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外循环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体外循环教程
  • 黑飞龙主编;朱德明,章晓华,李欣,侯晓彤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4692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610页
  • 主题词:体外循环-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体外循环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体外循环的发展史1

一、体外循环创业史1

二、体外循环设备的改进2

三、中国体外循环发展史4

第二节 体外循环在医学中的应用6

一、体外循环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6

二、体外循环在非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7

三、体外循环的发展方向9

第一篇 体外循环材料学12

第一章 物理学基础知识12

第一节 流体力学的基本规律12

一、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2

二、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13

三、实际流体在管道中的层流14

四、湍流,Reynolds数14

五、液体的离心运动14

六、虹吸现象15

七、物质的扩散15

八、渗透现象与渗透压15

第二节 传热学的基本规律16

一、概述16

二、热传导16

三、热对流与对流换热17

四、热辐射17

第二章 体外循环医用材料18

第一节 概述18

第二节 体外循环常用的医用材料18

一、分类和特性18

二、医用材料的用途19

第三节 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21

一、生物相容性的概念21

二、生物相容性分类21

三、血液相容性22

第四节 表面涂覆技术24

一、Carmeda肝素涂层25

二、Trillium肝素涂层生物活性表面25

三、X涂层25

四、SMARxT表面改良技术26

五、Mimesys涂层26

六、Bioline涂层26

七、Safeline技术26

八、Duraflo技术26

第五节 体外循环材料的灭菌26

一、环氧乙烷消毒26

二、其他灭菌方法27

第三章 体外循环机28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机概述28

一、体外循环机发展简史28

二、理想的体外循环机应该具备的特点28

三、体外循环机的作用及用途28

四、体外循环机的组成29

第二节 常用体外循环机配置的泵头29

一、滚压泵29

二、离心泵32

三、离心泵与滚压泵特点比较34

四、其他类型的泵36

第三节 附属装置38

一、中央控制显示屏38

二、计时器装置38

三、气体流量计39

四、气体混合流量器39

五、温度监测显示器及探头40

六、静脉回流控制器40

七、液面报警装置41

八、气泡探测报警装置41

九、压力监测报警装置41

十、心脏停搏液灌注控制装置42

十一、手摇柄43

十二、应急备用电源43

十三、照明灯43

第四节 常见体外循环机的机型43

第五节 体外循环机的日常保养与维修46

一、清洁与消毒46

二、维护和维修46

三、环境条件46

第四章 人工肺47

第一节 概述47

第二节 基本氧合原理50

一、气体交换基本原理50

二、人工肺的基本氧合原理51

第三节 鼓泡式氧合器53

一、鼓泡式氧合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53

二、鼓泡式氧合器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56

第四节 膜式氧合器57

一、膜式氧合器的分类57

二、膜式氧合器的其他组成部分59

三、常用膜式氧合器59

四、硅橡胶膜式氧合器61

五、膜式氧合器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61

六、膜式氧合器的进展61

第五章 温度调控装置63

第一节 变温水箱的结构、原理和调控63

一、一路供水变温水箱63

二、自动制冷、一路或二路供水、单套温度控制变温水箱64

三、自动制冰、三路供水、二套温度控制变温水箱65

四、简易冷热水混合控制器66

五、变温水箱的使用66

六、变温水箱使用几点注意事项66

第二节 变温器的分类、结构和调控66

一、血液变温器66

二、心脏停搏液变温器67

三、体表温度调控装置68

四、影响患者温度调控的因素68

第六章 体外循环管道与插管69

第一节 体外循环管道与用途69

一、体外循环管道材料69

二、体外循环管道69

三、体外循环管道规格型号选择71

四、体外循环管道标志71

五、体外循环管道连接71

第二节 体外循环插管与用途72

一、插管规格型号选择72

二、常用插管部位73

三、动脉插管74

四、静脉插管75

五、吸引管78

六、停搏液灌注插管79

第三节 体外循环机组装连接82

一、体外循环连接头选择82

二、体外循环机连接组装82

三、体外循环管道与插管的消毒83

第七章 体外循环过滤器84

第一节 概述84

第二节 血液过滤器86

一、动脉微栓过滤器86

二、心脏切开血液回收储血过滤器88

三、白细胞过滤器89

四、其他过滤器89

第三节 气体过滤器91

第八章 血液超滤与血液透析装置93

第一节 血液超滤器概述93

一、基本结构93

二、影响滤过效果的因素94

三、超滤器的类型94

四、血液超滤浓缩回收94

第二节 血液透析装置95

一、原理95

二、结构95

第九章 体外循环心脏停搏液灌注装置100

第一节 概述100

一、心肌保护的概念100

二、灌注装置和心肌保护的关系101

第二节 心脏停搏液灌注装置的基本原理与结构101

第三节 心脏停搏液灌注装置的分类102

一、晶体停搏液灌注装置102

二、含血停搏液灌注装置103

