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与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与研究
  • 三门峡水库运用经验总结项目组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26930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黄河流域的基本概况1

一、流域概况1

二、水文泥沙2

三、黄河治理与开发概况7

第二节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概况9

一、工程的位置及作用9

二、枢纽工程技术指标及任务10

第三节 研究三门峡水库运用的重要意义11

第二章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回顾13

第一节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历史回顾13

一、工程的规划与决策14

二、关于工程的设计争论16

第二节 工程的兴建与出现的问题19

一、工程设计与主要指标19

二、工程的兴建19

三、建成后的枢纽工程规模20

四、三门峡水库淤积模型试验21

五、水库初期运用与出现的问题22

第三节 工程的改建及效果24

一、三门峡工程改建问题24

二、工程改建的规模26

三、改建的效果28

第三章 水库上下游河床演变29

第一节 河道特性29

一、库区河道特性29

二、下游河道特性30

第二节 水库修建前河道冲淤概况32

一、库区河道冲淤概况32

二、下游河道冲淤概况34

第三节 水库不同运用方式对水沙的调节作用36

一、蓄水拦沙运用期36

二、滞洪排沙运用期37

三、蓄清排浑控制运用期38

第四节 水库不同运用时期库区及下游河道冲淤变化39

一、蓄水拦沙期39

二、滞洪排沙期44

三、蓄清排浑控制运用期47

第五节 库区及河道冲淤的基本规律55

一、潼关以上黄河干流河道(小北干流)冲淤基本规律55

二、潼关高程变化规律60

三、渭河下游河道基本冲淤规律66

四、下游河道基本冲淤规律73

五、黄河河口演变81

第六节 河道平面变化88

一、小北干流88

二、渭河下游89

三、潼关以下库区92

四、黄河下游93

第七节 水库排沙特性和库区河床调整机理99

一、水库排沙特性100

二、水库淤积末端变化的特点106

三、保持有效库容长期使用的条件113

第四章 泄流排沙建筑物及工程泥沙119

第一节 泄水建筑物119

一、泄水建筑物综述119

二、泄水建筑物泄流能力124

第二节 底孔的破坏和修复129

一、底孔磨蚀检查129

二、底孔水力学试验研究130

三、底孔底板抗磨材料试验研究132

四、底孔修复设计134

第三节 坝区泥沙问题138

一、坝区泥沙淤积形态138

二、水流泥沙运动特点140

三、坝区泥沙冲淤变化及其对枢纽工程和泄水建筑物的影响141

四、泄流建筑物的排沙情况147

第五章 工程管理及安全监测150

第一节 工程管理150

一、基本情况150

二、水工建筑物及其启闭设备的运用151

三、水工建筑物的管理155

四、枢纽环境管理158

五、主要成就及经验159

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技术改造措施161

第二节 大坝安全监测及综合分析163

一、原监测系统的布设163

二、监测系统的更新改造164

三、运行管理164

四、大坝结构性态监测成果分析165

五、不断探索,使大坝安全监测迈上新台阶174

第六章 水电站发电运行175

第一节 水电站运行175

一、基本情况175

二、发电运行方式176

三、电站在河南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183

四、运行管理186

第二节 机组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试验研究192

一、水轮机过流部件气蚀、磨损现状及抗磨蚀试验192

二、水轮机叶片裂纹198

三、拦污栅问题202

四、汛期浑水发电试验203

第三节 机组改造211

一、机组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11

二、机组改造方案212

第四节 电站扩机工程216

一、电站扩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6

二、扩机规模224

三、工程效益分析226

四、水轮机机型选择227

第七章 库区生态环境的演变231

第一节 库区自然地理特征及社会经济情况231

一、地貌特点231

二、气候231

三、社会经济特点232

第二节 库区治理232

一、龙门至潼关小北干流河段233

二、潼关至大坝河段233

三、渭河及北洛河下游河段234

第三节 库区泥沙淤积、淹没、浸没问题235

一、库区泥沙淤积235

二、库周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浸没等问题236

三、库岸坍塌239

第四节 库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241

一、水库气候效应241

二、水库水温状况241

三、水质243

四、水库蓄水对农业生态的影响246

五、库区动植物248

第五节 水库移民251

一、按原规划设计的移民安置251

二、返库移民的安置252

第六节 水库环境演变的综合评价252

第八章 工程的综合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254

第一节 工程的综合效益254

一、防洪254

二、防凌255

三、灌溉256

四、发电257

五、供水258

六、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258

第二节 工程的国民经济评价259

一、国民经济评价方法及有关参数的选定259

二、枢纽工程投资及年运行费的分析计算260

三、三门峡水利枢纽的综合利用经济效益263

四、三门峡水利枢纽产生的负效益271

五、三门峡水利枢纽国民经济评价结论276

第九章 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279

第一节 蓄清排浑运用基本情况279

一、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279

二、蓄清排浑运用情况289

三、蓄清排浑运用的基本经验292

第二节 90年代水库来水来沙特征296

一、天然情况下入库水沙量的变化296

二、人类活动对入库水沙量的影响298

三、90年代设计入库水沙条件分析301

第三节 水库运用指标分析305

一、各方面对水库运用的要求与水库运用的制约条件305

二、水库运用指标分析307

第四节 水库运用方案研究324

一、各种运用方案的特点分析324

二、水库运用指标的调整分析336

三、对水库运用的建议340

第十章 基本经验343

第一节 兴建的基本经验344

一、原工程规划的主要经验与教训344

二、枢纽工程兴建的基本经验346

第二节 水库运用的基本经验348

一、必须采取蓄清排浑运用方式348

二、必须不断调整运用指标349

三、必须考虑下游河道的输沙特性350

第三节 工程管理的基本经验351

一、统一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实行科学调度351

二、明确发展目标,坚持科技兴业352

三、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建立统一全河水量调度的机制353

四、深化水利改革,更新观念,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管理机制353

附录一 三门峡水库水文泥沙资料数据集355

附录二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文献资料数据库系统360

附录三 三门峡水库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简介361

附录四 黄河下游河道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简介368

附录五 张启舜模型的修正及在三门峡水库的验证计算376

附录六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计算方法简介3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