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德育论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德育论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
  • 霍福广,刘社欣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6734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德育论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信息德育的基本内涵1

(一)信息德育界定1

(二)信息德育内涵4

二 信息德育的形成与发展8

(一)信息德育形成的条件8

(二)信息德育的发展趋势11

三 国内外信息德育研究的状况13

(一)国外信息德育研究及借鉴13

(二)国内信息德育研究的发展16

本章结语19

[精彩案例点评]19

第一章 信息社会及其对人的影响23

一 信息与信息社会23

(一)信息及其本质23

(二)信息社会25

(三)网络与“网络空间”28

二 信息社会的特点32

(一)社会运行的“信息化”32

(二)虚拟社会组织大量涌现33

(三)社会结构的“网络化”35

(四)个体活动的“多样化”37

三 大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39

(一)大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需求与适应40

(二)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矛盾与不适42

四 信息社会对人的影响44

(一)信息社会对人的有利影响44

(二)信息社会对人的不利影响50

(三)趋利弊害:信息为我所用54

本章结语58

[精彩案例点评]58

第二章 信息社会的困惑60

一 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矛盾60

(一)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区别60

(二)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66

(三)思考:如何坚持虚拟性与现实性的辩正统一70

二 大众化与经典性的矛盾71

(一)信息社会的文化大众化趋势71

(二)信息社会的文化经典性诉求73

(三)大众化与经典性的统一76

(四)走出怪圈:如何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79

三 信息进化与信息异化的矛盾81

(一)信息进化与信息异化的对立81

(二)信息进化和信息异化的统一87

(三)对策:大学生如何扬弃信息异化90

本章结语92

[精彩案例点评]92

第三章 大学生的信息行为与特点95

一 大学生占用信息媒体的程度与影响95

(一)大学生占用信息媒体的程度与种类95

(二)大学生占用纸质媒体的程度与影响97

(三)大学生占用形象媒体的程度与影响100

(四)大学生占用虚拟媒体的程度与影响104

(五)大学生占用交流媒体的程度与影响109

二 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选择113

(一)信息社会对大学教育的影响114

(二)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117

三 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特点120

(一)学习、认知直观性明显120

(二)行为的自主性选择性增强123

(三)道德行为与价值取向多样124

(四)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交替125

本章结语126

[精彩案例点评]127

第四章 互联网络的功能与大学生的运用129

一 帮助大学生正确发挥互联网络的功能129

(一)拓展社会关系129

(二)开展虚拟实践130

(三)网络舆情的把握与引导132

二 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信息异化134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因134

(二)信息异化及危害145

(三)网络恶搞的辨析与防范158

本章结语166

[精彩案例点评]167

第五章 信息社会的网络德育169

一 网络德育的形成与发展169

(一)网络德育的形成169

(二)网络德育的发展171

二 网络德育的内涵与特征175

(一)网络德育的界定175

(二)网络德育的主要领域178

(三)网络德育的主要方式182

(四)网络德育的基本特征185

三 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关系187

(一)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区别187

(二)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内在联系189

(三)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互补”193

本章结语195

[精彩案例点评]195

第六章 高校信息德育的发展与特点198

一 高校信息德育不平衡发展状况透视198

(一)理论研究与实际需要不平衡198

(二)理论指导与实际发展不平衡199

(三)教育对策与现实状况不平衡201

二 高校信息德育内容的发展202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02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205

(三)网络法治规范教育209

(四)信息知识能力教育209

三 高校信息德育方法的发展212

(一)现实德育内容的信息转化方法212

(二)高校信息德育具体方法的发展219

四 高校信息德育的特点225

(一)信息德育主体的广泛性225

(二)信息德育内容的开放性226

(三)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227

(四)信息德育形式的虚拟性228

本章结语228

[精彩案例点评]229

第七章 高校信息德育的体系与模式建构231

一 高校信息德育的目标体系建构231

(一)高校信息德育目标建构的原则231

(二)高校信息德育目标建构的内容234

二 高校信息德育的规范体系建构236

(一)社会性、基础性的信息道德规范236

(二)高校大学生信息道德规范240

(三)高校信息德育的法治规范245

三 高校信息德育的原则体系建构247

(一)高校信息德育建设的基本原则247

(二)高校信息德育建设的核心原则251

四 高校信息德育自教自律模式建构257

(一)高校信息德育自教自律模式建构的依据257

(二)高校信息德育自教自律模式的特点258

五 高校信息德育检查监督模式建构261

(一)高校信息道德的体系建设要着眼于网络261

(二)要规范高校信息德育标准262

(三)必须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大学生信息德育体系265

本章结语267

[精彩案例点评]269

参考文献271

后记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