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一本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一本全
  • 白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021572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中华文化-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一本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哲学·史书·历史·人物2

哲学2

天人之辩2

义利之辨2

阴阳五行学说2

列子“贵虚”3

南华真人庄子3

墨子的“兼爱”与“非攻”3

孟子的“仁政”4

性善论4

性恶论4

韩非子的法、术、势4

董仲舒设计“大一统”5

玄学5

理学5

朱熹6

“二程”的洛学6

张载的关学6

陆九渊创“心学”7

王守仁7

史书8

中国传统史学的开创:《春秋》8

《左传》8

二十四史8

“太史公”司马迁9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9

《后汉书》10

《三国志》10

出自“御撰”的《晋书》10

“八书”与“二史”11

《旧唐书》与《新唐书》11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1

辽、金、宋三史仓促成书12

《元史》与《新元史》12

《明史》13

《清史稿》13

先秦14

三皇五帝14

大禹治水14

父死子继家天下14

兄终弟及15

牧野之战15

国人暴动15

春秋五霸15

尊王攘夷16

卧薪尝胆16

三家分晋16

战国七雄17

商鞅变法17

“合纵”与“连横”17

远交近攻18

荆轲刺秦18

秦灭六国18

秦汉20

泰山封禅20

“焚书坑儒”20

陈胜吴广起义20

巨鹿之战21

鸿门宴21

垓下之围22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22

文景之治22

七国之乱23

霍去病“封狼居胥”2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3

王莽改制24

汉明帝迎佛24

党锢之祸25

黄巾起义25

三国两晋南北朝26

官渡之战26

赤壁之战26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7

“乐不思蜀”论阿斗27

八王之乱28

王与马,共天下28

“东山再起”论谢安28

淝水之战29

隋唐五代30

开皇之治30

瓦岗军30

玄武门之变31

贞观之治31

武则天31

开元之治32

安史之乱32

牛李党争33

甘露之变33

幽云十六州33

周世宗柴荣34

宋辽金35

宋太祖35

耶律阿保机35

“杯酒释兵权”35

澶渊之盟36

承天太后萧燕燕36

宋夏战争37

夭折的庆历新政37

熙宁新法38

海上之盟38

靖康之变39

绍兴和议39

南宋的最后一次抵抗39

元明清40

成吉思汗40

靖难之役41

郑和七下西洋41

土木堡之变41

张居正改革42

东林党42

锦衣卫和东西厂43

袁崇焕保卫宁远43

“闯王”李自成44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44

郑成功收复台湾45

三藩之乱45

乾隆的“十全武功”45

鸦片战争46

天京事变47

洋务运动47

公车上书48

辛亥革命48

文体·文学·帝王·职官50

文体50

原始型二言诗50

四言体诗50

楚辞体50

赋50

乐府体诗51

古体诗51

骈文51

近体诗52

笔记52

小说52

词与词牌53

曲53

散曲54

杂剧54

文学55

先秦55

《诗经》55

《尚书》55

孔子55

《战国策》56

《论语》56

墨子56

老子56

庄子57

孟子57

荀子57

屈原与《楚辞》57

两汉58

《垓下歌》与《大风歌》58

《子虚赋》与《上林赋》58

《过秦论》58

阿娇与《长门赋》59

中国第一部叙事长诗59

《论衡》59

《四愁诗》59

《古诗十九首》60

三国两晋60

建安文学60

曹氏一门三文豪60

狂生嵇康60

“竹林七贤”称名始于何时61

“洛阳纸贵”话左思61

陶渊明61

南北朝62

永明体62

宫体诗62

竟陵八友62

《木兰诗》62

《诗品》与《文心雕龙》63

唐五代63

初唐四杰63

李白63

王维64

边塞诗派64

杜甫65

韩愈65

古文运动65

唐代传奇66

新乐府运动66

小李杜67

温庭筠67

千古词帝话李煜68

花间派68

张九龄68

王之涣69

王昌龄69

韦应物69

孟郊69

刘禹锡69

柳宗元69

韦庄70

宋辽金70

西昆体70

天才的全能作家苏轼70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71

陆游72

第二次古文运动73

宋代志怪与传奇73

婉约派与豪放派74

《沧浪诗话》74

“金元文宗”元好问74

“董西厢”与“王西厢”75

唐宋八大家76

柳永76

晏殊76

秦观77

李清照77

辛弃疾78

元78

宋元话本78

元曲四大家79

“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80

明81

“千秋词匠”:汤显祖81

“害死人”的《牡丹亭》81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81

施耐庵与《水浒传》82

