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法)谢和耐(Jacques Gernet)著;耿升译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14416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654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78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中译本序1
导言1
中国的地域与居民2
汉族人5
生活方式和文化10
农业发达并占有优势地区的定居民11
草原地区的游牧民12
喜马拉雅群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山人13
华南和东南亚的混合文化14
西域绿洲的定居民和商贾的文化15
欧亚大陆的交通道路16
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模式17
中国文明的基本特征24
中国的文字27
上古时代第一编 从古代王权到中央集权国家31
第一章 上古时代的王权33
一新石器时代之前33
夏王朝34
二 上古时代的王权35
青铜器时代的第一个王朝——殷商36
占卜和祭祀39
一 上古王权的衰落43
周王朝的最初几个世纪43
第二章 诸侯国时代43
传统纪年体系44
二 从诸侯国到王国45
公元前9~公元前7世纪的贵族社会45
贵族制度的衰亡48
第三章 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51
一 变化的加速51
政权的变化52
战争的变化54
经济发展高潮与技术革新55
社会的动荡59
二 国家的革命60
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61
新国家的新颖特征62
第四章 上古时代的遗产65
一 公元前10~公元前6世纪的传说65
经典著作65
经典传说相对较晚的特征68
二 伦理和政治思想的觉醒68
儒家的祖师孔夫子68
墨子——一个聚徒讲学学派的创始人70
三公元前4~公元前3世纪的文化潮流71
国家的理论家71
从宗教修持到哲学:道家74
孟子76
荀子77
辩学家和五行学家79
文学80
军人帝国时代第二编 中央集权国家的兴盛衰败83
第一章 开拓疆土的帝国86
一 由秦至汉86
中国各地区的统一和最早的开拓倾向86
秦帝国的崩溃和汉帝国的开国87
法制的稳定性88
压缩“封国”和抑制帝国贵族91
二 汉王朝在亚洲的大举开拓93
蒙古和西域94
满洲和高丽96
北方的军事组织97
汉王朝进入热带地区99
向东南亚和印度洋的最早开放101
第二章 大举开拓的因果103
一 经济和政治104
贸易与开拓104
赏赐礼物的政策和丝绸贸易105
胡族人的汉化及其内附天朝帝国107
二 经济和社会110
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飞跃110
富商和望族112
自由经济还是控制经济113
第三章 贵族地位的上升和政治制度的危机116
宫中的篡权阴谋116
复兴帝国的新基础118
公元1~2世纪贸易关系的发展119
新帝国自创建到184年起义之间的发展120
救世主般的革命者121
受军阀混战主宰的帝国123
第四章 汉代的文明124
五行经学124
多样化的传统125
谶纬学的发展126
经学与时代现实的关系128
各学派之间的争鸣和各种倾向之间的对立129
经学的鼎盛与汉末文化的复兴131
作为综合和政治与伦理反思的史学的出现132
宫廷文学133
第三编 中国的中世纪135
第一章 胡族和世族139
概论139
一 从军事专制到无政府状态(190~317年)141
三国时代,中国北方的曹魏王朝141
蜀汉国和吴国(四川和长江流域)143
内战和汉化雇佣军的反叛144
二 长江流域的世族统治145
东晋146
宋147
齐147
梁147
陈149
三 中国北方的汉化胡族王国和帝国149
五胡十六国(4世纪)149
拓跋族的崛起和北魏帝国的形成151
中国北方的紧张状态、断绝交往和分裂形势(534~577年)154
四 交流、影响和对外关系155
中国南方、东南亚、印度洋156
满洲、高丽和日本157
蒙古和西域159
第二章 中世纪文明162
一 玄学、美学和诗学163
从法家的正名论到本体论思辨163
人性、自由、美学和诗学165
道教界168
二 佛教的大虔诚169
佛教传入中国170
佛教的适应过程172
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大高潮175
宗教、社会和政治177
进香朝圣179
汉文佛教译经和文献181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贡献182
第四编 从中世纪到近代187
