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治蜀要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段渝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752033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道藏-词汇-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治蜀要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绪论:“天下治乱”与治蜀1
法治与吏治篇21
第一章 古代法治21
一 秦治巴蜀21
(一)秦在巴蜀地区的政治变革22
(二)李冰治蜀25
二 汉治巴蜀26
三 诸葛亮治蜀29
(一)发展生产,安抚民心30
(二)严明法纪,整顿吏治31
(三)选贤任能,以身作则35
四 范成大治蜀39
(一)网罗人才41
(二)为民减负43
(三)发展地方文化46
第二章 古代吏治50
一 两汉蜀地吏治50
(一)两汉时期蜀地的吏治50
(二)地方官员对蜀地吏治的整饬53
二 宋代赵抃对蜀地吏治的整饬55
第三章 晚清吏治整饬61
一 晚清四川吏治的腐败61
(一)贪污成风,政以贿成61
(二)徇私舞弊,恣意苛派62
(三)捐班充斥,胥吏作奸63
(四)不理词讼,滥施刑狱63
二 丁宝桢对吏治的整顿65
(一)请裁总督司道节寿陋规66
(二)治理摊派67
(三)清理积案68
三 岑春煊对吏治的整饬69
四 锡良对吏治的整饬70
(一)设立“课吏馆”,加强对官吏的考察选拔71
(二)裁汰差缺73
(三)整顿胥吏73
五 赵尔巽对吏治的整饬76
(一)裁革陋规76
(二)裁减差役77
(三)加强对刑狱诉讼的管理77
(四)常下乡78
(五)看旧卷79
六 清末新政时期川省的司法改革79
(一)清理诉讼80
(二)严禁滥用重刑80
(三)设立审判厅80
七 小结81
(一)封建专制制度是吏治腐败的根源81
(二)监察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晚清川省吏治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82
(三)清代政治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使得官吏贪污腐败成为必然83
第四章“治藏安康”的一些历史经验与教训84
一 川边(西康)之界分84
二“治藏安康”之说85
三 赵尔丰在川边“改土归流”,推行“新政”86
(一)“改土归流”86
(二)推行“新政”87
四“改土归流”与“新政”的成败得失88
(一)成功之处88
(二)失败之处89
五 小结91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四川吏治92
一 四川军政府与《文官服务规律》92
二 军阀割据与防区制——军人干政格局的形成94
(一)军阀把持行政人员任免,人事变动频繁94
(二)吏治紊乱,贪污公行95
三 川政统一与四川基层行政——建立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尝试96
(一)调换地方行政人员97
(二)制定公务员任用资格标准98
(三)举办各种训练班99
(四)举行考试,选拔官吏101
四 民国时期四川的司法104
五 小结105
经济篇109
第一章 秦至宋代的农业政策109
一 秦汉农业政策109
(一)秦对蜀地土地制度的改造及其意义109
(二)汉初恢复农业生产和轻徭薄赋政策114
(三)秦汉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政策117
二 三国蜀汉的农业政策118
(一)蜀汉土地制度118
(二)发展农业的政策与措施121
(三)蜀汉农业政策之得失125
三 隋唐土地制度与农业政策127
(一)土地制度127
(二)发展农业的政策与措施129
(三)隋唐农业政策之得失133
第二章 元至民国时期的农业136
一 元明清时代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措施及作用136
二 以明代为典型的屯田制度的得失138
三清、民国时期在引进、改良农业品种方面的做法及效果比较140
四 抗战时期四川农业金融建设对四川农村的影响142
第三章 古代工商业145
一 秦汉工商政策145
(一)官营工商业基本状况及其管理146
(二)私营工商业149
(三)秦汉工商政策之得失153
二 蜀汉工商政策155
(一)盐铁官营155
(二)设锦官专司蜀锦等丝织品生产156
(三)发展基本建设,为发展工商业和国家经济做好保障工作157
(四)稳定物价,发展商业157
三 隋唐工商政策158
(一)手工业基本状况与政策158
(二)各种专卖政策159
(三)其他商税政策162
(四)隋唐工商政策之得失163
四 宋代特殊经济政策165
(一)特殊经济政策165
(二)特殊经济政策产生的原因170
(三)特殊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得失171
第四章 明代至民国交通、商业和金融176
一 明清两朝的茶马互市政策之异同176
二 抗战期间推进川江航运发展的措施178
三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外贸易的战时统制政策180
四 抗战时期的金融政策调整及实施后果183
第五章 元代至民国时期的工矿业186
一 从官匠制度的兴废看政府对手工业发展的控制186
二 明朝、清前期官办、民营矿山企业的政策比较188
三 清末“洋务运动”、“新政”时期办实业的政策及效果191
四 清末四川矿业的兴衰启示193
五 抗战时期的四川工业发展及其得失196
第六章 当代四川农业200
一 整修都江堰,恢复农业生产200
二 困难时期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的沉痛教训202
(一)水肿病流行,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202
(二)原因分析204
(三)沉痛教训208
三 水利、农田水利建设208
