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管理技术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管理技术教程
  • 赵小林主编;高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704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学科: 管理) 计算机网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管理技术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络管理概述1

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2

1.2 为什么要有网络管理2

1.3 用户对网络管理的需求10

1.4 网络管理者的职责10

1.5 网络管理与网络管理系统11

1.5.1 在混合硬件环境中的基本功能12

1.5.2 无所不在的接插件13

1.6 网络管理的5个功能域14

1.6.1 失效管理15

1.6.2 配置管理16

1.6.3 安全管理18

1.6.4 性能管理20

1.6.5 计费管理21

1.7 管理模型22

2.1 层次模型24

2.1.1 物理层24

第二章 管理层次24

2.1.2 数据链路层25

2.1.3 网络层25

2.1.4 传输层25

2.1.5 应用层25

2.2 物理网络层26

2.2.1 安全层27

2.2.2 以太网27

2.2.3 令牌网29

2.2.4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31

第三章 网络管理与控制理论34

3.1 网络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和任务34

3.2 现代网络管理与控制理论35

3.2.1 网络性质分析理论35

3.2.2 网络控制理论37

3.2.3 网络的可靠性理论38

3.2.4 网络故障诊断与自愈理论38

3.2.6 网络优化理论39

3.2.5 网络信息安全理论39

3.2.7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理论40

3.3 现代网络管理与控制技术41

3.3.1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41

3.3.2 数据库技术42

3.3.3 计算机仿真技术43

3.3.4 智能技术45

3.3.5 国际标准46

第四章 网络管理的关键问题49

4.1 业务量控制49

4.1.1 过负荷及其影响49

4.1.2 电路交换网的业务量控制50

4.1.3 分组交换网的拥塞控制52

4.1.4 AW交换网的业务量控制53

4.2 路由选择55

4.2.1 路由选择的作用55

4.2.2 电路交换网的路由选择55

4.2.3 分组交换网的路由选择58

4.2.4 ATM交换网的路由选择60

4.3 网络信息安全62

4.3.1 数据加密标准(DES)62

4.3.2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63

4.3.3 认证系统65

4.3.4 ISO信息安全体系标准66

第五章 网络管理协议68

5.1 没有网络管理协议前的情况68

5.2 网络管理协议的发展69

5.3 高层协议70

5.3.1 XNS协议71

5.3.2 DECnet协议73

5.3.3 TCP/IP协议74

5.3.4 OSI协议75

5.4 几种标准网络管理协议77

5.4.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77

5.4.3 CMIS/CMIP(公共管理信息协议)79

5.4.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第2版(SNMPv2)79

5.4.4 CMOT协议81

5.4.5 电信管理局(TMN)82

5.4.6 局域网个人管理协议(LMMP)82

5.5 管理信息库83

5.6 SNMP与CMIP比较83

第六章 SNMP管理综述85

6.1 SNMP的工作原理88

6.2.1 列对象89

6.2 实例识别及排序89

6.2.2 模糊的行区分的问题90

6.2.3 概念表和行对象90

6.2.4 标量对象90

6.2.5 按字典排序90

6.3 SNMP协议数据单元91

6.3.1 SNMP PDU的格式91

6.3.2 SNMP消息的传输91

6.3.5 取请求PDU92

6.3.3 SNMP消息的接收92

6.3.4 变量束92

6.3.6 取下一个请求PDU93

6.3.7 置请求PDU96

6.3.8 陷阱PDU98

6.4 SNMP的安全机制99

6.4.1 认证服务100

6.4.2 访问策略100

6.4.3 转换代理服务101

6.5 管理信息的结构101

6.5.1 管理信息102

6.5.2 管理树103

6.5.3 名字和句法105

6.5.4 抽象句法表示法之一(ASN.1)110

6.5.5 主编码117

6.6 管理信息库124

6.6.1 SNMP MIB的演变124

6.6.2 新MIB126

6.7 传输层的支持139

6.7.1 无连接的传输服务139

6.7.2 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140

6.8 实际问题140

6.8.1 在SNMP支持上的不同140

6.8.2 不被支持的对象141

6.8.3 查询频率141

6.8.4 SNMP的局限性142

第七章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144

7.1 客户与服务器147

7.1.1 客户147

7.1.2 服务器148

7.2 SNMP PDU149

7.2.1 SNMP命令150

7.2.2 取请求151

7.2.3 置请求151

7.2.5 取回答152

7.2.4 取下一个请求152

7.2.6 事件/陷阱153

7.3 私有MIB的问题域156

7.4 委托的SNMP163

7.5 对SNMP第1版的评价165

7.5.1 网络管理的一般性评论168

7.6 简单的管理协议170

7.7 通往SNMP第2版标准的漫长征途171

7.8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第2版172

7.9 SNMPv2管理信息结构175

7.9.1 SNMPv2中的对象定义175

7.9.2 SNMPv2的表176

7.10 SNMPv2的管理模型177

7.10.1 MIB视域178

