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肿瘤放射治疗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肿瘤放射治疗学
  • 殷蔚伯,谷铣之主编;陈东福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2326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113页
  • 文件大小:347MB
  • 文件页数:11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肿瘤放射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概述1

一、放射治疗的目的1

二、放射治疗的历史1

三、放射治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地位2

四、放射肿瘤科与放射肿瘤医师2

五、循证放射肿瘤学2

第二章 放射治疗的基础4

一、一般临床知识4

二、肿瘤学知识4

三、临床放射物理知识4

四、肿瘤放射生物学知识4

五、放射治疗过程4

六、放射治疗前准备工作6

第三章 与临床放射治疗有关的放射生物学概念7

一、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愈性7

二、肿瘤控制概率7

三、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7

四、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8

五、时间-剂量8

第四章 放射治疗中的若干问题12

一、亚临床病灶12

二、对放射敏感性的认识12

三、对放射抗拒肿瘤的认识12

四、局部控制对远处转移影响的认识12

五、肿瘤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认识12

第五章 综合治疗14

一、放射治疗与手术综合治疗14

二、放射治疗与化疗综合治疗15

三、手术前放、化疗15

第六章 近距离治疗16

一、近距离治疗的特点16

二、现代近距离治疗的特点16

三、现代近距离治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17

四、近距离治疗剂量率的划分17

五、近距离治疗的内容,适应证及禁忌证17

六、近距离治疗的一些结果18

第七章 放射治疗当前研究的问题21

一、时间-剂量的研究21

二、放射增敏剂及放射防护剂的研究21

三、高LET射线或重粒子治疗的研究21

第八章 电离辐射的诱发恶性肿瘤效应26

一、继发性恶性肿瘤和放射相关癌的发生26

二、诱发恶性肿瘤研究的困难27

三、诱发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基础27

四、诱发恶性肿瘤的遗传学背景28

五、诱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因素30

六、电离辐射诱发的癌33

七、电离辐射诱发的肉瘤35

八、电离辐射诱发恶性肿瘤危险性的对策36

第九章 展望40

第二篇 放射物理学基础42

第一章 照射野剂量学42

第一节 照射野及照射野剂量分布的描述42

第二节 X(γ)射线射野剂量分布的特点46

第三节 高能电子束剂量分布特点56

第二章 近距离放疗剂量学基础71

第一节 概述71

第二节 近距离放疗使用的放射源72

第三节 近距离放疗的物理量、单位制和剂量计算73

第四节 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学系统和施治技术79

第五节 近距离放疗临床剂量学步骤88

第六节 血管内照射剂量学95

第三章 治疗计划的设计与执行103

第一节 治疗计划设计新概念103

第二节 临床剂量学原则及靶区剂量规定106

第三节 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技术116

第四节 模拟定位机和CT模拟机121

第五节 照射技术和射野设计原理129

第六节 治疗方案的评估148

第七节 肿瘤的定位、模拟及验证154

第八节 射野挡块及组织补偿164

第九节 物理剂量对生物效应的转换169

第四章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179

第一节 适形放射治疗的物理原理179

第二节 治疗方案的优化188

第三节 调强的方式与实现195

第四节 适形放疗对设备的要求207

第五节 调强治疗的治疗保证与质量控制209

第五章 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15

第一节 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实现方式215

第二节 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剂量学特点225

第三节 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230

第四节 治疗方案优化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235

第六章 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242

第一节 执行QA的必要性242

第二节 靶区剂量的确定和对剂量准确性的要求243

第三节 放射治疗过程及其对剂量准确性的影响245

第四节 物理技术方面QA247

第五节 QA组织及内容261

第三篇 临床放射生物学264

第一章 临床放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64

第一节 放射生物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264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生物的作用265

第三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杀灭的概念269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278