吴承恩与《西游记》83

《金瓶梅》83

冯梦龙的“三言”83

凌濛初的“二拍”84

“前七子”与“后七子”的拟古运动84

清85

“本朝诗家之开山”:顾炎武85

洪昇与《长生殿》85

孔尚任与《桃花扇》85

桐城派86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86

《儒林外史》87

《红楼梦》87

《镜花缘》与女性解放思潮88

四大谴责小说88

近代90

鲁迅90

徐志摩与新月派91

冰心体91

“京派”与“海派”92

老舍92

沈从文的《边城》92

剧作家曹禺93

幽默大师林语堂93

帝王94

“天子”的由来94

“君”字的由来94

庙号、谥号与尊号94

皇帝与“九”95

业余爱好丰富的帝王95

皇帝中的戏迷96

中国历史上的“太上皇”96

辽国到底有多少个“萧太后”97

康熙的科技炕桌98

拥有皇后最多的皇帝98

职官99

“官吏”的由来99

“官衔”的由来99

品99

阶100

三公100

宰相100

丞相100

太尉101

御史大夫101

九卿101

侍郎101

太守101

县令102

刺史102

学士102

京兆尹103

巡抚103

总督103

九门提督103

中国古代的封爵制度103

秦朝的“三公九卿”104

“三省六部”制度104

宋代的履历表105

“丞相”制度的终结105

“内阁制”的诞生105

清代的“军机处”106

“中堂”是什么官106

学校·家教·察举·科举108

学校108

官学108

西周的小学与大学108

太学108

郡国学校制度109

从“国子学”到“国子监”109

唐代的“六学”和“二馆”109

明代的中央官学109

清代官学沿袭明代旧制110

旗学110

私学111

“士”与私学的发展111

儒家私学111

稷下学宫112

“蒙学”和“精舍”112

书院112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112

“书院”是怎样变成“学堂”的113

明清时期的蒙学114

京师大学堂114

家教115

畴人之学115

孔子的家教115

曹操的家教115

诸葛亮的《诫子书》116

唐代的教子诗116

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116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117

司马光的家教118

察举119

察举119

孝廉119

茂才119

贤良方正120

明经与明法120

科举121

隋代开创科举考试制度121

生徒和乡贡121

贡院121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与试题122

状元122

进士122

何谓“行卷”122

殿试制的确立123

弥封与誊录123

八股文123

明清时期的科举124

举人124

解元、会元124

贡士125

榜眼和探花125

“连中三元”有多难125

监生125

生员126

贡生126

经济·赋税·徭役128

经济128

商人的祖师128

唐代的坊市128

“夜市”的起源129

中国最早的海关129

北宋一年的商业收入有多少129

徽州的“劝商谣”129

钱庄与票号130

店铺字号的文化内涵130

中国古代的“产品质量责任制”130

中国古代的经济特区131

中国古代的皇家店铺131

中国古代也有广告业131

“合同”在古代叫什么132

“奖金”的由来132

“经理”的由来132

“贡”的由来132

互市133

“经济”的由来133

“会计”的由来133

中国最早的货币134

中国最早的货币单位134

中国古代的“国际货币”134

中国最早的铁钱134

中国最早的年号钱135

布币135

刀币135

圜币135

孔方兄135

阿堵物135

五铢钱136

金错刀136

和田马钱——罕见的冲制钱币136

赋税137

夏商周的贡、助、彻137

初税亩137

秦汉时期的田租与口赋138

曹操与“租调制”138

租庸调制138

两税法139

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139

一条鞭法139

摊丁入亩139

徭役140

三代至秦的重役140

汉代的代役金140

免役法与差役法140

汉代的兵役141

军户141

匠户141

中国古代的“非法加征”142

法制·兵制·兵书144

法制144

“八议”制度144

春秋决狱144

防止冤假错案的“录囚”144

沿用至今的“勾决”145

“签名画押”始于何时145

铁券145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145

古人的遗嘱146

中国古代的治安机构146

中国古代的“沉默权”147

中国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147

中国最早的法学会147

五刑148

中国历史上的“赎刑”148

中国古代的“替亲代刑”148

中国古代的“拷讯”148

中国古代刑罚知多少149

中国古代刑具知多少149

兵制151

夏王朝有没有常备军151

民兵为主的商王朝151

商代军队的编制151

商代的军事培训机构151

文武分职在何时151

“民屯”与“军屯”152

府兵制152

禁军152

厢军153

乡兵153

兵书154

中国兵书的起源154

中国古代兵书著述的三次高潮154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155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156