第四节 停搏液灌注方法110

一、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法111

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法111

三、冠状动脉直视灌注法112

四、血管桥灌注法112

五、连续间断灌注法112

第十章 血液回收装置114

第一节 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血液回收的意义114

第二节 血液回收机的种类114

一、非洗涤式血液回收115

二、洗涤式血液回收机116

第三节 洗涤式血液回收机结构116

一、主机116

二、控制操作板116

三、离心机系统117

四、操作板显示器117

五、电控制管道夹118

六、滚压式泵118

七、超声波气泡探头118

八、光电血层探头探测装置118

第四节 洗涤式血液回收机工作原理119

一、洗涤式血液回收机的工作原理119

二、血小板分离工作原理119

三、血浆置换工作原理120

四、自体纤维蛋白胶提取原理120

第五节 洗涤式血液回收常用耗材121

一、贮血滤血器121

二、血液回收罐121

三、电动负压吸引装置121

四、血液回收机环路管道122

五、血液回收袋122

第六节 体外循环期间血液回收122

一、体外循环转流前后血液回收122

二、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回收122

第七节 洗涤式血液回收机的操作规程123

一、物品准备123

二、安装一次性耗材123

三、进口洗涤式血液回收机操作程序123

四、国产洗涤式血液回收机操作程序124

五、不同洗涤速度的血液回收125

六、血液回收后的处理125

七、洗涤式血液回收注意事项125

八、洗涤式血液回收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25

第十一章 常用体外循环监测仪器127

第一节 体外循环安全监测装置127

一、动脉路泵压监测127

二、体外循环动脉路气泡监测128

三、血平面监测装置128

四、温度监测128

第二节 多功能生理监测仪130

一、多功能生理监护仪工作原理与结构130

二、心电图监测131

三、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132

四、末梢血氧饱和度监测133

第三节 血液凝固系统监测仪器134

一、激活全血凝固时间测定仪134

二、多参数血液凝固时间自动化测定仪134

三、全血微凝测定仪134

四、动态血液凝固监测仪器135

五、血小板数量及血小板黏附率监测136

第四节 连续血氧饱和度与红细胞比容监测仪136

第五节 血气、电解质分析仪及血浆胶体渗透压测定仪137

一、血气、电解质分析仪的原理、结构及使用137

二、先进的血液分析系统140

三、连续动态血气分析仪140

四、血浆胶体渗透压测定仪142

第六节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装置143

一、热稀释法心排血量监测装置143

二、阻抗法心排血量监测仪144

三、其他血流量监测仪144

第七节 脑电图机与脑血氧饱和度监测仪144

一、脑电图机144

二、脑血氧饱和度监测仪147

第八节 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仪148

一、工作原理148

二、TEE探头结构148

三、使用方法148

第十二章 辅助装置150

第一节 辅助循环概述150

一、辅助循环概念150

二、辅助循环发展简史150

三、辅助循环目的150

第二节 辅助循环的分类150

第三节 常用辅助循环装置152

一、体内左心室辅助装置152

二、体外单心室或双心室辅助装置155

三、体内双心室辅助装置——全人工心脏156

第四节 辅助呼吸装置158

一、ECMO的基本设施158

二、ECMO方法159

第十三章 微创体外循环设备160

第一节 微创体外循环设备的概念160

第二节 微创体外循环设备的原理和特点160

一、微型化160

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62

三、密闭性162

四、吸回血液的处理162

五、广泛适用和灵活性163

六、其他微创性装置163

第三节 几种典型微创体外循环设备的构造特点163

第二篇 体外循环病理生理学168

第十四章 体外循环对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的影响168

第一节 基本概念168

一、体外循环与药物代谢动力学168

二、体外循环与药物效应动力学171

第二节 体外循环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173

一、血液稀释173

二、温度174

三、体外循环灌注175

四、酸碱状态175

第三节 体外循环对药效学的影响175

一、血浆蛋白结合176

二、组织器官分布176

三、体外循环用品的吸附176

四、血液的稀释177

五、酸碱状态改变177

六、受体功能178

第十五章 体外循环对体液平衡的影响179

第一节 体外循环对体液平衡的影响179

一、水、电解质的正常代谢179

二、体外循环对水平衡的影响180

三、体外循环对电解质代谢的影响182

第二节 体外循环对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184

一、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184

二、体外循环期间酸碱平衡的改变185

三、低温CPB和血气校正187

第三节 体外循环对血液渗透平衡的影响187

一、体外循环对血液渗透平衡的影响因素187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187

三、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防治187

