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据通信与网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文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6384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数据通信-高等学校-教材;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据通信与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数据通信的概念1
1.1.1 数据与数据通信1
1.1.2 传输代码1
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2
1.2.1 数据终端设备3
1.2.2 数据电路3
1.2.3 中央计算机系统4
1.3 数据通信传输信道4
1.3.1 信道类型及特性4
1.3.2 传输损耗6
1.3.3 噪声7
1.3.4 信噪比8
1.4 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通信网8
1.4.1 计算机通信与数据通信8
1.4.2 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通信网9
1.5 数据传输方式10
1.5.1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11
1.5.2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11
1.5.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12
1.6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3
1.6.1 有效性指标13
1.6.2 可靠性指标14
1.7 信道容量15
1.7.1 模拟信道的信道容量15
1.7.2 数字信道的信道容量15
小结16
习题17
第2章 数据信号的传输18
2.1 数据信号及特性描述18
2.1.1 数据序列的电信号表示18
2.1.2 基带数据信号的频谱特性19
2.2 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23
2.2.1 基带数据传输构成模型23
2.2.2 理想低通网络波形形成,奈奎斯特第一准则23
2.2.3 具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网络波形形成25
2.2.4 部分响应形成系统28
2.2.5 数据序列的扰乱与解扰34
2.2.6 基带传输中的时域均衡36
2.2.7 数据传输系统的眼图38
2.2.8 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时钟同步39
2.2.9 基带传输的最佳化和系统性能分析40
2.2.10 基带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用43
2.3 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44
2.3.1 频带传输系统的构成44
2.3.2 数字调幅45
2.3.3 数字调相53
2.3.4 数字调频59
2.3.5 数字调制中的载波提取和形成62
2.4 ADSL及其应用64
2.4.1 ADSL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64
2.4.2 ADSL系统应用65
2.5 格型编码调制(TCM)及几种调制解调器简介66
2.5.1 格型编码调制(TCM)的基本概念66
2.5.2 电话网中应用的几种调制解调器标准建议简介67
2.5.3 调制解调器的连接及同步与异步工作方式70
2.6 数据信号最佳接收及最佳接收误码性能分析72
2.6.1 数据信号最佳接收72
2.6.2 关于最佳接收的准则72
2.6.3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73
2.6.4 最佳接收时的误码率74
2.6.5 二相数字调相——2PSK的误码率76
2.7 数据信号的数字传输78
2.7.1 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概念及特点78
2.7.2 数字数据传输的实现方式78
2.7.3 数字数据的时分复用79
小结80
习题81
第3章 差错控制83
3.1 差错控制基本概念83
3.1.1 差错控制的基本思路83
3.1.2 差错分类83
3.1.3 差错控制方式83
3.2 检错和纠错的基本概念87
3.2.1 检错和纠错的原理87
3.2.2 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87
3.2.3 编码效率88
3.2.4 纠错编码的分类88
3.3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89
3.3.1 奇偶监督码89
3.3.2 水平奇偶监督码90
3.3.3 水平垂直奇偶监督码90
3.4 汉明码91
3.4.1 纠错码的监督位与码组长度的关系91
3.4.2 (7,4)汉明码91
3.5 线性分组码的概念及主要性质93
3.6 循环码94
3.6.1 循环码的循环特性及多项式表示94
3.6.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95
小结97
习题98
第4章 数据交换99
4.1 数据交换的概念及数据交换方式99
4.2 电路交换方式99
4.2.1 电路交换方式的原理99
4.2.2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100
4.3 报文交换方式100
4.3.1 报文交换方式的原理101
4.3.2 报文交换的优缺点101
