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烧伤创伤微量元素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烧伤创伤微量元素学
  • 孙永华,蔡景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3597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烧伤-关系-微量元素(学科: 研究) 微量元素-关系-烧伤(学科: 研究) 创伤-关系-微量元素(学科: 研究) 微量元素-关系-创伤(学科: 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烧伤创伤微量元素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伤情判断 蔡景龙1

一、烧伤面积估计1

第一章 烧伤基础1

二、烧伤深度估计2

三、烧伤严重程度分类4

四、诊断5

第二节 烧伤休克 孙永华5

一、烧伤病人休克期的病理生理和形态学改变6

二、烧伤病人休克期的特点与早期诊断11

三、烧伤休克的治疗12

二、烧伤脓毒症的特点16

第三节 烧伤感染16

一、脓毒症的概念16

三、烧伤创面细菌生态学变化17

四、烧伤病区几种重要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的变化18

五、感染后病理改变18

六、防治严重烧伤感染的重要措施19

第四节 严重烧伤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21

一、诊断标准22

二、临床认识23

一、烧伤病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与死亡率26

第五节 烧伤病人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功能衰竭26

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诱发因素和发病机制27

三、烧伤引起功能衰竭的器官及特点29

四、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30

五、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防治原则30

六、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防治措施31

第六节 烧伤病人重要系统病理变化33

一、烧伤病人心血管系统的病理变化33

二、烧伤病人呼吸系统的病理变化33

三、烧伤病人消化道病理变化34

五、烧伤病人肾脏的病理变化35

四、烧伤病人脑部的病理变化35

六、烧伤病人肾上腺的病理变化36

七、烧伤病人微量元素的变化36

第七节 烧伤创面处理37

一、60年代对烧伤创面认识的三大进展37

二、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研究进展38

三、烧伤创面的处理39

四、烧伤创面覆盖物45

五、封闭大面积Ⅲ°烧伤创面的几种方法47

六、手部深度烧伤的治疗51

第八节 烧伤后代谢的改变56

一、烧伤时代谢的特点56

二、烧伤后糖代谢57

三、烧伤后脂肪代谢58

四、烧伤后蛋白质代谢59

五、烧伤后水、电解质及维生素代谢60

六、烧伤后激素对代谢的影响61

七、细胞因子对烧伤代谢反应和代谢调理61

二、烧伤病人的营养需要量62

一、正常人的营养62

第九节 烧伤营养62

三、补充途径64

第十节 烧伤外科国内外概况与展望66

一、烧伤早期复苏和烧伤休克理论方面67

二、烧伤感染与免疫方面67

三、烧伤创面处理方面69

四、呼吸道损伤和肺功能方面70

五、严重烧伤后并发症方面70

六、镇痛方面71

七、营养与代谢方面71

八、康复方面72

第二章 创伤基础 朱佩芳 王正国73

第一节 创伤病因73

第二节 创伤分类74

一、按有无伤口分类74

二、按受伤部位分类76

三、按致伤因素分类76

第三节 创伤病理生理76

一、对创伤的局部反应76

二、对创伤的全身反应78

一、一般创伤的伤情特点82

第四节 创伤的伤情特点82

二、投射物伤的伤情特点83

第五节 创伤的诊断84

一、全身检查84

二、闭合性创伤的局部检查85

三、开放性创伤的检查86

四、伤情判断及预后预测87

第六节 创伤的治疗94

一、院前急救94

二、院内治疗95

一、出血100

第七节 创伤并发症100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02

三、多器官衰竭106

第八节 创伤修复110

一、创伤修复的形态结构变化110

二、创伤愈合的免疫调控111

三、创伤愈合与生长因子112

第三章 微量元素总论114

第一节 微量元素概述 孔祥瑞 蒋与刚 孔令晓 顾景范114

一、微量元素的命名114

二、医学微量元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115

