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
  • 刘俊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2149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76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700页
  • 主题词: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利-保护-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股东权保护的法理基础1

第一节 公司概念的再认识1

一、公司具有法人性1

二、强调股东价值,坚持公司的营利性6

三、强化公司社会责任,强调公司的社会性7

四、完善公司资本制度,坚持公司的资合性11

五、承认一人公司,创新公司的社团性22

六、坚持公司的自治性22

七、公司与其他企业组织形式的关系25

第二节 股份公司的特征35

一、股份公司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35

二、股份公司是最典型的资合公司37

三、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复杂而精致38

四、股份公司透明度高40

五、股东权的高度分散性与公司经营权的高度集中性并存42

六、股份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综合影响力大于其他企业43

第三节 股东权的基本概念45

一、股东权的定义45

二、股东权的性质46

三、股东权的产生逻辑49

四、股东权的分类53

五、普通股东权的变态形式:特别种类股份57

六、股东的分类60

七、股票及其法律调整61

八、股东名册66

九、强化股东权保护的现实意义72

十、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权益保护状况素描75

第四节 股东权与物权、债权的关系76

一、股东权与物权的关系77

二、股东权与债权的关系82

第五节 股东权保护的渊源88

一、概说88

二、公司法89

三、证券法90

四、民法91

五、其他相关法律93

六、公司章程93

七、股东协议97

八、商事习惯98

九、法理与学说99

十、判例和司法解释100

第六节 股东平等原则100

一、股东平等原则的意义及功能100

二、股东平等原则的确认根据102

三、股东平等原则的内容104

四、股东平等原则的适用范围108

五、股东平等原则违反的效果111

六、股东平等原则所受的限制113

第七节 股东有限责任原则116

一、概说116

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内容118

三、确立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必要性121

四、公司债权人的风险与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合理性124

五、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126

六、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例外126

七、股东的诚信义务127

第八节 股东权的取得、消灭与变更129

一、股东权的取得129

二、股东权的丧失135

三、股东权的变更137

第九节 股东权的转让138

一、股东权概括转让原则138

二、股东权自由转让原则139

三、股东权自由转让原则的例外140

四、股东权转让的方法145

五、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转让的特殊问题148

第十节 股东权的质押158

一、股东权质押的概念158

二、股东权质押关系中的当事人159

三、设定股东权质押的标的160

四、股东权质押的设定161

五、股东权质押设定中的其他特殊问题165

六、股东权质押的效力166

七、股东权质押的实行169

第十一节 股份公司股东权的强制执行170

一、概述170

二、股东权被执行时被执行人应当严格确定为股东171

三、优先执行股东权之外的财产权利原则172

四、股权执行程序的透明性原则172

五、股权执行对象限于财产利益的原则172

六、冻结股权的强制措施173

七、严格规范股权的拍卖程序173

八、特定股东权在特定期限内的可执行性问题175

九、《执行规定》和《冻结规定》的简评175

第十二节 股东权的共有176

一、股东权共有的意义176

二、股东权共有的产生根据177

三、股东权共有的客体范围178

四、股东权共有客体的可分割性178

五、共有股东权的行使179

六、股份共有者的股份分割请求权181

第十三节 股东权保护历史溯源181

一、概说181

二、国外股东权保护的历史182

三、我国股东权保护的历史183

第二章 股东自益权的保护195

第一节 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195

一、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问题的提出195

二、股利的概念197

三、股利的种类198

四、股利分配的要件199

五、股利分配的标准204

六、具体的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主体204

七、股东怠于领取股利时公司的提存义务206

八、股份股利分配中的法律问题207

九、违法分配股利的法律效果210

十、公司过分提取任意公积金与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保护213

十一、公司向股东支付期中股利的若干问题219

第二节 建设利息分配请求权221

一、建设利息的意义与性质221

二、确认建设利息的必要性222

三、股东的建设利息分配请求权222

四、建设利息分配的要件222

五、建设利息的会计处理223

第三节 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223

一、意义与性质223

二、剩余财产分配的要件224

三、剩余财产分配的标准与顺序225

四、清算程序226

第四节 股东的新股认购优先权227

一、概说227

二、股东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意义和性质228

三、股东新股认购优先权的分类230

