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 岩土 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及复习题解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 岩土 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及复习题解
  • 高永贵,韩晓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ISBN:780159469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837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855页
  • 主题词:土木工程-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岩土工程-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 岩土 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及复习题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岩土工程勘察1

第一节概述1

一、岩土工程勘察总则1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1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1

四、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程序1

五、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划分2

第二节勘察工程的布置2

一、岩土工程勘察分级2

二、岩土工程勘察各阶段工作内容的要求5

第三节岩土的分类和鉴定46

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分类和鉴定46

二、公路工程岩土分类和鉴定53

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与鉴定62

四、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分类与鉴定66

五、港口工程岩土分类与鉴定70

第四节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74

一、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内容74

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及技术要求74

三、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方法75

四、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成果资料75

五、公路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75

六、铁路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76

第五节勘探与取样77

一、一般规定77

二、勘探77

三、取样82

一、土工试验85

四、勘探记录和编录85

第六节室内试验85

二、岩石试验95

三、水土化学试验96

第七节原位测试100

一、载荷试验100

二、静力触探104

三、圆锥动力触探105

四、标准贯入试验107

五、现场剪切试验107

六、十字板剪切试验108

七、旁压试验109

八、扁铲侧胀试验110

九、波速测试111

十一、激振法测试113

十、岩体应力测试113

十二、主要原位测试方法工程应用汇总114

第八节地下水116

一、地下水的类型和运动规律116

二、岩土渗流特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118

三、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压水试验121

四、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和金属的腐蚀性评价125

第九节特殊性岩土工程勘察128

一、软土128

二、湿陷性土130

三、膨胀性岩土133

四、红粘土134

五、填土135

六、盐渍岩土137

七、多年冻土138

八、混合土140

九、风化岩和残积土141

十、污染土142

第十节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43

一、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一般规定143

二、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统计和选用144

三、各类工程场地稳定性分析评价145

四、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分析评价147

五、勘察工程报告的编写与使用147

第十一节现场检验与监测148

一、主要内容与规定148

二、检验与监测方法149

三、地基基础的检验和监测149

四、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监测150

五、地下水的监测151

思考题与选择题152

参考答案155

第二章浅基础156

第一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156

一、土的物理性质指标156

二、土的力学性质指标157

第二节地基基础设计原则160

一、结构荷载计算160

二、结构极限状态161

三、建筑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及荷载组合163

四、公路桥涵工程设计的荷载组合165

五、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荷载规定165

六、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要求166

一、浅基础的定义与设计步骤167

第三节浅基础的定义与分类167

二、浅基础的分类168

三、基础方案的比较与选用172

第四节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173

一、建筑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173

二、桥涵基础埋深的选择175

第五节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76

一地基的破坏形式176

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77

三、建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186

四、桥涵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88

第六节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192

一、建筑物基础底面尺寸确定192

二、公路桥梁墩台刚性扩大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198

一、地基应力计算200

第七节地基的应力与变形验算200

二、地基沉降变形计算206

第八节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验算220

一、基底抗滑稳定性验算220

二、地基深层整体滑动稳定验算220

三、桥涵基础抗倾覆稳定验算221

第九节刚性扩展基础设计222

一、建筑物刚性基础222

二、公路桥涵刚性扩大基础尺寸的拟定225

第十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226

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226

二、柱下独立扩展基础227

三、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构造要求230

一、建筑措施236

第十一节减小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236

二、结构措施238

三、施工措施239

第十二节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239

