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考古学 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夏正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考古学 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环境考古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内容1
一、环境考古学的性质和任务1
二、环境考古学的研究内容2
三、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意义3
第二节 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历史3
一、环境考古学的诞生3
二、环境考古学的发展阶段4
第三节 中国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历史7
一、萌芽时期(20世纪20—60年代)7
二、发展时期(20世纪70—90年代)9
三、新的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10
第四节 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论11
一、区域分析11
二、时间尺度12
三、二元论13
第二章 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14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4
第二节 人类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15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6
一、人类生存环境16
二、环境对人类的影响18
三、人类对环境的适应19
四、人类对环境的影响22
第四节 古代人类生态系统23
第三章 第四纪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25
第一节 第四纪气候演变25
一、第四纪前全球气候的基本面貌25
二、第四纪全球气候27
第二节 人类的诞生与进化44
一、人类的诞生44
二、人类及其文化的演进序列45
第三节 第四纪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50
一、萌芽阶段50
二、发展阶段51
三、形成阶段5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53
第一节 古代人类活动的地貌背景53
一、地貌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地位53
二、遗址的古地貌环境分析54
三、人类对栖息地的选择56
四、地貌演变与人类活动58
五、古代人类迁徙通道的地貌背景68
第二节 古代人类与气候环境72
一、气候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地位72
二、古气候的重建74
三、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79
四、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82
五、不同气候变化模式下的人类响应85
第三节 人类与水环境87
一、水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地位87
二、古代水环境状况的重建88
三、古代人类与水环境91
四、水环境变化对古代人类的影响和人类的文化适应103
第四节 人类与生物界108
一、生物界108
二、生物界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11
三、古代人类栖息地周边生物面貌的重建113
四、生物界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121
五、生物界的变化127
六、生物界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响应129
第五节 人类与土地132
一、土地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133
二、古地面和古耕地的识别134
三、土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39
四、土地性质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41
第六节 人类与岩石圈145
一、岩石圈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地位146
二、古代人类对岩石圈的利用146
三、黄土堆积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特殊地位153
四、岩石圈组成的区域差异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157
第五章 生态系统与考古学文化165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165
一、生态环境的整体性165
二、内部自我调节机制166
三、放大效应166
四、人地互动机制167
第二节 考古学文化167
一、考古学文化和文化类型167
二、划分依据168
三、文化区系170
第三节 考古文化与地理环境173
一、环境对器物形制的影响174
二、考古学文化分布的环境背景174
三、文化演替的环境背景178
第四节 聚落形态与环境180
一、聚落与聚落形态180
二、聚落考古180
三、聚落形态与环境181
第六章 人类与自然灾害190
第一节 自然灾害190
第二节 洪水灾害191
一、洪水的概念191
二、洪水沉积物192
三、古洪水分析193
四、洪水对人类的影响195
五、洪水成灾的区域差异197
第三节 史前地震203
一、概念203
二、地震灾害205
三、古地震的识别和烈度计算206
四、史前古地震对人类的影响209
第七章 旧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研究210
第一节 人类起源210
一、人类的起源地210
二、人类起源与第四纪初的环境变化212
第二节 从猿到人的生物生态适应216
一、人类的形态学特征216
二、人类的生物生态适应216
第三节 从猿到人的文化生态适应220
一、工具的使用与制造220
二、火的获取和使用221
三、生产方式的改进224
四、人类的迁徙225
第四节“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的环境背景230
一、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230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的环境背景231
三、中国旧石器中一晚期文化过渡233
第五节 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环境背景237
一、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的过渡237
二、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环境背景237
三、中国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环境背景240
第八章 新石器文化演进与全新世环境243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243
一、新石器文化的标志243
二、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246
第二节 中国新石器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环境背景248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249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不同阶段的环境特征256
第三节 农业起源265
一、末次冰消期“收获经济”的出现265
二、农业的起源267
三、有关农业起源的假说268
第四节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同一性和区域差异269
一、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同一性270
二、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区域差异272
三、区域间文化交流281
第九章 华夏文明孕育和起源的环境背景286
第一节 文明的定义286
一、文明286
二、六大文明287
第二节 华夏文明的孕育289
一、文明要素的出现289
二、中国华夏文明孕育时期的社会经济面貌294
三、华夏文明孕育时期的环境299
第三节 不同区域文明化进程的差异302
一、燕辽地区的文明化进程302
二、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化进程305
三、长江中游地区的文明化进程307
四、黄河下游海岱地区的文明化进程308
五、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文明化进程310
六、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和华夏文明的诞生311
第四节 中国文明化进程出现区域性差异的原因314
一、4200年气候突变事件的记录314
二、中国4000年异常洪水事件316
三、中原地区文明进程延续不断的原因分析320
四、中原以外地区文明化进程中断的原因330
参考书目336
热门推荐
- 772284.html
- 1624027.html
- 1453000.html
- 426785.html
- 727462.html
- 2411482.html
- 1479720.html
- 3396221.html
- 2414978.html
- 3280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5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72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2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3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52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3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5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0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6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