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粘接表面处理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K.L.密特(K.L.Mittal),(法)A.皮兹(A.Pizzi)编著;陈步宁,黎复华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833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表面变性-粘接-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粘接表面处理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粘接理论和机理1
第一节 引言1
第二节 粘接机理2
一、机械互锁理论2
二、电子理论(也称双电层理论,或者静电理论,或者平行板电容器理论)3
三、弱界面层理论-界面相的概念4
四、吸收(或热力学)理论(也称润湿和酸碱理论)5
五、扩散理论12
六、化学键理论14
第三节 结论16
参考文献17
第二章 利用酸碱作用原理提高粘接强度21
第一节 引言21
第二节 酸碱相互作用的范围、特征和评价23
一、软硬酸碱25
二、Dragon 的 E 和 C 常数26
三、Gutmann 授受体数目28
四、Bogler 的ΔA 和ΔB 相互作用参数28
一、粘接热力学功29
第三节 酸碱作用理论在粘接方面的应用29
二、Fowkes 和 Mostafa 方法(1978年提出)30
三、Van Oss,Good 和 Chaudhury 方法(1988年提出)31
第四节 聚合物和其他材料酸碱特性试验评价32
一、XPS 中分子探针技术的使用33
二、反向气相色谱(IGC)38
第五节 酸碱相互作用的一些实际应用44
一、分子结合力的测定45
二、普通柔性聚合物(PMMA)在刚性导电聚合物(聚吡咯)上的吸附47
三、等离子体处理聚丙烯的浸润和粘接特性55
第六节 结论62
参考文献63
第三章 分子力学-动力学模型与粘接68
第一节 引言68
第二节 分子学中使用的运算法则69
第三节 普通的颗粒-表面和颗粒-颗粒模型71
第四节 明确的聚合物与表面之间的粘接模型74
一、粘接、网络、粘接功、消耗粘弹能和柔顺性79
第五节 分子体系的动力学粘接模型89
第六节 结论91
参考文献92
第四章 原子显微镜方法在粘接基础研究中的应用95
第一节 引言95
第二节 AFM 方法论95
一、弹簧常数偏移的常规(z 轴)校正97
二、压力扫描仪的校正98
三、负载作用力99
四、胶体探针的相互作用99
一、AFM 尖端与样品之间的粘接100
五、摩擦力100
第三节 综述100
二、含有胶体探针的粘接102
第四节 未来的研究方向107
参考文献107
第五章 提高粘接强度的聚合物等离子处理方法110
第一节 前言110
一、背景110
二、低压等离子体方法112
一、等离子体处理的物理化学效应114
第二节 等离子体与聚合物表面的反应114
二、表面改性的表征116
第三节 等离子体处理改善粘接性能116
一、概述116
二、聚合物与聚合物的粘接117
三、聚合物-母体复合材料119
四、真空沉积膜的粘接121
第四节 等离子体来源与工业过程126
一、概述126
二、工业等离子体反应器128
第五节 结论133
参考文献133
第六章 提高粘接强度的聚合物火焰处理方法138
第一节 引言138
第二节 燃烧过程138
第三节 各种特性研究140
第四节 一般性讨论147
第五节 结论148
参考文献149
第一节 引言150
第七章 聚合物的电晕放电处理方法150
第二节 试验结果151
第三节 电晕处理机理155
第四节 最近的发展趋势156
第五节 结论158
参考文献159
第八章 提高粘接强度的聚合物激光表面处理方法161
第一节 引言161
二、预处理工艺162
一、概述162
第二节 粘接的表面预处理162
第三节 激光的类型163
第四节 准分子激光的应用167
第五节 胶黏剂和粘接件169
第六节 表面测试173
一、分析方法173
二、测定步骤173
第七节 最佳辐照参数174
第八节 表面处理后的形态175
第九节 激光处理的效果182
第十节 与其他处理方法的比较186
第十一节 表面激光处理的模型186
第十二节 激光处理方法的缺陷188
第十三节 激光处理方法的优势188
第十四节 激光处理后的粘接使用寿命188
第十五节 结论189
参考文献190
第一节 引言194
第九章 用紫外激光和低能离子提高金属膜和陶瓷基材的粘接强度194
第二节 金属膜与绝缘材料之间化学键的形成196
第三节 分析技术和粘接强度测试技术200
一、俄格(Auger)电子能谱200
二、X 射线和紫外光电子能谱201
三、用表面敏感技术分析界面202
四、粘接强度测试204
第四节 通过界面改性提高金属-绝缘材料的粘接强度204
一、金属沉积形成薄膜后用离子轰击和离子注入来提高粘接强度204
二、金属沉积形成薄膜后用脉冲激光照射来提高粘接强度205
三、薄膜沉积后激光促进粘接的机理209
第五节 通过基材表面改性提高粘接强度211
一、用低能离子进行表面改性211
二、用表面分析技术研究离子轰击后金属薄膜与氧化铝基材之间的界面213
三、用紫外激光进行表面改性216
第六节 讨论和结论225
参考文献228
第十章 聚合物表面接枝共聚和接枝对粘接性能的改进231
第一节 引言231
一、偶联反应接枝233
第二节 表面接枝和接枝共聚233
二、表面接枝共聚234
第三节 接枝改性表面的微观结构和性能240
第四节 接枝改性表面的粘接特性244
一、导电性聚合物涂层的粘接244
二、接枝改性表面之间的无胶黏剂粘接245
三、胶黏剂促进的粘接251
第五节 结论254
参考文献255
第二节 不同微生物对聚合物的活性259
第十一章 提高粘接强度的聚合物微生物表面处理方法259
第一节 引言259
第三节 生物改性效率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260
第四节 控制微生物作用的影响因素261
第五节 微生物引起聚合物表面微观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变化262
第六节 微生物处理对聚合物强度的影响268
第七节 用生化处理来提高聚合物表面的粘接能力270
第八节 结论275
参考文献275
第一节 引言277
第十二章 附着在玻璃纤维上的硅烷277
第二节 界面剂-两类硅烷的发展史279
第三节 玻璃纤维上浆剂与许多组分的发展史282
第四节 玻璃表面-复杂的基材285
第五节 玻璃表面的上浆剂吸附——复杂现象的平衡观291
第六节 仪器技术——不同方法提供清晰的图像294
第七节 实例——一种硅烷和一种硅氧烷296
第八节 玻璃上浆剂302
参考文献303
热门推荐
- 279061.html
- 3120727.html
- 846435.html
- 809566.html
- 257247.html
- 1818582.html
- 2278142.html
- 92832.html
- 2218502.html
- 10031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2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9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29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3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82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9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0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