四、新股发行的稀释效应与股东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抵销与缓冲功能232

五、确认股东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法理根据236

六、股东的比例性利益与公司的资金调度利益的价值衡量238

七、各国关于股东新股认购优先权的立法例与我国《公司法》第138条第4项的解释及其修改方向239

八、新股认购优先权的主体问题241

九、新股认购优先权的客体范围244

十、股东新股认购优先权的行使248

第五节 股票交付请求权249

一、意义与性质249

二、公司向股东交付股票的时间249

三、公司拒绝、迟延或者提前向股东交付股票的法律后果250

第三章 股东共益权的保护251

第一节 股东的表决权251

一、概说251

二、股东表决权的意义与性质252

三、一股一表决权原则及其例外252

四、表决权行使的性质257

五、表决权的行斯方式257

六、表决权的不统一行使问题263

七、表决权信托264

八、股东投票合同的效力270

九、表决权可否成为单独买卖的标的275

第二节 确立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理论探讨276

一、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立法例比较276

二、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追求的价值目标277

三、我国应当设立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278

四、表决权排除制度的适用范围281

五、被排除表决权股东的法律地位285

第三节 股东的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和自行召集权285

一、打破董事会独家“垄断”临时股东大会召集权具有积极意义285

二、股东请求召集或自行召集临时股东大会的实践287

三、股东行使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和召集权的持股要件289

四、股东请求董事会召集股东大会的程序289

五、股东大会召集权的行使290

六、上市公司股东请求召集或自行召集临时股东大会的效果之评价292

七、股东全体与会时召集程序瑕疵的治愈292

第四节 股东的提案权293

一、股东提案权的意义293

二、股东提案权的行使要件294

三、股东提案权的内容294

四、股东提案权的行使程序295

五、股东提案权未被尊重时股东大会决议的效力296

第五节 股东的质询权296

一、股东质询权的性质与价值296

二、股东质询权行使的范围297

三、董监的说明义务297

四、事前的书面质询制度299

五、侵害股东质询权对股东大会决议效力的影响299

第六节 股东针对股东大会决议瑕疵享有的诉权299

一、股东大会决议的性质299

二、股东大会决议瑕疵300

三、股东大会决议撤销诉权301

四、股东大会决议无效确认诉权309

五、股东大会决议不存在确认之诉311

六、股东大会决议违反行政规章的瑕疵312

第七节 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权313

一、问题的提出313

二、代表诉讼提起权的意义和性质314

三、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之区别316

四、代表诉讼的对象和范围319

五、代表诉讼的当事人320

六、股东行使代表诉讼提起权的资格322

七、提起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332

八、股东代表诉讼的驳回340

九、诉讼费用担保制度347

十、代表诉讼费用的算定351

十一、原告股东的权利和责任352

十二、双重、三重及多重股东代表诉讼中的特殊法律问题356

十三、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其他程序性问题357

十四、小结362

第八节 股东的财务信息知情权363

一、概说363

二、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363

三、账簿查阅权365

四、检查人选任请求权371

第九节 累积投票权374

一、股东累积投票权的历史沿革374

二、我国新《公司法》应当确认股东累积投票权376

三、股东行使累积投票权的程序问题378

四、选举特定董事所需的股份数380

五、特定股份数能选出的董事的数目381

六、抵销或缓冲累积投票权功能的若干做法的效力382

第十节 不公正的新股发行与股东权的保护385

一、概说385

二、新股发行停止请求权385

三、新股发行无效诉权387

四、股东为追究新股发行中有关当事人对公司所负责任的代表诉讼提起权389

第四章 公司治理机构的完善与股东权的保护391

第一节 公司治理机构的发展现状对股东权保护的挑战391

一、公司治理机构对于股东权保护的重要意义391

二、公司治理机构分化的原因和实态392

三、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变迁394

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老三会”与“新三会”之间的关系398

第二节 激活股东大会制度的思考399

一、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的式微及激活股东大会制度的必要性399

二、严格规范股东大会的召集和决议程序400

三、司法权介入股东大会运作纠纷时应当避免的两个极端:保守主义与泛滥主义408

四、加强新闻媒体对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运作过程的监督414

第三节 董事会、董事长和经理制度的完善416

一、董事会制度的完善416

二、董事长制度的完善417

三、经理制度的完善418

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越权行为的效力419

第四节 监事会制度的完善420

一、监事会制度的立法现状420

二、监事会制度的完善421

第五节 董事的义务、责任与股东权的保护424

一、概说424

二、董事义务产生的根据425

三、董事是否直接向股东负有善管义务与忠实义务428

四、董事的善管义务及其衡量标准429

五、导入经营判断规则的理论根据和问题点434

六、董事忠实义务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436

七、善管义务与忠实义务的关系464

八、董事对公司所负责任的性质和归责原则466