四80年代初,四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10
五 四川迅速发展的沼气建设211
六 四川省政府制定发展乡镇企业“五个轮子一起转”的政策,希望集团应运而生213
七 百万民工潮,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15
八 退耕还林,利国利民216
第七章 当代四川工业调整与改革的探索218
一“大跃进”运动的经验教训219
(一)背景219
(二)全民大办钢铁的工业“大跃进”220
(三)“大跃进”的后果与教训223
二60年代初四川对国民经济的调整224
(一)大规模压缩城市人口224
(二)急剧收缩工业战线225
(三)调整所有制结构225
(四)四川工业调整具有特色的五个方法226
三60—70年代的大三线建设,形成今日四川之工业布局、工业体系228
四 建设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龚咀电站,采取开发西部、能源先行的政策229
五 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企业改革的第一步231
六 股份制改革的探索232
七 军工转民用,长虹脱颖而出234
八 改革进出口体制,四川基本实现全面自营出口236
九 积极改革企业产权制度237
十 四川成立攀西综合资源开发区238
十一 引进外资搞建设240
十二 二滩水电站——水电建设体制改革的典范242
第八章 当代四川城市、金融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245
一 城市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的经验与教训245
(一)成都“皇城”的消失245
(二)成都九眼桥的拆除247
二 颁布和执行《西南区金银管理办法》等法令,建立金融秩序248
三 改革金融体制,四川诞生新中国第一家私营银行249
四 四川领先进行科技体制改革250
五 四川实行“科教兴川”发展战略252
社会篇257
第一章 古代对流民和起义的应对措施257
一 六郡流民入川与成汉国的建立257
(一)六郡流民的构成及入川258
(二)益州刺史赵廞、罗尚对流民处置的失误259
(三)成汉政权的建立260
(四)成汉政权的建立对巴蜀地区的主要影响261
二 全师雄起义与王小波、李顺起义262
(一)全师雄起义265
(二)王小波、李顺起义267
第二章 清政府与东乡血案271
一 官府纵容乡绅敛财激化社会矛盾271
(一)东乡支应局的恶行271
(二)官绅勾结压制东乡农民控诉呈情272
(三)东乡官绅变本加厉搜刮民众274
二 官府高压政策酿东乡冤案274
(一)“安抚”东乡抗粮民众274
(二)官府借故血洗东乡275
三 清政府对东乡血案的处理276
(一)袁廷蛟上京告状276
(二)官官相护,欺上瞒下277
(三)张之洞推动东乡案的最后解决278
四 小结279
第三章 清政府与四川保路运动281
一 四川当局的路权施政281
(一)外国势力对四川铁路的争夺281
(二)四川当局首倡铁路自营政策283
(三)川汉铁路公司经营之弊285
二 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286
(一)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286
(二)川人反对铁路国有政策,要求收回成命287
三 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289
(一)清政府拒绝收回成命289
(二)“破约保路”的提出289
(三)清政府与罢市罢课、抗捐抗粮291
四 四川保路运动的结果292
五 小结293
文化篇297
第一章 古代教育和文化政策297
一 汉代文翁兴学297
(一)文翁兴学的措施297
(二)文翁兴学的积极作用302
二 唐宋四川地方政府兴建书院的得失302
(一)唐代四川地方教育概况302
(二)宋代四川地方政府采取大量措施,推动四川书院的极大发展305
三 清代四川地方政府筹集教育经费、兴建义学的措施310
(一)通过设置学田、对农村集市贸易收税等措施来筹集教育经费310
(二)四川地方政府兴建义学的措施311
四 古代文化政策313
(一)秦汉时四川地方政府的文化政策313
(二)宋代地方政府实行倡导理学的文化政策314
(三)清代四川地方政府兴建孔庙的措施316
五 小结318
第三章 四川近代教育319
一 四川近代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319
二 近代四川留学潮332
第四章 四川现代教育及文化337
一 四川的高校调整337
二 新中国的四川普九义务教育340
三 四川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342
四 四川的地方文化建设346
后记351
热门推荐
- 1131139.html
- 2072611.html
- 3542213.html
- 741157.html
- 3719913.html
- 3674259.html
- 3806835.html
- 1049885.html
- 3813766.html
- 729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5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84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7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4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1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65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5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8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