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联机实时系统的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联机实时系统的设计
  • (日)大野丰编著;杨生栋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4·2303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联机实时系统的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部分 基础篇1

第一章 概论1

1.1 联机实时系统的概念1

1.2 实时系统的意义2

1.3 应用范围与应用实例3

1.4 实时系统要求的条件7

1.5 系统研制的有关问题9

1.5.1 实时系统的难点9

1.5.2 推进系统计划方面的问题11

1.5.3 各种技术性问题14

第二章 实时系统的功能与结构15

2.1 系统负荷的条件15

2.1.1 信息的输入15

2.1.2 中心的处理17

2.1.3 信息的输出20

2.2 终端设备20

2.2.1 键盘打印机20

2.2.2 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21

2.2.3 标记阅读终端设备22

2.3 通信线路24

2.3.1 通信线路的结构24

2.2.4 按钮式终端设备24

2.3.2 通信速度和通信方式25

2.3.3 传输控制26

2.3.4 日本通信线路的现状28

2.4 中央装置29

2.4.1 中央装置的功能29

2.4.2 中央装置的组成30

第三章 系统运行36

3.1 处理流程36

3.2.1 管理程序37

3.2.2 业务程序37

3.2 程序37

3.2.3 支援程序38

3.3 内存分配和管理38

3.3.1 内存动态分配38

3.3.2 报文访问块39

3.3.3 程序再定位39

3.3.4 内存保护40

3.4 二维地址方式40

3.5 处理的调度42

3.5.1 系统内的排队42

3.5.2 处理的调度43

3.5.3 中断处理44

3.6.1 专用缓冲区45

3.6.2 动态缓冲区45

3.6 输入/输出缓冲45

第四章 人-机会话47

4.1 分时系统47

4.2 分时系统的技术48

4.3 人-机会话49

4.4 图象系统52

4.5 用计算机进行图形显示53

4.6 向计算机输入图形54

4.7 图形处理的应用55

第五章 系统设计概述57

5.1 掌握现有系统的动态57

第二部分 设计篇57

5.2 确定系统功能的条件59

5.3 系统的总体设计63

5.4 系统结构的评价与确定66

5.4.1 系统处理能力的估算与评价66

5.4.2 系统可靠性评价68

5.5 系统设计结果概要69

第六章 系统的排队问题70

6.1 排队问题的类型71

6.2 输入信息的时间分布72

6.3 处理时间的分布72

6.4 基本排队问题75

6.4.1 基础方程式及其求解75

6.4.2 排队数的均值及其方差76

6.4.3 等待时间77

6.4.4 处理窗口的工作效率78

6.4.5 允许排队长度有限时的求解78

6.5 一般单一处理机构模型78

6.5.1 泊松输入任意处理时间的分布79

6.5.2 一定时间间隔输入的指数分布处理80

6.5.3 具有优先级的排队80

6.5.4 “请求”发生源有限的情形81

6.6 多窗口问题82

6.6.1 有限的多窗口问题82

7.1.2 报文的种类84

7.1.3 线路负荷与应答时间84

7.1 设计上应考虑的事项84

7.1.1 信息产生概率84

第七章 终端设备与网络设计84

7.2 终端设备85

7.3 通信网络的设计89

7.3.1 通信线路的连接方式89

7.3.2 通信网络的设计步骤90

7.3.3 最佳通信网络的构成方法91

7.3.4 计算机中心的位置92

第八章 文件设计93

8.1 实时文件的条件与设计步骤93

8.1.1 对文件的要求93

8.1.2 文件设计的步骤94

8.2 文件设备95

8.2.1 存取时间95

8.2.2 文件设备的特性与设备选择96

8.3 文件结构98

8.3.1 文件结构98

8.3.2 文件目录99

8.3.3 记录格式与文件编制100

8.3.4 数据结构102

8.4 记录的寻址方式103

8.4.1 搜索103

8.4.2 关键字转换104

8.4.3 溢出的处理107

8.4.4 索引表与“树”110

8.5 文件处理时间的评价113

8.5.1 文件系统的排队模型113

8.5.2 文件应答时间的评价114

8.6 文件处理的有关措施117

8.6.1 记录的压缩与分块117

8.6.2 记录和表格的多重化117

8.6.3 文件处理的调度118

8.6.4 利用记录的有关知识118

8.6.5 文件访问率的改善119

8.6.6 通道利用率的改善119

9.1 确定中央装置系统结构的顺序120

第九章 处理方式与系统控制机构(中央处理装置之一)120

9.2 事务及其处理121

9.3 OLRT程序的特点122

9.4 程序的功能与条件124

9.4.1 管理程序的功能与条件124

9.4.2 业务程序的条件126

9.5 程序间的相互关系127

9.5.1 主调度程序127

9.5.2 管理程序与业务程序的通信128

9.5.3 宏指令129

9.6.2 通道的条件130

9.6.1 CPU的条件130

9.6 关于CPU与通道的条件130

第十章 系统结构和处理能力的评价(中央处理装置之二)132

10.1 机种的选型与系统结构的分析132

10.2 程序的处理时间与所需内存的估算133

10.3 系统的定时135

10.4 内存所需的容量及分配136

10.4.1 内存的分配136

10.4.2 I/O缓冲区的估算137

10.5 CPU的利用率138

10.6 通道干预的估算138

10.7.1 处理能力的评价与模拟140

10.7.2 模拟模型140

10.7 模拟140

10.7.3 模拟语言141

10.7.4 模拟实例144

10.7.5 模拟方法的有关注意事项147

第十一章 系统故障措施149

11.1 系统的故障动作及其影响149

11.2 后备系统的设计149

11.3 终端的后备152

11.4 中央装置的后备152

11.5 文件的后备154

12.1 可靠性的定义与可靠性函数156

第十二章 系统的可靠性156

12.2 系统可靠性问题的形式与评价标准157

12.3 可靠性评价159

12.3.1 不可维系统的情形160

12.3.2 可维系统的情形163

12.4 可靠性计算的实例168

12.4.1 系统的状态转移168

12.4.2 状态概率与系统利用率169

12.5 系统的有效性评价172

12.5.1 系统利益174

12.5.2 有效性在系统可靠性评价上的应用177

12.5.3 用模拟法模拟177

12.6.1 损失密度函数178

12.6 有效性在系统设计上的应用178

12.6.2 单一系统的情形179

12.6.3 并行系统与备机系统的比较180

第十三章 系统的实施计划183

13.1 实施阶段的工作183

13.2 拟定系统工程期和费用计划183

13.3 系统计划实施的保证185

13.3.1 支援程序185

13.3.2 程序测试186

13.3.3 系统的换型与运转的保全性188

13.3.4 程序的规格与程序文件编制的格式190

13.4 新系统价值的评价191

13.5 系统实施阶段的管理要点192

附录194

附录A 马尔科夫过程194

A.1 离散的马尔科夫过程(马尔科夫链)194

A.2 连续马尔科夫过程198

A.3 泊松流201

附录B 备机系统及并行系统的系统损失203

B.1 备机系统203

B.2 并行/备机共用系统204

附录C 利用生成函数法解单一窗口问题205

C.1 生成函数205

C.2 一般处理时间分布的分析205

参考文献2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