第十六章 体外循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89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期间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189

一、压力的变化189

二、术中引流190

三、外周阻力190

四、神经体液调节190

五、体外循环三阶段190

第二节 体外循环期间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191

一、肺循环生理特点192

二、肺循环变化192

三、肺动脉高压192

四、体外循环期间的微循环变化193

第十七章 体外循环对止血机制的影响195

第一节 机体正常的止血机制195

一、血管因素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195

二、血小板因素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196

三、凝血机制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197

四、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止血机制的不同特点197

第二节 体外循环对正常止血机制的影响198

一、血液抗凝和拮抗与止血机制异常198

二、血液稀释、低温与止血机制异常199

三、血小板改变与止血机制异常199

四、凝血因子激活与止血机制异常200

五、纤溶系统亢进与止血机制异常200

六、补体激活与止血机制异常200

七、白细胞激活与止血机制异常201

第三节 减轻和防止体外循环后止血机制异常的原则201

一、提高体外循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201

二、控制好心内吸引201

三、选用合适的流量201

四、减少库血的应用201

五、合理使用肝素和鱼精蛋白202

六、采用超滤技术202

七、应用保护和恢复止血机制的药物202

第十八章 体外循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204

第一节 体外循环对肝脏的影响204

一、肝脏血流调节的生理基础204

二、肝脏损害的病因及病理生理205

三、体外循环手术肝功能评价209

第二节 体外循环对胃肠道的影响211

一、胃肠道损害的病因及病理生理211

二、体外循环期间胃肠道功能的评价212

第十九章 体外循环与体温214

第一节 心脏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215

第二节 体外循环对体温的影响216

一、人工心肺机的影响216

二、控制性低温的影响216

第三节 低温的病理生理变化217

一、对机体代谢的影响217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18

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218

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219

五、对呼吸系统的影响221

六、对肝、肾功能的影响221

七、对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影响222

八、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224

第二十章 体外循环与氧代谢226

第一节 氧代谢226

一、正常氧代谢226

二、氧供和氧耗228

三、氧代谢指标230

第二节 体外循环期间缺氧的原因与分类231

一、低氧性缺氧231

二、血液性缺氧232

三、循环性缺氧232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损伤233

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233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234

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235

四、对肝肾功能及胃肠道黏膜的影响235

第四节 氧中毒的病理生理236

一、氧中毒产生的原因236

二、氧中毒的机制237

三、氧中毒的影响因素237

四、氧中毒对机体的危害237

第二十一章 体外循环与免疫239

第一节 免疫基础知识239

一、免疫系统239

二、免疫应答242

三、免疫排斥243

四、免疫调节244

第二节 体外循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45

一、免疫功能的影响245

二、免疫功能的保护246

第三节 体外循环炎性反应246

一、炎性反应的机制246

二、血液的激活与炎性介质的产生247

三、炎性反应对组织器官的影响250

第二十二章 体外循环与内分泌252

第一节 体外循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252

一、胰岛素252

二、胰高血糖素253

三、甲状腺素253

四、利尿激素——心钠素254

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254

六、儿茶酚胺255

七、皮质素255

八、脑垂体激素256

第二节 体外循环期间内分泌功能的保护原则257

第二十三章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258

第一节 心肌功能基础知识258

一、心肌能量代谢258

二、心肌细胞钙代谢259

三、心肌收缩性259

第二节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60

一、致病因素260

二、病理生理261

第三节 心肌保护的基本原则263

一、心脏麻痹263

二、其他心肌保护方法265

三、心肌保护的相关策略265

第二十四章 体外循环与肺保护268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期间呼吸病理生理268

