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关学学术编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美凤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关学学术编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张岂之1
前言1
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2
宋真宗天禧四年 庚申(公元1020年)2
张载生2
宋仁宗天圣三年 乙丑(公元1025年)3
吕大忠生3
宋仁宗天圣五年 丁卯(公元1027年)4
吕大防生4
宋仁宗天圣八年 庚午(公元1030年)4
张戬生4
宋仁宗天圣九年 辛未(公元1031年)5
吕大钧生5
宋仁宗景祐四年 丁丑(公元1037年)6
张载与邠人焦寅交游6
宋仁宗宝元元年 戊寅(公元1038年)6
游师雄生6
宋仁宗康定元年 庚辰(公元1040年)7
张载以《边议》谒范仲淹,范仲淹劝其读《中庸》7
吕大临生10
宋仁宗庆历二年 壬午(公元1042年)11
张载作《庆州大顺城记》11
宋仁宗皇祐元年 己丑(公元1049年)13
吕大防登进士第13
宋仁宗皇祐二年 庚寅(公元1050年)13
刘公彦生13
宋仁宗皇祐三年 辛卯(公元1051年)13
种师道生13
宋仁宗皇祐四年 壬辰(公元1052年)14
李复生14
游师雄入京兆学15
宋仁宗皇祐五年 癸巳(公元1053年)16
张戬登进士第16
吕大忠登进士第16
宋仁宗至和元年 甲午(公元1054年)17
苏昞约生于是年17
张载讲学长安17
约于此时,游师雄求学于张载19
宋仁宗嘉祐元年 丙申(公元1056年)19
张载在京师讲《周易》,与二程共语道学之要19
宋仁宗嘉祐二年 丁酉(公元1057年)23
三月,张载、吕大钧同登进士第23
吕大钧问学于张载24
宋仁宗嘉祐四年 己亥(公元1059年)25
张载与程颢论“定性”工夫25
宋仁宗嘉祐六年 辛丑(公元1061年)26
吕大临登进士第26
宋英宗治平二年 乙巳(公元1065年)27
张舜民登进士第27
游师雄登进士第28
宋英宗治平三年 丙午(公元1066年)28
张载讲学京兆郡学28
宋英宗治平四年 丁未(公元1067年)29
李复取太学解不赴29
宋神宗熙宁元年 戊申(公元1068年)29
张载撰《与蔡帅边事画一》29
张载讲学绿野亭30
苏昞约在此时从学于张载31
吕大临约于此时求学于张载32
吕大临作《上横渠先生书(一)》33
宋神宗熙宁二年 己酉(公元1069年)33
十一月,张载面见神宗,阐复三代之法33
张载外治明州狱案34
程颢上书《乞留张载状》35
张载与程颐论修养工夫35
宋神宗熙宁三年 庚戌(公元1070年)36
三月,张戬上《论新法奏》36
四月,张戬被罢监察御史里行36
七月,范育推荐张载。张载作《答范巽之书》《并答范巽之》38
八月,吕大防详定历法40
十月,张载作《真像堂记》40
张载归居横渠镇讲学41
《西铭》《东铭》成书41
张载试验井田45
张载《与吕微仲书》约作于此时46
李复与张载探讨“宗子之法”47
宋神宗熙宁四年 辛亥(公元1071年)47
一月,范育、薛昌朝坐劾李定亲丧匿服47
宋神宗熙宁六年 癸丑(公元1073年)49
约于是年,张载与吕大钧、范育论“保甲法”49
宋神宗熙宁九年 丙辰(公元1076年)50
三月,张戬卒50
三月,吕大临作《张御史行状》51
三月,吕大临作《上横渠先生书(二)》53
十二月,《吕氏乡约》成书53
《正蒙》成书55
苏昞约于此时作《正蒙序》58
宋神宗熙宁十年 丁巳(公元1077年)59
三月,张载同知太常礼院59
张载与二程洛阳论学60
十二月,张载卒63
宋神宗元丰元年 戊午(公元1078年)72
一月,程颢作诗悼念张载72
一月,司马光作《论谥书》《又哀横渠诗》72
三月,张载依“古礼”下葬73
吕大防撰《横渠先生墓表》74
宋神宗元丰二年 己未(公元1079年)75
三月,李复登进士第75
七月,刘公彦卒76
是年前后,吕大临等人先后入洛师事二程77
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现存本撰成77
宋神宗元丰三年 庚申(公元1080年)80
五月,吕大防组织绘制的《长安图》竣工80
八月,吕大防、吕大钧陈三说九宜81
吕大临陪同程颐西行至关中雍、华82
宋神宗元丰五年 壬戌(公元1082年)82
六月,吕大钧卒82
七月,吕大防《吕氏周易古经》成书84
吕大临撰《凤翔府尹厅题名记》85
宋神宗元丰六年 癸亥(公元1083年)86
十二月,李复撰《刘师严字序》86
宋神宗元丰七年 甲子(公元1084年)86
十一月,吕大防《杜工部年谱》《韩文公年谱》成书86
宋神宗元丰八年 乙丑(公元1085年)87
六月,吕大临作《哀辞》,寄思程颢87
宋哲宗元祐元年 丙寅(公元1086年)87
吕大临为太学博士87
吕大临上《论选举六事》88
宋哲宗元祐二年 丁卯(公元1087年)88
三月,文彦博举荐吕大临88
七月,周行己撰《书吕博士事》89
吕大忠重置唐《开成石经》与《石台孝经》碑90
宋哲宗元祐三年 戊辰(公元1088年)91
八月,游师雄作《骊山图记》91
