、无中求有184
五、小处着手185
六、如履薄冰185
七、平等待人186
八、团结同行186
第六节 预防纠纷的临床措施187
一、询问病史全面细致187
二、辅助检查不宜减189
三、初步诊断一二三189
四、治疗方案紧循常规191
五、病案记录及时严谨191
六、预先告知主动热情192
七、判断预后留有余地194
第九章 误诊的预防196
第一节 误诊的性质和责任196
一、误诊的性质196
二、误诊不等同于错误197
三、误诊的本质197
四、误诊的表述方法198
五、误诊的责任认定199
第二节 误诊的思维原因200
一、固守局部200
二、拘泥于现象202
三、迷信仪器和检测方法203
四、一成不变204
五、思维定势206
六、主观臆断207
七、满足于已知209
八、习惯于经验210
第三节 避免误诊的思维方法212
一、观察明确212
二、多方询问214
三、追本溯源215
四、亲识其症216
五、治多知悉218
六、勤于思考219
第十章 护患纠纷的预防221
第一节 护士在预防纠纷中的地位221
第二节 护士在避免事故差错中的作用223
一、捕捉疾病发作时的表现223
二、掌握疾病的动态变化224
三、发现药物的毒副作用225
四、发现早期并发症226
第三节 护患纠纷的特点227
一、纠纷涉及面广227
二、纠纷的情绪因素多228
三、技术性纠纷少229
四、纠纷可防范性大230
第四节 护患纠纷的护士原因230
一、护士的仪表231
二、护士的表情232
三、护士的性格234
四、护士的语言235
五、技术状况不佳238
六、粗心大意239
七、责任心不强239
八、弄虚作假240
九、查对不严格241
十、操作不严谨242
十一、工作制度不落实243
十二、监护不认真244
十三、执行医嘱有误245
第五节 护士预防纠纷的思维246
一、自尊自爱246
二、胆大心细248
三、一丝不苟250
四、圣手佛心251
第六节 护士预防纠纷的措施252
一、主动服务253
二、预先告知253
三、严格制度254
四、书写认真255
五、依法行护255
六、及时沟通256
第四篇 医患纠纷的处理259
第十一章 医患纠纷处理的原则259
第一节 处理纠纷的指导思想259
一、以条例为准则259
二、以鉴定结果为依据261
三、重结果,更重过程262
四、重证据及因果关系263
五、体现医学的实际特点264
第二节 肯定医学的特殊性265
一、医学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265
二、医学的研究方法特殊266
三、医学认识的特殊性268
四、患者不等同于一般的消费者269
五、医学的探索性和风险性271
第三节 院内处理原则272
一、正确处理医患纠纷272
二、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273
三、有利于维护医疗安全273
四、要公开、公平、公正273
第四节 处理依据275
第五节 协商解决276
一、法律基础276
二、协商解决的益处276
三、签订协议277
四、赔偿以《条例》为准278
五、值得注意的问题279
第六节 行政调解280
一、行政调解的提出280
二、行政调解的性质281
三、行政调解的原则281
四、行政调解的内容282
五、行政调解的利弊282
六、协议书的签订283
第七节 民事诉讼284
一、法律依据284
二、利弊得失284
第八节 其他途径解决286
一、第三方调解286
二、委托调解中心287
三、对代理人的要求287
第十二章 应诉与反诉289
第一节 应诉前的准备289
一、树立应诉的意识289
二、准备应诉的行为290
三、准备应诉的态度291
第二节 应诉证据的收集292
一、告知病情的证据292
二、术前告知的证据293
三、自主决定的证据294
四、诊疗科学性的证据294
五、死亡原因的证据295
第三节 应诉人的选择296
一、语言流利清晰296
二、思维敏捷清楚297
三、遇变沉着不惊298
四、全面的医学知识299
五、系统的法律知识301
第四节 应诉资料的准备302
一、证据的准备302
二、应诉书的准备303
第五节 尸体解剖304
一、尸检率低,缺少证据304
二、尸检率低的原因分析305
三、应该积极倡导尸检305
第六节 维权与反诉306
一、依法维权306
二、依法反诉308
第十三章 患者权利的维护311
第一节 维权切忌冲动311
一、情绪激动,失去理智311
二、冲动易触犯法律312
三、如何协商解决313
第二节 维权需注意的问题314
一、如何利用诉讼时效314
二、医方免责的依据315
三、猝死是否可以免责316
四、如何启动医疗事故鉴定316
第三节 注意自身无过错317
一、权利与义务相一致317
二、过错相抵原则318
三、医患双方的启示319
第五篇 医患纠纷的司法处理321
第十四章 医患纠纷性质的认定321
第一节 重大医疗过失的鉴定321
一、鉴定机构设置321
二、专家库的建立322
三、专家鉴定组的组成322
四、鉴定的提起与受理323
五、鉴定会的准备与程序323
六、鉴定书内容的签发324
七、鉴定异议与重新鉴定324
第二节 一般医疗过失的鉴定325
一、公正的可能性明显增大325
二、不信任因素的消除326
第三节 鉴定中值得注意的问题327
一、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327
二、鉴定依据的标准327
三、科学认定方法差异328
四、肯定医疗风险性329
五、科学区分级别层次329
六、科学认定新技术330
第四节 书写鉴定书需注意的问题330
一、提高鉴定书的公信力331
二、鉴定书应是非明确331
三、要客观反映现实332
四、“但是”的不良后果333
五、鉴定书书写的依据334
第五节 医学鉴定与司法鉴定334
