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育论
  • 班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615824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素质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心育论的学科性质9

第一节 心育概念9

一、心育的涵义9

二、心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10

三、心理素质的特点与心育14

第二节 心育论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8

一、心育与心理卫生教育18

二、心育与心理咨询20

三、心育与青春期教育26

四、心育与教育心理27

一、发展的概念29

第二章 心育的个体发展功能29

第一节 心理素质与人的发展概述29

二、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32

第二节 心育对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34

一、心育在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4

二、心育对智性素质发展的作用35

三、心育对德性素质发展的作用37

四、心育对美感素质发展的作用41

五、心育对身体素质发展的作用43

第三节 心育与心理潜能的开发46

一、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有待开发、利用46

二、心育在心理潜能开发中的作用48

第三章 心育的社会功能49

第一节 心育与人的现代化50

一、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50

二、现代人的素质与现代人的心理素质52

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性及心育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56

四、心育与跨世纪的一代人59

第二节 心育与精神文明建设61

一、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文化心理61

二、心育与文化建设62

三、心育与思想道德建设64

一、民族素质与民族心理素质66

第三节 心育与民族素质的提高66

二、民族心理素质的形成70

三、心育对提高民族素质的作用72

第四章 心育目标与心育内容75

第一节 心育的目标75

一、心育的性质与心育目标76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与心育目标78

三、素质教育目的与心育目标79

四、心育目标的构成80

第二节 心育的基本内容83

一、学习心理的指导84

二、情感教育84

三、性心理教育85

四、人际关系的指导86

五、健全性格的培养86

六、耐挫能力的培养87

七、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87

第五章 心育课程89

第一节 实践中建立心育课程的初步探索90

一、建立心育学科课程的探索90

二、心育渗透在各科教育和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91

第二节 心育学科课程92

一、心育学科课程设置的心要性92

二、心育学科课程的性质96

三、心育学科课程的目标97

四、心育学科课程的内容99

五、心育学科课程的开设方式101

六、心育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103

七、心育学科课程的考核104

第三节 心育在其他学科课程中的渗透105

一、心育是各科教学的自然组成部分105

二、各科教学在心育中的作用与任务107

第四节 心育活动课程112

一、心理训练课112

二、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的心育113

一、环境与心理的关系117

第五节 心育环境课程117

二、心育环境的建设118

三、心育在其他环境课程中的渗透119

第六章 心育的原则与方法121

第一节 心育原则121

一、发展性原则122

二、非价值性评价原则125

三、主体性原则127

四、相容性原则129

五、协同性原则130

六、活动性原则133

七、成功性原则136

第二节 心育的方法138

一、心育方法选择的依据138

二、心育方法的分类139

三、心育的基本方法140

第七章 学习心理的指导143

第一节 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与学习心理指导的重要性143

一、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143

二、学习心理指导的意义148

第二节 学习心理指导的要求与内容152

一、明确学习目标,努力实现学习目标152

二、培养、激发与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153

三、培养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154

四、培养学习中智力活动的良好品质,提高学习活动能力156

第三节 学习心理指导的方法157

一、培养、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方法158

二、指导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方法162

第八章 情感教育167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及情感教育的重要性167

一、儿童、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167

二、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173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良好情感品质的培养178

一、儿童、青少年良好情感品质培养的要求和内容178

二、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82

一、紧张情绪187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不良情感的消除187

二、急躁情绪188

三、孤独189

四、嫉妒191

五、自卑192

六、焦虑193

第九章 性心理与性教育195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与性教育的重要性195

一、儿童、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与特点195

二、儿童、青少年性教育的自然状况和性教育的重要意义202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性教育的要求与内容206

一、儿童、青少年性教育的要求与内容概述206

二、各年龄段性教育的要求与内容207

第三节 性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210

一、儿童、青少年性教育应遵循的原则210

二、儿童、青少年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213

三、儿童、青少年不良性心理、性行为的矫治215

第十章 人际关系的指导222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及指导的重要性222

一、儿童、青少年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222

二、儿童、青少年人际关系指导的重要性230

第二节 人际关系指导的要求与内容233

一、交际艺术与交际才能的指导233

二、交友原则与方法方面的指导234

三、常见人际关系现象的指导235

四、几类特殊对象的人际关系的指导237

五、异性同学人际关系的指导238

第三节 学生人际关系指导的方法239

一、教育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处理好人际关系239

二、鼓励学生主动与同学交往242

三、指导学生掌握处好人际关系的一些具体方法243

第十一章 健全性格的培养249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性格的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性249

一、性格概述249

二、中小学生性格的发展250

三、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重要意义252

一、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态度方面的教育要求257

第二节 性格教育的要求257

二、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的教育要求258

三、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的教育要求258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的教育要求258

第三节 性格教育的实施259

一、针对不同性格类型实施性格教育259

二、根据性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性格教育259

三、从性格的特征要素入手,实施性格教育261

四、根据性格的指向性要求实施性格教育262

五、通过良好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影响学生性格263

六、运用群体规范的心理气氛进行性格教育265

七、利用角色换位进行性格教育265

八、注意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实施性格教育266

九、以培养学生自我塑造能力为核心,实施性格教育267

第十二章 耐挫能力的培养269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受挫特点及培养耐挫能力的重要性269

一、儿童、青少年受挫的特点与范围269

二、培养儿童、青少年耐挫能力的重要性272

第二节 耐挫能力培养的要求与内容273

一、使学生认识挫折是难免的273

二、全面认识挫折对个体的影响274

三、正确对待别人遭遇的挫折274

四、培养对挫折的容忍力274

一、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275

第三节 耐挫能力培养的方法275

五、培养对挫折的超载力275

二、指导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抱负水平276

三、发展学生的内部控制点278

四、创设挫折情境279

五、角色扮演280

六、情绪疗养281

第十三章 自我心理修养及其指导283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自我心理修养发展的特点及指导的重要性284

一、儿童、青少年自我心理修养发展的特点284

二、儿童、青少年自我心理修养的重要性287

第二节 自我心理修养的要求与内容288

二、自我心理修养在情感方面的要求与内容289

一、自我心理修养在认知方面的要求与内容289

三、自我心理修养在意志方面的要求与内容290

四、自我心理修养在性格方面的要求与内容291

五、自我心理修养在气质方面的要求与内容292

第三节 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293

一、激发和保护自我心理修养的动机与愿望293

二、教育学生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自我心理修养294

三、指导学生制定心理修养计划,进行自我修养294

四、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心理修养295

五、指导学生掌握有关自我心理修养的一些具体方法295

后记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