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免疫学 研究生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医学免疫学 研究生用
  • 龚非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1594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医学-免疫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免疫学 研究生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免疫分子1

第一章 可溶性免疫分子之一——抗体1

第一节 抗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2

一、抗体的分子结构2

二、抗体的生物合成、表达与代谢4

第二节 抗体的异质性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6

一、抗体的异质性6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8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与特性10

一、抗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0

二、各类抗体的特性和作用10

第四节 抗体工程12

一、单克隆抗体12

二、基因工程抗体13

第二章 可溶性免疫分子之二——补体18

第一节 补体的激活及生物学作用18

一、补体激活途径18

二、补体激活的凝集素途径21

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24

第二节 补体调节蛋白对补体激活途径的调控作用26

一、针对C3转化酶C4b2a的调节作用27

二、针对旁路途径C3转化酶C3bBb的调节作用28

三、针对攻膜复合体的调节作用28

第三节 补体相关疾病及干预策略29

一、遗传性补体缺陷与临床29

二、补体功能异常相关的主要临床疾病32

三、补体相关的生物治疗策略35

第三章 可溶性免疫分子之三——细胞因子37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37

一、细胞因子的类别37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38

三、细胞因子表达与功能的调节39

四、细胞因子受体40

五、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42

六、细胞因子参与某些病理过程43

七、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药物研发及应用44

第二节 重要的细胞因子45

第三节 趋化因子家族53

一、趋化因子的类别53

二、趋化因子受体54

三、趋化因子的生物学功能56

四、趋化因子与临床57

第四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58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58

一、参与抗原提呈及T细胞/B细胞激活的膜分子58

二、参与免疫效应的膜分子65

三、参与免疫细胞黏附的膜分子66

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面的离子通道和神经介质受体72

一、免疫细胞相关的离子通道72

二、免疫细胞表面的激素、神经介质受体73

第三节 免疫细胞膜分子的修饰和转换73

一、免疫细胞膜分子多聚化及其生物学意义73

二、免疫细胞跨膜分子与可溶性分子的转换75

第四节 免疫细胞膜分子与临床77

一、免疫细胞膜分子参与疾病发生77

二、基于免疫细胞膜分子的疾病诊疗79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80

第一节 人类MHC(HLA复合体)81

一、HLA复合体定位、结构及分类81

二、HLA复合体多态性及其他遗传特征84

第二节HLA抗原86

一、HLA抗原的分子结构86

二、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87

三、HLA分子表达及其调控90

第三节MHC分子的功能及临床意义91

一、MHC分子的功能92

二、HLA与医学的关系93

第二篇 免疫细胞95

第六章 固有免疫细胞95

第一节 吞噬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95

一、吞噬细胞概述95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98

第二节NK细胞和其他参与固有免疫的淋巴细胞100

一、NK细胞的一般特征100

二、NK细胞表面调节性受体102

三、NK细胞主要生物学功能104

四、固有样淋巴细胞105

五、固有淋巴样细胞107

第三节 抗原提呈细胞及树突状细胞108

一、抗原提呈细胞的类别108

二、树突状细胞109

第四节 其他免疫相关细胞114

第七章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117

第一节T/ B淋巴细胞来源与分化117

一、T细胞分化、发育117

二、B细胞分化、发育119

三、淋巴细胞发育的调节121

第二节T细胞122

一、T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122

二、T细胞的类别及功能亚群123

第三节B细胞134

第八章 免疫细胞内分子生物学事件及生物学行为137

第一节 免疫细胞内分子生物学事件137

一、免疫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137

二、免疫细胞相关的酶140

三、免疫细胞胞内蛋白分子的修饰142

四、免疫细胞相关表观遗传学144

第二节 免疫细胞生物学行为145

一、免疫细胞迁徙145

二、免疫细胞的大分子跨膜转运147

三、免疫细胞增殖及调控149

四、免疫细胞分化与老化150

五、免疫细胞自噬151

六、免疫细胞凋亡152

第九章 免疫相关的信号转导157

第一节 细胞内信号转导概述157

一、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分子基础157

二、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160

第二节 固有免疫相关的信号转导162

一、Toll样受体相关的信号转导162

二、NOD样受体(NLR)相关的信号转导164

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相关的信号转导165

一、TCR-CD3介导的信号转导165

二、BCR-Igα/Igβ介导的信号转导167

三、T/ B细胞激活的共刺激信号通路169

第四节免疫效应分子相关的信号转导170

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170

二、免疫球蛋白Fe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73

第三篇 免疫应答176

第十章 抗原与抗原提呈176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与特征176

一、抗原的性质与分类177

二、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178

三、诱导免疫细胞激活、增殖的其他物质180

第二节 抗原提呈的分子机制184

一、提呈外源性抗原的内体-溶酶体途径184

二、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胞质溶胶途径186

三、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径188

四、提呈脂类抗原的CDI分子途径190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分子机制192

第一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92

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92

二、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193

三、T细胞的功能及其机制197

四、细胞免疫应答的恢复阶段——T细胞的转归201

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01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201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209