“兵圣”孙武与《孙子兵法》156

吴起与《吴子》156

司马穰苴与《司马法》157

托名姜子牙的《六韬》157

黄石公授书张良的传说158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158

兵器·战具·语言·文字160

兵器160

刺击类兵器160

戈160

劈砍类兵器161

殳161

陌刀161

鞭161

挝161

锏162

锤162

剑162

弓箭162

“甲”和“胄”163

盾163

战马的防护装具163

战具164

攻城兵器164

撞车与滑车165

铁蒺藜、地涩165

蒙冲与斗舰165

语言166

“汉语”与“中文”之别166

“语文”的由来166

汉语拼音的演变166

雅言、官话、普通话167

平仄与四声167

熟语、格言、警句167

部分俗语、常用语的由来与典故168

文字171

汉字一共有多少171

通假字171

汉字部首的由来171

古人如何为汉字注音172

书籍·报刊·笔墨·纸砚174

书籍174

常见的古书合称174

中国古书的“第一”174

历代的重要类书175

宋代四大书178

政书178

三通178

“会要”与“会典”178

丛书179

《儒学警悟》179

《四库全书》179

报刊181

中国最早的报纸181

南宋的“小报”181

京报181

中国近代第一张晚报182

近代第一份汉语月刊182

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2

笔183

“蒙恬造笔”的传说183

毛笔的起源183

退笔冢183

《笔方》184

宣州紫毫184

笔毫的种类184

元代湖笔185

历代制笔名家185

墨186

墨的起源186

松烟墨、油烟墨、石墨与漆烟墨186

易墨与潞墨187

徽墨187

墨仙潘谷187

清代四大墨家187

集锦墨188

纸189

宣纸189

宣纸的种类189

历代名纸190

砚191

砚的由来191

款砚191

洮砚191

澄泥砚192

红丝砚192

端砚192

书法·绘画·印章·篆刻194

书法194

隶书194

八分194

行书194

“秦书八体”与“新莽六书”194

草书195

“草圣”张芝195

蔡邕的“飞白书”195

楷书195

“楷书之祖”钟繇196

魏碑196

“书圣”王羲之196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197

永字八法197

欧阳询的“欧体”198

颠张狂素198

褚遂良199

颜筋柳骨199

宋徽宗的“瘦金体”200

宋代四大书家:苏黄米蔡200

《黄州寒食帖》201

赵孟頫的“赵体”202

绘画203

中国美术的起源203

工笔与写意203

泼墨204

白描204

烘托与渲染204

岩画204

先秦壁画204

战国帛画205

汉代墓室壁画205

张僧繇“画龙点睛”205

顾恺之与《论画》206

《历代名画记》206

山水画206

花鸟画206

仕女画207

文人画207

宰相画家阎立本208

“画圣”吴道子208

“米氏云山”的情趣209

宋徽宗敕编《宣和画谱》209

赵孟頫的画209

王冕画梅210

明四家210

晚明画坛宗主董其昌212

“八大山人”朱耷212

扬州八怪213

印章篆刻214

中国印章的起源214

玺、印和章214

历代皇帝御印214

收藏鉴赏印215

印章的材料216

寿山石216

“石中之王”说田黄217

历代印章的形制217

边款218

历代篆刻流派218

雕塑·器用·音乐·舞蹈220

雕塑220

中国雕塑的起源220

汉八刀220

说“如意”220

中国玉器之最221

画像石、画像砖221

最早的木雕作品221

东阳木雕222

潮州木雕222

黄杨木雕222

最早的根雕作品222

“塑圣”杨惠之223

泥人张223

红山玉猪龙223

兵马俑223

乐山大佛223

天下名器“宣德炉”224

器用225

青铜器225

“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225

曾侯乙编钟的趣谈225

“后母戊大方鼎”因何更名225

陶器226

陶器的起源226

形制一应俱全的陶器食具226

白陶227

黑陶227

瓷器227

青瓷227

白瓷228

青花瓷228

唐三彩228

宋瓷的五大名窑229

传说中的柴窑230

红釉230

清宫御用的“珐琅彩”231

官窑与民窑231

音乐232

乐器232

琴和瑟232

骨哨和骨笛232

编钟232

渑池会上的“缶”233

箜篌233

筝233

琵琶234

笛234

箫234

三弦和胡琴234

江南丝竹235

乐理235

最早的乐器分类:八音235

宫商角微羽236

十二律236

孔子的音乐理论236

荀子的《乐论》236

乐曲237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237

雅乐与俗乐239

《诗经》中的音乐239

“余音绕梁”的典故239

汉魏时期的鼓吹乐240

敦煌曲谱240