第一章 贵族帝国189
581~683年时代的政治史190
一 唐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192
大兴土木工程192
行政制度194
司法制度195
土地法196
兵制198
二 7世纪的大开拓201
事件201
三 684~755年期间的政治史204
武后和韦后204
唐朝的盛世时代205
755~763年的武装叛乱206
第二章 向近代的过渡208
一 安史之乱的后果208
大倒退208
税制改革和社会演变209
水稻种植业的首次大发展212
政治演变213
二 帝国的藩镇割据213
一种新的政权形式214
10世纪时的地区独立和经济发展216
三 结论217
一个新社会的曙光217
第三章 从向世界开放到返归古典传统之源219
一 中世纪文化的顶峰219
史学和诗学219
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222
二 外来的影响226
伊朗的影响227
7~9世纪的中国和伊斯兰教229
三 唐代文明的影响231
中国在日本的影响232
四 “民族主义”的反抗和回归中国传统之源234
“古文”运动235
法难的镇压和佛教的衰落236
自宋至明的官僚帝国第五编 中国的“文艺复兴”239
第一章 新社会243
一 历史和政治制度243
事件243
新的国家246
变法运动248
从募兵制到雇佣军制251
二 军队251
火器253
三 新社会254
一个食租的阶级254
土地问题256
城市的飞速发展258
一个流动性更大的社会259
四 经济的发展260
食物的增加260
手工业生产和经商的发展261
商业的国家263
货币经济的发展265
航海的发展267
第二章 中国“文艺复兴”的文明271
一 复兴的条件272
学术文化和民间文化272
木版和活字印刷术273
二 科学和哲学276
宋代的文字作品和科学的发展277
科学考古的发轫278
史学的新倾向279
宇宙论和伦理学,一种自然哲学的形成281
三 结论284
第六编 从汉化诸帝国到蒙古人入主中原287
10~14世纪的游牧民和山民289
三代游牧骑兵290
第一章 汉化诸帝国292
辽人的契丹国292
牧民和骑兵的西夏帝国294
女真人的金帝国296
第二章 蒙古人入主中原299
一 蒙古的社会制度301
蒙古人剥削制度的建立301
民族歧视303
税制和对中国财富的掠夺304
起义和对占领者的抵抗306
二 东亚、基督教社会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关系307
基督教国家的使节和商人308
赴欧亚大陆的零散中国人310
蒙古人占领下的文学、科学和宗教314
第七编 专政君主和太监的统治319
第一章 重建和开拓322
一 元帝国的解体和明王朝的建立322
领土的解放322
农业经济的恢复324
人口的控制325
专制主义的倾向327
二 继续扩张328
蒙古、满洲和越南328
大规模的海上远征330
收缩的开始333
第二章 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迁335
一 政治的发展335
太监和秘密警察335
迁都336
二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337
军户问题338
匠户的逐渐消失340
社会动乱340
经济的变化342
蒙古人的攻势344
三 外患344
海盗行为345
第三章 近代中国的开始和明末的危机349
一 城市的复兴349
大贸易和手工业的发展高潮349
技术的发展350
市民和商人的新社会352
二 最后50年的危机时代353
财政危机353
政治危机355
人民大起义356
满族的威胁358
一 正统派和独立派359
第四章 明代的文化生活359
心学派的发展360
二 1550~1644年间的“文艺复兴”361
反传统主义362
科学新思想和实学新兴趣363
市民文学366
结论367
三 欧洲的入侵和耶稣会传教士368
第一批天主教传教士抵达东亚369
对话的困难371
最著名的从教人373
相互影响375
四 对明末历史的全面总结377
近代中国第八编 专制的宗法制度379
第一章 清朝的征服与开国382
一 满族势力的发展382
形成时期382
清人入主中原383
二 延搁和困难385
南明的抵抗385
海盗活动的猖獗回潮387
三藩之乱(1674~1681年)388
一 思想领域的统治390
知识精英的归附390
第二章 开明专制君主390
一个“儒教”帝国392
二 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帝国393
蒙古、西域和西藏:战争、宗教和外交393
新疆的建制395
大陆性和世界性的帝国396
三 繁荣昌盛的时代397
农业技术的发展顶峰397
“工业化”的大手工业和史无前例的贸易发展399
人口增长和移民401
四 边境冲突402
在东亚与俄罗斯移民的最早冲突403
移民人口的起义404
