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演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演变
  • 陈曦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6580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演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为什么研究保护思想史1

第1章 “建筑遗产”是什么?5

1.1 “建筑遗产”的定义5

1.2 研究时空的界定8

1.3 已有研究综述11

1.3.1 建筑遗产保护历史框架(欧洲部分)的形成11

1.3.2 建筑遗产保护哲学的研究14

1.3.3 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研究17

1.3.4 保护思想的传播媒介研究18

1.3.5 历史和艺术史领域关于保护的研究20

1.4 研究方法21

第2章 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价值论24

2.1 价值论的哲理基础24

2.1.1 保护思想的理性/现代性构成24

2.1.2 理性的价值论27

2.2 历史观念:从“历史编纂”到“过往即他乡”28

2.2.1 文艺复兴:距离、摹仿与重生28

2.2.2 理性时代:既往与当下的冲突33

2.2.3 工业时代:同情、羡慕、进步35

2.2.4 20世纪:历史的隐没41

2.2.5 当代:“过往即他乡”43

2.3 审美意愿:对古迹美学的认知47

2.3.1 文艺复兴时期的怀古情怀48

2.3.2 “古色”概念的产生50

2.3.3 考古发掘与废墟美学55

2.3.4 审美主观性与历史主义的矛盾:里格尔的价值理论59

2.4 社会选择:从精英呼吁到社团运作66

2.4.1 英国教堂修复运动:教会主导的修复67

2.4.2 法国大革命:古物厄运与启蒙初衷70

2.4.3 早期社会团体的运作及影响74

2.4.4 早期主要的出版物和宣传媒介78

2.5 价值理性的共识80

第3章 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工具论83

3.1 理性的工具论83

3.2 “修复”——建筑遗产批判的实践84

3.2.1 “修复”语义在18、19世纪的演变与传播85

3.2.2 埃利教堂的修复90

3.2.3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修复97

3.2.4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104

3.3 实践理性:建筑师与历史学家的思想分歧111

3.3.1 “恶棍怀亚特”111

3.3.2 “必要的邪恶”117

3.3.3 “我们都是自己的反对者”121

3.4 技术理性:石材保护的故事127

3.4.1 德拉姆教堂的教训128

3.4.2 威斯敏斯特教堂石材的“固化”实验129

3.4.3 从秘方到现代科学132

3.5 程序理性:走向制度化的保护思想134

3.5.1 保护与修复机制的影响135

3.5.2 SPAB协会的成立与英国保护体系的形成136

3.5.3 法国遗产保护的民族国家化138

3.6 不同层面理性的趋同141

第4章 理性的反思与发展148

4.1 保护思想的困境:理性的矛盾148

4.1.1 对《威尼斯宪章》的反思149

4.1.2 对科学性保护的反思150

4.1.3 对“真实性”“完整性”的反思151

4.1.4 遗产保护范式的转换:从保护“真实”走向保护“意义”154

4.2 当代历史保护语义的多元157

4.2.1 “建筑遗产”概念的提出与发展157

4.2.2 “建筑遗产”价值的扩张158

4.3 当代保护语境的转换159

4.3.1 当代建筑遗产保护哲学基础160

4.3.2 保护思想与社会发展161

4.3.3 保护思想与文化发展162

4.4 关于当代保护的几个案例163

4.4.1 非历史的吊诡:战后重建164

4.4.2 技术与人文的关怀:吴哥窟巴戎寺167

4.4.3 文化的他者:台湾鹿港龙山寺171

4.5 当代建筑遗产保护理论趋势172

4.5.1 保护思想在价值层面的发展175

4.5.2 保护思想在工具层面的发展177

第5章 对中国保护思想演进的反思183

5.1 东西方语境的差异183

5.1.1 与西方保护思想价值层面上的差异183

5.1.2 与西方保护思想工具层面上的差异184

5.2 西方保护理论在中国的引入与传播187

5.2.1 现代保护思想在中国的萌芽187

5.2.2 西方保护理念的系统介绍194

5.3 对当代中国修复实践的理解198

5.3.1 中国式修复的特点198

5.3.2 中国式修复的理论反馈209

5.4 西方保护思想的演变对于中国的启迪214

5.4.1 对于价值认识的变化:从标本式保护走向“活化”214

5.4.2 工具层面的启迪:传统建造技艺与现代保护技术的融合217

第6章 结语224

6.1 保护思想的演变逻辑与动因224

6.2 保护思想的当代走向227

6.3 对中国遗产保护的意义228

附录230

附录A SPAB宣言230

附录B 保护术语的图示231

附录C 编年史236

图片来源242

参考文献248

索引258

后记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