宋哲宗元祐四年 己巳(公元1089年)91
二月,吕大防提举修《神宗实录》91
十二月,吕大防奏修的《神宗实录》草卷成92
十二月,吕大临撰《宋清河县君张氏夫人墓志铭》93
宋哲宗元祐五年 庚午(公元1090年)93
范育撰《正蒙序》93
宋哲宗元祐六年 辛未(公元1091年)94
四月,李复撰《易说送尹师闵》94
宋哲宗元祐七年 壬申(公元1092年)95
二月,吕大临《考古图》撰成95
张舜民上《乞追赠张载奏》96
宋哲宗元祐八年 癸酉(公元1093年)97
约于是年,吕大临撰《代伯兄(吕大忠)荐苏昞状》97
吕大临卒97
苏轼、秦观作诗挽悼吕大临107
周行己作《哭吕与叔四首》108
宋哲宗绍圣元年 甲戌(公元1094年)109
范育约卒于是年前后109
宋哲宗绍圣二年 乙亥(公元1095年)111
二月,吕大防因监修《神宗实录》遭贬111
宋哲宗绍圣四年 丁丑(公元1097年)112
四月,吕大防卒112
七月,游师雄卒114
宋哲宗元符三年 庚辰(公元1100年)116
四月,吕大忠卒116
宋徽宗崇宁三年 甲申(公元1104年)117
李复上《乞罢造战车》《乞罢造船》二疏117
苏昞卒于此年后不久118
宋徽宗政和二年 壬辰(公元1112年)120
张舜民卒于政和中120
宋钦宗靖康元年 丙午(公元1126年)123
十月,种师道卒123
宋高宗建炎二年 戊申(公元1128年)124
李复卒124
宋孝宗淳熙七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年 庚子(公元1180年)129
杨天德生129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 丙午(公元1186年)130
杨奂生130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 癸未(公元1223年)130
张载被赐谥“献”130
宋理宗宝庆元年 金哀宗正大二年 乙酉(公元1225年)132
杨恭懿生132
宋理宗淳祐元年 蒙古太宗十二年 辛丑(公元1241年)133
张载被赐谥“眉伯”133
萧?生133
宋理宗宝祐二年 蒙古宪宗四年 甲寅(公元1254年)134
同恕生134
宋理宗宝祐三年 蒙古宪宗五年 乙卯(公元1255年)135
杨奂卒135
宋理宗宝祐六年 蒙古宪宗八年 戊午(公元1258年)137
十月,杨天德卒137
宋代其他关学学者138
田腴139
薛昌朝139
邵清139
潘拯140
金元明 (公元1279年—公元1644年)142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 甲午(公元1294年)142
杨恭懿卒142
正学书院约建于此年后不久144
元仁宗延祐元年 甲寅(公元1314年)145
鲁斋书院兴建145
元仁宗延祐五年 戊午(公元1318年)147
萧?卒147
元泰定帝四年 丁卯(公元1327年)150
七月,横渠书院兴建150
元文宗至顺二年 辛未(公元1331年)151
同恕卒151
明成祖永乐十四年 丙申(公元1416年)153
王恕生153
明成祖永乐十七年 己亥(公元1419年)154
段坚生154
明宣宗宣德十年 乙卯(公元1435年)156
薛敬之生156
明英宗正统元年 丙辰(公元1436年)157
李锦生157
明英宗正统十年 乙丑(公元1445年)157
周蕙从学于段坚157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 戊辰(公元1448年)160
王恕进士及第160
明英宗天顺八年 甲申(公元1464年)160
六月,薛瑄卒,其后河东之学渐传关中160
明宪宗成化元年 乙酉(公元1465年)163
王承裕生163
明宪宗成化二年 丙戌(公元1466年)163
薛敬之入太学163
明宪宗成化四年 戊子(公元1468年)164
段坚访周蕙而不遇164
明宪宗成化八年 壬辰(公元1472年)164
十月,张杰卒164
明宪宗成化十年 甲午(公元1474年)166
马理生166
明宪宗成化十五年 己亥(公元1479年)166
四月,吕柟生166
韩邦奇生167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 甲辰(公元1484年)167
段坚卒167
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 丙午(公元1486年)169
薛敬之谒选山西应州知州169
李锦卒170
王恕致仕171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 丁未(公元1487年)173
南大吉生173
明孝宗弘治六年 癸丑(公元1493年)173
秋九月,薛敬之《思庵野录》编成173
宏道书院174
马理受学于王承裕175
杨爵生176
明武宗弘治八年 乙卯(公元1495年)176
张鼎卒176
明武宗弘治九年 丙辰(公元1496年)178
重建正学书院178
吕柟十七岁,入正学书院179
薛敬之升浙江金华府同知。撰《金华乡贤志》180
明武宗弘治十年 丁巳(公元1497年)180
韩邦奇撰成《禹贡详略》180
明武宗弘治十二年 己未(公元1499年)181
王恕著《石渠意见》等181
