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诉规则与实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诉规则与实务
  • 季刚,刘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519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公诉 司法制度 研究 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诉规则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

第一节 公诉制度的产生1

第二节 国外公诉制度的主要模式3

一、国外主要的公诉制度3

二、公诉制度的差异与产生原因9

三、刑事诉讼中的公诉职能12

第三节 我国公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9

一、我国检察制度溯源19

二、我国公诉制度的产生20

三、新中国公诉制度的形成21

四、我国公诉制度的主要特征22

第四节 公诉权的基本权能与运行机制25

一、公诉权的基本权能25

二、公诉权的运行机制32

第二章 刑事诉讼模式改革与公诉制度37

第一节 两大法系刑事诉讼模式的分析与比较37

一、对抗制审判模式37

二、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43

三、混合式审判模式48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变革56

一、原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内容与运作问题56

二、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与完善58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诉讼方式改革成效的理性分析61

一、以庭审为中心的新型诉讼结构初步确立61

二、合理划分控、辩、审三方诉讼职能,建立新型的控审、控辩和辩审关系64

三、庭审程序和方式的变化使庭审重心和主导权发生转移69

四、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推动了司法界和社会对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认可与接受70

第四节 现行刑事诉讼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72

一、立法不够周密所导致的运行缺陷73

二、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或不完善所引发的问题76

三、理论研究中出现的偏差82

第五节 对我国刑事诉讼模式改革方向的思考84

一、采取明智的改革策略和步骤85

二、努力避免脱离社会的整体环境,无视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单纯地就法律而言法律86

三、避免用非优即劣、非黑即白的简单的二元化标准看待对抗制和职权主义87

四、必须避免“制度乐观主义”89

五、在移植和借鉴国际规则和国外法律的同时,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国情条件89

六、处理好改革与继承的关系90

第六节 刑事诉讼模式改革带给公诉工作的机遇和挑战91

一、抗辩式庭审模式为公诉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92

二、刑事诉讼模式改革对公诉活动的挑战92

一、树立新的公诉意识,切实转移公诉工作的重心93

第七节 公诉工作应对刑事诉讼模式改革的思路93

二、理清控、辩、审三方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96

三、建立庭前证据开示制度102

四、推行起诉书改革111

五、加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与改革114

六、完善认证与当庭宣判规则120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公诉人的举证规则与实务127

第一节 举证制度概述127

一、举证责任127

二、举证范围133

三、举证程序136

四、公诉人举证的基本要求145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公诉人举证的不足与改进151

一、司法实践中公诉人举证存在的不足152

二、强化庭审举证效果的几点措施154

第三节 多媒体举证158

一、多媒体举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58

二、多媒体举证的具体运用160

三、进一步提高多媒体举证系统使用效率和效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66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公诉人的质证规则与实务168

第一节 我国刑事诉讼质证制度概述168

一、质证概念168

二、质证主体169

三、质证方式170

第二节 质证规则170

一、直接和言辞原则170

二、交叉询问规则171

三、传闻证据规则173

四、禁止诱导性询问规则174

五、意见证据规则177

六、最佳证据规则178

七、质疑证人规则178

第三节 对完善我国质证制度的若干思考180

一、重新设置对被告人的讯问程序180

二、完善交叉询问规则183

第四节 对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当庭质证185

一、概述185

二、讯问被告人的基本规则186

三、被告人对待公诉人讯问通常所持的几种态度188

四、对已认罪的被告人的讯问188

五、对不认罪或者否认部分指控的被告人的讯问189

六、公诉人聆听被害人、诉讼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经审判长许可后对被告人的发问198

第五节 对证人证言的当庭质证199

一、概述199

二、证人资格的确定200

三、对证人的询问方式200

四、对感觉或感知能力存在缺陷的证人的询问202

五、对存在错误记忆的证人的发问204

六、对故意作伪证的证人的发问206

七、对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的询问211

八、对被害人的询问212

第五章 刑事诉讼中公诉人的辩论规则与实务213

第一节 辩论阶段的公诉人213

一、辩论阶段的诉讼价值213

三、公诉人在辩论阶段的活动规则215

二、法庭辩论的主体与主要方式215

第二节 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中的技巧与策略217

一、法庭辩论中若干常用的证明方法217

二、法庭辩论中经常出现的辩论陷阱220

第三节 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及答辩的技巧225

一、发表公诉意见应注意的问题225

二、公诉人进行答辩应注意的问题228

三、法庭辩论的四种形态229

第四节 公诉人在答辩中法与情的兼蓄232

一、潜心积累知识,不断提高修养233

二、因案而宜,从案件的具体危害上组织出生动的反驳内容234

三、对辩护人过分和狭隘的煽情,公诉人应从大众情结上来挖掘社会价值层面的内容,选择高于辩方价值的层面喻法、喻情,用得体的理念与情感反衬出辩方的“小家之情”不可取235

四、对于辩方极具鼓动性的片面观点,公诉人要注意根据旁听者的临场反映情况,必要时采取提醒的方式,及时将法庭的注意力集中到答辩上来237

五、公诉人答辩要有说服力238

参考文献2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