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件定义存储 原理 实践与生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叶毓睿,雷迎春,李炫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3957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存储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软件定义存储 原理 实践与生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介绍1
1.1 什么是软件定义2
1.2 什么是软件定义存储3
1.2.1 VMware眼里的SDS3
1.2.2 EMC眼里的SDS5
1.2.3 IBM眼里的SDS6
1.2.4 华为眼里的SDS8
1.2.5 Gartner眼里的SDS10
1.2.6 IDC眼里的SDS11
1.2.7 SNIA眼里的SDS12
1.2.8 本书对SDS的定义15
1.3 为什么出现软件定义存储16
1.3.1 背景16
1.3.2 数据迅猛增长16
1.3.3 硬盘的发展异常缓慢19
1.3.4 深刻改变存储架构的新技术19
1.4 本章小结23
第2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发展25
2.1 SDS之抽象篇25
2.2 SDS之池化篇28
2.2.1 SNIA对存储虚拟化的解释28
2.2.2 SNIA之存储标准化建议:SMI-S29
2.2.3 存储虚拟化实例剖析31
2.2.4 存储标准化之互操作性32
2.3 SDS之自动化篇34
2.3.1 DCOS-OpenStack Cinder39
2.3.2 Hypervisor-VMware41
2.4 本章小结42
第3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分类43
3.1 Server SAN43
3.2 HCI45
3.3 SDS的分类46
3.3.1 IDC对SDS的分类46
3.3.2 VMware SDS的分类47
3.3.3 EMC SDS的分类48
3.4 本书对SDS的分类48
3.4.1 控制平面49
3.4.2 数据平面50
3.5 本章小结54
第4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未来55
4.1 第三方机构对SDS市场的预测55
4.1.1 Gartner55
4.1.2 IDC56
4.1.3 Wikibon56
4.1.4 Marketsandmarkets58
4.1.5 总结58
4.2 SDS未来发展的预测和解释59
4.2.1 谁会在未来SDS名列前茅59
4.2.2 存储、服务器、云计算厂商的并购将加速61
4.2.3 未来SDS可能的发展61
4.2.4 与SDS相关的技术62
第5章 VMware SPBM和Virtual Volumes63
5.1 存储策略出现的历史回顾63
5.2 VMware SPBM64
5.3 Virtual Volumes65
5.3.1 什么是Virtual Volumes65
5.3.2 Virtual Volumes的优势66
5.3.3 Virtual Volumes的组成部分66
5.4 Virtual Volumes各家阵列之实现72
5.4.1 DELL EqualLogic72
5.4.2 IBM XIV73
5.4.3 华为OceanStor5000系列(v3)74
5.4.4 EMC VNXe74
5.4.5 HP 3PAR76
5.4.6 NimbleStorage77
5.5 如何动手实验VVol78
5.6 本章小结79
第6章 OpenStack Cinder80
6.1 Cinder前世今生80
6.1.1 OpenStack的由来80
6.1.2 IaaS云计算的能力81
6.1.3 OpenStack的发展81
6.1.4 Cinder能做什么86
6.1.5 Cinder支持的存储产品86
6.1.6 Cinder提供的功能87
6.1.7 Cinder的诞生88
6.1.8 Cinder的生命力89
6.1.9 Cinder、Swift、Ceph的区别93
6.2 Cinder初体验93
6.2.1 创建Volume操作93
6.2.2 挂载Volume94
6.2.3 扩展Volume大小94
6.2.4 创建Snapshot96
6.3 Cinder全景96
6.3.1 Cinder的核心概念96
6.3.2 Cinder的核心架构97
6.3.3 创建Volume的流程98
6.3.4 挂载Volume的流程98
6.3.5 Cinder和Nova之间的调用100
6.3.6 Cinder服务如何扩展101
6.3.7 Cinder如何对接后端存储101
6.3.8 Cinder的Volume Type101
6.3.9 Cinder的QoS设置102
6.3.10 如何添加新的Driver103
6.4 存储厂商与Cinder104
6.4.1 国外存储厂商104
