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观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观研究
  • 周民锋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855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和平崛起1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1

一、“横”和“纵”的交错1

二、“硬”和“软”,的配合3

第二节 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文明的重新崛起5

一、国家与文明5

二、国家的崛起与文明的崛起6

三、文明的崛起与重新崛起10

第三节 中国和平崛起时期的意识形态观研究13

一、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和平崛起时期13

二、中国和平崛起时期的意识形态观研究16

上篇 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观21

第一章 重读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21

第一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两个来源及其两重含义21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两个来源21

二、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三种用法23

三、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两重含义25

第二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演化及其体系30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31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32

三、《资本论》(1867年,第1卷)34

四、恩格斯后期书信(1890—1894年)35

五、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内在逻辑36

第三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由来的学理逻辑38

一、知识论及观念学:从弗·培根和特拉西到康德39

二、精神现象学:黑格尔41

三、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44

第二章 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观研究48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观48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48

二、什么是意识形态观52

三、意识形态观研究中的意识形态54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观研究58

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观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前提58

二、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观研究的实践需要64

三、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观研究的方法论原则68

四、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观研究的问题域71

中篇社会意识形态观问题研究77

第三章 当代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观研究77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77

一、社会意识形态的分析维度77

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意识形态系统的特质8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意识形态系统的特质85

第二节 当代经济改革进程中的意识形态观问题88

一、计划与市场之争88

二、公平与效率之辨90

三、和谐与科学发展92

第三节 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意识形态观问题94

一、国家与个体:对发展动力的新解释95

二、国家与社会:对发展机制的新探索97

三、社会与个体:对发展模式的新拓展102

第四章 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105

第一节 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106

一、表达国家意志106

二、参与制度建设108

三、引导实践方向113

第二节 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115

一、表达社会共识116

二、化育社会道德120

三、维护社会架构123

第三节 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128

一、表达时代精神129

二、沟通民间心理132

三、提供精神动力136

下篇 文化意识形态观问题研究143

第五章 文化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其对象143

第一节 文化意识形态概念143

一、来源: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143

二、逻辑:文化意识形态的视角147

三、意义: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150

第二节 文化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155

一、概念系统:社会形态与文明形态的互补156

二、样本选择:中西文明形态的参照比较162

三、对象呈现:历史路径和现实表达的贯通167

第三节 文化意识形态的演化路径173

一、远古: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的起源173

二、古代:中西文化意识形态的分野179

三、近代:中西文化意识形态的演化187

第六章 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历史创新194

第一节 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历史创新195

一、特征: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历史创新195

二、条件:中国传统、西方传统、马克思主义198

三、目标:中华文明的重新崛起202

第二节 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历史创新的基础208

一、哲学一自然观: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干210

二、伦理一社会观: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干217

三、价值一人性观: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的核心224

第三节 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历史创新的实践性问题232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32

二、改造传统的伦理观237

三、教化和谐的人性观244

结语252

一、本文的叙述逻辑及基本结构252

二、逻辑及结构背后的方法253

三、马克思的理论主旨256

四、关于文化意识形态259

主要参考文献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