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徐州医学院校史 1958-2008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徐州医学院校史 1958-2008
  • 赵世鸿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6089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徐州医学院-校史-1958~2008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徐州医学院校史 1958-200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学校初创时期(1958—1965)1

第一章 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的建立1

一、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建立的历史背景1

二、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的建制与师资队伍的组合3

三、招收首届本科生4

四、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时期的教学工作6

第二章 徐州医学院的正式诞生11

一、新海连医专的并入与徐州医学院的正式诞生11

二、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补充13

三、教学管理机构与教研组的逐步建立14

四、建校初期师生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15

五、工会组织的建立19

六、徐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学校附属医院20

第三章 贯彻“八字方针”与“高校60条”21

一、教学工作的调整21

二、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22

三、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24

四、科研工作的初步开展26

五、建设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28

第四章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30

一、学校隶属关系的变更与第一、二次党员大会的召开30

二、对知识分子团结和教育工作32

三、建校初期的思想政治工作34

四、共青团组织37

五、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38

六、“四清运动”与知识分子革命化、劳动化39

第二篇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41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在学校的过程41

一、“突出政治”与学校第三次党员大会的召开41

二、学校文化大革命的初期43

三、围绕徐州市革命委员会而形成的“踢派”与“支派”之争45

四、学校革命委员会的改组与“工、军宣队”进驻学校45

五、学校第四次党员大会的召开46

六、深挖“五·一六”与批林整风48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对学校的破坏50

一、取消党的领导,迫害干部和知识分子50

二、违反教学规律,破坏教学、科研秩序51

三、极“左”思潮的泛滥,思想政治工作偏离方向53

四、图书馆遭到洗劫54

第七章 “文革”中的教学、科研与生产55

一、“文革”中的教学工作55

二、科学研究举步维艰60

三、贯彻“五七”指示与学校制药厂的始末64

第三篇 恢复发展时期(1977—1985)70

第八章 恢复重建,整顿提高70

一、批判“四人帮”,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70

二、平反冤假错案与落实党的干部与知识分子政策71

三、恢复高考与1977级、1978级新生入学73

四、调整管理体制和领导干部74

五、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的召开与制定学校七年发展规划75

六、工会、共青团和民主党派组织的恢复与发展77

第九章 向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80

一、整顿教学秩序80

二、调整教学计划81

三、探索教学改革82

四、与煤炭部联合办学84

五、改善办学条件85

六、研究生教育的起步86

第十章 科学研究工作的整顿与提高87

一、中药麻醉研究获全国首次科学大会奖87

二、学术委员会与研究室的相继建立88

三、生物化学学科成为首批省重点学科89

四、图书馆的整顿、充实和发展90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91

六、主要科研课题及成果93

第十一章 师资队伍建设93

一、扩大充实师资队伍93

二、提高师资水平,培养青年教师94

第十二章 后勤工作与基本建设96

一、后勤保障工作得到加强96

二、基本建设取得进展98

第十三章 新时期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98

一、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98

二、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100

三、整党工作与清理“三种人”101

四、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102

五、“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03

六、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104

第四篇 开拓奋进时期(1986—1999)106

第十四章 拓展办学空间,加快学校事业发展106

一、接收原省文化干校校区106

二、第二附属医院与肿瘤防治研究所的建立108

三、首届教代会的召开与“七五”规划的确定109

四、第六、七次党代会的召开及奋斗目标的提升110

第十五章 麻醉学专业的建立与发展112

一、中国第一个麻醉学本科专业的建立112

二、麻醉学专业的教学水平113

三、麻醉学专业的科研与学术交流116

第十六章 多专业、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格局的形成117

一、成人教育的发展117

二、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的建立与发展118

三、医学影像学系的建立119

四、临床药学专业与全科医学专业教育的起步120

第十七章 教学工作123

一、教学改革123

二、教学管理124

三、课程建设126

四、教材建设127

五、教学条件的改善127

六、徐医附院三级甲等医院的创建及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128

七、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131

第十八章 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132

一、省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132

二、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134

三、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援外工作135

四、学术期刊136

第十九章 职改工作与人才培养136

一、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136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137

