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面向世界新变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面向世界新变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卢中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751770518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面向世界新变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世界的新变化3

第一节 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3

一、主要经济体增长趋势与前景3

二、区域一体化重塑贸易格局10

三、发达国家投资表现良好12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共性挑战17

一、气候变化危及人类可持续发展17

二、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共同责任18

三、应对气候变化仍需凝聚共识23

第三节 国际治理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26

一、全球化继续深入,呈现新特点26

二、国际治理协调难度加大29

三、国际经济治理架构面临调整和重塑31

第四节 世界新变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34

一、世界新变化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34

二、世界新变化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35

三、我国应对世界新变化的政策建议37

第二章 新形势下中国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42

第一节 中国发展新阶段42

一、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总体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42

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多元化和权利意识提高47

三、同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50

第二节 资源能源问题矛盾突出55

一、资源消费增速放缓,但消耗规模仍庞大55

二、产品自给能力显著增强,但资源对外依存度加大58

三、能源结构趋势向好,但深度调整面临瓶颈60

四、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但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62

五、城乡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城乡用能水平不平衡63

第三节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66

一、水污染严重,质量性缺水与资源性缺水并存66

二、复合型大气污染严重,大气环境容量已接近上限71

三、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巨大,环境损害风险加大73

四、土壤退化与污染并存,耕地资源质量堪忧76

五、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79

第四节 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81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2

二、“环境就是民生”84

三、坚持绿色发展85

四、依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86

第三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演进92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92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92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92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93

第二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实践成效与挑战96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行动96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实践成效99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118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的互动121

一、世界之于中国:发达国家“吃一堑”应成为中国的“长一智”122

二、中国之于世界:中国以创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世界举足轻重125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28

第一节 资源国情分析128

一、资源国情概述128

二、矿产资源基础129

三、水资源基础130

四、土地资源基础132

五、森林资源基础133

六、草地资源基础135

第二节 资源开发利用136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136

二、土地开发利用139

三、能源开发利用140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142

第三节 资源保护144

一、资源保护的界定144

二、资源保护构成要素146

三、资源保护实践147

第四节 资源节约150

一、资源节约的含义、意义以及运行条件150

二、资源效率及其测度151

三、资源节约潜力及其测度152

四、资源节约阻力来源154

五、重点关注资源节约要求与难度的资源种类差异性155

第五节 资源贸易158

一、我国资源贸易的发展历程158

二、我国开展资源贸易的主要风险160

三、我国开展资源贸易的策略分析163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70

第一节 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70

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170

二、环境监管体制不断优化175

三、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178

第二节 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86

一、环境监管法治建设相对滞后,法治水平较低186

二、环境监管的组织体系不合理,环境监管难以有效执行187

三、地方政府缺乏严格环境监管的动力,且基层环境监管力量薄弱188

四、环境监管问责机制不健全,问责不力189

五、环境信息公开不够,社会监督水平较低190

第三节 中国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进入新阶段191

一、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新阶段191

二、水污染防治进入新阶段202

第四节 强化环境监管,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8

一、加快修订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法治化水平208

二、理顺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监管体系208

三、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9

四、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拓展和完善公众监督渠道209

五、建立和完善政府环境监管问责制度,加强环境监管督查工作,对环境监管实施严格问责210

第六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214

第一节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14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214

二、对生态文明的哲学思考217

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22

第二节 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227

一、生态文明将引领人类社会迈进更高的文明程度227

二、生态文明实践将解决我国复杂严峻的现实问题228

三、生态文明推动我国进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前沿229

第三节 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31

一、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231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架构233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38

第七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246

第一节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进入到重大调整时期246

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理论246

二、过去三十多年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251

三、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进入到重大调整时期257

第二节 技术变革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重要机遇259

一、全球正处于信息技术革命深化和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期259

二、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技术创新趋于活跃262

三、全球技术变革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历史性机遇264

第三节 加快形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270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70

二、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可持续发展275

三、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278

第八章 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283

第一节 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的成绩283

一、区域格局不断优化,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形成283

二、区域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明显提高284

三、区域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圈286

四、区域一体化程度加强,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287

第二节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288

一、不同地区居民所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过大,“新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288

二、资源和要素难以实现自由流动,地区间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仍很普遍290

三、各地经济布局和自然环境承载力不匹配,污染和生态问题严重290

四、区域规划的碎片化趋势日益明显,难以有效体现国家意图和战略291

五、区域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不足,法律地位不明确,呈现“九龙治水”的状态292

第三节 我国未来的区域增长格局和区域政策的方向293

一、影响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演变的客观条件294

二、我国未来区域增长格局演变的总体趋势298

三、我国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区域政策调整的根本依据300

第四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304

一、促进我国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304

二、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建议305

第九章 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315

第一节 我国以往城镇化的基础条件、多元途径与动力机制315

一、我国城镇化的基础和条件315

二、我国城镇化的多元途径317

三、我国以往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机制320

第二节 我国城镇化持续发展面临的制约与矛盾323

一、劳动力流动、配置和人力资本提升的制约323

二、土地制度扭曲引发的土地低效利用与社会矛盾327

三、地方融资的可持续性面临多重压力330

四、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流失与生态问题愈来愈严重333

第三节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336

一、夯实城镇产业基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337

二、推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使用,保障农村土地改革中农民利益最大化339

三、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以及多层次、多样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340

四、优化布局,依托大城市推进城市化,依托县城推进农村城镇化342

五、推动城镇化向绿色发展转型344

六、纠正地方政府的认识偏差,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346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创新350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制度和政策创新350

一、新发展范式需要新的制度和政策350

二、制度和政策创新首先需要克服传统认识误区352

三、可持续发展新范式对中国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35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新机遇355

一、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复兴的重大机遇355

二、理解可持续发展需要新视角356

三、可持续发展的新背景359

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361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障碍363

一、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363

二、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面临的突出障碍365

第四节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措施368

一、有待完成的改革368

二、若干具体的政策创新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