6.4.2 国内存储厂商105
6.5 Cinder的部署106
6.5.1 Cinder服务的高可用106
6.5.2 Cinder与商业存储对接107
6.5.3 Cinder的自动化部署109
6.6 Cinder的未来110
6.7 本章小结110
第7章 EMC ViPR111
7.1 ViPR Controller简介111
7.1.1 ViPR Controller介绍111
7.1.2 ViPR Controller历史111
7.2 ViPR Controller深入剖析112
7.2.1 架构剖析112
7.2.2 技术原理113
7.2.3 功能特性120
7.2.4 技术现状与未来123
7.3 应用场景123
7.3.1 存储自动化123
7.3.2 存储即服务123
7.4 本章小结124
第8章 先智数据Federator SDS125
8.1 Federator SDS简介125
8.1.1 先智数据公司介绍125
8.1.2 Federator SDS是什么125
8.2 Federator SDS深入剖析127
8.2.1 架构概述127
8.2.2 技术原理133
8.2.3 功能特性134
8.2.4 技术现状与未来136
8.3 应用场景136
8.4 案例介绍137
8.4.1 台中荣民总医院医疗云一体机137
8.4.2 东芝亚太数据中心容灾139
8.5 本章小结141
第9章 飞康软件FreeStor142
9.1 FreeStor简介142
9.2 FreeStor深入剖析143
9.2.1 Intelligent Abstraction143
9.2.2 FreeStor的拓扑结构146
9.2.3 FreeStor的智能分析149
9.3 应用场景151
9.3.1 FreeStor的异构存储整合151
9.3.2 利用FreeStor的缓存技术为存储加速,替换高端阵列151
9.3.3 FreeStor的异构容灾154
9.4 本章小结162
第10章 VMware VSAN163
10.1 VSAN简介163
10.1.1 VSAN是什么163
10.1.2 VSAN的能力165
10.1.3 VSAN的市场166
10.2 VSAN深入剖析166
10.2.1 架构剖析166
10.2.2 技术细节174
10.2.3 功能特性185
10.2.4 未来技术195
10.3 应用场景197
10.4 案例介绍198
10.4.1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198
10.4.2 山东新华书店199
10.5 本章小结201
第11章 EMC ScaleIO202
11.1 ScaleIO简介202
11.1.1 ScaleIO介绍202
11.1.2 ScaleIO历史202
11.2 ScaleIO深入剖析203
11.2.1 架构剖析203
11.2.2 技术原理209
11.2.3 功能特性210
11.2.4 技术现状与未来213
11.3 应用场景214
11.3.1 数据库214
11.3.2 服务器虚拟化215
11.3.3 虚拟桌面215
11.3.4 开发测试215
11.4 案例介绍215
11.4.1 瑞士电信215
11.4.2 国内某运营商216
11.5 本章小结217
第12章 Ceph218
12.1 Ceph简介218
12.1.1 开源生态体系218
12.1.2 技术平台219
12.1.3 持续创新环境220
12.1.4 广泛的用户基础221
12.2 Ceph深入剖析222
12.2.1 核心组件222
12.2.2 统一存储222
12.2.3 RADOS数据分布计算226
12.2.4 RADOS数据管理228
12.2.5 副本和Erasue Code230
12.2.6 缓存分层存储230
12.2.7 备份与容灾231
12.3 未来展望232
12.3.1 CephFS与容器232
12.3.2 存储引擎233
12.3.3 IO栈重构234
12.3.4 多站点多活方案234
12.4 应用场景235
12.4.1 OpenStack与Ceph235
12.4.2 对象存储提供238
12.5 本章小结239
第13章 HPE StoreVirtual VSA240
13.1 HPE StoreVirtual VSA简介240
13.1.1 HPE StoreVirtual VSA的历史240
13.1.2 市场现状240
13.1.3 设计思路241
13.2 HPE StoreVirtual VSA深入剖析241
13.2.1 架构剖析241
13.2.2 功能特性248
13.2.3 技术细节250
13.2.4 技术现状与未来254
13.3 应用场景254
13.3.1 独立外置块存储设备254
13.3.2 超融合架构系统255
13.4 本章小结256
第14章 达沃时代257
14.1 达沃存储简介257
14.1.1 研制背景257
14.1.2 市场现状260
14.2 达沃存储深入剖析264
14.2.1 架构剖析264
14.2.2 技术原理与功能特性266
14.2.3 技术现状与未来271
14.3 应用场景272
14.3.1 硬件基础272
14.3.2 部署形式272
14.3.3 三种接口273
14.3.4 广域存储274