《秦王破阵乐》240

唐诗与宋词的演唱241

明清时期的俗曲小调241

其他241

大司乐241

师旷242

乐府242

舞蹈243

中国舞蹈的起源243

周朝的“文舞”与“武舞”243

“翘袖折腰”的汉代宫廷舞244

踏歌244

公孙大娘舞剑器244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245

宋代的民间舞队245

秧歌与高跷245

舞龙与舞狮246

戏曲·曲艺·对联·谜语248

戏曲248

十种“剧”的解释248

中国戏曲之最248

戏曲的四功五法十要249

戏剧名词249

四大声腔250

诸宫调251

略说戏曲剧种251

戏班里的忌讳252

梨园253

“国剧美神”梅兰芳253

曲艺254

子弟书254

鼓词254

相声254

道情254

弹词255

木偶戏255

皮影戏255

二人转255

杂技、戏法、马戏256

双簧、评书、数来宝256

对联257

对联的由来257

烟锁池塘柳257

回文联257

春联258

诗钟258

谜语259

谜语的起源259

趣谈谜语的名称259

中国灯谜的谜格259

寺庙中的物谜260

建筑·考古·地名·名胜262

建筑262

万里长城262

灿烂辉煌的故宫建筑262

沈阳故宫263

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263

钟楼和鼓楼263

西安碑林264

少林寺264

灵隐寺264

大雁塔与小雁塔264

天下第一桥265

四大名楼265

四大名亭266

四大回音建筑266

考古267

元谋人267

周口店北京猿人267

蓝田人267

裴李岗文化268

仰韶文化268

大汶口文化269

河姆渡文化269

地名270

传说中的两个最早地名270

“中国”溯源270

“九州”270

“省”的由来271

二京、三辅271

三山、三江271

三秦271

中原271

江南、江东、江左、江表272

楚河汉界272

“江”与“河”的区别272

三国地名今考273

中国江湖名称的由来273

中国城市名称的原意274

“瘦西湖”名称的由来274

“西双版纳”是什么意思275

“九寨沟”因何得名275

“闯关东”与“走西口”275

天津为什么又叫“天津卫”276

中国部分城市的雅号276

六大古都276

从长安到西安277

寒山寺因何得名277

“桃花源”的原型277

《敕勒歌》所指何地278

文成公主与日月山的传说278

名胜279

五岳279

庐山279

崂山279

“五岳独尊”话泰山279

黄山归来不看岳280

武夷山280

武当山280

嵩山280

旅游·服装·饰品·妆容282

旅游282

谢灵运与谢公屐282

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282

中国最早的导游图282

服装283

四大名绣283

云锦283

蜀锦与宋锦283

冕服284

龙袍284

等级森严的朝服284

中国古代服饰专业用语285

饰品286

冕、弁和巾286

凤冠286

篦287

笄287

钗287

珥,珰287

以花簪首的讲究287

妆容288

披发覆面288

中国历代发髻形式的演变288

餐饮290

中国最早何时开始用火290

黄帝时代的“饭”与“粥”290

先秦的“麦芽糖”290

孔子的“八不食”291

八珍291

关于“吃”的名著:《随园食单》291

中国四大名鱼292

说“饼”292

趣话虫菜293

中国烹饪史上最伟大的发明293

历代名厨考293

满汉全席294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宴席295

“狗不理”包子在天津296

诸葛亮与翠屏腊肉297

天津的粗细“八大碗”297

白居易亲制胡麻饼297

李白的“翰林鸡”与杜甫的“五柳鱼”297

张翰的“莼鲈之思”298

淮南王刘安始制豆腐298

吃客刘邦298

“茶圣”陆羽与《茶经》299

饮茶风气的流变299

中国贡茶的起源299

曾被列入贡茶的当今名茶300

中国制茶考300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酿酒301

世界上最古老的陈酿美酒301

葡萄酒是怎样传入中国的302

祭祀活动中的酒302

酒的称谓302

邮政·交通·体育304

邮政304

中国古代的“邮政”304

缄304

中国古代的邮符304

书信的别名305

中国古代的信箱305

“鸡毛信”的由来305

中国第一部邮政法306

“驿置”的产生306

私信投递的法律化306

交通307

中国现存最早的“交通法规碑”307

中国古代的“高速公路”307

“栈道”是什么307

靠右行驶的由来308

中国最古老的运河308

茶马古道308

唐蕃古道309

丝绸之路309

体育310

“体育”的由来310

“锦标”的由来310

“散手”的由来310

足球球门探源310

十九路围棋始于何时311

围棋九段制的由来311

象棋的起源311

中国最早的体育奖励和最早的奖杯312

中国古代的举重运动312