九、董事对作为第三人的股东的责任471

十、建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理论探讨474

十一、关于应否放宽董事责任的理论分析477

十二、监事、大股东和经理的义务与责任479

十三、建立与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不容忽视480

第六节 董事表决权排除制度481

一、确立董事表决权排除制度势在必行481

二、董事表决权排除的适用范围482

三、董事表决权排除的内容484

四、董事会中多数或全员董事有特别利害关系时董事表决权的排除问题488

第七节 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488

一、英美国家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历史背景488

二、我国具有导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土壤492

三、新《公司法》应授权公司章程自由选择单层制和双层制493

四、寻求良好的独立董事与外部董事的构成比例496

五、完善独立董事的能力建设机制499

六、完善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501

七、明确独立董事的问责机制502

八、独立董事的利益激励机制503

九、独立董事角色定位应当准确505

第五章 股东权保护中的若干特殊问题506

第一节 资本多数决的滥用及其法律对策506

一、资本多数决原则及其滥用506

二、遏制资本多数决滥用的若干法理及其评价511

三、构建股东诚信义务理论的探讨521

四、资本多数决滥用的法律效果529

五、预防与纠正资本多数决滥用的其他对策531

六、小结532

第二节 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法律问题532

一、概说532

二、原则禁止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立法理由532

三、自己股份取得禁止的适用范围534

四、公司违法取得自己股份的法律效果537

五、自己股份的法律地位538

六、禁止接受自己股份为质押标的的理论探讨539

七、禁止子公司取得母公司股份的立法探讨540

八、我国应否缓和自己股份取得禁止规定的理论探讨542

第三节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与国家股东权的保护543

一、引言543

二、股东权模式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目标模式543

三、国家所有、国家经营阶段和国家所有、企业经营阶段的回顾与检讨546

四、国家所有权不是国家财产利益的惟一法律表现形式551

五、国企公司制改革必须纳入公司法调整轨道553

六、鼓励大多数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554

七、国家股东不必在每个股份公司中控股556

八、原则上将国有股界定为无表决权优先股的战略选择557

九、坚决贯彻股东平等原则,早日把国家股与法人股推向二级证券市场558

十、减持国有股,预防国家股东滥用控股优势559

十一、慎重选择国家股代理人571

十二、国企公司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评估的合法化与科学化573

十三、小结574

第四节 公司法人资格否认制度574

一、引言574

二、公司法人资格否认法理的概念575

三、公司法人资格否认的比较法考察577

四、我国公司法人资格否认的司法实践580

五、公司法人资格否认法理的适用范围584

六、公司法人资格滥用的构成要件586

七、适用公司法人资格否认法理的几种常见情形587

八、法院否认公司法人资格的法律效果593

九、股东能否为其本身的利益而援用公司法人资格否认法理594

十、在决定是否适用公司法人资格否认法理时应否区分法人股东与个人股东595

十一、公司法人资格的顺向否定与逆向否定596

第五节 完善证券法律责任的立法和执法协调机制,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597

一、立法者应当扭转重行(刑)轻民的思维定势,对于三大法律责任予以同等关注597

二、司法与执法机关应当对于三类证券案件予以同等关注599

三、证券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并用与竞合问题602

四、证券民事责任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606

五、人民法院审理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件涉及的程序与实体问题607

六、投资者应否起诉面临退市甚至破产境地的虚假陈述公司622

第六节 上市公司分立过程中小股东的保护问题624

一、上市公司分立的法律涵义和法律效果624

二、上市公司分立的主要形式625

三、上市公司分立的法律根据626

四、公司分立应当履行的法定程序627

五、公司分立过程中妥善保护反对股东的难点问题629

第七节 强化证券公司对客户投资者的民事义务与责任631

一、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631

二、证券公司对客户所负的义务632

三、证券公司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的竞合633

四、投资者的证券交易保证金被证券公司非法挪用后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633

五、证券公司违约或侵权行为给客户造成的间接损失的确定635

六、受损客户的止损义务636

七、守约客户由于投诉而遭受的二次损失应当纳入间接损失的范围637

八、我国首例股民状告券商侵权案评析637

第六章 构筑股东权保护的伟大系统工程642

一、完善股东权保护的立法体系643

二、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政机关对股东权的行政保护657

三、扩张司法裁判权,强化司法机关对股东权的司法保护658

四、强化股东权的自力保护662

五、股东权的其他社会保护机构665

六、建立股东权益争讼的快速解决机制666

七、培育全社会的股东权意识668

八、加强对股东权保护的新闻监督669

九、加强对股东权保护的法学研究669

主要参考书目6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