明武宗弘治十四年 辛酉(公元1501年)182
吕柟二十二岁,登乡举182
明武宗弘治十五年 壬戌(公元1502年)182
吕柟游成均,与马理等讲学宝邛寺182
明孝宗弘治十六年 癸亥(公元1503年)183
韩邦奇撰成《启蒙意见》183
刘玑《正蒙会稿》(四卷)大约撰成于此时184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甲子(公元1504年)185
吕柟拜薛敬之为师185
明武宗正德三年 戊辰(公元1508年)186
二月,薛敬之卒186
三月,吕柟进士及第188
四月,王恕卒189
韩邦奇进士及第191
明武宗正德五年 庚午(公元1510年)192
吕柟辞官归乡192
明武宗正德九年 甲戌(公元1514年)192
吕柟应诏言六事192
吕柟筑“东郭别墅”讲学,又筑东林书屋而居193
马理举进士194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 丙子(公元1516年)194
韩邦奇遭诬陷下狱,削籍194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 丁丑(公元1517年)195
吕潜生195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 戊寅(公元1518年)196
三月,郭郛生196
韩邦奇《正蒙拾遗》编成196
明武宗正德十五年 庚辰(公元1520年)197
杨爵从韩邦奇游,与杨继盛并称“韩门二杨”197
明世宗嘉靖元年 壬午(公元1522年)198
朝廷因“大礼”而起争端198
吕柟复官200
明世宗嘉靖二年 癸未(公元1523年)201
吕柟力辨扶救正学201
明世宗嘉靖三年 甲申(公元1524年)202
南大吉知绍兴,正月,从王阳明习良知之学202
“大礼”之争又起七月,“百官跪哭左顺门”203
十月,南大吉命刻《续刻传习录》205
马理等因伏阙争“大礼”下锦衣卫狱,再遭廷杖夺俸207
吕柟因言“大礼”不正,被下卫狱207
吕柟于狱中与邹守益论学207
吕柟贬谪解州判官,建解梁书院208
韩邦奇起山西左参议,平大同之变209
明世宗嘉靖四年 乙酉(公元1525年)210
正月,王阳明为稽山书院撰《尊经阁记》。是年,南大吉匾莅政之堂为“亲民堂”210
附录:《稽山书院尊经阁记》(乙酉)210
明世宗嘉靖五年 丙戌(公元1526年)212
三月,吕柟刻《周子抄释》《张子抄释》《二程子抄释》于山西解梁书院212
四月,王阳明撰《答南元善》213
明世宗嘉靖六年 丁亥(公元1527年)215
吕柟迁南京吏部考功郎中215
吕柟在南方与湛甘泉、邹东廓共主讲席,日讲学不辍216
明世宗嘉靖七年 戊子(公元1528年)216
王之士生216
明世宗嘉靖九年 庚寅(公元1530年)217
吕柟与邹东廓论良知与知行,所见多有不合217
明世宗嘉靖十二年 癸巳(公元1533年)218
吕柟《泾野子内篇》刊刻218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 丁酉(公元1537年)219
吕柟弟子胡大器刻成《十四游记》219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 戊戌(公元1538年)220
五月,王承裕卒220
明世宗嘉靖二十年 辛丑(公元1541年)223
秋,南大吉《渭南县志》修成223
南大吉卒224
二月,杨爵系狱。冬,与钱德洪在狱中以论学共勉225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 壬寅(公元1542年)227
四月,樊得仁重刻韩邦奇《性理三解》227
七月,吕柟卒228
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 甲辰(公元1544年)232
韩邦奇总理河道,升刑部右侍郎232
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 乙巳(公元1545年)233
韩邦奇《易占经纬》辑成233
杨爵《周易辨录》撰成234
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 己酉(公元1549年)235
十月,杨爵卒235
韩邦奇“五疏乞归”237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 辛亥(公元1551年)238
《苑洛集》编成238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 乙卯(公元1555年)239
十二月,马理卒239
十二月,韩邦奇卒241
《苑洛语录》刊刻243
三原学派243
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 丁巳(公元1557年)244
十一月,冯从吾生244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 乙丑(公元1565年)245
冯从吾九岁,始立志为圣贤之学245
明穆宗隆庆五年 辛未(公元1571年)245
四月,王徵生245
明神宗万历四年 丙子(公元1576年)246
冯从吾弱冠,入太学246
