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德国政策调控理论 行动理论与系统理论的争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钲堤著 著
- 出版社: 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57863998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57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德国政策调控理论 行动理论与系统理论的争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壹、问题意识1
一、日常生活的反思1
二、当代德国政策调控理论的多样性2
三、当代德国政策调控理论对我国的意涵5
贰、问题定义7
参、研究架构与章节安排10
第二章 行动理论与他我直接调控13
壹、前言13
贰、历史结构性与环境偶然性15
参、政策计画的回光返照时期(1920~1945)17
一、历史结构性因素17
(一)德国的国家主义18
(二)国家的被神化19
(三)韦伯的政治社会学20
二、环境偶然性因素24
(一)经济大恐慌与苏联共产制24
(二)战争行政与威码共和国24
(三)第三帝国25
(四)学者意见26
1.史密特26
2.福莱尔与曼汉27
三、当时的政策计画理论:「计画理论」27
肆、政策计画的乐观时期(1960~1972)29
一、历史结构性因素29
二、环境偶然性因素29
(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公布生效29
(二)国家与社会的多重交叉与交互影响30
(三)德国的经济黄金年代32
(四)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33
(五)计画方案预算系统35
(六)学者意见35
1.谢尔斯基35
2.实证的行动理论36
3.伊思顿的政治系统理论37
4.德意志与爱赐欧尼的操控理论39
5.夏辅与麦恩赐41
三、政策计画理论:政策制定理论与政策循环理论42
(一)政策制定理论42
(二)政策循环理论44
伍、政策计画理论的三个不可解问题48
陆、政策计画的怀疑、悲观时期(1970~1975)50
一、历史结构性因素50
二、环境偶然性因素50
(一)成长极限一书的冲击51
(二)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学界反思52
(三)整体大环境变迁53
(四)新统合主义的被重视54
(五)合作的联邦主义的被扩展57
(六)学者意见58
1.林德布隆58
2.垃圾桶模式59
3.哈伯玛斯的危机理论60
4.西尔许63
5.自我再制系统理论66
三、政策计画理论的退位68
柒、政策网络理论69
一、基本调控构想70
二、三个代表人物72
(一)麦恩赐:新统合主义的政策调控72
1.起始命题:国家失灵72
2.论调控概念74
3.调控的界限79
4.社会系统的独立自主与可调控性82
(二)马林:一般政治的交换模式85
(三)沙巴提尔:政策学习模式86
(四)小结89
三、运用实例:合作的行政行为90
(一)行政法上的定位及其运用领域90
(二)评价92
1.民主与法治的观点92
2.从达成经济目标的观点93
3.从达成空间秩序的观点94
4.从达成社会文化目标的观点94
四、对於政策网络理论的整体评价96
捌、行动理论作为理论基础98
一、行动理论的前身98
二、行动理论的内涵99
三、行动理论的理性模型100
(一)韦伯的四种理性行动101
(二)新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模型102
(三)有限的理性102
四、行动理论的互动模型103
(一)胡塞尔的现象学104
(二)舒兹的现象学107
(三)符号互动理论109
(四)派深思的结构功能系统理论110
1.方法:因果功能论111
2.谈个人行动:意志行动理论阶段112
3.谈个人角色与社会角色:模式变项阶段113
4.谈社会:结构功能系统理论阶段115
5.谈系统间的交换:概推化的符号交换媒体118
6.对於政策调控的意涵122
7.整体评价126
五、哈伯玛斯的沟通行动理论128
(一)问题提出128
1.修正康德的理性观129
2.修正韦伯的理性化概念130
3.修正派深思的结构功能系统理论130
4.小结:调整工具理性与沟通理性的关系133
(二)论述要旨133
(三)基本假定134
(四)基本策略:内在批判法137
(五)分析对象与概念工具138
1.沟通能力138
2.普遍语用学139
3.沟通行动与理性论述140
4.另一种真理观的提出:理性论述下的共识143
5.理想的言词情境的假定144
6.另一种论证逻辑的提出:非形式逻辑145
(六)小结:论证逻辑对於政策调控理论的意涵149
玖、行动理论在政治学上的应用150
拾、行动理论的社会科学哲学基础156
一、理性发展156
二、主客二元对立统一的假定159
(一)主体同一性的假定159
(二)客体同一性的假定160
(三)主客二元对立统一的假定161
(四)方法论的被强调163
拾壹、笛卡尔的困境与理性的吊诡164
第三章 玛徒拉纳系统理论与他我间接调控169
壹、前言169
贰、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知识170
一、基本假定:差异作为开始170
二、争论焦点:区别从何而来170
三、工具概念及其关联171
(一)什么是一个系统?171