三、微量元素的计量单位116

四、微量元素缺乏116

五、微量元素的研究方法117

第二节 必需元素的分类及分类标准 孔令晓 孔祥瑞118

一、必需与非必需元素的区分标准118

二、微量元素的分类119

第三节 必需微量元素的理化特征及生物学作用120

一、理化特征120

二、生物学作用特点121

一、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123

三、必需微量元素分类的相对性及最适营养定律123

第四节 微量元素的生理与病理作用 孔祥瑞 孔令晓123

二、微量元素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124

三、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与疾病的关系125

四、微量元素与地方病128

五、微量元素与职业病128

六、微量元素测定在各种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129

第五节 微量元素的来源、功能、营养状况评价与需要量 蒋与刚 顾景范131

一、微量元素的来源与功能131

二、微量元素营养状况评价134

三、微量元素的生理需要量和膳食供给量135

第六节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胡斌 孔祥瑞135

一、微量元素的分布与特点135

二、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化学作用140

三、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代谢142

第七节 微量元素与疾病 伊德瑛 王鸿运 梁学俭144

一、微量元素与免疫疾病145

二、微量元素与肝疾病146

三、微量元素与小儿疾病146

五、微量元素与创伤愈合148

四、微量元素与泌尿系统疾病148

六、微量元素与肿瘤149

第八节 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蒋与刚 顾景范150

一、微量元素与脂质过氧化150

二、微量元素与应激反应151

三、微量元素与细胞因子151

四、微量元素研究方向151

二、功能153

一、分布153

第一节 铁153

第四章 微量元素各论 蒋与刚 顾景范153

三、代谢154

四、营养状况评价154

五、与疾病的关系155

六、来源与需要量155

第二节 锌156

一、分布156

二、功能157

三、代谢157

五、与疾病的关系158

四、营养状况评价158

六、来源与需要量159

第三节 铜159

一、分布159

二、功能160

三、代谢160

第四节 硒161

一、分布161

二、功能161

五、来源与需要量161

四、与疾病的关系161

三、代谢162

四、与疾病的关系162

五、来源与需要量163

第五节 碘163

一、分布163

二、功能164

三、代谢164

四、营养状况评价164

五、与疾病的关系165

六、来源与需要量166

五、来源与需要量167

三、代谢167

第六节 铬167

一、分布167

二、功能167

四、铬的缺乏168

第七节 锰169

一、分布169

二、功能169

三、代谢170

四、与疾病的关系170

一、分布171

五、来源与需要量171

第八节 氟171

二、功能172

三、代谢172

四、与疾病的关系172

五、来源与需要量173

第九节 其它微量元素173

一、钼173

二、钴174

四、铅175

三、铝175

五、镉176

六、砷176

第五章 微量元素实验技术研究178

第一节 微量元素动物实验基本要求 蔡东联178

一、动物饲养与动物房178

二、实验动物的营养供给180

第二节 微量元素动物实验基本技术操作184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184

二、实验动物的捕捉188

四、实验动物的被毛去除189

三、实验动物的标记与固定189

五、实验动物的麻醉190

六、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192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96

一、小鼠的饲养管理196

一、正常值197

二、大鼠的饲养管理199

三、豚鼠的饲养管理200

四、兔的饲养管理203

五、猫的饲养管理206

六、狗的饲养管理207

七、猴的饲养管理209

第四节 实验动物生物材料的采集210

一、实验动物血液的采集210

二、实验动物尿液的采集213

三、实验动物粪便的采集214

四、实验动物呼出气采集214

五、实验动物组织匀浆的制备215

第五节 实验动物血液微量元素含量216

第六节 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及生物样品的前处理 赵霖 鲍善芬 李珍 韩文丽221