一、鉴定启动程序不同335
二、鉴定人员组成不同335
三、鉴定内容目的不同336
四、鉴定的监督机制不同336
第六节 医疗过失的赔偿337
一、一般损害的赔偿338
二、致人伤残的赔偿339
三、致人死亡的赔偿341
四、精神损害的赔偿342
第七节 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350
一、医疗事故的构成350
二、医疗损害的含义350
三、医疗事故与医疗损害的关系351
四、赔偿的法律依据351
五、非医疗事故赔偿依据352
第八节 “公平”与“优者负担”原则353
一、不宜适用公平责任原则353
二、应以《条例》为依据354
三、不适宜优者负担355
第十五章 医疗事故罪357
第一节 医疗事故罪的基本特征357
第二节 医疗事故罪的构成358
一、医疗事故罪的主体358
二、医疗事故罪的客体359
三、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359
四、医疗事故罪的客观方面361
第三节 医疗事故罪的量刑362
一、量刑的基本原则362
二、量刑的具体情节363
三、缓刑和减刑364
第四节 医疗事故罪的处罚365
一、医疗事故罪的量刑幅度和情节365
二、医疗事故罪的追究程序366
第五节 医疗事故罪的反思367
一、对医疗事故的定义应重新界定367
二、关于医疗犯罪的界定368
三、对医疗事故罪应符合均衡原则369
第十六章 与医疗有关的其他犯罪372
第一节 非法行医罪372
一、非法行医罪的客观方面372
二、非法行医罪的客体373
三、非法行医罪的主观方面373
四、非法行医罪的主体373
第二节 借医疗之便的犯罪375
一、故意杀人罪375
二、强奸罪376
三、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377
四、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罪378
第三节 医疗事故罪和其他相近罪的区别379
一、医疗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379
二、医疗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380
三、医疗事故罪与过失杀人(重伤)罪的区别380
第四节 医患纠纷引发的患方犯罪380
一、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380
二、故意伤害罪382
三、其他犯罪383
第十七章 司法解决中有待研究的问题385
第一节 举证责任倒置385
一、符合自然公正的要求385
二、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386
三、对医患双方各有利弊386
四、正确认识使用“倒置”387
五、医方如何举证387
第二节 举证对医患双方都有益处388
一、保护弱势群体388
二、医方也有举证难389
三、医学存在局限性389
四、医方不必过于担心389
五、举证倒置并非对医院不利390
六、取证要患方配合391
七、患方不能完全免责391
第三节 举证倒置的不同意见392
一、提出举证倒置的依据392
二、科学是探索未知393
三、医学的实践性和经验性394
四、有违客观与真实395
五、举证倒置的理由欠确切396
六、世界接轨与专家举证397
七、重点在于因果关系397
第四节 卫生行政部门本身的问题399
一、没有严格按照《条例》有效行使对医事纠纷案件的处理权400
二、只作鉴定,不做处理400
三、怕当被告,放弃了参与诉讼的权利401
四、卫生部放弃了行政解释权402
五、对策402
第五节 医疗差错的赔偿范围403
一、关于医学鉴定的结论403
二、对专业性案件只能适用专业性规定405
三、医疗差错是否立案405
四、赔偿应体现司法均衡原则408
第六节 维护医学鉴定的权威性409
第七节 法律属性的思考411
一、医患关系有特殊性412
二、医患关系不属行政法调整413
第八节 医学及医事法律特征的探讨415
一、高科技性415
二、高风险性416
三、公益性416
四、职务性417
第九节 处理医患纠纷的特有原则418
一、医疗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419
二、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421
第六篇 典型案件剖析427
第十八章 法院审判引起争议的案例427
第一节 美容死亡案427
一、结论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429
二、起诉书混淆了罪与非罪的界限433
三、医疗事故罪的理论误区434
四、“先民后刑”的审理方式违法435
第二节 汉中安乐死案435
一、该案是否是一起安乐死案件440
二、关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441
三、关于犯罪的动机与目的441
四、关于共同犯罪问题442
五、关于类推适用443
六、关于合法与非法444
七、安乐死与受嘱托杀人的区别444
第三节 医生强制猥亵妇女案445
一、疑点447
二、认定事实错误449
三、医疗行为不等同于犯罪行为450
四、司法审判与科学精神不相容451
第四节 卡那霉素中毒案452
一、法医鉴定不可用想象或推理452
二、认定药物是否超量453
三、有因果关系的不一定都存在有过错454
四、过错的认定必须有排他性455
五、话题何时不再沉重455
第五节 病人未复查延误诊治案456
一、认定事实错误458
二、审判程序违法460