一、肺气体的流体力学268

二、肺的气体交换270

三、病理改变272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与急性肺损伤272

一、病因272

二、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273

三、急性肺损伤的防治275

第二十五章 体外循环与肾脏保护278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期间肾脏的病理生理278

一、生理学基础278

二、急性肾衰竭的病理生理279

第二节 体外循环期间肾功能的评价281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81

二、肾血流量测定281

三、血浆肾功能检查282

第二十六章 体外循环与脑保护283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期间脑循环的病理生理283

一、体外循环期间脑缺血的影响因素283

二、体外循环期间脑缺血的病理生理285

第二节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287

一、能量代谢障碍287

二、氧自由基产生增加287

三、细胞内Ca 2+超载288

四、兴奋性氨基酸288

第三节 体外循环期间脑保护基本原则288

一、低温288

二、选择性脑灌注289

三、血气管理方式290

四、药物保护290

五、脑保护液291

六、改进预充291

第二十七章 体外循环与脊髓保护293

第一节 脊髓缺血病理生理293

一、脊髓的血液循环293

二、体外循环期间脊髓缺血的因素295

三、脊髓缺血的病理生理297

第二节 脊髓保护的原则298

第三篇 临床体外循环学总论304

第二十八章 体外循环术前准备304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术前病情访视304

一、全身情况评估304

二、系统疾病评估305

第二节 体外循环术前技术准备306

一、体外循环计划制定306

二、体外循环方法选择307

第三节 体外循环前仪器和物品准备308

一、仪器设备准备308

二、消耗品准备309

第四节 体外循环前准备工作310

一、体外循环系统连接安装310

二、预充排气310

三、特殊手术的准备311

四、体外循环计划的确认312

第二十九章 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313

第一节 麻醉前的准备313

一、麻醉前的评估313

二、麻醉前用药314

第二节 麻醉原则和方法314

一、心脏手术麻醉的基本原则314

二、心血管手术麻醉的基本方法314

第三节 “快车道”心脏外科麻醉316

一、“快车道”麻醉316

二、微创心脏外科316

三、选择性早期拔管317

四、加强术后镇痛317

第四节 各种心脏手术的麻醉特点317

一、先天性心脏病317

二、瓣膜性心脏病318

三、冠心病321

四、主动脉瘤321

第五节 心脏手术心肌和血管活性药应用322

一、应用原则322

二、心肌活性药物322

三、血管活性药325

第三十章 体外循环的监测328

第一节 基本监测指标328

一、心电图328

二、动脉血压329

三、中心静脉压330

四、左房压331

五、温度332

六、尿量及性状333

七、中枢神经系统功能334

第二节 血气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335

一、血气分析335

二、血浆电解质335

三、渗透压336

第三节 灌注指标的监测336

一、供血管路压力336

二、动脉灌注流量监测337

三、吸引泵流量337

四、静脉引流状况338

五、通气量338

六、抗凝监测338

七、组织灌注状况339

第四节 其他检测340

一、术中食道超声检查340

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通畅性的评估340

三、心脏停搏液监测341

四、平面报警及气泡报警装置341

五、氧合器性能的监测341

第三十一章 体外循环预充液343

第一节 血液稀释343

一、血液稀释的生理基础343

二、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346

三、预充和血液稀释的基本原则347

第二节 预充液349

一、理想的预充液标准349

二、预充液的分类349