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免疫调节211

第一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异性211

一、BCR(Ig)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211

二、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216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记忆性218

一、记忆性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与机制219

二、记忆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与机制219

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耐受性221

一、免疫耐受概述221

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223

三、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227

第四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228

一、感知是免疫调节的前提228

二、网络化的调节模式229

三、负调节机制发挥主导作用233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235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235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236

一、固有免疫的模式识别236

二、固有免疫识别的分子模式239

三、模式识别受体242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251

一、固有免疫参与并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251

二、固有免疫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251

三、固有免疫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251

四、固有免疫与疾病252

第十四章 黏膜免疫254

第一节 黏膜免疫系统概述254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254

二、黏膜免疫系统的特点256

第二节 黏膜相关的固有免疫256

一、黏膜的屏障功能256

二、黏膜固有免疫细胞的功能258

第三节 黏膜相关的适应性免疫259

一、黏膜免疫系统特有的抗原摄取方式259

二、黏膜相关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260

三、黏膜相关的体液免疫应答特点262

四、黏膜免疫效应的“扩散”264

五、黏膜免疫耐受265

第四节 机体与共生菌的生态平衡267

一、共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67

二、黏膜免疫系统对共生菌低应答269

三、共生菌与疾病发生269

第四篇 免疫病理270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270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270

一、发病机制270

二、临床常见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76

三、决定Ⅰ型超敏反应易感性的因素277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防治原则279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281

一、发病机制281

二、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81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283

一、发病机制283

二、常见免疫复合物病284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285

一、发病机制285

二、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86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288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的致病因素及机制289

一、遗传因素与AID290

二、自身抗原改变与AID291

三、免疫系统异常与AID293

四、参与AID发生的其他因素297

五、固有免疫与自身炎症性疾病298

第二节 自身组织损伤机制298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300

一、自身免疫病的常规治疗301

二、自身免疫病的免疫生物疗法301

第十七章 感染免疫与免疫缺陷303

第一节 感染免疫概述303

一、感染与宿主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303

二、感染与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关系304

第二节 胞外菌感染与免疫305

一、胞外菌感染的致病机制305

二、机体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306

三、胞外菌的免疫逃逸机制307

第三节 胞内菌感染与免疫308

一、胞内菌感染的特点及致病机制308

二、宿主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309

第四节 病毒感染与免疫310

一、病毒致病作用及其机制310

二、机体抗病毒的免疫防御机制311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312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与免疫313

一、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314

二、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及表现314

三、抗寄生虫免疫314

第六节 真菌感染与免疫316

第七节 免疫缺陷317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17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320

第十八章 移植免疫323

第一节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机制323

一、引起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324

二、T细胞识别同种抗原的机制324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327

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331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331

二、慢性排斥反应332

三、移植物抗宿主反应333

四、免疫赦免335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策略335

一、临床防治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基本原则335

二、抗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生物治疗策略337

三、异种移植的实验研究341

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343

第一节 肿瘤抗原及抗肿瘤免疫应答343

一、肿瘤抗原概述343

二、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345

第二节 肿瘤逃避免疫监视347

一、免疫监视功能障碍347

二、肿瘤细胞直接逃避免疫监视349

三、肿瘤发生的免疫编辑理论350

第三节 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免疫学机制351

第四节 肿瘤免疫治疗和诊断352

一、肿瘤免疫生物治疗策略及原理352

二、肿瘤免疫诊断和预后评估353

第五篇 区域免疫生理与病理354

第二十章 血液系统免疫354

第一节 骨髓的组织解剖和生理学354

一、骨髓解剖学354

二、骨髓的功能355

三、造血干细胞356

第二节 血液系统免疫相关疾病358

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358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59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359

第二十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360

第一节 中枢神经免疫相关的组织和解剖学特征360

一、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相关的解剖学特征360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362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生理学363

