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学业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学业论
  • 凌兆福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239041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学业评定-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学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什么是新学业1

一、旧学业论1

二、新学业论2

第二节 研究新学业的意义5

第三节 新学业的特点及研究方向6

一、新学业的特点6

二、新学业论研究的方向10

第四节 研究新学业的态度、方法和步骤13

第五节 新学业的叙事研究实例15

一、班级学业求助指导15

二、“中国风、民族魂”情系九州18

三、教室“小黑板”前为何挤满家长19

第二章 新学业的理论基础21

第一节 以大学业为中心的新学业理论21

一、以大学业为中心的新学业理论21

二、以大学业为中心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22

三、以大学业为中心不同于以学科教材为中心23

四、以大学业为中心不同于以学生为中心24

五、以大学业为中心不同于以教学为中心25

第二节 新学业与素质教育理论的相互关系25

第三节 21世纪应该树立的新学业管理与评价观28

一、大学业素质观28

二、大系统整体观29

三、大评价全程观30

第四节 体现新学业基础理论的实例32

一、规定宣布之后32

二、胡老师的看法33

三、外语班的外语成绩34

第三章 新学业的发展36

第一节 新学业的由来36

一、对传统学业的反思36

二、从科学发展观看新学业38

三、素质教育视野中的新学业42

四、新课程观下的新学业44

第二节 满足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学业45

一、学生素质全面性发展要求的历史回顾46

二、新课程对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学业设计思路47

三、新课程确立了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学业目标48

四、新课程满足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学业结构49

第三节 满足学生差异性发展的学业51

一、学生学业过程中的差异性表现52

二、多元智力理论为学业的差异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54

三、新学业重视“学会学习”的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58

四、满足学业差异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方法59

第四节 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业61

一、人作为主体及其主体性62

二、做新学业的主人:重在“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63

三、支持新学业的条件:善处师生关系、学习指导和教材编写66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业凸显学生主体性发展71

第五节 新学业的发展叙事研究实例72

一、满足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学业案例72

二、满足学生差异性发展的学业案例76

三、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业案例79

第四章 新学业的管理81

第一节 适应新学业要求的学校管理81

一、学校管理应有利于学生完成新学业81

二、新学业管理的根本是加强对新课程的管理86

第二节 学校适应学生新学业的管理改革89

一、学校对新学业管理的分类90

二、学校中有利于学生新学业达成的管理要求90

第三节 学校适应新学业需求的管理案例分析94

一、对基础型课程的管理改革94

二、对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管理改革100

第五章 新学业的评价106

第一节 学业评价的原则106

一、学业评价原则的意义与作用106

二、学业评价的原则107

第二节 学业评价的方法108

一、学业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109

二、学业评价资料的分析方法110

第三节 学业评价的类型111

一、按评价的基准分类111

二、按评价的功能分类113

三、按评价的主体分类114

四、按评价的方法分类115

第四节 考试类学科学业的评价115

一、标准化考试115

二、教师自行编制的测验与评价117

第五节 非考试类学科学业的评价118

一、表现性测验与评价118

二、档案袋评价124

第六节 非考试类学科学业评价的叙事性实例128

第六章 新学业的记录与应用133

第一节 新学业的记录133

一、何谓新学业的记录133

二、新学业记录的特点134

三、新学业记录的内容135

四、新学业记录的类型136

第二节 学生成长记录册136

一、《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产生136

二、《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设计与制作138

三、《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应用对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提出的新要求147

四、《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应用149

第三节 学生成长记录袋154

一、“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来源154

二、“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定义155

三、“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类型156

四、“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组成部分158

五、“学生成长记录袋”建立过程中教师的指导159

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作品的评价165

七、“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应用167

第四节 新学业记录 叙事研究实例196

一、“预报”海啸的天使——10岁女童悌丽196

二、“突出表现”的评价记录198

三、学科学习方法的记录200

第七章 班级新学业的管理与评价204

第一节 班级新学业的提出与概念204

一、班级新学业的提出204

二、班级新学业的概念210

第二节 班级新学业的类型与内容213

一、班级新学业类型分析213

二、学科课程学习活动214

三、非学科性集体学习活动216

四、社会实践学习活动217

五、兴趣小组学习活动218

六、生活形态学习活动219

七、班级管理评价学习活动219

八、创建班级文化的学习活动219

第三节 班级新学业的功能220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220

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222

三、促进学生的差异性发展224

第四节 班级新学业的评价227

一、班级新学业评价的功能227

二、班级新学业评价的原则228

三、班级新学业的评价方式230

四、班级新学业中学生个体学业的评价232

五、班级新学业中班级学业的评价236

第五节 班级新学业的管理与发展241

一、班级新学业的主要管理对象241

二、班级新学业管理的价值取向242

三、班级新学业管理的策略243

四、促进班级新学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45

五、班级新学业的发展趋势247

第六节 班级新学业的叙事研究实例249

一、非学科性集体活动的班级新学业案例249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班级新学业案例252

三、班级管理评价活动的班级新学业案例256

第八章 学校新学业的管理与评价260

第一节 学校新学业的内涵及评价内容260

一、学校新学业的内涵260

二、学校新学业评价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依据262

三、学校新学业评价的内容264

第二节 学校新学业管理系统的分析266

一、学校新学业管理系统的构建266

二、学校新学业管理系统的运作机制271

三、学校新学业管理系统运作的外部环境272

第三节 学校新学业评价的主要手段274

一、常规性评价手段274

二、非常规性评价手段276

第四节 学校新学业管理与评价的发展趋势279

一、学校新学业管理方式的多样化279

二、学校新学业评价的人性化279

三、学校新学业管理与评价工具的现代化281

第五节 学校新学业的叙事研究实例283

一、尚德实验学校:“参与—体验—感悟”式德育学业管理与评价模式283

二、大同中学:“学分制学业管理与评价”284

三、蓬莱路第二小学:“小学生异步发展的学业管理与评价”286

第九章 新学业管理与评价的方略机制289

第一节 以学生为本的学业管理与评价的方略289

一、对传统学业管理与评价的剖析289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的介绍与分析291

三、新学业管理与评价的价值观300

四、新学业管理与评价的特征302

五、新学业管理与评价的原则303

六、新学业管理与评价的策略305

第二节 探索新学业管理与评价机制318

一、构建新学业管理与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发展320

二、在非考试类领域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328

三、开发学业管理与评价新工具,全新反映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轨迹331

后记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