明神宗万历六年 戊寅(公元1578年)246
六月,吕潜卒246
明神宗万历十三年 乙酉(公元1585年)248
许孚远督学陕西,讲学正学书院248
明神宗万历十七年 己丑(公元1589年)249
冯从吾进士及第249
十月,雷于霖生249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 庚寅(公元1590年)249
王之士卒249
明神宗万历十九年 辛卯(公元1591年)252
十二月,冯从吾上《论劾险佞科臣疏》252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 壬辰(公元1592年)253
正月,冯从吾上《请修朝政疏》253
冯从吾告归254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甲午(公元1594年)255
张舜典中举人255
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 乙未(公元1595年)255
冯从吾《疑思录》编次完成255
冯从吾出任河南道监察御史,不久罢免。是年编成《订士编》256
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 丙申(公元1596年)257
冯从吾林居讲学,拟定《学会约》与《士戒》257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 丁酉(公元1597年)259
冯从吾制《关中士夫会约》259
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 甲辰(公元1604年)260
许孚远卒,曾为陕西提学副使260
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 乙巳(公元1605年)262
六月,郭郛卒262
冯从吾与张舜典论学,乃著《辨学录》263
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 丙午(公元1606年)264
九月,冯从吾著《关学编》264
王化泰生266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 丁未(公元1607年)267
白焕彩生267
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 戊申(公元1608年)267
三月,冯从吾讲学于华山。《太华书院会语》辑成267
张舜典撰成《致曲言》268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 己酉(公元1609年)269
十月,关中书院创建269
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 辛亥(公元1611年)271
十月,冯从吾到池阳谒王恕、王承裕、马理等祠墓271
明神宗万历四十年 壬子(公元1612年)271
七月,张舜典建弘仁书院271
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 乙卯(公元1615年)272
冯从吾《元儒考略》撰成272
冯从吾始修《长安县志》273
王建常生274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 戊午(公元1618年)274
雷于霖问学冯从吾274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 己未(公元1619年)274
雷于霖始研读理学书274
明熹宗天启元年 辛酉(公元1621年)275
秋,冯从吾与邹元标讲学都门275
明熹宗天启二年 壬戌(公元1622年)276
秋,邹元标、冯从吾建首善书院276
九月,冯从吾上《辩讲学疏》277
八月,王宏撰生278
明熹宗天启三年 癸亥(公元1623年)279
十月,《都门语录》书成279
明熹宗天启四年 甲子(公元1624年)280
冯从吾起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病辞不赴280
明熹宗天启六年 丙寅(公元1626年)280
魏忠贤废天下书院280
冯从吾作《七十自寿》诗281
关中书院被毁281
张舜典约卒于此年后不久282
明熹宗天启七年 丁卯(公元1627年)285
正月,李颙生285
二月,冯从吾卒286
附录: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四一《恭定冯少墟先生从吾》288
王徵翻译《远西奇器图说录最》289
明思宗崇祯三年 庚午(公元1630年)290
五月,李柏生290
明思宗崇祯四年 辛未(公元1631年)290
十一月,李因笃生290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 癸未(公元1643年)291
李颙悟圣学渊源291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 甲申(公元1644年)291