4.4 分组交换方式102
4.4.1 分组交换的概念102
4.4.2 分组交换方式的原理102
4.4.3 分组的传输方式103
4.4.4 分组交换的优缺点106
4.5 帧中继107
4.5.1 帧中继的概念及发展帧中继的条件107
4.5.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107
4.5.3 帧中继的主要特点108
4.5.4 几种交换方式的比较109
小结110
习题111
第5章 数据通信协议112
5.1 数据通信协议的概念112
5.1.1 协议的概念及功能112
5.1.2 OSI参考模型及各层功能113
5.2 物理层协议115
5.2.1 物理层接口的位置115
5.2.2 物理层接口的基本特性115
5.2.3 RS-232-C/CCITT V.24接口115
5.2.4 RS-449接口118
5.2.5 V35建议119
5.2.6 数字网络接口建议G.703120
5.3 数据链路层协议及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规程121
5.3.1 基本概念121
5.3.2 数据链路层主要协议122
5.3.3 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规程126
5.4 分组网的通信协议——X.25建议130
5.4.1 X.25建议概述130
5.4.2 X.25建议的层次130
5.4.3 X.25的物理层131
5.4.4 X.25的数据链路层132
5.4.5 X.25的分组层133
5.5 PAD及相关协议134
5.5.1 PAD基本功能134
5.5.2 X.3建议135
5.5.3 X.28建议135
5.5.4 X.29建议136
小结136
习题137
第6章 数据通信网138
6.1 数据通信网概述138
6.1.1 数据通信网的构成138
6.1.2 数据通信网的分类139
6.2 分组交换网140
6.2.1 分组交换网的构成140
6.2.2 用户终端入网方式142
6.3 帧中继及帧中继网144
6.3.1 帧中继的概念144
6.3.2 帧中继网的组成145
6.3.3 帧中继用户接入148
6.4 数字数据网(DDN)151
6.4.1 DDN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52
6.4.2 DDN的网络结构152
6.4.3 DDN的用户接入方式155
6.4.4 DDN在计算机通信网中的应用157
小结159
习题160
第7章 计算机通信网基础161
7.1 计算机通信网的概念161
7.1.1 计算机通信网的定义及其功能161
7.1.2 计算机通信网的组成162
7.1.3 计算机通信网的分类163
7.2 计算机局域网164
7.2.1 局域网概述164
7.2.2 局域网体系结构167
7.2.3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169
7.2.4 以太网174
7.2.5 高速以太网178
7.2.6 交换式局域网180
7.2.7 虚拟局域网184
7.3 网络互联188
7.3.1 网络互联概述188
7.3.2 网络互联方式189
7.4 网间连接器189
7.4.1 网桥189
7.4.2 路由器192
7.4.3 交换机195
7.4.4 网关195
小结196
习题197
第8章 Internet与宽带IP城域网198
8.1 Internet基本概念及特点198
8.1.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198
8.1.2 Internet的特点198
8.2 Internet网络标准:TCP/IP199
8.2.1 概述199
8.2.2 TCP/IP分层模式199
8.2.3 编址与域名系统201
8.2.4 无分类编址207
8.3 宽带IP城域网208
8.3.1 宽带IP城域网概念208
8.3.2 宽带IP城域网所提供的业务208
8.3.3 宽带城域网的网络结构和功能分层208
8.3.4 宽带IP城域网的传输技术211
8.4 接入Internet的几种方式214
8.4.1 通过电话网接入Internet214
8.4.2 通过数据通信网接入Internet215
8.4.3 通过ADSL接入Internet216
6.4.4 光纤混合接入模式219
8.4.5 通过以太网接入Internet220
8.5 下一代IP技术——IPv6222
8.5.1 IPv6技术的引入及其特点222
8.5.2 IPv6地址体系结构222
8.5.3 IPv4向IPv6演进技术225
8.6 三网融合的下一代网络227
8.6.1 以IP网络为基础的软交换228
8.6.2 以软交换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229
小结230
习题232
参考书目233
热门推荐
- 204416.html
- 2079145.html
- 2795725.html
- 3813889.html
- 258856.html
- 2352395.html
- 3854877.html
- 1404283.html
- 2994798.html
- 298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3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7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7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0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1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9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8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