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燃气轮机循环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日)佐藤豪著;王仁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3·5385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燃气轮机循环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译者的话1
序1
自序1
绪言1
第Ⅰ篇 基础理论5
1.理想燃气轮机循环5
1-1 理想燃气轮机循环5
1-2 埃里克森循环5
1-3 布雷敦循环(理想简单燃气轮机循环)8
2.不计压力损失的实际燃气轮机循环15
2-1 实际简单燃气轮机循环15
2-2 不计压力损失的实际简单燃气轮机循环19
2-2-1 热效率20
2-2-2 对应于最大热效率的最佳压比φopt20
2-2-3 最高温度T3对热效率的影响23
2-2-4 简单燃气轮机实现的条件24
2-2-5 进气温度T1对热效率的影响25
2-2-6 压气机效率ηK和透平效率ηT对热效率的影响25
2-2-7 比功lsa26
2-2-8 对应于最大比功的最佳压比φ′opt27
2-2-9 压气机效率ηK和透平效率ηT对比功的影响28
2-2-10 功比α28
2-2-11 简单燃气轮机循环小结29
2-3 提高燃气轮机性能的方法32
2-4 不计压力损失的回热循环33
2-4-1 回热循环和回热度33
2-4-2 热效率34
2-4-3 临界压比36
2-4-4 对应于最大热效率的最佳压比37
2-4-5 比功38
2-5 不计压力损失的中间冷却循环38
2-5-1 中间冷却循环38
2-5-2 采用中间冷却时压比的分配39
2-5-3 热效率41
2-5-4 比功43
2-5-5 功比43
2-6 不计压力损失的中间冷却-回热循环44
2-7 不计压力损失的再热循环46
2-7-1 再热循环46
2-7-2 采用再热时压比的分配47
2-7-3 热效率48
2-7-4 比功49
2-7-5 功比50
2-8 不计压力损失的再热-回热循环50
2-9 不计压力损失的中间冷却-再热-回热循环52
(单轴燃气轮机各种循环的通用公式)52
3-2 有压力损失的简单循环(1-1-0)59
3-2-1 热效率59
3-1 有压力损失的燃气轮机循环59
3.有压力损失的燃气轮机循环59
3-2-2 对应于最大热效率的最佳压比61
3-2-3 有压力损失的简单循环的实现条件63
3-2-4 比功63
3-2-5 对应于最大比功的最佳压比64
3-3 有压力损失的回热循环(1-1-ηR)64
3-3-1 热效率65
3-3-2 对应于最大热效率的最佳压比和临界压比66
3-3-3 比功67
3-4 有压力损失的中间冷却-回热循环(2-1-ηR)67
3-5 有压力损失的中间冷却-再热-回热循环(2-2-ηR)70
4.多轴式燃气轮机循环74
4-1 多轴式燃气轮机循环74
4-2 各种布置的符号表示法76
4-3 多轴式燃气轮机循环的特性77
4-4 双轴低压动力透平式再热-回热循环(1/LP/RE)77
4-4-1 平衡条件77
4-4-2 比功79
4-4-3 热效率80
4-5 双轴高压动力透平式再热-回热循环(1/HP/RE)82
4-5-1 平衡条件及比功82
4-5-2 热效率82
4-6 1/C/E、1/C/RE、1/LP/RE及1/HP/RE83
诸方案的比较83
4-7 双轴低压动力透平式中间冷却-再热-回热循环87
(1/LP/IRE)87
5-2 闭式循环91
5.特殊燃气轮机循环91
5-1 特殊燃气轮机循环91
5-3 燃烧室后置循环92
5-4 燃烧室前置循环97
5-5 外燃式循环101
5-6 爆燃式循环(等容燃烧循环)104
5-7 其他特殊循环106
1-1 序论107
第Ⅱ篇 基础理论的应用107
1.核能动力用燃气轮机循环107
1-2 高温气冷反应堆和闭式循环燃气轮机108
1-2-1 高温气冷反应堆108
1-2-2 闭式循环燃气轮机109
1-3 使用气体的选定111
1-3-1 放射性方面的考虑111