王徵卒291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295
清世祖顺治元年 甲申(公元1644年)295
康吕赐生295
清世祖顺治二年 乙酉(公元1645年)295
七月,王吉相生295
李颙研读理学典籍295
清世祖顺治三年 丙戌(公元1646年)296
李柏绝意科举立志学古人296
清世祖顺治九年 壬辰(公元1652年)296
李颙阅《道藏》296
清世祖顺治十年 癸巳(公元1653年)297
李颙阅《释藏》297
清世祖顺治十三年 丙申(公元1656年)297
二月,王心敬生297
李颙《悔过自新说》约于此年撰成297
李颙《周至答问》录成298
清世祖顺治十四年 丁酉(公元1657年)298
李颙悟“默坐澄心”之说298
雷于霖与汤斌论学299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 戊戌(公元1658年)300
雷于霖《柏林集》始刊刻300
清圣祖康熙二年 癸卯(公元1663年)300
李因笃、王宏撰、李颙与顾炎武订交300
清圣祖康熙三年 甲辰(公元1664年)301
重修关中书院301
清圣祖康熙四年 乙巳(公元1665年)302
傅山访李因笃302
清圣祖康熙五年 丙午(公元1666年)302
三月,王承烈生302
六月,刘鸣珂生303
王宏撰主讲关中书院303
清圣祖康熙六年 丁未(公元1667年)303
七月,雷于霖卒303
清圣祖康熙七年 戊申(公元1668年)305
四月,李颙东行讲学305
六月,李颙《学髓》录成306
清圣祖康熙八年 己酉(公元1669年)307
十月,李颙《体用全学》《读书次第》录成307
李颙《观感录》约于此年著成307
清圣祖康熙九年 庚戌(公元1670年)308
一月,王宏撰始研读理学书308
十月,李颙与李来章“约为兄弟”308
十二月,李颙《匡时要务》录成309
清圣祖康熙十年 辛亥(公元1671年)309
一月,李颙南行讲学309
二月,李颙与高世泰论学310
王宏撰与孙承泽论学311
李颙《传心录》录成312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 癸丑(公元1673年)312
五月,李颙讲学关中书院312
清圣祖康熙十四年 乙卯(公元1675年)313
八月,李颙移居富平,《富平答问》录成313
王宏撰《砥斋集》整理成314
清圣祖康熙十五年 丙辰(公元1676年)315
十一月,王宏撰《正学隅见述》撰成315
清圣祖康熙十六年 丁巳(公元1677年)315
九月,王宏撰与李颙论学315
清圣祖康熙十七年 戊午(公元1678年)316
八月,清廷以博学宏词征召李颙、王宏撰和李因笃316
九月,李因笃与颜元论学317
王宏撰论“理气”和“动静”317
李颙与顾炎武书信论学318
李柏探学于佛、道319
李颙辑《司牧宝鉴》成320
清圣祖康熙十八年 己未(公元1679年)320
李因笃与阎若璩论学320
清圣祖康熙十九年 庚申(公元1680年)321
十月,王心敬师事李颙321
王建常与顾炎武书信论丧服礼321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 壬戌(公元1682年)322
王宏撰《山志》撰成322
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 癸亥(公元1683年)323
李颙《垩室录感》刊刻323
王吉相《四书心解》刊刻323
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 乙丑(公元1685年)324
七月,李因笃主讲岐山朝阳书院324
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公元1686年)325
李颙《四书反身录》刊刻325
魏象枢书信向李颙问学326
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 戊辰(公元1688年)327
杨屾生327
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 己巳(公元1689年)327
六月,李颙与范鄗鼎书信论学327
八月,王吉相卒328
十月,李柏与憨休禅师论儒、佛异同330
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 庚午(公元1690年)331
六月,王建常梦朱子授学331
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 壬申(公元1692年)332
二月,颜元质疑李颙之学332
十一月,李因笃卒332
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 癸酉(公元1693年)336
王建常《复斋录》约于此年撰成336
李颙《二曲集》刊成337
清圣祖康熙三十三年 甲戌(公元1694年)338
王源书信向李颙问学338
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 乙亥(公元1695年)339
七月,张秉直生339
李柏《槲叶集》刊刻339
王建常《复斋余稿》约于此年撰成340
