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研究:诗意论与诗言意义论=A COMPARATIVE STUDY CHINESE THEORY OF POETIC MEANING AND WESTERN THEORY OF LITERARY M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比较研究:诗意论与诗言意义论=A COMPARATIVE STUDY CHINESE THEORY OF POETIC MEANING AND WESTERN THEORY OF LITERARY M
  • 吴兴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研究:诗意论与诗言意义论=A COMPARATIVE STUDY CHINESE THEORY OF POETIC MEANING AND WESTERN THEORY OF LITERARY M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上篇 以诗意论为重心的比较研究7

第一章 中西比较为何要研究意义论7

第一节 中西比较的悖谬8

第二节 于连的突破:“迂回”与“对视”18

第三节“迂回”作为对中国示意方式的探索25

第二章以“意”论诗:中西意义论论域的草描与中国诗意论的开端39

第一节以“意”论诗41

第二节“意”与意义44

第三节 意义论诸维度50

第四节 诗意论的发生:中国传统诗意论的语用转换55

第三章 诗意的独特性:从“不尽之意”到境象论64

第一节 诗意论的视角奠基64

第二节“不尽之意”78

第三节 境象论93

中篇 以诗言意义论为重心的比较研究111

第四章 言路比较一: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与中国诗意论111

第一节 研究思路:以西方为重心的比较研究111

第二节 索绪尔的奠基和意义论的转向115

第三节 形式主义的“形式”标签、陌生化与文学的意义问题123

第四节 布拉格学派与文学语言的自指性128

第五节 横纵合轴和隐喻、转喻134

第六节 第二涵义系统和意义的多元性136

第七节 文学叙事学和意义结构141

第八节 视角差异:意义领受的视角与研究的视角152

第九节 意义论视角指向的恒定、漂移与知识演进159

第五章 言路比较二:新批评与中国诗意论171

第一节 文学作品:新批评文学意义论的逻辑起点173

第二节 新批评文学意义论的独特内涵177

第三节 语义杂多:新批评文学意义论的理论核心186

第四节 语义层面的比较:“情感功能”、“语义结构”与“诗言情”、“意象”、“境界”等等192

第五节 文本意义论与作为写作术的文本形式论199

第六章 言路比较三:现象学、接受美学与中国诗意论208

第一节 胡塞尔:意识现象学的意义论209

第二节 海德格尔存在现象学的意义论216

第三节 阐释学和接受理论的文学意义论255

第四节 向内还原的两条路向:晚期海德格尔与老庄的意义论261

第五节 现象学意义论与中国诗学的品鉴论传统275

第六节 解释学、接受理论与中国诗学理解论的差异294

下篇 诗意论比较的延伸研究311

第七章 “心”的分析:中西意义论的分类学背景与传统诗意论的知识质态311

第一节“心”的知识品质314

第二节 中国诗意论的意义质态327

第八章“兴”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兴”的意向结构及效力演变的语用学分析344

第一节 语用、语构:“兴”作为一种活动345

第二节 原始的“兴”:行为构成与含义意向的扭曲348

第三节 语用转型:从“讽谏”到“兴趣354

附录 海德格尔将我们引向何方?海德格尔热与国内文艺研究后现代转向的思想进路361

第一节 历史契机:从主体论到存在论的转向363

第二节 再度发生的持续转变:从生存价值论到现代性批判367

第三节 回返源始之域:海德格尔克服现代性危机的思想进路373

第四节 跟随的错位:对海德格尔中国运用的几点反思379

参考文献384

索引394

后记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