1-3-2 传热性能方面的考虑112
1-3-3 对反应堆结构材料稳定性的考虑113
1-3-4 流体力学特性的考虑113
1-3-5 对燃气轮机的适应性114
1-3-6 计算前气体的选定115
1-4 计算中各参量的选定116
1-4-1 循环的选定116
1-4-2 计算中各参量的选定117
1-5-2 一次间冷-回热循环119
1-5-1 回热循环119
1-5 循环计算公式119
1-5-3 一次间冷-再热-回热循环120
1-5-4 二次间冷-回热循环120
1-5-5 二次间冷-再热-回热循环121
1-5-6 比热比是常量时的计算122
1-6 比热比变化时的计算方法122
1-6-1 循环的选定122
1-6-2 参量的选定123
1-6-3 计算方法124
1-6-4 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124
1-7 计算结果及其讨论126
1-7-1 燃气轮机的内部热效率ηa′126
1-7-2 比功133
1-7-3 比热比的影响135
1-8 结论138
2-1 序论141
2.高炉用燃气轮机循环141
2-2 高炉用燃气轮机的热力特性142
2-3 基本循环144
2-3-1 带有回热器的基本循环144
2-3-2 带有空气预热器的基本循环151
2-3-3 带有高炉煤气预热器的基本循环154
2-3-4 将燃气轮机排气供应热风炉的循环154
2-3-5 没有热风炉的基本循环155
2-3-6 无热风炉但有第二燃烧室的基本循环157
2-4 燃烧室后置循环(排气加热循环)159
2-4-1 有热风炉的燃烧室后置循环159
2-4-2 无热风炉的燃烧室后置循环164
2-4-3 将燃气轮机排气供应热风炉的燃烧室后置循环166
2-5 外燃式循环166
2-5-1 简单外燃式循环166
2-5-2 抽气式外燃循环168
2-5-3 混合循环168
2-6-1 有冷却器的燃烧室前置循环169
2-6 燃烧室前置循环169
2-6-2 有回热器的燃烧室前置循环170
2-6-3 送风加热式燃烧室前置循环171
2-7 用氧气或富氧空气进行燃烧的循环173
2-8 闭式循环176
2-9 结论176
3.用燃气发生器的燃气轮机循环180
3-1 序论180
3-2 燃气发生器182
3-2-1 输入燃气发生器的物质182
3-2-2 物质的平衡183
3-2-3 平衡计算185
3-2-4 热量平衡189
3-2-5 生成燃气的分子量、比热和气体常数196
3-3 燃气轮机循环199
3-3-1 压气机K199
3-2-6 气化效率199
3-3-2 燃气发生器G202
3-3-3 透平T202
3-3-4 燃气轮机的有效输出功LN205
3-3-5 内部效率ηt206
3-4-1 总装置的布置207
3-4-2 有效燃气的供给压比207
3-4 总装置207
3-3-6 功比α207
3-4-3 带制氧机的总装置的输出功208
3-4-4 带有制氧机的总装置能独立运行的条件208
3-5 燃气发生器计算举例209
3-5-1 计算条件209
3-5-2 计算结果209
3-6 燃气轮机循环的计算举例217
3-6-1 无换热器的燃气轮机循环217
3-6-2 具有换热器、给水预热器和蒸汽过热器的222
燃气轮机循环222
3-7 结论230
轮机循环232
4-1 序论232
4.具有抽气式空气冷却器的进气冷却燃气232
4-2 抽气式进气冷却燃气轮机循环的构成233
4-3 循环的基本公式235
4-3-1 符号和设计工况的给定值235
4-3-2 求设计工况性能的基本公式236
4-4 设计工况的性能240
4-4-1 压气机进气温度下降率241
4-4-2 抽气率对热效率及比功的影响242
4-4-3 抽气压比对热效率及比功的影响244
4-4-4 大气温度对热效率及比功的影响244
4-5 变工况特性246
4-5-1 抽气率的影响250
4-5-3 压气机进气温度、透平进气温度及251
循环温比与热效率的关系251
4-5-2 抽气压比的影响251
4-5-4 压气机和透平效率的变化253
4-5-5 压气机和透平的流量特性254
4-5-6 透平排气温度的变化255
4-5-7 大气温度的影响256
4-5-8 部分负荷时的运行状态257
4-6 结论258
5-1 总论260
