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 项怀诚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24501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经济体制创新的总体框架1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1

(一)市场经济不能等同于商品经济1

(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2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3

(四)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和特点4

第二节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及广泛的社会影响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5

(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7

(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新观念的建立10

(一)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13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3

(二)市场经济中交换关系的平等原则14

(三)企业把经营成果和工作效率放在第一位14

(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决定生产经营活动15

(五)企业自身自主经营15

(六)企业实行公平竞争16

(七)经济的对外开放1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8

(一)克服困难慎密设计改革框架和方案18

(二)坚持系统改革思想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19

(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1

第五节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23

(一)传统的企业制度在三个方面与市场经济相矛盾23

(二)低效率的企业制度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24

(三)深化企业改革的任务和建立高效的企业制度的措施25

第六节 发展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和市场制度28

(一)我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9

(二)发展和完善竞争性的市场应采取的措施30

第二章 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和范围34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的必然性34

(一)市场失灵35

(二)市场缺损36

(三)市场成本过高37

(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37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完全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的计划管理43

第二节 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43

(二)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45

第三节 政府干预的原则和范围46

(一)政府干预的原则46

(二)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47

(三)政府干预的类型和功能48

第四节 体制转换时期政府干预的作用51

第五节 我国市场经济模式是“国家指导型”抑或“秩序导向型”56

第三章 国际上政府调控经济模式及其借鉴58

第一节 市场机制的共性与特性58

第二节 美国:垄断主导型市场经济59

(一)财政政策61

(二)金融政策62

第三节 日本:政府协调型的市场经济63

(一)强有力的财政投融资政策64

(二)具有诱导性的经济计划手段65

(三)有效的产业政策调控66

(四)以法制手段调控市场经济67

第四节 原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68

(一)限制垄断,保护竞争70

(二)货币政策的运用70

(三)财政手段与经济计划手段71

(四)社会福利制度72

第五节 法国:政府指导性计划调节模式72

(一)计划调节的指导性质73

(二)计划工作中的多方面结合74

(三)经济计划化内容的调整75

(四)大力发展国有经济75

第六节 新加坡:强有力的财政调控模式76

(一)相对集中的财政宏观调控手段76

(二)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77

第七节 英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所有制调节78

(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所有制变革78

(二)政府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80

第八节 瑞典: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社会福利调节82

(一)实行分配社会化,缩小收入与财富的差距82

(二)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82

(三)国家对私人企业的财政支持83

第九节 我们得到的启发84

第四章 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管理的新转变85

第一节 逐步完成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的新旧转换85

(一)高度集权是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85

(二)放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途径90

(三)继续放权,实现对已有改革的超越94

第二节 构建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97

(一)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宏观调控体系97

(二)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结构98

(三)为构建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创造良好运行的条件99

第三节 实现管理思路、管理观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的新转变102

(一)全面转变观念,形成新的管理思路102

(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转变宏观管理职能105

(三)继续深化改革,采用新的宏观经济管理方式109

第五章 建立完善的、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114

第一节 市场体系概述114

(一)培育与发展我国市场体系的必要性114

(二)我国市场体系的基本特点115

第二节 商品市场119

(一)商品市场的内涵及其特征119

(二)我国商品市场发育现状121

第三节 资金市场(或金融市场)124

(一)资金市场的内涵及其特征124

(二)我国资金市场发育的现状126

(一)劳动力市场的内涵及其特征129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129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现状131

第五节 技术市场133

(一)技术市场的内涵及其特征133

(二)我国技术市场发育的现状135

第六节 房地产市场137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内涵及其特征137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发育的现状140

第七节 期货市场141

(一)期货市场及其主要功能141

(二)我国期货市场发育的现状143

(一)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改变146

第六章 实现三个转向是宏观经济管理效率递增的基础146

第一节 政府管理经济由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146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模式149

第二节 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157

(一)由实物平衡管理向价值平衡管理转变158

(二)由指令性计划调节为主向经济参数调节和法律控制为主转变160

(三)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组织体系的重造164

第三节 由指令性的年度计划转向指导性的中长期计划166

(一)经济计划管理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16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经济计划169

(三)深化计划体制改革,切实转变计划部门的职能170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目标、对象和任务172

第七章 政府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172

(一)宏观调控的多元化目标和主要目标173

(二)宏观调控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的货币价值形态的运动175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177

第二节 财政宏观调控178

(一)财政调控系统的构成要素178

(二)财政政策的内容183

(三)财政政策选择187

(四)财政政策手段188

第三节 金融宏观调控192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192

(二)货币政策手段193

(三)货币政策的基本类型及其功能选择196

第四节 产业政策管理201

(一)产业政策的特点、作用和分类201

(二)产业结构政策和重点产业的选择206

(三)产业组织政策和规模经济213

第五节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管理215

(一)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216

(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218

(三)企业收入分配政策220

(四)个人收入分配政策221

第八章 中国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23

第一节 中国国际贸易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223

(一)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223

(二)外贸体制改革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强大动力229

(三)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33

第二节 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趋势、压力、对策235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概况236

(二)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的进程244

(三)重返关贸总协定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波252

(四)牢牢抓住机遇,加快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的步伐25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267

(一)对外贸易战略与经济发展267

(二)我国对外贸易总体战略的选择272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体系276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亟须转变281

第一节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重塑宏观经济管理格局281

第九章 加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骤281

(二)如何构筑宏观经济管理体系286

第二节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企业机制292

(一)明确和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293

(二)改革国有企业组织形式293

(三)企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294

第三节 建立以市场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294

(一)价格改革的内容295

(二)建立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295

(三)理顺价格的任务及步骤296

第四节 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299

(一)我国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现状299

(二)我国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任务300

第五节 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体系302

(一)我国经济立法现状302

(二)抓紧制定和完善基本经济法律304

第十章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及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307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的财政状况及政策选择308

(一)近几曲来我国财政经济的运行特征308

(二)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行体制313

(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运行机制315

第二节 近年来我国金融经济的运行特征和政策选择331

(一)现阶段我国金融经济运行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331

(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336

(三)加速建立市场经济的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3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的协调配合342

(一)必须十分注重财政金融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协调配合343

(二)我国财政金融在政策协调配合中值得分配研究的问题345

(三)西方市场化国家处理财银关系的一些经验及借鉴350

(四)对建立新型财银关系的改革设想351

第十一章 我国当成经济发展的若干热点问题357

第一节 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分析和建议357

(一)必须彻底抛弃对速度型经济的幻想357

(二)对增长方式转变的压力和深层制约359

(三)把握最终需求,增加有效供给362

(四)制止效益下降和低效徘徊362

(五)形成效益型的增长机制,完成经济发展的历史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