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公示论 以物权变动为中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4949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物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权公示论 以物权变动为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关系论1
第一章 公示对抗主义与公示要件主义3
第一节 公示对抗主义3
一、法国法5
二、日本法7
三、英美法11
第二节 公示要件主义13
一、德国法15
二、奥地利法17
三、瑞士法18
第三节 公示对抗主义与公示要件主义的关系22
一、公示对抗主义向着公示要件主义的“位移”23
二、公示要件主义中形式的软化25
第四节 对公示对抗主义与公示要件主义之评价26
一、公示对抗主义优于公示要件主义?27
二、公示要件主义优于公示对抗主义30
三、公示要件主义之优化40
第二章 物权公示与物权行为44
第一节 物权行为理论概述44
一、物权行为理论之缘起44
二、我国关于物权行为理论之争概览47
第二节 物权行为理论构成53
一、关于物权行为的概念54
二、关于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60
第三节 有关物权行为理论的事实判断68
一、交付是一个真正的契约?70
二、“客观的物权合意”为独立的意思表示?73
三、一个源于错误的交付也是有效的?78
四、无因性的相对化:物权行为理论的救世主或掘墓人?81
第四节 对物权行为理论的价值判断85
一、物权行为理论与交易便捷85
二、物权行为理论与交易明晰89
三、物权行为理论与交易公平90
四、物权行为理论与交易安全101
第五节 物权行为理论与民法体系建构105
一、物权行为理论与民事法律行为制度106
二、物权行为理论与民法总则111
三、物权行为理论与无权处分112
四、物权行为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115
五、物权行为理论与不当得利制度118
六、物权行为理论与所有权保留制度123
七、物权行为理论与他物权的设定125
第六节 物权公示制度与物权行为之关系128
一、公示对抗主义(意思主义)下本无所谓物权行为129
二、物权行为非同于公示要件主义(形式主义)131
第一节 登记概述142
一、登记之沿革142
第三章 不动产物权之公示:登记142
三、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无须建立在物权行为理论基础之上物权公示方式论142
二、各国登记制度144
三、登记之性质147
四、登记能力152
五、登记审查模式156
六、登记请求权160
七、登记机关164
八、登记的有效要件168
九、登记机关的责任174
第二节 登记类型180
一、登记之分类180
二、预告登记190
三、异议登记201
第四章 动产物权之公示:占有(交付)206
第一节 占有概述206
一、占有的性质206
二、占有的构成210
第二节 占有的物权公示机能212
一、占有的确定:不断虚化的标准212
二、观念之占有214
三、从观念占有到观念交付218
四、占有(交付)的物权公示机能物权公示效力论232
第五章 公示的对抗力232
第一节 公示对抗力基本问题232
一、登记对抗力的含义234
二、第三人范围概述238
三、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的第三人范围243
四、未经登记即可对抗的第三人范围246
第二节 不动产二重买卖——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制度设计之比较254
一、不动产二重买卖(合同)的效力254
二、二重买卖均未办理登记259
三、第二买受人取得登记263
第六章 公示的公信力272
第一节 公信力的一般原理272
一、公信力的合理化说明273
二、公信力与权利推定效力277
三、登记的公信力281
四、占有的公信力299
第二节 无权处分303
一、比较法的考察304
二、无权处分的内涵与外延309
三、我国学者关于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的解释论316
四、无权处分合同应当效力未定,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326
第三节 善意取得330
一、善意取得的制度沿革及在各国的运行轨迹330
二、善意取得制度正当化之依据341
三、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351
四、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378
结论383
主要参考书目386
热门推荐
- 1678822.html
- 2657972.html
- 1277887.html
- 2845292.html
- 3415754.html
- 794556.html
- 1062994.html
- 1423497.html
- 711539.html
- 28666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1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2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1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1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7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8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9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3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