一、中枢神经系统内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363

二、免疫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及迁移363

三、神经-免疫调节网络363

第三节 常见中枢神经免疫疾病发病机制364

一、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364

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365

第二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免疫366

第一节 甲状腺相关的免疫学366

一、甲状腺相关的免疫组织及自身抗原366

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366

第二节Ⅰ型糖尿病免疫学发病机制368

第二十三章 肝脏免疫371

第一节 肝脏免疫的组织和解剖学特征371

一、肝脏免疫组织解剖学特征371

二、肝脏内淋巴细胞组成与特性372

第二节 肝脏相关的免疫生理学373

一、肝脏免疫组织的个体发生与发育373

二、肝脏的免疫微环境和功能特点373

三、肝脏的免疫耐受特性374

四、肝脏的区域免疫应答与调节375

第三节 重要肝脏疾病的免疫病理学机制376

一、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376

二、肝脏肿瘤的免疫学发病机制377

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377

第二十四章 胃肠道免疫378

第一节 胃肠道免疫相关解剖学特点和微环境378

一、胃肠道黏膜上皮组织378

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379

三、肠道微生态与肠道黏膜免疫380

第二节 消化系统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381

一、溃疡性结肠炎381

二、克罗恩病382

三、肠道细菌移位382

第二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免疫383

第一节 重要心血管疾病免疫学发病机制383

一、心血管相关的免疫组织解剖学特点383

二、心血管的免疫微环境和应答特点384

第二节 重要心血管疾病免疫学发病机制385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发病机制385

二、高血压的免疫学发病机制386

三、心力衰竭的免疫发病机制386

第二十六章 肺脏-气道免疫388

第一节 肺脏-气道免疫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388

一、肺脏-气道免疫相关的组织解剖特点388

二、肺脏-气道的固有免疫389

三、肺脏-气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390

第二节 重要肺脏-气道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391

一、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391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92

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392

第二十七章 肾脏免疫394

第一节 肾脏相关的免疫组织解剖及免疫病理394

一、肾脏相关的免疫组织解剖394

二、免疫相关的肾脏病理生理394

第二节 常见肾脏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396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396

二、肾小管间质性肾炎397

三、Ig A肾病397

第二十八章 肌肉、关节和结缔组织免疫398

第一节 肌肉、骨关节和结缔组织相关的免疫解剖学398

一、肌肉相关的免疫解剖学特征398

二、结缔组织相关的免疫解剖学特征398

三、骨关节相关的免疫解剖学特征399

第二节 肌肉、关节和结缔组织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400

一、类风湿关节炎400

二、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401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402

四、强直性脊柱炎402

第二十九章 皮肤免疫404

第一节 皮肤免疫系统的组织解剖和功能404

一、皮肤免疫系统的细胞组成404

二、皮肤微环境中的免疫活性分子406

第二节 皮肤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408

一、特应性皮炎408

二、银屑病409

第三十章 女性生殖道免疫412

第一节 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组织解剖学412

一、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组织解剖特点412

二、女性生殖道黏膜的免疫细胞412

第二节 女性生殖道黏膜的免疫生理413

一、女性生殖道黏膜的抗体产生413

二、女性生殖道黏膜中淋巴细胞归巢413

三、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的调节414

第三节母-胎免疫调节——母胎耐受的机制414

一、母-胎界面的组成及其免疫学特征414

二、母胎免疫耐受机制417

第四节 母-胎免疫异常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417

一、反复自然流产417

二、子痫前期418

第三十一章 眼免疫419

第一节 眼相关的免疫组织学与生理学特点419

一、眼相关的免疫组织解剖学特点419

二、眼相关的免疫生理学特点420

第二节 常见免疫性眼病发病机制421

一、眼的自身免疫病421

二、眼的自身炎症性疾病422

三、免疫相关眼病422

第三十二章 耳鼻咽喉免疫423

第一节 耳鼻咽喉免疫学基础423

一、内耳免疫学基础423

二、鼻部免疫学基础423

三、扁桃体免疫学基础425

第二节 耳鼻咽喉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425

一、梅尼埃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425

二、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426

三、慢性扁桃体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426

第三十三章 口腔免疫427

第一节 口腔免疫学基础427

一、口腔颌面部免疫组织的特点427

二、口腔液体及其免疫作用428

第二节 口腔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429

一、龋病429

二、舍格伦综合征429

附录430

附录Ⅰ中英文名词及缩略语对照430

附录Ⅱ主要参考书目442

附录Ⅲ索引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