第五节 肿瘤的放射生物学282

第六节 肿瘤放射治疗有关的基因研究288

第七节 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可治愈性294

第二章 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296

一、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296

二、周期内细胞的再分布298

三、氧效应及乏氧细胞的再氧合300

四、再群体化302

五、临床放射治疗中非常规分割治疗研究303

第三章 正常组织放射损伤307

一、正常组织结构组分及反应模式307

二、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309

三、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经典及分子机制310

四、不同正常组织的体积耐受剂量313

五、再程治疗的正常组织耐受性316

第四章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生物学321

一、概述321

二、剂量率效应321

三、剂量率效应的临床意义324

四、近距离放疗等效生物剂量325

第五章 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335

一、“生物剂量”的概念335

二、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模型335

三、常规与非常规分割方案的等效换算340

第六章 肿瘤放射治疗个体化的生物学基础研究343

一、放射敏感性预测分析研究343

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分析方法344

第七章 改变放射效应的措施350

第一节 改变放射效应方法的评价350

第二节 增加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措施351

第三节 一些有利于加强射线对肿瘤作用的全身性措施368

第四节 放、化疗的合并应用369

第五节 加热治疗381

第六节 从物理学角度加强对肿瘤的放射效应392

第七节 靶向放射治疗406

第八节 放射防护剂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412

第九节 对放、化疗所致正常组织晚期损伤有预防与治疗双重作用的药物416

第十节 基因治疗和放射治疗419

第八章 肿瘤分子放射生物学研究进展425

一、癌基因和放射敏感性425

二、抗癌基因和放射敏感性426

三、协同基因与放射敏感性427

四、凋亡与放射敏感性427

五、细胞周期信号分子阻断与放射敏感性研究进展430

第九章 近期应用基础研究展望433

一、血管生成和基因表达433

二、信号转导和凋亡434

三、射线和化学治疗的相互作用以及肿瘤微环境434

四、正常组织效应436

第四篇 热疗437

第一章 热疗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437

一、热疗的温度概念及目前常用的热疗设备437

二、热疗联合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438

三、临床疗效及热、放射治疗中临床相关性因素438

四、影响热疗疗效的因素440

五、热疗疗效评定标准443

第二章 常见肿瘤热疗加放射治疗的疗效444

一、头颈部癌444

二、食管癌、肺癌444

三、乳腺癌445

四、恶性黑色素瘤445

五、软组织肉瘤446

六、宫颈癌446

七、直肠癌447

第五篇 头颈部肿瘤450

第一章 口腔癌450

第一节 唇癌452

第二节 舌癌456

第三节 口底癌460

第四节 齿龈癌463

第五节 颊粘膜癌466

第六节 硬腭癌468

第七节 磨牙后区癌469

第二章 口咽癌471

第一节 总论471

第二节 扁桃体癌478

第三节 软腭癌484

第四节 舌根癌486

第五节 放疗后遗症490

第三章 下咽癌493

一、一般情况493

二、应用解剖493

三、淋巴引流494

四、病理及生物学行为495

五、诊断496

六、临床分期497

七、治疗原则与疗效498

八、影响预后的因素499

九、放射治疗500

十、化学治疗502

十一、起源于不同部位的下咽癌的治疗原则及照射技术502

十二、放射治疗合并症504

第四章 喉癌506

一、发病率506

二、解剖学结构506

三、喉的淋巴引流507

四、诊断507

五、临床分期509

六、治疗原则510

七、放疗技术512

第一节 声门癌514

第二节 声门上区癌519

第三节 声门下区癌522

第四节 影像学因素在评价喉癌放疗疗效中的作用523

第五节 放射合并症及处理524

第五章 鼻腔及鼻窦癌528

一、发病情况528

二、发病因素528

三、应用解剖528

四、病理类型529

五、诊断530

六、治疗手段的选择531

七、放射治疗应注意事项531

八、放射治疗技术532

九、疗效534

第六章 鼻咽癌537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537

第二节 解剖结构538

第三节 病理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542

第四节 临床表现543

第五节 诊断546

第六节 临床分期548

第七节 鉴别诊断550

第八节 治疗551

第九节 特殊类型鼻咽癌566

第十节 疗效、预后、展望569

第七章 甲状腺癌574

一、一般情况574

二、局部解剖及淋巴引流574

三、病理分类及临床生物学行为575

四、临床诊治575

五、治疗原则576

六、放疗技术578

七、预后580

第八章 涎腺肿瘤583

一、大体解剖583

二、肿瘤生长及扩散583

三、病理类型584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585

五、临床分期586

六、治疗原则586

七、放射治疗技术587

八、放射治疗后遗症589

九、治疗预后589

第九章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590

一、颈淋巴结解剖590

二、临床表现及寻找原发灶591

三、影像学检查592

四、病理诊断593

五、临床分期593

六、治疗选择593

七、放疗治疗594

八、疗效及预后595

第六篇 胸部肿瘤598

第一章 食管癌598

第一节 食管癌蔓延及转移途径599

第二节 食管癌的诊断601

第三节 食管癌的分期603

第四节 治疗原则604

第五节 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处理618

第六节 放射治疗中注意事项618

第二章 肺癌623

第一节 解剖及淋巴引流623

第二节 病理分型及肿瘤的蔓延、转移和播散624

第三节 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及检查626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629