(二)系统与环境172
(三)系统形成:互杂性化约(反熵性)172
(四)如何认知系统?函数与函数分析174
(五)系统由什么所组成?秩序、组织、结构178
(六)系统做些什么?操作、过程178
(七)机械模型:系统是机械178
(八)符码与资讯179
(九)操控学与回馈180
(十)目的、目的论、恒温体181
(十一)函数分化、次系统与内在复杂度182
(十二)偶连性为何?182
(十三)不确定的与确定的复杂性与偶连性183
(十四)演化、转换、自我组织与茁生183
(十五)自我组织的宇宙186
(十六)生物模式187
(十七)开放与封闭的系统:论操作的封闭性189
(十八)自我再制的四个运作特性190
(十九)自我再制系统的例子192
(二十)结构耦合194
(二十一)何谓学习?196
四、机械系统、生物系统与意义系统的模式差异197
五、概念的转用199
六、研究边缘性199
七、争论焦点与政策调控200
参、玛徒拉纳的学说200
一、结构耦合201
二、生物模式与意义模式同一类型201
三、语言一致即是达成共识203
四、玛徒拉纳对於社会的定义205
五、小结:其对於政策调控的意涵209
肆、反省调控理论210
一、问题背景210
二、脉络与自主:反省作为调控原则211
三、例子219
(一)一分钟经理人219
(二)虎骨的走私220
(三)毒品管制政策222
(四)工会与雇主联盟的谈判225
(五)亚太营运中心225
(六)知识经济227
四、批判与反思230
伍、媒体调控理论234
一、基本构想234
二、与反省调控理论的差异236
陆、小结237
第四章 卢曼系统理论与自我调控239
壹、前言239
贰、对於玛徒拉纳的反驳243
参、卢曼社会系统理论在当代社会理论中的位置247
肆、卢曼的函数结构系统理论256
一、与派深思的结构功能系统理论的差异256
二、思考方法:函数对等论260
(一)卢曼对於函数的说明260
(二)函数对等论与现象学264
(三)函数与系统的关系265
1.笔者的理解265
2.卢曼的说明271
三、卢曼的函数结构系统理论对於政策调控的意涵280
伍、再论函数:从现实生活中出发282
一、整体因果性283
二、生活风格285
三、体与用287
四、论述方式与历史文化289
五、小结:函数是历史意识的作用292
陆、卢曼前后期的社会系统理论294
一、从卢曼与哈伯玛斯的辩论谈起294
二、关联、相同与差异296
柒、函数茁生的相关学说299
一、生化学上的超循环理论299
二、心理学上的完形300
三、威尔克的函数生成理论302
四、巴特的符号论306
五、小结:意义与系统的关系316
捌、意义317
一、胡塞尔的意识概念与卢曼的意义概念317
二、概念内涵318
三、意义的功能321
四、意义的形式321
(一)意义是一个空概念321
(二)意义的三种面向322
五、意义的运作324
(一)自我指涉与自我再制324
(二)自我指涉的双重偶连性325
(三)自我指涉时的两种选择形式:结构与过程327
(四)自我指涉的逻辑:卢曼的观察理论329
(五)二阶观察的例子330
(六)观察本身具有偶连性与吊诡性332
(七)再论吊诡334
(八)另一种认识论:认知具有吊诡性339
(九)二阶观察即是解构340
玖、意义历史346
一、意义历史与意义系统346
二、意义历史与固有值347
拾、社会系统是沟通349
一、从传统讯息理论的沟通概念出发349
二、卢曼的沟通概念351
三、沟通的三个选择过程353
四、矛盾作为一种沟通354
拾壹、世界整体图像358
一、心理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耦合358
二、三种社会系统361
三、符码差异的全社会系统363
四、补遗逻辑368
五、时代的诊断369
拾贰、卢曼对於政策调控的说明370
拾参、批评378
拾肆、卢曼社会系统理论在社会科学哲学上的定位380
第五章 当代德国政策调控理论的反思389
壹、当代德国政策调控理论类型及其属性390
贰、当代德国政策调控理论的变迁特性392
参、当代德国政策调控理论在社会科学哲学上的定位395
肆、当代德国政策调控理论在台湾公共政策上的应用398
一、教育改革398
二、社区总体营造计画401
伍、评价政策调控理论的有用性——关联下的真理405
第六章: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409
壹、结论409
贰、后续研究建议415
参考文献419
人名索引435
名词索引440
热门推荐
- 1155597.html
- 3291554.html
- 1576007.html
- 840403.html
- 990184.html
- 2247057.html
- 584603.html
- 3742051.html
- 1117020.html
- 82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5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79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4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54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8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9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