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 丙子(公元1696年)340
王心敬与康乃心书信论全真教340
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 丁丑(公元1697年)341
三月,史调生341
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 庚辰(公元1700年)341
七月,李柏卒341
清圣祖康熙四十年 辛巳(公元1701年)344
王建常卒344
清圣祖康熙四十一年 壬午(公元1702年)347
王宏撰卒347
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 癸未(公元1703年)349
十一月,康熙帝赐李颙匾及诗349
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 乙酉(公元1705年)350
四月,李颙卒350
清圣祖康熙四十五年 丙戌(公元1706年)354
八月,孙景烈生354
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 丁亥(公元1707年)354
刘绍攽生354
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 己丑(公元1709年)355
五月,李塨来陕西讲学355
王心敬与李塨书信论学355
清圣祖康熙五十年 辛卯(公元1711年)356
一月,王心敬讲学湖北江汉书院356
清圣祖康熙五十三年 甲午(公元1714年)357
四月,王心敬讲学江苏紫阳书院357
王承烈《日省录》撰成357
清圣祖康熙五十五年 丙申(公元1716年)358
王心敬《丰川全集》刊刻358
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 己亥(公元1719年)358
陈世倌问学王心敬358
清圣祖康熙六十一年 壬寅(公元1722年)359
三月,王巡泰生359
王心敬与朱泽沄书信论朱子学360
清世宗雍正元年 癸卯(公元1723年)361
十一月,王懋竑质疑王心敬之学361
王心敬与朱轼书信论治世之道362
清世宗雍正四年 丙午(公元1726年)362
王心敬续《关学编》成362
清世宗雍正五年 丁未(公元1727年)364
八月,刘鸣珂卒364
清世宗雍正六年 戊申(公元1728年)365
方苞书信向王心敬问“经济”之学365
清世宗雍正七年 己酉(公元1729年)366
十二月,王承烈卒366
清世宗雍正八年 庚戌(公元1730年)368
张秉直始潜心理学368
清世宗雍正九年 辛亥(公元1731年)369
康吕赐卒369
清世宗雍正十年 壬子(公元1732年)370
刘鸣珂《砭身集》约于此年整理成370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 癸丑(公元1733年)371
刘绍攽师事王兰生371
清高宗乾隆二年 丁巳(公元1737年)372
九月,张秉直“点检心意”372
史调主讲关中书院372
清高宗乾隆三年 戊午(公元1738年)373
三月,王心敬卒373
清高宗乾隆七年 壬戌(公元1742年)376
刘绍攽与张文岚论阳明学376
清高宗乾隆八年 癸亥(公元1743年)377
孙景烈始主讲关中书院377
刘绍攽《九畹古文》始刊刻378
清高宗乾隆九年 甲子(公元1744年)378
孙景烈始潜心理学378
清高宗乾隆十年 乙丑(公元1745年)379
周元鼎约于此年出生379
清高宗乾隆十二年 丁卯(公元1747年)379
十二月,史调卒379
杨屾《知本提纲》撰成381
清高宗乾隆十三年 戊辰(公元1748年)382
张秉直深悟“主静”说382
清高宗乾隆十五年 庚午(公元1750年)382
王心敬《丰川续集》刊刻382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辛未(公元1751年)383
三月,孙景烈与薛馧论朱子学383
史调《史复斋文集》刊刻384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 乙亥(公元1755年)385
张秉直《四书集疏》和《四书集疏附正》撰成385
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公元1756年)386
刘绍攽悟佛学“疏漏”386
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 丁丑(公元1757年)386
二月,孙景烈与陈宏谋论“求放心”386
张秉直《治平大略》撰成387
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 庚辰(公元1760年)388
刘绍攽《四书凝道录》成388
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 辛巳(公元1761年)388
九月,张秉直卒388
孙景烈论“性命之说”391
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 壬午(公元1762年)392