第五节 放射治疗631

第六节 展望640

第七节 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642

第三章 纵隔肿瘤650

第一节 概述650

第二节 常见纵隔肿瘤654

第四章 原发气管癌的放射治疗664

第五章 肺的放射性损伤667

一、病理生理667

二、靶细胞和细胞因子668

三、化疗药物与肺损伤672

四、肺的耐受剂量672

五、放射性肺炎相关的临床因素和生物学因素675

六、临床表现677

七、放射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679

第七篇 淋巴系统肿瘤684

第一章 霍奇金病684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684

第二节 病理与诊断685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临床分期687

第四节 治疗692

第五节 放射治疗技术710

第六节 治疗毒副作用713

第二章 非霍奇金淋巴瘤721

第一节 概述721

第二节 病理分类723

第三节 临床分期728

第四节 临床表现、检查步骤及诊断729

第五节 综合治疗原则731

第六节 放射治疗733

第七节 原发于儿童和老年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751

第八节 治疗反应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752

第三章 皮肤恶性淋巴瘤756

第一节 概述与病理分类756

第二节 临床分期757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757

第四节 治疗与预后759

第四章 恶性淋巴瘤诊治的展望761

第八篇 消化系统肿瘤764

第一章 直肠癌及肛管癌764

第一节 直肠癌764

第二节 肛管癌775

第二章 胰腺癌776

一、概述776

二、放射治疗应用解剖776

三、放射治疗的适应证777

四、放射治疗的实施777

五、疗效779

六、治疗并发症780

第三章 原发性肝癌783

第九篇 泌尿系统肿瘤785

第一章 肾癌及肾胚胎瘤785

第一节 肾癌785

第二节 肾胚胎癌787

第二章 膀胱癌790

一、应用解剖790

二、病理790

三、放射治疗790

第三章 前列腺癌792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792

第二节 解剖及淋巴引流792

第三节 病理和转移途径794

第四节 诊断和分期796

第五节 自然病程和随诊803

第六节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805

第七节 放射治疗810

第八节 内分泌治疗和化疗823

第四章 阴茎癌843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843

第二节 解剖及转移途径843

第三节 病理和临床分期844

第四节 治疗845

第五章 睾丸恶性肿瘤851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851

第二节 解剖、转移途径和病理852

第三节 诊断与临床分期854

第四节 精原细胞瘤的治疗857

第五节 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的治疗865

第十篇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877

第一章 外阴癌877

一、病理877

二、蔓延和转移877

三、诊断878

四、临床分期878

五、治疗879

第二章 阴道癌882

第一节 病理882

第二节 症状、诊断及分期883

第三节 治疗884

第四节 预后887

第三章 宫颈癌889

第一节 病理889

第二节 蔓延和转移890

第三节 诊断892

第四节 治疗的选择898

第五节 放射治疗899

第六节 宫颈残端癌930

第七节 宫颈癌合并妊娠的处理932

第八节 宫颈复发癌与重复癌933

第四章 子宫内膜癌937

第一节 病理937

第二节 诊断940

第三节 治疗942

第四节 预后949

第五节 复发和转移953

第五章 卵巢癌956

第一节 组织学分类956

第二节 蔓延与转移958

第三节 症状与诊断958

第四节 分期959

第五节 治疗960

第六章 输卵管癌970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率970

第二节 病理970

第三节 症状与诊断971

第四节 治疗972

第五节 预后973

第十一篇 软组织肉瘤974

第一章 发生于躯干及肢体的软组织肉瘤974

一、导言974

二、流行病学和病因研究975

三、组织病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研究977

四、临床表现和诊断982

五、软组织肉瘤的治疗985

六、预后相关因素分析995

七、并发症998

第二章 腹膜后区软组织肿瘤1002

一、组织病理学1002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002

三、治疗1004

第十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008

第一章 总论1008

第一节 概述1008

第二节 应用解剖1009

第三节 病理分类1011

第四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1012

第五节 治疗原则1015

第二章 颅内肿瘤1018

第一节 星形细胞肿瘤1018

第二节 少枝胶质瘤1021

第三节 脑干肿瘤1022

第四节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1023

第五节 髓母细胞瘤1025

第六节 生殖细胞瘤1029

第七节 室管膜瘤1031

第八节 垂体瘤1032

第九节 脑膜瘤1036

第十节 颅咽管瘤1038

第十一节 脊索瘤1039

第十二节 脑转移瘤1040

第三章 椎管内肿瘤1043

一、病理1043

二、临床表现1043

三、诊断1044

四、治疗1044

第十三篇 皮肤癌及恶性黑色素瘤1046

第一章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癌1046

第一节 病因与流行病学1046

第二节 病理学与临床表现1047

第三节 诊断1047

第四节 治疗1047

第二章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1050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1050

第二节 病因学与预后因素1050

第三节 诊断1051

第四节 治疗1053

第十四篇 乳腺癌1059

第一节 应用解剖1059

第二节 病理1060

第三节 蔓延及转移1061

第四节 临床分期及分期检查措施1063

第五节 早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1065

第六节 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1073

第七节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1077

第八节 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及远地转移的放射治疗1078

第九节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1080

第十节 乳腺癌的化疗和内分泌治疗1086

第十五篇 姑息性放射治疗1088

第一章 骨转移癌1088

一、骨转移的机制1089

二、诊断1089

三、治疗1089

第二章 脑转移癌1092

一、脑转移瘤的扩散方式1092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092

三、治疗1093

第十六篇 急诊放射治疗1097

第一章 肿瘤脊髓压迫1097

一、病理生理1097

二、症状与体征1097

三、诊断方式1098

四、治疗与预后1098

第二章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1102

一、上腔静脉解剖1102

二、病因1102

三、临床特征与诊断1103

四、治疗1103

附录Ⅰ 病人一般状况评分卡氏(KPS)标准1107

附录Ⅱ 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1108

附录Ⅲ 体表标志(供参考,不作为定位使用)11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