14.4 案例介绍274
14.4.1 以数据为中心的超融合274
14.4.2 统一的分布式存储276
14.4.3 集中控制、分布部署的广域存储276
14.5 本章小结278
第15章 Lenovo ThinkCloud AIO279
15.1 AIO简介280
15.1.1 设计思路和原则280
15.1.2 AIO产品定义280
15.1.3 AIO架构模式281
15.1.4 AIO优势分析284
15.2 AIO深入剖析285
15.2.1 架构剖析286
15.2.2 技术原理291
15.2.3 功能特性295
15.2.4 产品序列298
15.2.5 技术现状与未来298
15.3 应用场景299
15.3.1 企业级应用部署299
15.3.2 企业IT云化实现302
15.4 案例介绍303
15.4.1 某出版社云平台建设303
15.4.2 联想集团IT云化建设304
15.5 本章小结305
第16章 华云网际FusionStor306
16.1 背景306
16.2 FusionStor解决方案308
16.2.1 主要特点308
16.2.2 产品特性310
16.2.3 技术参数310
16.2.4 架构原理311
16.2.5 关键技术原理313
16.3 应用场景321
16.3.1 云资源池场景321
16.3.2 数据库场景(高IOPS、高带宽场景)321
16.4 本章小结322
第17章 天玑数据323
17.1 天玑数据融合架构简介323
17.2 天玑数据PBData数据库云平台深入剖析324
17.2.1 架构介绍324
17.2.2 功能特性及技术原理329
17.3 应用场景341
17.3.1 x86架构取代“小型机+高端存储”传统架构341
17.3.2 加速传统OLTP/OLAP业务341
17.3.3 数据仓库、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商业智能342
17.3.4 OLTP、OLAP业务类型混合负载342
17.3.5 异构数据库整合342
17.3.6 中小型规模、成长型企业核心业务342
17.3.7 数据库容灾系统343
17.3.8 MPP型数据库平台部署343
17.4 案例介绍343
17.4.1 运营商行业典型业务系统解决方案343
17.4.2 交通行业ACC系统解决方案346
17.4.3 物流行业TOS系统解决方案347
17.5 本章小结349
第18章 云和恩墨350
18.1 zData数据库存储平台简介350
18.1.1 zData的性能351
18.1.2 zData的高可用性353
18.1.3 zData的扩展性353
18.1.4 zData的其他功能353
18.2 zData架构解析354
18.2.1 存储节点和计算节点354
18.2.2 zData存储的分布式355
18.3 zData应用场景357
18.4 本章小结358
第19章 青云HCI359
19.1 青云HCI简介360
19.2 青云HCI架构深入剖析363
19.3 青云HCI存储部分架构剖析367
19.3.1 青云HCI对象存储367
19.3.2 青云HCI对象存储架构369
19.3.3 青云HCI对象存储的特点371
19.3.4 青云HCI对象存储功能介绍374
19.4 应用场景380
19.5 案例介绍380
19.5.1 青云公有云380
19.5.2 某大型商业银行总行新一代开发测试云381
19.5.3 某大型国有银行IT资源交付平台382
19.6 本章小结383
第20章 Zadara云阵384
20.1 Zadara VPSA简介384
20.1.1 Zadara VPSA是什么384
20.1.2 Zadara VPSA的能力386
20.1.3 Zadara云阵的市场389
20.2 Zadara VPSA深入剖析390
20.2.1 架构剖析390
20.2.2 技术原理391
20.2.3 功能特性394
20.2.4 技术现状与未来395
20.3 应用场景397
20.3.1 企业级数据库397
20.3.2 服务器虚拟化397
20.3.3 VDI虚拟桌面397
20.3.4 公有云/私有云397
20.3.5 HPC/科学研究/开发测试398
20.3.6 Zadara不适用场景398
20.4 云阵存储性能398
20.4.1 测试环境398
20.4.2 一个VPSA性能测试400
20.4.3 四个VPSA性能测试404
20.4.4 总结406
20.5 案例介绍406
20.5.1 国家广电总局VDI案例406
20.5.2 三甲医院数字化医疗存储系统408
20.6 本章小结414
第21章 SDS的备份415
21.1 SDS备份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选择416
21.1.1 备份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概念416
21.1.2 SDS技术带给备份设计的挑战与机会418
21.1.3 SDS备份中常见技术手段简介420
21.2 SDS各种备份技术运用实例422
21.2.1 备份整体架构设计423
21.2.2 备份服务器配置和部署实例424