7.10.2 SNMPv2的上下文178

7.10.3 访总值控制策略179

7.11.1 PDU的格式181

7.11 协议操作181

7.11.2 GetRequest PDU182

7.11.3 GetNextRequest PDU183

7.11.4 GetBulkRequest PDU184

7.11.5 SetRequet PDU185

7.11.6 Trap PDU186

7.11.7 InformRequest PDU187

7.11.8 表操作188

7.12.2 时钟同步算法191

7.12.1 有序传送机制191

7.12 SNMPv2安全协议191

7.12.3 上下文信息193

7.13 传输映射194

第八章 远程网络监视195

8.1 RMON的目标195

8.2 对远程监视器的控制196

8.2.1 配置196

8.3 多管理者支持197

8.2.2 动作发动197

8.4 表管理198

8.4.1 文本约定198

8.4.2 行增加198

8.4.3 行更改和删去199

8.5 RMON MIB199

8.5.1 RMON MIB的结构200

8.5.2 统计组201

8.5.3 历史组201

8.5.4 警报组205

8.5.5 主机组207

8.5.6 最高N台主机组208

8.5.7 矩阵组210

8.5.8 过滤组211

8.5.9 包捕获组215

8.5.10 事件组217

8.6.1 事件捕获过载218

8.6 实际问题218

8.6.2 硬件平台219

第九章 OSI网络管理220

9.1 OSI管理框架220

9.2 OSI系统管理222

9.2.1 OSI系统管理模型223

9.2.2 功能模型223

9.2.3 组织模型223

9.3.1 公共管理服务和协议(SMIS/CMIP)224

9.3 OSI系统管理标准224

9.3.2 特定管理功能域(SMFA)225

9.4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227

9.5 其他协议和功能228

9.5.1 关联控制服务元素(ACSE)228

9.5.2 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228

9.5.3 CMIS/CMIP协议228

9.6 管理信息的结构(SMI)228

9.8 OSI管理功能域229

9.7 TCP/IP上的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和协议(CMOT)229

9.8.1 特定管理功能域(SMFA)230

9.8.2 故障管理231

9.8.3 配置管理234

9.8.4 性能管理235

9.8.5 记账管理237

9.8.6 安全管理241

9.8.7 展望247

9.9 管理功能的执行247

9.9.1 带内管理247

9.9.2 带外管理248

9.9.3 SLIP协议248

9.9.4 点到点协议249

第十章 OSI管理信息库253

10.1 管理信息模型253

10.1.1 管理信息模型的基本概念253

10.2 管理信息的定义256

10.1.2 系统管理操作256

10.2.1 一般性属性257

10.2.2 特有属性258

10.2.3 通告类型259

10.2.4 被管理对象类259

10.2.5 被管理对象定义模板259

10.3 实际问题259

11.1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261

第十一章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和公共管理信息协议261

11.1.1 连接262

11.1.2 选择被管理的对象263

11.1.3 管理通告服务264

11.1.4 管理操作服务264

11.1.5 联系服务271

11.2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271

11.2.1 CMIP操作272

11.3.1 性能273

11.3 实际问题273

11.2.2 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的使用273

11.3.2 协议体系结构274

第十二章 网络管理系统276

12.1 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276

12.2 设计网络管理系统的原则276

12.3 网络管理平台及应用277

12.3.1 SunNeT Manager277

12.3.2 PolyCenter On Netview(PNV)278

12.3.3 SPECTRUM Enterprise Manager279

12.3.4 如何选择网络管理平台281

12.4 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282

12.5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工具及系统284

12.5.1 Advent Web NMS及Net Monitor284

12.5.2 JMAPI285

第十三章 网络管理功能287

13.1 概述287

13.2.1 配置管理功能288

13.2 配置管理288

13.2.2 配置管理内容290

13.2.3 配置管理工具292

13.2.4 产生配置报告295

13.3 故障管理296

13.3.1 故障管理功能296

13.3.2 故障管理内容297

13.3.3 故障管理工具299

13.3.4 故障对网络的影响301

13.3.5 故障报告的形式302

13.4 性能管理303

13.4.1 网络性能指标304

13.4.2 网络性能指标的设定304

13.4.3 性能管理功能305

13.4.4 性能管理内容306

13.4.5 性能管理工具308

13.4.6 报告性能信息311

13.5.1 安全管理功能312

13.5 安全管理312

13.5.2 安全管理内容315

13.5.3 安全管理工具320

13.5.4 与公共网络相连时的安全问题321

13.5.5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322

13.5.6 安全事件报告323

13.6 计费管理324

13.6.1 计费管理功能324

13.6.2 计费管理内容325

13.6.3 计费管理工具327

13.6.4 报告计费信息329

13.7 TMN管理功能330

13.7.1 配置管理功能330

13.7.2 故障管理功能331

13.7.3 性能管理332

13.7.4 安全管理334

13.7.5 自计费管理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