一、基本概念239

二、地基和基础相互作用240

三、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241

第十三节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242

一、柱下条形基础构造要求242

二、柱下条形基础计算242

第十四节筏形基础248

一、筏形基础的构造要求248

二、筏形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249

三、筏形基础厚度确定250

四、筏形基础内力计算253

第十五节箱形基础254

一、箱形基础内力计算254

二、箱形基础顶板和底板计算255

三、箱形基础墙体的构造及计算要求257

第十六节动力基础设计257

一、动力机器及动力机器基础257

二、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中地基与基础计算规定258

三、地基动力参数259

四、各种动力基础的设计要求261

思考题与选择题263

参考答案268

二、沉井基础269

一、桩基础269

第一节概述269

第三章深基础269

三、地下连续墙270

第二节桩基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270

一、桩基的设计内容270

二、桩的设计原则271

第三节桩的类型、选型与布置274

一、桩及桩基础的类型274

二、桩的选型与适用条件277

三、桩基几何尺寸的选择278

第四节单桩竖向承载力282

一、单桩竖向荷载传递的机理282

二、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285

第五节群桩竖向承载力307

一、群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及群桩效应308

二、群桩竖向承载力309

三、桩基中各单桩的荷载验算314

第六节桩基沉降计算322

一、桩基变形的4个控制指标和沉降量允许值323

二、群桩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323

第七节特殊条件下桩基的设计及其竖向承载力335

一、负摩阻力335

二、抗拔桩基339

第八节桩基水平承载力和水平位移343

一、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法344

二、理论分析法351

第九节桩与承台的构造与配筋362

一、桩的构造与配筋362

二、承台的构造与配筋365

一、承台板(梁)的正截面抗弯强度计算368

第十节承台设计计算368

二、承台板受冲切计算370

三、承台板斜截面受剪计算374

四、承台局部受压计算376

第十一节桩基施工383

一、桩基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383

二、灌注桩施工384

三、预制桩的施工392

第十二节桩基检测与验收398

一、基桩检测内容与适用条件398

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质量的检测方法400

三、桩基验收应提供的基本资料409

第十三节沉井基础409

一、沉井的类型409

二、沉井基础的构造411

三、沉井的施工412

四、沉井基础的设计计算415

思考题与选择题419

参考答案423

第四章地基处理424

第一节概述424

一、地基处理的目的424

二、地基处理的对象424

三、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其适用性426

四、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427

第二节碾压法与夯实法428

一、粘性土的压实原理428

二、机械碾压法429

三、重锤夯实法429

一、换填垫层及其主要作用430

四、振动压实法430

第三节换填垫层法430

二、垫层的设计要点431

三、垫层的施工要点434

四、质量检验435

第四节预压固结法435

一、加固原理与应用条件435

二、堆载预压法436

三、真空预压法443

四、质量检验445

第五节振冲法445

一、振冲密实法446

二、振冲置换法447

三、振冲法施工要点449

一、砂石桩加固机理450

四、质量检验450

第六节砂石桩法450

二、设计计算要点451

三、施工要点454

四、质量检验456

第七节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456

一、加固机理456

二、设计计算要点457

三、施工要点458

四、质量检验459

第八节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459

一、加固机理460

二、设计计算461

三、施工要点463

四、质量检验464

一、加固机理465

二、设计计算要点465

第九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465

三、施工要点467

四、质量检验468

第十节石灰桩法与夯实水泥土桩法468

一、石灰桩法468

二、夯实水泥土桩法470

第十一节柱锤冲扩桩法471

一、设计计算要点471

二、施工要点472

第十二节水泥土搅拌法473

一、水泥土搅拌法的加固机理、特点及适用范围473

三、质量检验473

二、设计计算475

三、施工要点478

四、质量检验479

第十三节高压喷射注浆法480

一、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工艺类别及适用范围480

二、加固机理482

三、设计计算要点482

四、施工要点484

五、质量检验485

六、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486

第十四节现有工程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技术487

一、概述487

二、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鉴定488

三、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方法489

思考题、选择题与计算题497

参考答案501

第五章土工结构、边坡与支挡结构、基坑与地下工程502

第一节路基工程502

一、概述502

二、路基设计506

三、路基排水设计513

四、路基防护与加固520

五、特殊路基设计523

六、路基施工528

七、路面基层529

第二节土石坝532

一、土石坝的分类及主要特征532

二、筑坝材料533

三、渗透性与渗流计算534

四、碾压式土石坝设计539

五、碾压式土石坝施工550

第三节挡土墙及边坡工程555

一、土压力555

二、重力式挡土墙设计563

三、加筋土挡土墙567

四、边坡工程概述571

五、无粘性土坡稳定性分析572

六、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574

七、岩坡稳定性分析578

八、边坡稳定性监测581

九、建筑边坡工程582

第四节基坑工程596

一、概述596

二、挡土结构土压力与基坑变形606

三、排桩、地下连续墙609

四、水泥土墙620

五、土钉墙支护622

第五节地下工程626

一、地下工程稳定及地压的基本概念626

二、围岩压力的类型627

三、岩体的原始应力和应力重分布629

四、散体地压的两种计算方法630

五、地下工程施工方法634

六、岩土体应力、应变原位测试644

第六节地下水控制651

一、土的渗透性及达西定律651

二、土的动水压力、流砂和潜蚀655

三、降水方法及适用条件657

四、井点性能及适用条件658

五、排水与止水的技术措施661

六、地下水控制的有关规定661

七、降水设计的基本概念666

选择题与思考题669

参考答案673

第六章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674

第一节岩溶和土洞674

一、岩溶的基本概念674

二、岩溶的形成条件674

三、影响岩溶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675

四、岩溶的类型676

五、土洞的概念677

六、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677

八、黄土地区的土洞和陷穴679

七、岩溶和土洞的工程灾害防治措施679

第二节边坡的变形和破坏680

一、边坡体松驰、开裂681

二、崩塌681

三、蠕动及滑动(滑坡)682

四、泥石流682

第三节滑坡683

一、滑坡的形态特征683

二、滑坡的分类684

三、滑坡的形成条件685

四、滑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687

