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编写组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08614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8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18页
  • 主题词:广西-概况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及民族1

第一节 自然环境1

一、地理位置1

二、地形地貌2

三、气候特征11

第二节 水力、矿产、土地及动植物资源14

一、水力资源14

二、海洋资源15

三、矿产资源15

四、土地及动植物资源16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21

一、壮族21

二、汉族29

三、瑶族30

四、苗族34

五、侗族36

六、仫佬族38

七、毛南族40

八、回族42

九、京族44

十、彝族46

十一、水族48

十二、仡佬族49

第四节 行政区划50

第五节 名胜古迹53

一、展示广西悠久历史的古人类遗迹——百色旧石器、甑皮岩、顶蛳山遗址53

二、古代文化的灿烂之花——铜鼓和花山崖壁画54

三、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灵渠57

四、古战场——严关、昆仑关、友谊关和大藤峡59

五、太平天国起义遗址金田村61

六、“翼王题诗”遗址白龙洞62

七、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土司衙门——忻城土司衙门63

八、革命遗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列宁岩和魁墨楼63

九、民族建筑的艺术珍品——真武阁、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65

十、世界八大斜塔之一——归龙斜塔67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68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68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74

一、党组织在广西的成立与初步发展74

二、左右江红色政权的建立77

三、抗战时期广西的党组织78

四、解放战争的胜利与广西人民政权的建立81

第三节 土地改革8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89

第五节 改革开放95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110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110

一、各级自治地方的建立110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112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建设的发展120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121

第三节 法制建设123

一、制定自治区自治条例123

二、制定自治县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26

三、普法和执法检查129

第四节 民族关系130

一、贯彻落实民族平等、团结政策131

二、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136

三、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136

第五节 人民生活138

一、农村居民生活138

二、城镇居民生活142

第四章 农业145

第一节 农业(种植业)146

一、粮食生产146

二、经济作物152

第二节 林业159

一、森林资源培育159

二、林产品生产161

三、林产工业162

四、国有林场和乡村集体林场164

五、森林旅游业164

六、稳步推进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林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164

第三节 畜牧业165

一、畜牧业的总体情况165

二、主要家畜的生产167

三、发展畜牧业优势168

第四节 渔业168

一、渔业基本情况168

二、淡水渔业生产情况170

三、海洋渔业170

第五节 水利172

一、河海堤防工程173

二、水库工程173

三、水利灌溉工程173

四、节水174

五、农村饮水安全175

六、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175

七、水资源保护176

八、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177

九、水利存在的问题177

第五章 工业178

第一节 能源工业178

一、煤炭工业178

二、电力工业182

三、石油天然气工业184

第二节 工业企业186

一、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186

二、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187

三、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88

四、广西卷烟总厂189

五、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190

六、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191

第三节 特色工业192

一、有色金属工业192

二、汽车机械工业195

三、钢铁锰业197

四、建材工业199

五、烟草工业202

六、制糖业205

七、林浆纸一体化工业207

第四节 民族传统工业209

一、纺织工业209

二、医药工业212

三、酿酒业215

四、罐头工业217

五、编织业218

第六章 交通通信219

第一节 铁路219

一、20世纪50—80年代初广西铁路建设及运输状况219

二、改革开放以来广西铁路建设及运输状况224

第二节 公路228

一、公路建设228

二、公路运输236

第三节 水路242

一、航道建设242

二、港口建设247

三、水路运输252

第四节 航空253

一、机场建设253

二、航空运输256

第五节 邮政259

一、邮政通信业259

二、邮政通信网261

三、国内邮件业务264

四、国际邮件业务267

第六节 电信268

第七章 财政金融271

第一节 财政271

一、财政概述271

二、支持经济建设274

三、财政支持社会事业发展277

四、财税改革279

第二节 金融280

一、银行业与信用社280

二、信托、证券与期货289

第三节 税收292

一、税收概述292

二、国税293

三、地税294

四、税制改革296

第四节 保险299

一、保险业概况299

二、业务管理以及保险业务监管303

第八章 贸易307

第一节 自治区内贸易307

一、改革开放前自治区内贸易307

二、改革开放后自治区内贸易311

第二节 对外贸易328

第三节 民族贸易341

第四节 边境贸易345

第九章 旅游354

第一节 旅游资源354

第二节 旅游城市358

一、文化旅游名城——桂林市358

二、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62

三、工业交通中心——柳州市367

四、滨海明珠——北海市369

五、水上门户——梧州市372

六、光荣之城——百色市375

第三节 风景名胜378

一、龙胜温泉378

二、荔浦丰鱼岩379

三、桂平西山380

四、大石围天坑381

五、德天瀑布381

六、资江旅游景区382

七、靖西胜景383

八、大瑶山风景区384

九、龙虎山自然保护区384

十、花坪自然保护区385

第四节 旅游经济386

第十章 对外开放395

第一节 招商引资395

第二节 对外交流403

一、对外经济交流403

二、对外文化、科技、教育交流407

三、对外卫生交流417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420

一、改革开放后至1985年421

二、“七五”时期(1986—1990年)422

三、“八五”时期(1991—1995年)424

四、“九五”时期(1996—2000年)426

五、“十五”时期(2001—2005年)428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432

第一节 教育432

第二节 科学技术440

第三节 文学艺术448

第四节 新闻出版456

第五节 广播影视464

第六节 体育470

第七节 医疗卫生477

第八节 民族医药483

第九节 社会保障490

一、社会保险490

二、社会救济492

三、社会福利495

四、优抚安置498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501

第一节 城镇建设501

一、第一阶段(1950—1965年)502

二、第二阶段(1966—1978年)505

三、第三阶段(1979—2005年)506

第二节 主要城市513

一、自治区首府南宁市513

二、工业交通中心柳州市515

三、文化旅游名城桂林市516

四、出口贸易门户梧州市518

五、北部湾明珠北海市519

六、中国西南门户防城港市520

七、滨海之城钦州市521

八、广西“鱼米之乡”贵港市522

九、中小企业名城玉林市523

十、光荣之城百色市524

十一、“粤港澳后花园”贺州市525

十二、“六乡”河池市526

十三、桂中新城来宾市528

十四、南疆要塞崇左市529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531

一、小城镇建设规划成效显著531

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协调发展532

三、中心城市对区域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加大532

四、人居环境改善和城乡文明533

五、城镇体系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533

第十三章 扶贫535

第一节 建立扶贫机构制定扶贫政策535

一、建立扶贫机构535

二、制定扶贫政策536

第二节 扶贫实施546

一、南丹县里湖、八圩公社的调查与扶贫546

二、30个贫困公社的调查与扶持548

三、155个贫困公社的调查与扶持550

四、48个贫困县(自治县、市)的确定和扶持551

五、扶贫攻坚552

第三节 扶贫工作的成就561

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564

第一节 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565

一、环境保护的起步阶段(1949—1973年)565

二、环境保护的创建阶段(1974—1983年)565

三、环境保护的快速发展阶段(1984—2005年)566

第二节 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569

一、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569

二、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571

第三节 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572

一、牢固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573

二、继续加大对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治理力度573

三、进一步实施生态工程建设574

四、建立和培育行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576

五、加强对环境治理工作的研究576

六、努力做好环境治理规划工作577

后记579

修订后记5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