越南人的海盗活动405
五 政治和社会风气的腐败406
腐化的发展和最早的农民起义406
政治制度的弊病407
第三章 17世纪中叶~18世纪末的文化生活410
一 17世纪的哲学家410
17世纪文化思潮的连续性411
批判专制主义和中国文化史初探412
进化论的社会学413
顾炎武——近代史学和训诂学之父414
恢复实学和新教学法416
二 开明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417
伦理范畴418
皇帝和富商们对文学艺术事业的赞助421
三 18世纪的文献考证高潮和哲学家424
考证派的形成424
戴震——科学家、博学家和哲学家425
一种历史哲学427
四 耶稣会士的业绩与中国对欧洲的影响428
科学事业和耶稣会士在华的影响429
向中国的借鉴和欧洲的反响432
第九编 从衰退到外辱439
一 衰退的内部原因442
第一章 大衰退442
二 走私和海盗444
贸易逆差445
第一次鸦片“战争”448
通货问题450
三 中国和西方451
第二章 社会爆炸及其后果455
一 太平天国456
一种革命传统456
太平军起义的发展和遭镇压458
二 其他的起义461
捻军461
移民462
三 后果464
复兴农业的优先性465
被迫加重贸易负担465
政治变化467
矛盾的产生469
第三章 现代化的失败和外国入侵的加剧470
一 现代化问题471
工业化的最早努力471
失败的原因474
自由企业还是国有经济477
二 外国入侵的加剧及其后果478
被奴役地位的加重479
四面包围481
经济的后果482
心理和政治483
三 结论487
第四章 19世纪的文化潮流489
改革后的儒教490
正统派的反抗和改革派的复兴492
复归被遗忘的传统494
西方科学的影响497
当代中国第十编 灾难深重的中国499
灾难年代的开始501
惶恐的表现503
第一章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崩溃505
战争赔款的巨大压力507
一 中国经济的崩溃507
经济上受外辱509
自然灾害511
二 人口的迁移和社会的变迁513
人口的外流和迁移513
中国社会的解体516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叶的政治发展520
一 袁世凯时代520
旧制度的灭亡520
袁世凯的独裁522
内政与外国的干涉524
二 军阀混战时代524
从孙文(孙逸仙)的奋斗到蒋介石的胜利525
三 南京政府的10年527
民国政权的基础与特征528
农民革命家和日本侵略满洲530
四 从日本侵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533
重庆时代533
1946~1949年间的内战534
第三章 哲学和文学的发展537
日本的影响和进化论哲学的发现538
西方的入侵541
马克思主义的胜利544
历史科学和精确科学546
第十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新篇章549
新政权的创新特征551
一 从与苏联的结盟到决裂553
苏联的模式555
大跃进556
二 从与苏联的决裂到毛泽东的逝世558
1960~1965年的短期恢复559
文化大革命560
毛泽东时代的结束562
三 从毛泽东的逝世到80年代末的中国564
跋566
附录569
一 参考书目569
1.期刊570
2.通史著作572
3.断代史参考书目578
二 历史纪年表602
1.中国历代王朝大事年表602
2.中国的历史和文明大事纪年表605
三谢和耐教授主要汉学著作目录645
1.专著645
2.论文646
译后记652
热门推荐
- 2082368.html
- 3625702.html
- 3060099.html
- 2376273.html
- 277463.html
- 455078.html
- 2871914.html
- 1237553.html
- 3216053.html
- 4042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84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6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78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22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88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7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4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