中国古代的花样跳水312

中国武术的起源313

少林拳313

南拳与北腿313

内家拳314

太极拳314

形意拳314

生肖·节庆·佛教·道教316

生肖316

十二生肖的起源316

生肖诗316

节庆317

元旦317

三元317

上元灯节考317

龙抬头318

介子推与寒食节318

上巳节318

端午节的药俗319

七夕乞巧319

小话中秋吃月饼319

重阳320

除夕320

佛教321

中国第一部佛经321

中国第一个受戒僧人321

中国第一支佛教乐曲321

中国第一座寺庙321

人生八苦322

六道轮回322

佛教的戒律322

汉地佛教徒为什么要吃素323

念珠323

袈裟323

三大戒台323

中国古代四大佛典译师324

禅宗及禅宗的传承谱系324

慧能弘法325

鉴真325

律宗325

道教326

道教的善恶报应观326

道教的两大派别326

外丹术和内丹术326

仙药概说327

道教的戒律327

道书的分类法327

道藏327

奇书《阴符经》328

南北朝道教的三次改革328

姓氏·称谓·礼仪·宗法330

姓氏330

姓与氏330

古代姓氏的产生330

古人名与字之间的联系330

冷僻姓氏331

古人的“号”331

古人改姓的原因331

商代取名的特征333

春秋取名的方法333

称谓334

古人的自称334

古人的他称334

古语中的尊称336

古语中的谦称336

古语中的敬辞336

古语中的谦辞337

礼仪338

《周礼》338

《仪礼》338

《礼记》338

报喜339

抓周339

长跪与箕踞339

稽首339

万福339

宗法340

“五服”与“九族”340

家谱340

家谱的命名方式340

婚姻·丧葬·天文·历法342

婚姻342

婚姻342

古人婚礼的“六仪”342

赘婿与招夫342

良贱不婚与同姓不婚343

古人的婚龄343

抢婚343

彩礼与嫁妆344

丧葬345

“坟”与“墓”345

“棺”与“椁”345

何谓“陵”“寝”345

古人的丧仪346

天文347

星官、星宿、星座347

二十八宿347

三垣、四象、五纬347

分野348

北斗348

春秋时期的哈雷彗星观测记录348

世界上最早的流星雨记载349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活动记录349

历法350

何谓“历法”350

农历350

阴历和阳历350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351

立春为何又叫“打春”351

闰年351

十二时辰352

五更352

数学·物理·化学354

数学354

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354

最原始的度量衡354

一“仞”有多长355

天元术355

勾股定理出现在何时355

刘徽的割圆术355

物理356

中国古代的“力”的概念356

中国古代的滑轮力学356

天地运动的“相对论”356

“律管”的作用357

编钟里的“一钟双音”357

奇妙的鱼洗358

避雷针是中国人发明的358

“慈石”还是“磁石”358

汉代的播种机359

指南车359

记里鼓车360

水轮三事360

化学361

造纸术361

火药的发明361

瓷器的“釉药”362

中国古代的玻璃362

中国古代冶铁术362

炒钢363

百炼钢363

冶金六齐364

印刷·纺织366

印刷366

雕版印刷366

活字印刷366

中国古代的机械排字架367

纺织368

纺车的起源368

世界上最早的织布工具368

造船·航海·医药·卫生370

造船370

“沙船”与“福船”370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造船厂遗址370

“一橹三桨”是指什么371

螺旋桨动力船的雏形371

航海372

“舵”是何时出现的372

古人如何确定航向372

定太阳出没歌372

中国古人是如何测量航速的373

针路——中国古代的航线图373

医药卫生374

中国最早的骨科专著374

中国古代的麻醉术374

中国古代的人痘接种法374

中国古代第一位女医生375

中国古代的医疗体操375

中国古代的四大医书376

《本草纲目》376

农学·生物·林业·牧业378

农学378

中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论文378

中国古代的农学专著378

生物380

中国古代的动植物学专著380

老虎的别称380

“猫”一词的来由381

“熊猫”还是“猫熊”381

老鼠为何又称“耗子”381

林业382

“植树节”古今谈382

从造字看树木382

古代的“植树将军”383

谈“桃”说“杏”383

柏树小话383

中国古代的社树384

中国古代的封疆之木384

中国的竹文化385

牧业386

马名杂谈386

中国古代相马经386

中国的三大名马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