孙景烈悟“格物”之说392
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 癸未(公元1763年)392
刘绍攽《卫道编》刊刻392
清高宗乾隆三十四年 己丑(公元1769年)393
十一月,李元春生393
孙景烈《四书讲义》刊刻394
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 甲午(公元1774年)394
一月,孙景烈论“复初”说394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 丙申(公元1776年)395
杨屾《修齐直指》成395
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 戊戌(公元1778年)397
七月,刘绍攽卒397
清高宗乾隆四十七年 壬寅(公元1782年)398
九月,孙景烈卒398
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 甲辰(公元1784年)401
四月,路德生401
清高宗乾隆五十年 乙巳(公元1785年)401
杨屾卒401
清高宗乾隆五十一年 丙午(公元1786年)403
王巡泰《四书日记》整理成403
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公元1792年)404
孙景烈《滋树堂文集》刊刻404
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 癸丑(公元1793年)405
七月,王巡泰卒405
十月,张秉直《开知录》整理成407
清仁宗嘉庆三年 戊午(公元1798年)407
李元春悟“性说”407
清仁宗嘉庆八年 癸亥(公元1803年)408
周元鼎卒408
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 己卯(公元1819年)409
十月,杨树椿生409
清宣宗道光四年 甲申(公元1824年)410
一月,贺瑞麟生410
清宣宗道光七年 丁亥(公元1827年)410
十月,祝垲生410
李因笃《受祺堂文集》刊刻411
清宣宗道光十年 庚寅(公元1830年)412
李元春《增订关学编》刊刻412
重建宏道书院412
李元春编《关中道脉四种书》刊刻413
清宣宗道光十一年 辛卯(公元1831年)414
四月,柏景伟生414
清宣宗道光十五年 乙未(公元1835年)414
路德主讲关中书院414
清宣宗道光十九年 己亥(公元1839年)415
李元春主讲华原书院415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 庚子(公元1840年)415
李元春拟上道光帝抗英书415
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 癸卯(公元1843年)416
八月,刘光蕡生416
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 丁未(公元1847年)416
贺瑞麟问学李元春416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 庚戌(公元1850年)416
九月,祝垲讲“格物”之说416
清文宗咸丰元年 辛亥(公元1851年)417
二月,倭仁访李元春417
七月,祝垲与李棠阶论学417
十月,祝垲著《卫性五营图说》成418
路德卒419
清文宗咸丰二年 壬子(公元1852年)421
一月,祝垲著《诚几德图说》成421
三月,贺瑞麟往山西访薛于瑛421
清文宗咸丰四年 甲寅(公元1854年)422
十一月,李元春卒422
贺瑞麟与王会昌书信论科举424
清文宗咸丰七年 丁巳(公元1857年)425
十二月,祝垲悟“心气之旨”425
清文宗咸丰十年 庚申(公元1860年)426
周元鼎《汇菊轩文集》刊刻426
清穆宗同治元年 壬戌(公元1862年)427
贺瑞麟开始撰写《清麓日记》427
清穆宗同治四年 乙丑(公元1865年)428
贺瑞麟主讲学古书院428
刘光蕡肄业关中书院428
刘蓉延访贺瑞麟429
清穆宗同治五年 丙寅(公元1866年)430
十二月,曾国藩向同治帝密荐祝垲430
清穆宗同治六年 丁卯(公元1867年)431
九月,牛兆濂生431
刘光蕡结交柏景伟431
贺瑞麟悟“格物”之说431
清穆宗同治九年 庚午(公元1870年)432
八月,贺瑞麟建清麓精舍并聘师讲学432
贺瑞麟编《西京清麓丛书》刊刻432
清穆宗同治十二年 癸酉(公元1873年)433
十二月,吴大澄拜访贺瑞麟433
味经书院创建433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甲戌(公元1874年)434
九月,杨树椿卒434
清德宗光绪元年 乙亥(公元1875年)436
二月,贺瑞麟宏道书院演乡约礼并讲学436
清德宗光绪二年 丙子(公元1876年)436
十一月,祝垲卒436
刘光蕡往河北拜谒黄彭年438
贺瑞麟与李用清书信论“动静”439
清德宗光绪七年 辛巳(公元1881年)439
路德《柽华馆文集》刊刻439