第三十二章 体外循环管理352

第一节 体外循环初期管理352

一、概念352

二、准备工作352

三、体外循环插管352

四、氧合状况354

五、生命指标监测354

六、循环阻断后的管理354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中期管理355

一、灌注流量355

二、动脉压力355

三、温度355

四、心肌保护356

五、抗凝356

六、心内吸引356

七、血气及水电解质357

八、其他357

第三节 体外循环后期管理357

一、概念357

二、停止体外循环前的准备358

三、脱离体外循环困难的原因359

第四节 停止体外循环360

一、停止体外循环的条件360

二、停止体外循环的管理360

第三十三章 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362

第一节 心脏停搏前的心脏保护362

一、体外循环前的心脏保护362

二、体外循环中心脏停搏前的心脏保护363

第二节 心脏停搏中的心脏保护364

一、心脏停搏基本原理和停搏液的配方364

二、晶体停搏液和含血停搏液366

三、心脏停搏时的管理368

第三节 体外循环中心脏复跳后的心肌保护371

一、冠状动脉循环恢复后的管理371

二、心肌顿抑372

第四节 特殊患者的心肌保护373

一、老年心肌保护373

二、未成熟心肌保护375

三、心脏移植的心肌保护376

第三十四章 体外循环中的水电解质管理379

第一节 人体水电解质的生理379

一、体液组成379

二、体液平衡的调节380

三、水电解质代谢失衡的防治原则381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382

一、水、钠正常的代谢调节382

二、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383

第三节 电解质代谢紊乱388

一、钾代谢紊乱388

二、钙代谢紊乱393

三、镁代谢紊乱393

第三十五章 体外循环中酸碱平衡与血气分析395

第一节 概述395

一、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395

二、常用参数及意义397

三、动脉血气分析398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中酸碱平衡紊乱399

一、体外循环中酸碱失衡的特点399

二、代谢性酸中毒399

三、代谢性碱中毒401

四、呼吸性酸中毒402

五、呼吸性碱中毒403

六、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404

第三节 体外循环血气管理模式405

一、低温应用的理论依据405

二、体外循环中的血气管理模式406

第三十六章 血液抗凝与拮抗409

第一节 凝血的生理和检测指标409

一、正常凝血机制409

二、凝血功能监测指标412

第二节 肝素的抗凝与拮抗415

一、肝素的药理作用415

二、肝素的副作用416

三、肝素作用的监测417

四、肝素拮抗419

第三节 体外循环后凝血障碍421

一、肝素中和不全421

二、血小板功能低下421

三、凝血因子缺乏422

四、纤维蛋白溶解亢进422

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22

第三十七章 心脏手术的心律失常424

第一节 概述424

一、心脏传导系统解剖424

二、心律失常的诊断425

第二节 心脏手术与心律失常426

一、术前心律失常426

二、术中心律失常429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治疗431

一、电转复与电除颤431

二、心脏起搏431

三、抗心律失常药432

第三十八章 体外循环与血液保护433

第一节 心脏手术中的出血原因433

一、患者体质433

二、药物作用434

三、低温436

四、体外循环因素437

五、外科出血438

六、其他438

第二节 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438

一、减少出血438

二、血液麻醉439

三、优质体外循环用品440

第三节 合理用血442

一、更新陈旧的输血观念442

二、输血指征443

三、自体输血443

四、血液分离术445

第三十九章 体外循环后管理448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术后各器官功能的监护449