一、生物样品微量元素分析试样的选择221

二、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分析检测的前处理224

三、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检测方法229

第七节 微量元素分析测定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参考物质235

一、微量元素分析测定中的质量控制235

二、微量元素测定标准参考物质239

第八节 有关水的纯化、试剂的纯化、容器的洗涤方法247

一、水的纯化247

二、试剂的纯化248

三、容器的洗涤248

一、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钙、镁含量249

第九节 生物样品中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249

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牛肝中的锌、铜、铁含量250

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牛肝和牛血清中的硒含量251

第六章 烧伤创伤后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253

第一节 烧伤后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病情的关系253

一、烧伤后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李利根 郭振荣253

二、烧伤后微量元素的变化与病情的相关关系 蔡景龙 孙永华260

第二节 烧伤后微量元素之间及微量元素与宏量元素之间的相关变化 李利根 郭振荣262

一、正常大鼠烫伤后创面补锌和口饲补锌对血清、组织中锌、铜、铁、钙、镁的影响262

二、缺锌大鼠烫伤后不同剂量口饲补锌对血清、组织中锌、铜、铁、钙、镁的影响266

二、结果273

第三节 烧伤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与血清酶和蛋白之间的相关关系 蔡景龙 孙永华273

一、材料与方法273

三、讨论275

第四节 微量元素与创伤的关系 虞大年 褚为靖276

一、锌与创伤277

二、铜与创伤277

三、硒与创伤277

六、锶与创伤278

七、铁与创伤278

四、锰与创伤278

五、氟与创伤278

八、硅与创伤279

第五节 外科手术后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张思源 于康 蒋朱明280

一、外科病人微量元素的一般变化280

二、外科手术后微量元素测定的主要方法281

三、外科手术后微量元素变化的大概规律281

四、外科手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时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284

第七章 烧伤创伤后微量元素失衡的诊断 蔡景龙286

二、锌缺乏287

一、正常值287

第一节 锌287

三、锌中毒290

第二节 铜290

一、正常值290

二、铜缺乏291

三、铜中毒292

第三节 铁292

一、正常值292

二、铁缺乏292

第五节 碘295

三、硒中毒295

一、正常值295

三、铁过多295

二、硒缺乏295

一、正常值295

第四节 硒295

二、碘缺乏296

三、碘过多296

第六节 锰296

一、正常值296

二、锰缺乏与锰过多296

第七节 铝297

二、铝中毒297

第八节 铅297

一、正常值297

二、铅中毒297

第九节 诊断注意事项298

第八章 烧伤创伤后微量元素失衡的治疗300

第一节 概述 蔡景龙300

一、营养需要量303

第二节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303

二、营养补充方法304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补充308

一、饮食疗法309

二、药物疗法 蔡景龙 杨贺友310

三、注意事项327

第四节 外科手术后微量元素缺乏的治疗 张思源 于康 蒋朱明330

第五节 烧伤创伤治疗中常用液体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杨贺友335

一、烧伤创伤治疗中常用液体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335

二、烧伤创伤常用液体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特点及意义340

第一节 复合蛋白锌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概况343

第九章 复合蛋白锌对烧伤微量元素失衡影响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 蔡景龙 孙永华 王向真 王鸿运 梁学俭343

第二节 复合蛋白锌对大白鼠Ⅲ°灼伤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345

一、材料与方法346

二、结果346

三、讨论348

第三节 复合蛋白锌对烧伤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348

一、材料与方法349

二、结果350

三、讨论352

一、材料与方法353

第四节 复合蛋白锌对烧伤创面止痛作用的临床研究353

二、结果355

三、讨论358

第十章 烧伤创伤微量元素的研究展望 蔡景龙 孙永华361

附录一 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 孔祥瑞365

一、锗的研究简史365

二、锗的理化性质366

三、锗的分析测定与应注意的问题366

四、锗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含量366

七、锗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368

六、锗的代谢368

五、锗在人体的含量及分布368

八、锗及有机锗的毒性和副作用369

九、国际上对锗及其有机化合物的对策373

十、锗及其有机化合物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374

十一、呼吁与建议374

附录二 我国微量元素缺乏症及中毒症的严重性、成立专业研究机构的迫切性及有关高校开设微量元素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孔祥瑞375

一、成立机构、培养人员的必要性375

二、微量元素缺乏的严重性375

三、微量元素过多症及中毒症的危害性376

四、今后的工作3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