五、滑坡稳定性分析的推力公式688

六、滑坡的防治689

二、崩塌的形成条件691

一、崩塌的分类691

第四节危石和崩塌691

三、崩塌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693

四、崩塌的防治693

第五节泥石流695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695

二、泥石流的特征696

三、泥石流的分类697

四、泥石流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699

五、泥石流的防治700

第六节采空区701

一、采空区的概念701

二、地层开采引起的岩层(地层)移动701

三、采空区周围岩层的移动形式702

四、地层移动稳定后采空区上方岩层内的三带702

五、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破坏704

六、采空区的危害705

七、采空区地表变形预测计算705

八、采空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706

九、采空区的一般处理措施707

第七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708

一、地面沉降及其危害708

二、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和机理709

三、地面沉降的估算和预测710

四、地裂缝及其危害710

五、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的工程地质勘察和防范治理711

第八节湿陷性黄土地基712

一、黄土及其分布712

二、湿陷性黄土的基本性质714

三、黄土的湿陷原因和影响因素717

四、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评价718

五、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措施722

第九节膨胀土、盐渍土和冻土地基724

一、膨胀土地基724

二、盐渍土730

三、冻土地基731

思考题736

第七章地震工程738

第一节地震与抗震设防738

一、地震基本概念738

二、场地地震地面运动739

三、抗震设防740

四、抗震设防区划(地震小区划)和地震危险性分析741

五、地震灾害742

一、建筑场地选择时的地段划分743

第二节抗震设计中的场地问题743

二、建筑场地划分744

三、地震工程中场地岩土工程勘察745

四、土的动力特性测试746

第三节地震作用与地震反应谱746

一、地震动三要素746

二、地震反应分析747

三、地震反应谱749

第四节土的液化与震陷753

一、土的液化和震陷753

二、地基液化判别754

三、地基抗液化措施759

一、抗震规范(GB50011—2001)中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建筑条件763

二、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763

第五节地基基础抗震验算763

三、桩基抗震764

第六节土石坝抗震设计767

一、土石坝的抗震计算767

二、土石坝抗震措施768

习题768

参考答案769

第八章工程经济与管理770

第一节现行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构成及其包含内容770

一、现行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的构成770

二、投资、工程项目投资的含义770

三、固定资产771

四、流动资金771

第二节基本建设的基本程序与岩土工程各方面技术经济分析771

一、基本建设的基本程序771

二、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773

三、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与原则和内容775

四、工程施工中技术经济分析的重点和内容775

五、工程项目使用阶段技术经济分析的重点和内容775

第三节岩土工程概预算777

一、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777

二、岩土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步骤与方法781

三、岩土工程施工图预算的作用及编制方法782

四、岩土工程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差异和对比分析784

五、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及收费计算方法785

第四节我国岩土工程招标与投标786

一、招标投标的主要方式786

二、招标投标程序786

一、《合同法》中建设工程合同部分的主要内容788

第五节岩土工程合同788

五、编制标书的注意事项788

四、编制标书的方法步骤788

三、投标报价的依据和基本原则788

二、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工程合同的种类790

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物探、治理、监测(检测)合同的主要内容790

四、履行合同的原则790

五、违约责任的概念及方式790

六、合同管理791

七、合同争义的解决792

第六节岩土工程监理792

一、工程建设监理的一般概念及其范围792

二、岩土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及其业务范围793

三、岩土工程监理与工程建设监理的关系795

四、岩土工程监理与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方法795

七、岩土工程监理的对象和依据796

五、岩土工程监理的基本特点796

六、岩土工程监理工作基本原则796

第七节国家颁布的有关建筑法规797

附录一:《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797

附录二:建设部《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2000年8月25日发布施行801

附录三:《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803

附录四:《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2000]167号2000-08-01808

第八节2000版ISO 9000标准811

一、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基本内容811

二、2000版ISO 9000标准的主要优点812

三、质量管理八项原则814

四、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815

一、建筑项目法人及其职责816

二、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形式及其特点816

第九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816

三、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818

四、项目经理部的建立820

五、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管理目标责任体系821

六、项目经理822

七、信息管理系统与计算机应用824

第十节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权利和义务824

一、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权利824

二、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义务825

三、勘察设计职工的职业道德准则825

附录1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2003年)826

附录2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参考书目832

附录3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科目、分值、834

时间分配及题型特点834

参考文献8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