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 任平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3369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3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马克思:“历史幽灵”还是时代象征?7

一 遭遇后现代的马克思:当代视野的开启7

二 “幽灵”意象:后现代马克思主义9

三 马克思的当代思想谱系13

四 碰撞与融合: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交往实践观20

五 重读、对话、反思: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路径23

第一编 交往实践、全球化与马克思29

第一章 资本全球化与马克思29

一 资本全球化:马克思的历史地平线30

二 对资本全球化的批判反思: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视界37

三 资本全球化与交往实践观:双重视野融合41

第二章 哲学新路径:走向交往实践观45

一 理解马克思:问题与出路45

二 新研究路径:资本全球化与交往实践51

三 历史本真想象:转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56

第三章 “大写的逻辑”:重读《资本论》69

一 未澄明的逻辑:多元视野69

二 新视界:交往实践观的逻辑79

三 大写逻辑:三重向度和三重结构87

第四章 马克思: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96

一 交往实践的语义逻辑96

二 交往实践的结构102

(一)交往实践:实体结构102

(二)交往实践:意义结构106

(三)交往实践:辩证结构111

第五章 资本全球化、帝国主义与20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117

一 帝国主义:资本全球化的新形式和新阶段118

二 帝国主义、十月革命和东方道路130

三 资本全球化、交往实践观与毛泽东思想135

四 资本全球化新语境和新帝国主义论148

五 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自晚期资本主义中心的批判153

第二编 新全球化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走向165

第六章 新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语境165

一 大变动:新全球化时代165

二 当代问题学:新全球问题的哲学反思170

三 新全球化时代的交往实践观179

一 后现代的马克思:新全球化时代的精神想象189

第七章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新“后”学的批判性纲领189

二 马克思的后学向度——工具理性和同一性批判:“否定的辩证法”191

三 分析哲学的黄昏:马克思与批判理性197

四 现代性社会批判纲领:马克思与后工业文明206

五 “反思的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210

六 开发歧见的多元叙事:马克思与后现代性话语217

七 从后思索:“人”的死亡和解构的谱系223

八 交往理性:马克思的“新”后学向度245

九 终结的时代与创新的时代251

第八章 新全球化时代、交往实践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55

一 邓小平理论: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256

二 交往实践观: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264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和党建纲领271

四 中国特色的新现代化:后资本主义模式的重新设计278

第三编 交往实践观:新全球问题学的中心视界283

第九章 “绿色马克思”:生态重建与交往实践观283

一 “人类困境”的哲学阐释:叩问马克思283

二 “天人合一”的原始生存:古典环境伦理批判287

三 人类中心主义伦理批判291

四 生态伦理学的双重悖论293

五 深层生态学伦理:后现代的反思296

六 召唤马克思:三种“绿色马克思”的哲学设计303

七 生态重建的哲学进路:交往实践观的绿色视野306

第十章 “知识的时尚”:全球霸权与交往实践观312

一 知识经济:新生态生产方式和全球霸权313

二 知识经济生产方式:交往实践观分析319

三 知识帝国主义与新全球霸权:一个交往实践观的分析框架329

四 知识创新的逻辑:实验室—知识产业—知识的时尚335

(一)实验室共同体:创新之源336

(二)产业共同体:知识霸权的全球扩张机制346

(三)知识的时尚与消费大众:社会共同体349

第十一章 全球发展:正义、理论与选择352

一 马克思与全球发展话语352

(一)马克思与现代性发展话语352

(二)马克思与后现代性发展话语357

(一)发展主体的转向359

二 20世纪的回响:现代性的衰落与全球发展观审视359

(二)发展内容的转向360

(三)发展视界的转向361

第十二章 “激情马克思”:后现代城市生活与消费文化批判380

一 城市之光:马克思与当代都市理论382

二 公共性、工业与水泥森林:现代城市观念390

三 解构、日常生活、双向书写:后现代城市理念 400

四 消费社会与后现代生存405

五 日常意识与消费文化批判:走向马克思 413

六 差异的建筑文化:解读与思考416

七 多元的都市文化符号 422

第四编 差异政治、全球正义与交往实践观433

第十三章“黑色马克思”:差异政治与全球视野433

一 后现代全球政治哲学:“差异政治”    434

(一)“差异”和“差异政治”    434

(二)视角的转向:文化差异与差异政治   436

(三)“文明的冲突”与“差异政治观”     440

(四)多元的正义:社群的话语      443

(五)女权、族性与绿色:全球差异政治444

二 后理性:全球政治哲学的新向度   449

(一)启蒙理性政治:五大特征透视  449

(二)后理性政治:对理性的批判与重建454

三 大游戏场:全球政治哲学的空间效应 460

(一)“语言游戏”及“游戏政治”之内涵 460

(二)现代政治视野中的政治游戏 462

(三)后现代“游戏政治观” 463

(一)全球治理与全球正义 467

一 新全球化时代:全球治理与正义 467

第十四章 全球政治哲学:公共领域与全球话语 467

(二)新全球化时代与公共哲学:全球正义的地平线 469

(三)交往实践观:全球正义的基本视界 475

(四)全球正义:全球交往的公正秩序 477

二 公共领域的社会转型:新市民社会 479

(一)政社分离:关于现代民主政治基本前提的思考 480

(二)新市民社会:当代社会结构的新支点 483

(三)三大领域,三大游戏规则 488

(四)新市民社会与全球政治结构490

三 社群与自由:关于全球政治基础的论战 492

第五编 公众话语与意识形态501

第十五章 意义的意义:意识形态的初始向度501

一 交往实践观:意义的新叙事方式501

(一)交往实践意义论与客体向度意义论503

(二)交往实践意义论与主体向度意义论505

(三)交往实践意义论与后现代意义论508

(一)意义的界定512

二 意义、价值、文化512

(二)价值的意义516

(三)文化的意义519

第十六章 社会意识形态:公众文化研究521

一 公众精神交往:社会意识形态生成机制522

二 意义共识:公众精神与意识形态的构成526

(一)体验与公共体验526

(二)领会与共悟531

(三)理解与共识:意识形态的精神支点534

(一)常识:观视公众意识形态的方式545

三 常识:公众意识形态批判545

(二)常识化:公众意识形态的形成550

(三)公众意识形态的变革与发展562

第十七章 话语的秩序570

一 语言学转向:现代、后现代与交往实践观571

(一)现代语言学转向572

(二)后现代哲学话语观575

二 话语的秩序:存在及其变构589

(一)两种向度590

(二)话语辩证法:交往与秩序601

第十八章 后东方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615

一 新全球化与文明的对话615

二 后殖民文化批判与重建619

三 儒学重解:一种当代意义的可能性623

四 “力”、“同”、“和”之辩:全球化三种规则和三条道路626

结束语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628

参考文献631

后记6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