21.2.3 通过Off-Host设计实现数据抽取的实例426
21.2.4 与私有云管理平台集成的智能备份实例429
21.2.5 SDS备份技术运用小结430
21.3 SDS未来备份技术的趋势431
21.3.1 备份会逐渐成为数据中心所提供的一个基础功能431
21.3.2 备份数据将逐渐发挥更大的业务价值432
21.4 本章小结434
第22章 闪存存储与SDS436
22.1 闪存存储简介436
22.1.1 闪存存储特性437
22.1.2 磨损平衡439
22.1.3 垃圾回收441
22.2 面向企业级应用的闪存存储设计442
22.2.1 闪存存储接口技术442
22.2.2 企业级PCIe闪存存储架构设计443
22.2.3 企业级闪存存储可靠性和稳定性设计445
22.3 闪存存储在SDS中的实践447
22.3.1 闪存存储在SDS中的使用方式447
22.3.2 闪存存储在SDS中的应用实例448
22.4 新一代非易失性存储以及技术的分析和展望450
22.5 本章小结451
第23章 网络与SDS453
23.1 InfiniBand技术简介454
23.1.1 InfiniBand定义454
23.1.2 InfiniBand架构454
23.1.3 InfiniBand在行业中应用现状456
23.2 高速网络通信协议RDMA458
23.2.1 RDMA技术简介458
23.2.2 RDMA的技术核心459
23.2.3 实现RDMA的几种方式460
23.2.4 如何使用RDMA465
23.2.5 支持RDMA的存储协议468
23.3 高速网络加速软件定义存储471
23.3.1 Ceph471
23.3.2 VSAN475
23.4 本章小结476
第24章 SAS与SDS477
24.1 SAS协议和SAS协议的现状478
24.2 服务器存储和计算物理解耦合479
24.3 Server SAN的数据读写通过SAS网络传输484
24.4 数据写入硬盘从软件到硬件487
24.5 云计算和软件定义存储490
24.6 最后的一些话494
第25章 内存虚拟化与SDS及DELL Fluid Cache495
25.1 DELL SDS计划495
25.1.1 “演化性”方法496
25.1.2 “革命性”方法496
25.2 DELL Fluid Cache简介497
25.2.1 背景介绍497
25.2.2 Fluid Cache简介497
25.3 DELL Fluid Cache深入剖析499
25.3.1 Fluid Cache的体系结构499
25.3.2 Fluid Cache的功能特性500
25.4 DELL Fluid Cache的应用场景502
25.5 DELL Fluid Cache的未来展望503
25.6 本章小结504
第26章 容器与SDS505
26.1 容器技术简介505
26.1.1 容器技术的发展背景505
26.1.2 容器技术应用的现状506
26.2 容器技术深入剖析507
26.2.1 容器的核心技术508
26.2.2 Docker容器管理工具509
26.2.3 容器的特性511
26.3 容器的应用场景511
26.3.1 云原生应用和微服务架构的载体511
26.3.2 开发运维一体化512
26.3.3 混合云512
26.4 容器技术对SDS的影响512
26.4.1 容器应用的存储需求512
26.4.2 容器的存储架构513
26.4.3 Docker的容器卷插件514
26.4.4 Kubernetes的数据卷514
26.4.5 Flocker515
26.4.6 Portworx和Open Storage516
26.4.7 光子平台和Virtual SAN518
26.5 本章小结519
赞誉521
热门推荐
- 719235.html
- 2391347.html
- 1462792.html
- 3463099.html
- 108668.html
- 3035274.html
- 3153578.html
- 1676491.html
- 3883186.html
- 3786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89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4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7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5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53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2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7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23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56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