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文与水资源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水文与水资源学
  • 余新晓主编;张建军,马岚,蔡体久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8610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475页
  • 主题词:水文学-高等学校-教材;水资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文与水资源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水文与水资源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

1.2 水文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及研究方法5

1.2.1 水文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5

1.2.2 水文与水资源学的研究方法6

1.3 世界和中国水资源概况7

1.3.1 世界水资源概况7

1.3.2 我国水资源概况8

1.4 水文与水资源学的任务与内容15

第2章 水分循环及其要素16

2.1 水分循环及水量平衡16

2.1.1 自然界的水分循环16

2.1.2 水量平衡20

2.2 河流和流域23

2.2.1 河流特征23

2.2.2 流域特征30

2.3 降水及其特征35

2.3.1 降水类型35

2.3.2 降水的基本要素37

2.3.3 降水特征指标37

2.3.4 平均降水量的计算40

2.3.5 影响降水的因素42

2.3.6 我国降水的特征45

2.3.7 降水的观测45

2.4 蒸发与蒸发散48

2.4.1 水面蒸发48

2.4.2 土壤蒸发50

2.4.3 植物蒸发散53

2.5 下渗56

2.5.1 下渗的基本概念56

2.5.2 下渗的物理过程56

2.5.3 影响下渗的因素59

2.5.4 下渗的测定60

2.6 径流61

2.6.1 基本概念61

2.6.2 径流的形成过程62

2.6.3 影响径流的因素65

2.6.4 径流测定69

2.6.5 洪水调查75

第3章 流域产流与汇流83

3.1 概述83

3.2 产流机制84

3.2.1 包气带和饱和带84

3.2.2 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85

3.2.3 包气带水量平衡方程86

3.3 坡面产流87

3.3.1 地表径流产流87

3.3.2 壤中流89

3.3.3 地下径流91

3.3.4 回归流92

3.3.5 山坡产流过程93

3.3.6 坡面产流模型94

3.4 流域汇流95

3.4.1 流域汇流过程与汇流时间95

3.4.2 流域汇流的影响因素96

3.5 流域水文模型96

3.5.1 流域水文模型的分类及特点96

3.5.2 集总式水文模型98

3.5.3 分布式水文模型108

第4章 流域侵蚀与产沙输沙114

4.1 概述114

4.2 坡面侵蚀114

4.2.1 坡面侵蚀类型114

4.2.2 坡面侵蚀机理115

4.3 河流泥沙120

4.3.1 泥沙的水力特性120

4.3.2 推移质运动123

4.3.3 悬移质运动124

4.4 流域产沙与输沙127

4.4.1 流域产沙127

4.4.2 流域输沙134

4.5 流域泥沙模型139

4.5.1 经验模型140

4.5.2 物理过程模型141

4.5.3 动力学模拟模型142

4.6 侵蚀与泥沙观测142

4.6.1 坡面侵蚀观测142

4.6.2 小流域输沙的观测143

第5章 水文统计153

5.1 概述153

5.2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153

5.2.1 随机变量153

5.2.2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154

5.2.3 常用的概率分布曲线156

5.2.4 随机变量的分布参数157

5.3 经验频率曲线160

5.3.1 频率分布160

5.3.2 经验频率曲线162

5.4 水文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估计163

5.4.1 水文随机变量总体分布的线型163

5.4.2 统计参数的估算164

5.4.3 适线法166

5.5 水文相关分析169

5.5.1 概述169

5.5.2 线性回归方程参数的确定170

5.5.3 简单相关系数及直线回归方程的误差171

5.5.4 相关分析应用172

5.5.5 复相关172

5.6 水文过程的随机模拟173

5.6.1 水文过程173

5.5.2 随机过程174

5.6.3 纯随机序列的随机模拟174

5.6.4 年序列的随机模拟177

第6章 水文计算180

6.1 概述180

6.1.1 水文计算主要内容180

6.1.2 水文计算基本方法180

6.2 设计年径流分析与计算181

6.2.1 年径流变化特征181

6.2.2 具有长期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计算181

6.2.3 具有短期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计算185

6.2.4 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计算186

6.3 设计洪水分析与计算188

6.3.1 设计洪水及设计标准188

6.3.2 设计洪水计算内容和方法190

6.3.3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91

6.3.4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98

6.3.5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205

6.4 排涝水文计算211

6.4.1 概述211

6.4.2 城市排涝计算213

6.4.3 农业区排涝计算214

6.5 干旱水文计算218

6.5.1 具有实测径流资料时枯水流量计算218

6.5.2 短缺实测径流资料时枯水流量计算219

第7章 生态水文221

7.1 概述221

7.2 森林水文222

7.2.1 森林水文过程223

7.2.2 森林对径流的影响225

7.2.3 森林对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225

7.3 湿地水文226

7.3.1 湿地—大气界面水文过程226

7.3.2 湿地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及其相互作用227

7.3.3 湿地水文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227

7.4 荒漠水文228

7.4.1 荒漠地区的水文过程230

7.4.2 自然因子的荒漠水文效应233

7.4.3 人为活动对荒漠水文的影响235

7.4.4 当前荒漠水文的研究重点236

7.5 农田水文237

7.5.1 农田水文特性238

7.5.2 不同类型地区的农田水资源241

7.5.3 农田生态水文过程及特点243

7.5.4 农田水资源的水利建设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244

7.5.5 农田水资源法律法规的管理措施245