燃气轮机循环260
5.具有余热利用式吸收制冷机的进气冷却260
5-2 具有余热利用式吸收制冷机的进气冷却261
燃气轮机循环的构成261
5-3 循环的基本公式262
5-3-1 符号262
5-3-2 热效率及比功264
5-3-3 发生器热源温度266
5-4-1 吸收制冷机的性能和燃气轮机的进气温度268
机循环的一般特性268
5-4 具有吸收制冷机的进气冷却燃气轮268
5-3-4 热量分配比268
5-4-2 燃气轮机余热的分配272
5-4-3 热源温度和循环的工作区域273
5-4-4 回热率对热效率的影响276
5-4-5 蒸发温度对热效率的影响278
5-4-6 大气温度对热效率的影响278
5-4-7 蒸发温度对比功的影响279
5-4-8 大气温度对比功的影响280
5-4-9 进气冷却循环的最佳条件281
5-5 循环特性的比较285
5-6 结论286
6.燃气轮机的全能量系统288
6-1 序论288
6-1-1 全能量系统288
6-2 符号和术语289
6-2-1 符号289
6-1-2 循环的概念289
6-2-2 术语291
6-2-3 热利用率292
6-3 设计工况性能293
6-3-1 计算方法293
6-3-2 压比及回热器的影响294
6-3-3 大气温度的影响299
6-3-4 余热锅炉的影响299
6-3-5 吸收制冷机的影响300
6-4 变工况特性301
6-4-1 计算方法301
6-4-2 计算结果及其讨论306
6-5 运行方式309
6-6 利用燃气轮机进行供热发电的经济性310
(办公大楼的例子)310
6-6-1 设计对象311
6-6-2 经济性比较312
6-6-3 结果317
6-7 结论318
7.双函道发动机320
7-1 序论320
7-2 符号321
7-2-1 下角321
7-2-2 状态参量、效率等的符号322
7-2-3 拉格朗日乘数法用到的符号323
7-3 主要的假设323
7-4 各部位状态和效率的计算324
7-4-1 空气入口324
7-4-2 主流压气机324
7-4-3 燃烧室324
7-4-4 透平325
7-4-5 主流喷管325
7-4-6 旁路压气机325
7-4-9 推进效率326
7-4-8 推力326
7-4-7 旁路喷管326
7-4-10 内部效率327
7-4-11 总效率327
7-5 约束条件327
7-5-1 功量的平衡条件328
7-5-2 压力平衡条件328
7-6 获得最大总效率的最佳条件的确定328
7-6-1 求解最大总效率的最佳条件的通用公式328
7-6-2 给定飞行马赫数M0时的最佳条件332
7-6-3 旁路比μ也给定时的最佳条件333
7-7 计算示例334
7-7-1 计算所用的各已知参量334
7-7-2 机速、最高温比一定的情况334
7-7-3 机速、最高温比和旁路比一定的情况336
7-8 与实际发动机的比较341
7-9 结论343
附录 考虑比热比变化时的循环计算344
热门推荐
- 3682636.html
- 499712.html
- 2596363.html
- 1600426.html
- 1366066.html
- 2467421.html
- 3730729.html
- 85054.html
- 2269353.html
- 2941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61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9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8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9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13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8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6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