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路工程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道路工程 第3版
  • 秦建平主编;陈华鑫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93835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道路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路工程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总论1

1.1绪论1

1.1.1道路运输的特点及道路的功能1

1.1.2公路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2

1.1.3城市道路发展概况与发展规划3

1.2道路分类与分级6

1.2.1道路的分类6

1.2.2公路的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6

1.2.3城市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7

1.3道路设计与施工9

1.3.1道路基本组成9

1.3.2道路勘测设计控制12

1.3.3公路勘测设计阶段16

1.3.4公路工程施工17

本章小结19

习题与思考题20

2交通工程原理21

2.1绪论21

2.1.1交通工程学概念21

2.1.2交通系统基本要素22

2.2交通流理论23

2.2.1交通流基本参数23

2.2.2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26

2.3道路通行能力理论32

2.3.1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32

2.3.2道路路段通行能力35

2.3.3交错点(段)交通特性40

2.3.4交织区通行能力41

2.3.5匝道端部通行能力42

2.3.6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43

2.3.7公共交通通行能力47

2.4道路交通特性与特征分析48

2.4.1交通要素特性48

2.4.2交通量基本特性49

2.4.3行车速度特性51

2.4.4交通安全特征55

2.5交通控制理论和方法58

2.5.1交通控制概念58

2.5.2道路交通标志59

2.5.3道路交通标线62

2.5.4交叉路口的信号控制63

2.5.5高速道路的交通控制64

本章小结65

习题与思考题66

3道路车辆行驶原理67

3.1车辆类型67

3.1.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67

3.1.2汽车主要参数68

3.2机动车驾驶员特性73

3.2.1驾驶员视觉信息73

3.2.2驾驶员动态判断74

3.2.3驾驶员视力适应75

3.2.4驾驶员反应与操作76

3.3汽车行驶性能78

3.3.1汽车行驶性能主要研究内容与要求78

3.3.2汽车行驶轨迹80

3.3.3汽车制动性能82

3.3.4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85

3.3.5汽车行驶动力性能86

本章小结90

习题与思考题90

4道路几何原理91

4.1平面几何原理91

4.1.1平面线形要素及几何特点91

4.1.2直线92

4.1.3圆曲线96

4.1.4缓和曲线97

4.1.5视距101

4.2纵断面几何原理104

4.2.1纵断面图104

4.2.2纵坡(直线)及坡长104

4.2.3合成坡度106

4.2.4爬坡车道与避险车道107

4.2.5竖曲线109

4.3横断面几何原理112

4.3.1公路横断面的组成112

4.3.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114

4.3.3机动车行车道宽度115

4.3.4非机动车行车道宽度117

4.3.5人行道宽度117

4.3.6分隔带118

4.3.7路肩121

4.3.8平曲线的加宽及其过渡123

4.3.9超高124

本章小结129

习题与思考题130

5道路总体与选线设计131

5.1道路总体设计131

5.1.1总体设计的要求与工作步骤131

5.1.2总体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32

5.1.3道路基本走向选择133

5.1.4道路总体设计要点133

5.2道路选线134

5.2.1公路选线134

5.2.2平原、微丘区选线134

5.2.3丘陵区选线136

5.2.4山岭区选线137

5.2.5 3S技术在公路选线中的应用141

本章小结142

习题与思考题142

6道路定线与线形设计143

6.1道路定线设计143

6.1.1概述143

6.1.2纸上定线方法144

6.1.3平曲线设置方法146

6.1.4高速公路定线149

6.2线形设计150

6.2.1概述150

6.2.2平面线形设计150

6.2.3纵断面线形设计159

6.2.4横断面设计170

6.2.5平、纵、横面线形组合设计175

本章小结177

习题与思考题177

7道路景观设计178

7.1绪论178

7.1.1道路景观要素与类型178

7.1.2道路景观设计基础179

7.1.3道路景观设计程序180

7.2道路结构物景观设计181

7.2.1一般造型原则181

7.2.2平面、立面、横断面造型182

7.2.3交叉路口的景观设计182

7.2.4构造物的景观造型182

7.3道路绿化设计183

7.3.1道路绿化的意义和作用183

7.3.2道路绿化的设计原则183

7.3.3道路绿化的总体布局和设计184

本章小结187

习题与思考题187

8道路路线测量188

8.1绪论188

8.1.1道路测量基础知识188

8.1.2道路平面控制测量要点188

8.1.3道路高程控制测量要点189

8.1.4道路地形测量要点190

8.2道路中线测量190

8.2.1概述190

8.2.2交点和转点的测设190

8.2.3经纬仪测设道路中线191

8.2.4全站仪测设道路中线193

8.2.5 GPS实时动态差分定位(RTK)法测设道路中线193

8.3道路高程测量194

8.3.1概述194

8.3.2基平测量194

8.3.3中平测量194

8.4道路横断面测量195

8.4.1概述195

8.4.2横断面方向的测定196

8.4.3横断面的测量198

8.5道路施工放样测量198

8.5.1概述198

8.5.2施工放样测量198

本章小结200

习题与思考题200

9路基工程201

9.1绪论201

9.1.1路基工程的概念201

9.1.2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203