7.6 草地水文246

7.6.1 草地水文过程规律246

7.6.2 草地对降水的再分配248

7.6.3 植被动态与生态水文过程的耦合效应249

7.6.4 当前草地水文的研究重点250

7.7 城市水文250

7.7.1 城市水文学概述251

7.7.2 城市水文规律251

7.7.3 城市建设中的水文效应254

7.7.4 城市水管理258

7.8 生态水文模型260

7.8.1 生态水文模型的分类及特点260

7.8.2 集总式水文模型261

7.8.3 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269

第8章 环境水文281

8.1 概述281

8.1.1 环境水文的概念281

8.1.2 环境水文的研究内容281

8.1.3 环境水文的发展趋势282

8.2 水质283

8.2.1 水质及其形成过程283

8.2.2 天然水中的成分组成284

8.2.3 天然水水质标准286

8.3 水污染292

8.3.1 水污染及其特征292

8.3.2 主要污染源及危害294

8.3.3 水污染防治296

8.4 水环境容量301

8.4.1 水环境容量概念及基本特征301

8.4.2 水环境容量计算304

8.4.3 水环境容量的应用306

8.5 环境水文模型308

8.5.1 环境水文模型及其分类308

8.5.2 环境水文模型的发展309

8.5.3 环境水文模型的应用310

第9章 水资源总论316

9.1 水资源基本概念316

9.1.1 水资源的概念316

9.1.2 水资源的基本特征317

9.1.3 水资源的分类319

9.2 地表水资源及其基本特征320

9.2.1 地表水资源的基本概念320

9.2.2 地表水资源的基本特征320

9.2.3 地表水资源的脆弱性320

9.3 地下水资源及其基本特征321

9.3.1 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概念321

9.3.2 地下水资源的基本特征322

9.3.3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325

9.3.4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331

9.3.5 地下水的运动333

9.3.6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334

9.4 土壤水资源及其基本特征334

9.4.1 土壤水资源的基本概念334

9.4.2 土壤水资源的基本特征335

9.5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335

9.5.1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35

9.5.2 生态环境需水336

9.5.3 生态环境用水336

9.5.4 用水与需水336

第10章 水资源计算与评价338

10.1 概述338

10.1.1 水资源计算与评价的发展过程338

10.1.2 水资源计算与评价的内容及分区339

10.2 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342

10.2.1 资料收集与审查342

10.2.2 径流的还原计算344

10.2.3 降水量分析计算346

10.2.4 蒸发量分析计算349

10.2.5 河川径流量的分析计算351

10.2.6 区域地表水资源分析计算354

10.2.7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357

10.3 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359

10.3.1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与分类359

10.3.2 计算分区361

10.3.3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361

10.3.4 地下水资源评价365

10.4 土壤水资源计算与评价367

10.4.1 土壤水资源量计算367

10.4.2 土壤水资源评价368

10.5 生态环境水资源计算与评价369

10.5.1 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369

10.5.2 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370

10.6 水资源综合评价371

10.6.1 水资源总量371

10.6.2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374

10.7 水质评价374

10.7.1 水质评价的概念及分类374

10.7.2 水质评价步骤375

10.7.3 水质评价方法375

第11章 水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378

11.1 概述378

11.2 水资源规划378

11.2.1 水资源规划的必要性378

11.2.2 水资源规划的科学基础379

11.2.3 水资源规划方法379

11.3 水资源保护380

11.3.1 水资源保护目的与意义380

11.3.2 水资源保护技术381

11.4 水资源管理382

11.4.1 水资源管理概述383

11.4.2 水资源管理流程与技术385

11.4.3 水资源系统综合运行管理388

11.4.4 水资源管理对策389

11.5 水资源开发利用392

11.5.1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392

11.5.2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395

11.5.3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及方法397

第12章 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水文与水资源效应400

12.1 全球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400

12.1.1 全球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的起源和发展400

12.1.2 全球变化不同尺度的水文水资源效应404

12.2 水利、水保措施的水文水资源效应406

12.2.1 水利工程措施的水文水资源效应406

12.2.2 水保措施的水文水资源效应408

12.3 城市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409

12.3.1 城市化与城市水文问题410

12.3.2 城市化的径流效应414

12.3.3 城市化的水质效应416

12.4 生态建设的水文水资源效应418

12.4.1 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与水文效应理论418

12.4.2 不同尺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水文水资源效应421

参考文献430

附录437

附录1 法律法规437

附录2 行政管理机构438

附录3 教学科研机构439

附录4 技术标准444

附录5 学术团体445

附录6 学术期刊446

附录7 相关资质单位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