一、初始评估449

二、基本监测450

三、综合评估451

第二节 体外循环术后各脏器功能的调整451

一、液体和电解质的管理451

二、循环的管理452

三、呼吸管理454

第三节 体外循环并发症的处理455

一、低心排455

二、心律失常456

三、术后高血压和低血压457

四、肺动脉高压458

五、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58

六、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459

七、肾功能不全460

八、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460

九、多脏器功能不全461

第四篇 临床体外循环学各论464

第四十章 婴幼儿体外循环464

第一节 婴幼儿的特点464

一、解剖和病理生理464

二、代谢465

第二节 体外循环管理466

一、体外循环前的准备466

二、不同类型疾病的心肺转流471

三、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特殊问题474

四、特殊病种的体外循环管理476

五、辅助循环477

第四十一章 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479

第一节 心脏瓣膜疾病病理生理特点479

一、主动脉瓣病变479

二、二尖瓣病变480

三、三尖瓣病变481

四、肺动脉瓣病变481

第二节 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481

一、病情评估481

二、术前准备482

三、前并行483

四、心肌保护484

五、体外循环期间管理487

六、后并行489

第四十二章 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491

第一节 冠脉循环491

一、冠状动脉491

二、心脏静脉492

三、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492

第二节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93

一、粥样硬化病变的病理学基础493

二、冠状动脉循环的病理生理494

三、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494

四、特殊辅助性检查495

五、冠心病治疗原则及外科手术方法495

第三节 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496

一、体外循环前的准备496

二、前并行497

三、心肌保护497

四、体外循环期间的管理498

五、高血糖、高血压的处理500

六、心脏复苏500

七、后并行辅助循环的管理501

八、脱机困难者心室辅助特点501

第四节 OPCAB的体外循环准备501

一、血液回收502

二、体外循环辅助下的OPCAB502

第五节 特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503

一、OPCAB转为CABG的体外循环特点503

二、冠心病急诊手术体外循环503

三、再次CABG的体外循环特点503

四、瓣膜置换同期CABG体外循环特点504

第四十三章 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506

第一节 主动脉瘤概述506

一、胸部主动脉瘤506

二、腹主动脉瘤507

三、主动脉夹层507

第二节 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508

一、体外循环准备508

二、常见体外循环转流方法510

第三节 体外循环中重要脏器保护512

一、脑保护512

二、脊髓保护514

三、肾保护514

四、血液保护515

第四十四章 辅助循环516

第一节 概述516

一、辅助循环的分类517

二、病例选择517

第二节 辅助循环装置517

一、体外辅助循环装置517

二、体内辅助循环装置522

第三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526

一、原理526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526

三、管理527

第四节 辅助循环的并发症529

一、出血529

二、血栓形成529

三、心律失常530

四、右心衰530

五、血管扩张性低血压531

第四十五章 急症体外循环533

第一节 概述533

一、急症体外循环的发展533

二、急症体外循环的意义534

第二节 急症体外循环技术534

一、急症体外循环的适应证534

二、急症体外循环的准备535

三、急症体外循环的类型536

四、急症体外循环的建立536

第三节 急症体外循环的管理536

第四十六章 体外循环意外和并发症538

第一节 仪器设备故障引起的意外538

一、电源故障538

二、动脉泵故障539

三、氧合器意外539

四、变温水箱控制失灵所致的意外540

五、管道意外540

六、动脉微栓滤器意外541

第二节 体外循环管理失误导致的意外541

一、动脉系统进气541

二、氧合不良542

三、凝血543

四、心肌保护不良544

第三节 患者因素导致的意外545

一、过敏545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546

第四节 外科手术操作失误导致的意外547

一、主动脉插管意外547

二、腔静脉插管意外548

三、左心引流不当548

四、心脏大血管损伤548

第五节 体外循环后严重并发症549

一、神经系统并发症549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550

三、肺部并发症552

四、血液系统并发症553

五、泌尿系统并发症554

六、消化系统并发症554

第四十七章 体外循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556

第一节 肝移植手术556

一、肝移植现状556

二、肝移植术中病理生理学改变556

三、体外循环在肝移植手术中应用557

四、体外转流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562

第二节 布-加综合征手术563

一、定义563

二、病因和病理生理563

三、临床表现563

四、治疗563

五、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及管理564

第三节 中毒的救治565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565

二、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救治567

三、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567

第四节 体外循环的热疗569

一、概述569

二、热疗的生物学基础569

三、作用机制569

四、适应证及禁忌证570

五、体外循环方法570

六、WBH新进展571

第五节 体外循环在其他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572

一、对低体温、高体温患者的抢救572

二、治疗肢体恶性肿瘤573

三、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573

四、呼吸道严重梗阻的救治573

第四十八章 体外膜肺氧合575

第一节 概述575

一、ECMO概念575

二、ECMO的现状和前景575

三、ECMO人员配合576

四、ECMO的类型和作用576

五、ECMO的治疗特点577

六、ECMO的适应证和禁忌证578

第二节 ECMO的建立579

一、ECMO的环境及转运579

二、ECMO的基本设施579

三、ECMO的方案制订580

四、ECMO前的准备580

五、ECMO的建立580

第三节 ECMO的管理581

一、开始阶段581

二、支持阶段581

三、终止阶段582

第四节 ECMO并发症583

一、出血583

二、脑损伤583

三、栓塞583

四、其他584

五、小结5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