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彩的内蒙古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国清,丁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9571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当代文学-作品综合集;内蒙古-概况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多彩的内蒙古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北国碧玉——呼伦贝尔草原印象1
美丽与发展双赢——呼伦贝尔新形象4
(一)鄂温克草原走笔8
初识鄂温克草原8
“敖包相会”的地方9
“马莲滩”的变迁10
“樟子松的故乡”——红花尔基11
辉河湿地观鸟13
苏德那木与他的“羊车”14
探访鄂温克牧民家15
坐客布里亚特牧民家15
牧民的主心骨——乔玉芳17
草原上的“爱心妈妈”19
“布里亚特模特队”的民族服装魅力20
一个受牧民欢迎的草业公司21
草产业渐兴内蒙古23
(二)满洲里透视25
“亚洲之窗”25
“童话世界”的变迁27
“黄金口岸”守护神28
二子湖鸟儿的记性30
边城十年开放见闻32
俄罗斯人的大提包37
没有国界的市场38
跨入“陆桥经济”新时代39
畜禽挣外汇,蔬菜赚美元41
鲜卑古墓群濒临被毁42
游“北方第一湖”43
达赉湖鲤鱼跳龙门45
鲜为人知的谋杀宋庆龄案46
成吉思汗拴马的地方48
满洲里的“地下档案”49
草原蜃景多50
中俄木材贸易的欢喜与隐忧51
警惕呼伦湖环境恶化54
“亚洲之窗”重抖擞55
(三)解读巴尔虎草原58
天然牧场巴尔虎草原58
转场人家59
驻足乌尔逊河畔61
逼近嵯岗的沙漠62
凭吊诺门罕战争遗址64
飞不起来的苍鹰65
忧伤的老牛66
牧民的胸怀67
沙带边的牧人68
牧民不识自家牛70
撵狼青年71
小鸿雁的“新妈妈”72
(四)海拉尔之行74
“草原之花”74
狍子进入海拉尔75
敖包山下的秘密76
伊敏河上的“太阳岛”78
离城市最近的森林公园79
草原“时装城”80
白骨累累的“万人坑”81
乳业“三国”争雄呼伦贝尔82
“曲棍球之乡”缘何衰落84
(五)走访鄂伦春86
今日鄂伦春86
嘎仙洞怀古87
放下猎枪的鄂伦春人88
昔日猎民的新追求90
猎民搬进“小洋房”91
夜宿猎民村92
老猎民话狩猎93
鄂伦春人的“诺亚方舟”95
诺敏河畔摆渡人96
(六)大兴安岭剪影98
走上高高的兴安岭98
用森林换城镇成历史99
寂静的林海100
没人深的草场102
林海路难行103
密林深处的青烟104
跑山的“摩托队”106
“红豆”生北国107
“林海石瀑”108
“塞外苏杭”扎兰屯109
伐木工开店110
大杨树何时恢复林区风光111
为了北疆这片原始森林112
最可爱的人117
空中看森林火灾120
大兴安岭林区大转身121
野生动物又兴旺了124
林海雪原访民生127
敖鲁古雅乡猎民喜庆搬迁129
烧煤比房贵 买房当柴烧130
第二章 科尔沁草原风采133
(一)草原粮仓——通辽行138
今日通辽——内蒙古的粮仓138
关东又添新门户139
探访嘎达梅林的故乡140
科尔沁的沙子能赚钱141
“中国记者林”迎风绽绿143
周总理曾经牵挂的大露天矿144
“黄牛之乡”办起了“托牛所”145
版画,凝固的草原146
跳起安代庆羊年147
“冷”“热”麦饭石149
神奇的大青沟150
辞马迎羊访“马王”151
齐·宝力高和马头琴153
人民音乐家麦新长眠的地方154
西辽河流域崛起百亿元产值“玉米产业”155
蒙古四胡156
蒙古语“评书”“乌力格尔”158
“魔鬼沙漠”今绿色葱茏160
移沙造田建设“小生物圈”161
科尔沁沙地正在变绿162
清朝国策:“姻好”巩固“盟好”163
孝庄:由“弓箭手”到政治家164
“带弓箭”的女人们166
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见底了169
(二)革命老区兴安盟171
补足发展的最后短板171
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诞生地173
世界唯一的成吉思汗庙174
霍林河水没有尾175
一江春水向西流176
葛根庙177
草原奇树五角枫178
“草原110”边陲显神威179
塞北有座“埃菲尔铁塔”181
罕山探寻“隐字洞”182
图牧吉的砂子能燃烧183
杜鹃湖畔花开迟184
“橄榄绿”村干部185
旅游名城阿尔山187
阿尔山有个“无底洞”188
火山喷出石塘林189
兴安岭上天池过百座189
“阿尔山”遍布神奇矿泉191
中国最大的矿泉群亟待保护192
阿尔山火山群194
冰雪旅游火了阿尔山195
阿尔山日军侵华军事工事197
探访“中村事件”发生地198
“飞机包”里养牛羊200
第三章 “玉龙”的故乡——赤峰203
中国有色金属之乡208
长城之外有“长城”209
“红山文化”及其“家底”212
红山文化:掀起你的“盖头”来214
玉雕熊龙——破解黄帝传说之谜217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物依据219
石棚山原始陶文221
中国四大彩石——巴林石222
“嗓子眼”河224
喀喇沁亲王府224
青山冰臼群225
阿斯哈图石林226
最早的锯不是鲁班发明的227
贡格尔草原的“奥运村”228
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的快乐与烦恼229
世界高人鲍喜顺的婚后生活231
一个人的车站232
《康熙大帝》火了乌兰木统234
第四章 锡林郭勒草原纪行235
(一)中国最大牧区见闻239
“商品草”富牧家239
“草畜平衡”——牧民的新观念240
“草原特菜”特别俏241
红火的肉食加工业242
草原牧家多“豪宅”243
牛羊住上“小康房”244
不修“衙门”修民心245
牧民呼唤“买卖沁”246
