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史编撰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0056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49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568页
  • 主题词:动物学-研究所-历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动物研究所与“三所”的渊源关系1

第一节 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1

第二节 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的渊源6

第三节 与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的渊源7

第四节 与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渊源7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2

第二章 “三所”在抗战前的主要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1928~1937)13

第一节 广泛采集动植物标本,为研究本土动植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3

第二节 开展动植物标本之整理及动物形态、分类学与古生物学研究20

第三节 开展动植物标本展览和科普宣传活动26

第四节 开展国内外动植物标本交换,丰富“三所”动植物标本收藏27

第五节 首次制定有关规定,限制外国派员来华采集动植物标本,维护国家权益27

第六节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的成立与《动物学杂志》的出版29

第七节 抗战前“三所”人员组成31

结束语32

参考文献33

第三章 “三所”在八年抗战期间主要的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1937~1945)38

第一节 应用动物学研究39

第二节 基础动物学研究41

第三节 动植物调查与标本采集47

第四节 抗战时期的学会活动与学术刊物的出版48

第五节 抗战时期“三所”的人员组成变化50

结束语51

参考文献52

第四章 “三所”在抗战胜利后的复员及其主要学术活动与研究成果(1946~1949)54

第一节 完成学院体制,积极调整研究方向、扩充研究机构54

第二节 继续抗战时期未完成的研究项目和零星的标本采集活动56

第三节 “三所”复员后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论著发表情况58

第四节 “三所”动植物标本收藏情况62

第五节 复员后动物学会和昆虫学会的学术活动与学术刊物的恢复63

第六节 抗战胜利复员后“三所”人员组成64

第七节 “三所”在科研管理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异同65

结束语69

参考文献70

第五章 “两所”在建国早期研究机构的调整及引进专家的情况73

第一节 中国科学院昆虫学研究机构的酝酿与成立73

第二节 动物研究(室)所的酝酿与成立78

第三节 落实《科学十四条》和《七十二条》为“两所”的合并与发展奠定基础81

第四节 “两所”的学术领军人及在建国早期从国内外引进专家情况82

结束语92

参考文献93

第六章 “两所”在建国早期的科研活动及其主要研究成果97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97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8)110

第三节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131

结束语149

参考文献150

第七章 “两所”共同承担的任务和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156

第一节 “两所”共同承担的任务156

第二节 “两所”共同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159

结束语167

参考文献168

第八章 稳定发展时期的动物研究所(1962.1~1966.5)170

第一节 昆虫研究所并入动物研究所的背景170

第二节 研究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170

第三节 主要研究工作及方向任务171

第四节 重要的科研活动177

第五节 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贡献179

第六节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184

第七节 人才培养186

第八节 “四清”运动与“三线搬迁”186

结束语187

参考文献188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抓革命、促生产”(1966.6~1976)19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席卷动物研究所190

第二节 科研体制与机构设置的变动194

第三节 “抓革命、促生产”,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198

第四节 “十年动乱”中难得的科研成果209

第五节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217

结束语219

参考文献220

第十章 拨乱反正 治理整顿科研工作快速发展(1977~1985)224

第一节 恢复行政与学术领导机构224

第二节 纠正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226

第三节 恢复专业技术职称,提高工资待遇227

第四节 恢复学术活动228

第五节 加强人才培养241

第六节 科研工作快速发展244

结束语263

参考文献264

第十一章 扩大研究所自主权全面落实所长负责制(1986~1990)267

第一节 调整行政和学术领导机构,以适应新的运行机制267

第二节 贯彻科技体制改革方针,全面落实所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270

第三节 改变科研的封闭模式,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研究实验室272

第四节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承担国家科研任务,提高科研工作水平275

第五节 落实中国科学院“两种运行机制的办院方针”,开拓技术开发工作298

第六节 改革研究所的行政管理体制,发挥后勤部门的保证作用300

第七节 几点体会301

结束语303

参考文献304

第十二章 综合配套改革与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1991~1994)306

第一节 组建各级领导班子与咨询机构,强化管理工作306

第二节 配套改革意见及“所长任期(1991~1994)目标”的制定309

第三节 召开动物研究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311

第四节 配套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312

第五节 所长任期目标(1991~1994)的完成314

第六节 存在问题和经验教训336

结束语338

参考文献339

第十三章 结构性调整与运行机制的转换(1995~1999)343

第一节 按照结构性调整的要求,组建各级领导班子及学术咨询机构344

第二节 结构性调整方案的制定与实施347

第三节 所长任期目标完成情况(1995~1999)356

第四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380

第五节 所领导班子、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领导换届及当年度院士选举结果381

第六节 纪念寿振黄先生诞辰100周年382

第七节 其他384

结束语388

参考文献389

第十四章 开拓创新 走向世界(2000~2005)392

第一节 凝练发展目标,规划科学蓝图392

第二节 整合科研力量,完善创新机制394

第三节 落实上级指示精神,调整学科布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398

第四节 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417

第五节 面向国家需求,积极应对重大突发事件433

第六节 重要创新研究成果437

第七节 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448

第八节 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发展453

第九节 建设研究所创新文化,营造和谐创新氛围455

第十节 建设新园区,开辟研究所发展新天地460

结束语467

参考文献468

第十五章 回顾与展望472

第一节 昆虫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472

第二节 无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474

第三节 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476

第四节 鼠类生态学的发展与贡献478

第五节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480

第六节 昆虫生态学的发展与贡献481

第七节 昆虫生理学的发展与贡献483

第八节 昆虫病理学的发展与贡献484

第九节 昆虫药剂学与毒理学的发展与贡献485

第十节 昆虫信息化学的发展与贡献487

第十一节 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488

第十二节 生殖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489

第十三节 细胞生物学和膜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490

结束语492

附录493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著名科学家简介493

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奖科研成果目录512

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授权专利一览表539

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届所长(主任)任职年表543

五、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届党委负责人任职年表545

后记5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