清德宗光绪九年 癸未(公元1883年)440
柏景伟主讲味经书院440
贺瑞麟拜访柏景伟440
清德宗光绪十年 甲申(公元1884年)442
李元春《桐阁文钞》刊刻442
清德宗光绪十一年 乙酉(公元1885年)442
柏景伟与刘光蕡创立求友斋442
黄嗣东延访贺瑞麟443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 丁亥(公元1887年)444
二月,贺瑞麟会讲鲁斋书院,并演乡饮酒礼444
柏景伟主讲关中书院444
刘光蕡主讲味经书院445
清德宗光绪十六年 庚寅(公元1890年)446
祝垲《体微斋遗编》刊刻446
清德宗光绪十七年 辛卯(公元1891年)447
十月,柏景伟卒447
李元春《桐阁性理十三论》刊刻449
清德宗光绪十八年 壬辰(公元1892年)450
贺瑞麟撰成《关学续编》450
清德宗光绪十九年 癸巳(公元1893年)451
三月,牛兆濂问学贺瑞麟451
九月,贺瑞麟卒452
杨树椿《损斋全书》刊刻454
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公元1895年)455
味经书院创设时务斋455
刘光蕡《学记臆解》撰成456
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公元1896年)457
闰六月,刘光蕡批“耶教”之说457
刘光蕡书信向张之洞求教457
刘光蕡与梁启超书信论学458
清德宗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公元1897年)459
十月,崇实书院建成459
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公元1898年)460
一月,刘光蕡兼主讲崇实书院460
二月,刘光蕡与康有为书信论学461
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刘光蕡被目为“康党”463
清德宗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公元1899年)464
刘光蕡隐居礼泉烟霞草堂464
刘光蕡《孝经本义》撰成464
贺瑞麟《清麓文集》刊刻465
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公元1900年)466
刘光蕡《孟子性善备万物图解》撰成466
柏景伟《沣西草堂文集》刊刻466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公元1901年)467
刘光蕡主张“乡学”救国467
刘光蕡著《大学古义》和《论语时习录》成468
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公元1902年)469
关中书院改为陕西师范大学堂469
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公元1903年)470
二月,刘光蕡主讲甘肃大学堂470
闰五月,刘光蕡著《立政臆解》成471
八月,刘光蕡病逝兰州472
牛兆濂主讲陕西师范大学堂474
清德宗光绪三十年 甲辰(公元1904年)475
牛兆濂主讲鲁斋书院475
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公元1905年)476
贺瑞麟《清麓答问》《清麓遗语》辑成并刊刻476
清废帝宣统三年 辛亥(公元1911年)477
一月,牛兆濂演礼临潼横渠祠477
文献检索478
古代文献478
现代文献492
后记498
修订版后记499
热门推荐
- 2695416.html
- 1324939.html
- 3698523.html
- 3827578.html
- 2265768.html
- 1953841.html
- 2516413.html
- 2423897.html
- 2745130.html
- 3246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2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2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4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8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2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2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7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0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4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