第二十章 学生工作140

一、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与学生管理制度建设140

二、德育大纲的实施142

三、专职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143

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44

五、1986年学潮与1989年政治风波对学校的影响145

第二十一章 后勤保障工作与基本建设146

一、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146

二、后勤保障与学校周边环境的改善147

三、教职工住房分配制度改革149

第二十二章 党的建设与群团工作150

一、党的建设150

二、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151

三、江苏省高等学校首家校风建设优秀单位152

四、第二、三届教代会的召开153

五、群团工作154

第五篇 快速发展时期(2000—2008)157

第二十三章 办学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157

一、徐州卫校的并入157

二、华方学院的建立159

三、新校区建设与使用160

四、铁路徐州医院的移交与附属第三医院的成立162

五、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教学(实习)医院的进一步拓展163

第二十四章 办学理念的升华164

一、第四届教代会的召开164

二、第八次党代会的召开与办学理念、奋斗目标的升华165

三、八届二次全委会的召开与“两支队伍”建设166

四、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讨论与八届五次全委会的召开167

五、教育思想的学习讨论168

六、“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170

第二十五章 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进一步突出173

一、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强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173

二、教学改革的深化174

三、专业建设175

四、课程建设177

五、教材建设178

六、教学实验室建设与使用179

七、学生能力的培养180

八、体育教学与群众性体育活动181

九、留学生教育182

十、以徐医附院为主体的临床教学工作182

十一、教学管理184

第二十六章 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85

一、教育部启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85

二、评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及评估结果186

三、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产生的影响188

四、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的整改工作189

第二十七章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190

一、多渠道、多类型的研究生教育190

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192

三、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193

第二十八章 科学研究工作的新突破194

一、新世纪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194

二、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195

三、科研工作取得的新成绩197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198

五、学报编辑工作199

六、实验动物中心的建设与发展200

第二十九章 师资队伍建设201

一、“十五”时期师资队伍的建设201

二、“十一五”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与实施202

三、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3

第三十章 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与直属单位设置的调整205

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及编制管理工作205

二、分级管理体制的实行206

三、直属单位设置的调整207

第三十一章 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210

一、分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管理机构210

二、专职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211

三、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212

四、济困助学与奖学金制度215

五、毕业生就业工作217

第三十二章 人事制度改革与校内分配制度改革218

一、处级机构改革与处级干部竞聘上岗218

二、定编、定岗、定责与全员聘任219

三、人事代理制度和人事调配规定220

四、考核制度的改革220

五、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的初步尝试和第二轮校内分配制度改革223

第三十三章 后勤管理工作227

一、后勤管理、后勤服务机构的分离与整合227

二、基本建设和生活服务设施229

第三十四章 民主管理与校务公开229

一、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民主管理体制的完善229

二、“校务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实施230

第三十五章 统一战线工作和民主党派组织232

一、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232

二、各民主党派组织的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234

第三十六章 新世纪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235

一、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235

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242

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44

四、老干部工作247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实践249

第三十七章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250

一、图书馆建设250

二、档案馆建设251

三、校园网络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完善252

四、体育场馆建设254

附录255

一、历任党委书记、副书记一览表255

二、历任院长、副院长一览表256

三、主要时期机构设置257

四、院系、研究生部简介265

五、学校民主党派组织概况276

六、学校直属机构党群系统负责人名录278

七、学校直属机构行政系统负责人名录287

八、历届党委委员、党代会代表名录302

九、历届各级人大代表名录303

十、历届各级政协委员名录304

十一、教授名录306

十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10

十三、历年教职工人数统计表312

十四、历年招生、毕业生、在校生统计表313

十五、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基地)一览表315

十六、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学科梯队、创新团队名录320

十七、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一览表321

十八、省以上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一览表323

十九、省以上优秀教学成果统计表324

二十、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任职一览表327

二十一、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一览表328

二十二、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一览表(1978—2007)329

二十三、获省以上奖励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名单336

二十四、劳动模范名录343

二十五、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学生团体344

二十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学生名单345

二十七、房屋建筑统计一览表348

徐州医学院大事记351

后记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