9.2路基构造物206

9.2.1路基横断面206

9.2.2坡面防护206

9.2.3挡土墙208

9.3路基施工210

9.3.1概述210

9.3.2路基工程施工准备工作212

9.3.3基底及零填挖路床处理212

9.3.4路堤填筑施工213

9.3.5路堑开挖施工215

9.4路基养护218

9.4.1路基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218

9.4.2路基稳定性219

本章小结222

习题与思考题222

10路面工程223

10.1基(垫)层223

10.1.1稳定类基层及底基层223

10.1.2粒料类基层、底基层及垫层226

10.2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228

10.2.1柔性路面设计228

10.2.2沥青路面234

10.2.3沥青粘层、透层与封层238

10.2.4沥青路面施工及质量控制239

10.2.5沥青路面养护243

10.3水泥混凝土路面244

10.3.1刚性路面设计244

10.3.2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及质量控制253

10.3.3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256

本章小结258

习题与思考题258

11道路排水工程259

11.1概述259

11.1.1道路水的来源与危害259

11.1.2道路排水分类259

11.2公路路面排水260

11.2.1公路路面排水设计260

11.2.2公路路肩排水设计260

11.2.3公路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261

11.3公路路基排水262

11.3.1公路路基地面排水设计262

11.3.2公路路基地下排水设计266

11.3.3排水系统综合规划268

11.4城市道路排水270

11.4.1概述270

11.4.2雨水管道设计270

11.4.3污水管道设计271

11.5小桥涵工程271

11.5.1概述271

11.5.2小桥涵类型与构造272

11.5.3涵洞施工要点275

本章小结276

习题与思考题276

12路基路面检测技术277

12.1路基路面几何尺寸与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277

12.1.1概述277

12.1.2几何尺寸测试方法与步骤277

12.1.3几何尺寸计算与评价278

12.2路基路面压实度检测278

12.2.1概述278

12.2.2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279

12.2.3环刀法测定压实度试验282

12.2.4钻芯法测定沥青面层压实度试验283

12.3路基路面弯沉检测283

12.3.1概述283

12.3.2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284

12.3.3自动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试验286

12.3.4落锤式弯沉仪测定弯沉试验287

12.4路基路面回弹模量和CBR检测288

12.4.1概述288

12.4.2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289

12.4.3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模量试验290

12.4.4土基现场CBR值测试291

12.5路面外观性能检测292

12.5.1概述292

12.5.2路面平整度检测292

12.6路面抗滑性能检测294

12.6.1概述294

12.6.2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295

12.6.3电动铺砂仪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295

12.6.4摆式仪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296

12.6.5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297

12.6.6双轮式横向力系数与动态旋转式摩擦系数仪297

本章小结298

习题与思考题298

13平面交叉工程299

13.1绪论299

13.1.1平面交叉概念与构成299

13.1.2平面交叉口类型299

13.2平面交叉口平面几何设计302

13.2.1平面交叉口平面标准302

13.2.2平面交叉口间距设计302

13.2.3平面交叉口机动车单车道宽度设计303

13.2.4平面交叉口右转弯曲线设计304

13.2.5平面交叉口展宽设计306

13.2.6普通环形交叉设计308

13.2.7平面交叉口转角部位平面设计310

13.3平面交叉口立面几何设计312

13.3.1平面交叉口纵断面标准312

13.3.2平面交叉的立面设计原则与类型313

13.3.3特征断面立面设计方法314

13.3.4高程图立面设计方法317

13.4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318

13.4.1设计阶段318

13.4.2交叉口进、出口道交通设计319

13.4.3交叉口内部渠化设计319

13.4.4特殊交叉口交通设计321

13.4.5人行横道设计322

13.4.6非机动车交通设计323

13.4.7道路沿线进出交通设计325

本章小结326

习题与思考题327

14立体交叉工程328

14.1绪论328

14.1.1立体交叉概念328

14.1.2立体交叉的基本组成328

14.1.3立体交叉分类330

14.1.4设计车辆、设计速度、设计年限331

14.1.5互通式立体交叉设置与选型332

14.2互通式立体交叉交通设计334

14.2.1互通式立交交通特性334

14.2.2互通式立交常用型式与特点334

14.3互通式立体交叉几何设计339

14.3.1主线线形设计339

14.3.2匝道设计339

14.3.3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设计342

14.3.4出、入口设计344

14.3.5变速车道设计346

14.4城市高架道路349

14.4.1概述349

14.4.2高架道路主线(干道)设计350

14.4.3高架道路匝道设计350

14.5人行立交设计354

14.5.1概述354

14.5.2人行天桥设计354

14.5.3人行地道设计355

本章小结355

习题与思考题355

参考文献3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