中国最大草原正成为北京的绿色屏障247
“草原雄鹰”布仁达来249
元上都遗址“申遗”251
1.4亿年前落下大陨石254
“那达慕”:草原“文化招牌”254
搏克:蒙古族的“奥林匹克”项目257
草原音乐“活化石”——蒙古族长调258
“天籁之音”——蒙古族呼麦261
“草原之舟”——勒勒车263
(二)美丽的锡林浩特267
“草原明珠”267
再现《马可波罗》的地方268
口蘑不产张家口269
没有城墙的长城——金长城271
“圣山古刹”说寺庙272
草原奇遇“啤酒泉”273
天生石驼在人间274
第一个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275
神奇的“大风车”277
草原深处播绿人278
神秘的草原“蘑菇圈”279
(三)出产好肉的苏尼特草原280
五访苏尼特草原280
草原和戈壁的启示281
“围封转移”兴牧家282
以商补牧觅新业284
牧民拉起了黄包车285
草原重现勒勒车队286
草原牛羊粪进京津287
小绿洲换回大生态288
草原上何以难觅牛羊290
(四)二连浩特随笔291
“南有深圳,北有二连”291
“恐龙之乡”话恐龙293
草原油气多294
边城市场卖四方295
嘎斯吉普的顶上功夫296
边城烤鸭店297
三万只黄羊与一湾水298
草原上的路300
国门下的“火眼金睛”301
(五)阿巴嘎草原巡礼303
鸟瞰阿巴嘎303
远山的呼唤305
“编外畜群”306
草原上的树307
含泪告别蒙古包308
夫妻旅游点309
蝗虫路310
保护百灵鸟311
雪灾的教训313
第五章 首都“后花园”——乌兰察布草原掠影315
中国马铃薯之都318
神舟飞船着陆的地方320
首都“后花园”绿色渐浓321
退耕还林铺富路323
塞外电力新基地325
久负盛名的“卓子山熏鸡”326
“草原天池”——岱海328
辉腾锡勒草原游“三绝”330
塞外石材俏天下331
草原崛起“服装城”332
干渴的杜尔伯特草原333
草原上有片胡杨林334
“空中三峡”遇难题335
草原放牧制度出现重大变革336
科技年礼送下乡337
谁冒领了农民的钱和粮338
夜宿农家听民情——重访园子沟344
下册349
第六章 今日“塞上行”——呼和浩特349
阴山脚下访“江南”353
西部大开发再现“走西口”355
“旺火”熊熊燃青城356
向大气要蓝天356
“中国乳都”358
奶牛挂起了“专家号”359
打工郎回乡养奶牛360
塞外“西湖”哈素海361
塞外“电都”“西电东送”363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走向世界364
红色旅游景点——乌兰夫故居365
昭君青冢——民族友好的纪念塔366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司令部遗址367
和林格尔曾为帝王都369
塞外青城召庙多371
世界唯一蒙古文石刻天文图373
青城白塔露“真身”374
“文化大餐”成“卖点”375
探访“大窑文化”遗址376
公主府的福音378
百年青城百年街379
大青山“返青”了381
黄河“开河鱼”382
“塞外瓷都”今非昔385
阴山莜麦388
塞外“狗不理”——青城烧麦389
长城不“渡”老牛湾390
“半亩地”改变了穷日子391
“骡子抬轿娶新娘”遗风392
黄河古渡的“放生仪式”393
抗日何须分青红394
慈禧与青城396
刘统勋揪出阴山盗木贼398
内蒙古博物院访古399
第七章 美丽的鹿城——包头403
辉煌的包钢406
包头城市规划是中苏专家共同的杰作407
“二人台”艺术之乡409
地质学圣地——白云鄂博411
崛起的“中国稀土谷”412
稀土的用途及其开发趋势413
专家谈稀土的推广应用与研发414
展示中国兵器工业的舞台418
岩画上的草原文明419
敕勒川上奶牛多420
百灵庙今昔422
优质服务天地宽423
塞外“小布达拉宫”——五当召425
敕勒川上美岱召426
蒙古族巾帼英雄三娘子427
斯诺与包头429
一古镇出了三皇帝431
妙法禅寺实在“妙”:佛教寺供奉道教仙432
孟姜女哭倒的长城在哪里433
“天外奇书”落仙山434
“千古之谜”汪古部落435
包头有座“花果山”437
探访南海湿地438
塞外“小泰山”——九峰山439
百年讹传“乌拉山”440
从“手把肉”到“小肥羊”442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乡成为风电基地443
“乔家大院”与“乔家金街”444
世界唯一一部蒙语诵经经书回归中国445
第八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高地——鄂尔多斯449
“河套人”456
萨拉乌苏遗址458
拜谒成吉思汗陵460
圣灯长明462
成吉思汗守陵人的一天464
揭秘成吉思汗陵465
“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468
“秦直道”——古代“高速公路”470
秦直道留给后人的难解之谜472
鄂尔多斯青铜器与“草原丝绸之路”473
“最脆弱的鸟类”——遗鸥475
传唱了200年的“漫瀚调”477
“中华第一剑”与“剑文化”起源478
“百眼井”是成吉思汗征战用的“坎儿井”480
中国四大鸣沙之一的响沙湾481
迷人的恩格贝483
靓丽的生态“转身”484
绿染毛乌素486
为了荒漠变绿舟——记“全国十大女杰”王果香488
一个治沙残疾企业家的绿色追求490
走进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项目492
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495
康巴什见闻496
第九章 塞上江南——巴彦淖尔499
在总书记的关怀下503
今日河套“套套”多506
甜蜜的河套507
河套葵花网上摘魁508
河套的枸杞宁夏的牌510
“中国丑梨”511
“钻石”出在羊身上512
黄河变成“天鹅湖”513
八百里河套增粮不增水514
万里黄河第一闸516
中蒙边境的“乌金口岸”517