三、适用法律不当,原判有失公正461
第六节 眼睑手术赔偿案463
一、认定事实错误463
二、适用法律不当464
三、媒体误导令人担忧464
第七节 因医疗器械原因引发的赔偿案466
一、医院是加害人还是受害人466
二、医院不是销售者,病人不是纯消费者467
三、医院没有过错,却要承担民事赔偿468
四、违背了信赖原则468
第十九章 医方过失引起的纠纷案例470
第一节 医生失职医疗事故案例470
一、擅自离岗致病人死亡案470
二、盲目自信误诊致死亡案471
三、宫外孕误诊致死亡案472
第二节 外科医疗失误案例474
一、甲状腺术后出血致植物人状态案474
二、硬脑膜外血肿抢救失误案475
三、阑尾切除术中异物遗留案477
四、乳房术后遗留半截针头案477
五、剖宫产术后腹中遗留纱布案478
第三节 内科医疗失误案例479
一、治疗失误案479
二、操作失误案480
三、多处失误案481
第四节 妇产科医疗失误案例482
一、擅自摘除双侧卵巢案482
二、误摘子宫案483
三、剖宫产失去孩子又失子宫案486
第五节 眼耳鼻口腔科医疗失误案例486
一、术后更换气管套管失误案486
二、眼球摘除案487
第六节 护理失误案例491
一、错抱亲子25年案491
二、产房错抱婴儿案494
第七篇 相关法律法规选编49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年4月4日)498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2002年7月19日)508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2002年8月14日)5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8年6月26日)5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1993年3月26日)53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3月8日)5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21日)53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年7月24日)548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02年8月2日)559
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2002年8月23日)5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录)(1986年4月12日)56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年2月28日)57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585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年12月30日)598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00年1月4日)604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02年1月22日)611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2002年8月20日)615
附件: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615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的通知(2002年8月20日)617
附件: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617
参考文献620
热门推荐
- 387234.html
- 1296350.html
- 1851530.html
- 769553.html
- 2919918.html
- 3372472.html
- 3308618.html
- 721554.html
- 2728853.html
- 9590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3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10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5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08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6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77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8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76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9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