“刺穿”大漠临哈路518
酒乡酿出酒文化519
寻觅蒙古野驴520
中国辟建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522
汉代名塞今犹在523
我国最早的长城524
“昭君驿塞”不足信525
探访中国最后的一支骑兵526
三国吕布出五原529
“五原誓师”少遗存531
“五原大捷”威名远扬532
阴山秘藏“小华山”534
河套“刘三姐”535
千里“屋顶河”在黄河中上游形成537
黄河中上游出现“悬河”538
黄河岸边炮声隆540
黄河破冰:不变的“军令”542
河套“白洋淀”——乌梁素海543
问海明与“阴山雪玉”545
第十章 “太阳神”闪耀的地方——乌海547
黄河之滨的“中国书法城”550
内蒙古首家煤炭博物馆553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矿难营救——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纪实555
兴建中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559
“植物大熊猫”——四合木560
“葡萄之乡”葡萄酒驰名562
独一无二的蒙古族家具博物馆563
“煤田地火”有望扑灭565
第十一章 苍天般的阿拉善569
“中国秘境”阿拉善成为旅游开发热土574
紧张刺激的腾格里沙漠探险游575
走马居延海577
走进巴丹吉林581
大漠中的东归英雄子孙583
居延汉简与简帛学585
揭开西夏国神秘面纱的黑城588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观看记590
“骆驼之乡”话骆驼593
贺兰山野牦牛有了新主人596
额济纳胡杨597
腾格里沙漠“爬上”了贺兰山599
风沙源重现绿色599
解读沙尘暴600
神奇的龙首山大峡谷607
探险热催生内蒙古“大漠游”607
第十二章 西部开发中的“内蒙古现象”609
走出蒙古包奔向现代化的马背民族614
从雪灾到旱灾的警示——内蒙古草原灾情考察报告616
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协调发展——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619
民族区域自治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访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云布龙620
把内蒙古建设成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访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622
内蒙古的发展优势在何处——访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623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访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晶627
杨晶:让内蒙古走进前列631
巴特尔:清正廉洁不会变634
伟大的创举 成功的实践——写在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60周年之际637
内蒙古:奇迹·轨迹640
“东”“西”逢源 内蒙古寻求东部新突破642
内蒙古中西部隆起一块经济发展高地645
“美丽与发展双赢”——内蒙古东部地区和谐发展纪实648
内蒙古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历史性转变651
内蒙古发展劲头足,跳出西部瞄准东部653
内蒙古经济增长何以持续领先656
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内蒙古努力探索工业经济科学发展新路659
御寒有方,内蒙古经济春光灿烂661
内蒙古加速产业结构“变身”664
地质勘探业的“内蒙古模式”667
情系“神舟” 志在飞天——内蒙古等省区各族人民支持我国航天事业纪实671
“牛”和“羊”领跑中国草原经济675
附录:走进蒙古国677
荒漠化肆虐蒙古国680
乌兰巴托:年轻之城682
“旅蒙商”重返蒙古683
乌兰巴托访古685
乌兰巴托之夜686
蒙古矿产难吞中国“热钱”687
后记691
热门推荐
- 1466371.html
- 735355.html
- 1729041.html
- 2768536.html
- 2050597.html
- 1450756.html
- 1789396.html
- 1395767.html
- 3601903.html
- 2439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0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7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4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7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9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04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1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1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