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鲁迅学通史 二十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宏观描述与理性反思 1 宏观反思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梦阳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4649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16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836页
- 主题词:现/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鲁迅学通史 二十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宏观描述与理性反思 1 宏观反思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鲁迅本体与鲁迅映象--20世纪中国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1
二、科学形态的鲁迅研究--鲁迅本体的趋近性还原10
三、鲁迅学--科学形态鲁迅研究的学科化形态13
四、鲁迅学史--鲁迅学缘起、发展及其精神文化背景转换、变迁的历史22
宏观描述29
第一章 鲁迅出世:中国精神文化界的惊雷(1919-1925)29
一、鲁迅出世前的精神文化背景29
二、《狂人日记》--鲁迅第一声呐喊的精神震撼33
三、鲁迅杂文最初的精神反弹39
四、《阿Q正传》问世时的精神效应40
五、各精神文化流派对《呐喊》的评论44
六、鲁迅映象的初步形成51
七、小结58
第二章 鲁迅权威地位确立后在精神文化界的反响(1925-1927)59
一、鲁迅权威地位与世界声誉的确立60
二、《彷徨》等著作引起的精神共鸣63
三、鲁迅杂文不同的精神回应69
四、狂飙社尼采精神与鲁迅精神的碰撞72
五、对鲁迅文体的初步总结78
六、两本鲁迅研究论集的出版80
七、茅盾的《鲁迅论》--鲁迅映象的第二次总结83
八、小结86
第三章 从“革命文学”的论争到瞿秋白的总结(1928-1933)87
一、创造社对鲁迅的讨伐及其精神教训88
二、钱杏邨的鲁迅论及其精神症结92
三、冯雪峰的鲁迅观及其精神依据96
四、林语堂鲁迅观的精神视角100
五、鲁迅平民精神与梁实秋贵族化精神的冲撞102
六、李何林编的两本集子与奇人邢桐华110
七、对鲁迅作品的学术分析115
八、文学史论著和国外汉学著作中的鲁迅论130
九、瞿秋白的精神总结137
十、小结149
第四章 鲁迅研究学理精神的勃兴(1933-1936)151
一、对瞿秋白的认同与鲁迅杂文研究的深化151
二、人生-艺术精神的学理化形态:李长之的《鲁迅批判》160
三、学理精神的其他表现178
四、无聊的声讨与力图学理化的异议187
五、文学史著作与国外汉学家中的鲁迅论211
六、小结225
一、各大报刊对鲁迅逝世的最初反响227
第五章 鲁迅逝世纪念中的评论与研究(1936-1937)227
二、中国共产党的唁电及其他230
三、郁达夫的《怀鲁迅》和纪念文章中的其他精粹239
四、周作人的《关于鲁迅》及其他前期友人的评论255
五、苏雪林的异议和胡适的学理精神265
六、国内悼念文章中其他有学术价值者274
七、国外悼念文章中有学术价值者290
八、小结295
一、由悼念转为学理研究--夏征农编的《鲁迅研究》出版297
第六章 鲁迅研究学理化的初步奠基(1937-1939)297
二、毛泽东的《鲁迅论》及其意义303
三、1938年版《鲁迅全集》问世317
四、上海“孤岛”关于“鲁迅风”的论争323
五、鲁座的《思想家的鲁迅》及其他有价值的论文326
六、对鲁迅古典文学著述的研究337
七、《鲁迅的创作方法及其他》等书籍出版339
八、陈独秀的独立之见344
九、小结346
第七章 鲁迅研究学理化的初步发展(1940-1949)347
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及其反响347
二、《鲁迅全集》的风行与《鲁迅三十年集》的出版358
三、冯雪峰、胡风、周扬的鲁迅论361
四、萧军编的《鲁迅研究丛刊》在延安出版380
五、巴人、平心等的专著、专论及其他388
六、鲁迅回忆录的丰收412
七、鲁迅史实研究的开山之作--林辰的《鲁迅事迹考》433
八、鲁迅传记写作的初创--欧阳凡海的《鲁迅的书》与王士菁的《鲁迅传》436
九、小结445
第八章 建国17年鲁迅研究的发展与挫折(1949-1966)447
一、冯雪峰的鲁迅论447
二、陈涌的鲁迅论453
三、唐弢的鲁迅论466
四、王瑶的鲁迅论473
五、李长之的鲁迅论476
六、林辰对鲁迅古籍整理工作的研究482
七、鲁迅回忆录与十卷本《鲁迅全集》的出版485
八、建国17年的鲁迅传记490
九、学理精神在1957年的重挫与60年代初的回归503
十、小结510
第九章 “文革”十年对鲁迅的左倾扭曲与务实派的潜在努力(1966-1976)511
一、对鲁迅的左倾扭曲511
二、毛泽东论鲁迅的二律背反514
三、务实派的潜在努力520
四、李何林的鲁迅研究522
五、小结526
第十章 新时期鲁迅研究学理精神的重振(1976-1989)527
一、70年代末的精神过渡与初步成果527
二、纪念鲁迅诞生100周年的盛会与16卷本《鲁迅全集》的出版542
三、80年代学理精神的重振与建立“鲁迅学”的倡议544
四、李何林、陈涌、唐弢等老一辈鲁迅学家的新成果547
五、林非、张恩和、孙玉石等中年鲁迅学家群的崛起556
六、王得后对鲁迅“立人”思想的提炼与阐释568
七、朱正、陈漱渝等在鲁迅史实研究中的“正误”与“求真”570
八、王富仁、钱理群等新人的出现与向精神文化视角的移位572
九、新方法、新思维的引进及其弊病582
十、袁良骏著《鲁迅研究史》的出版与研究资料的完备化584
十一、鲁迅传记的丰收587
十二、小结607
第十一章 90年代鲁迅研究学理精神的反思与升华(1990-2000)609
一、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学术讨论会与创建鲁迅学倡议的成熟化609
二、林非著《鲁迅和中国文化》与精神文化视角的深化616
三、汪晖所提出的历史“中间物”概念及其精神哲学意义627
四、鲁迅人学思想价值的凸现与对其认识的理性化630
五、鲁迅文本的细读及其意义的再发现634
六、鲁迅整理古籍工作的再研究及其空白642
七、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鲁迅研究书系”的出版644
八、鲁迅研究的新视野和新话语656
九、鲁迅传记写作的进展及不足676
十、形而上研究的突破--王乾坤著《鲁迅的生命哲学》703
十一、史的自觉--鲁迅研究学术史的视域拓展710
十二、世纪末鲁迅研究的学理升华与面临的挑战722
十三、小结734
理性反思737
第十二章 阐释世界的鲁迅世界737
一、阐释基点与契合形态737
二、阐释饱和与视角转换743
三、归元阐释与哲学意味747
四、鲁迅本体与鲁迅映象749
五、阐释世界的鲁迅世界754
第十三章 鲁迅研究中的学术哲学问题757
一、认知逻辑问题758
二、主客融合问题763
三、哲学追根问题766
四、学术范式问题771
五、必要张力问题773
六、思维方式问题775
七、鲁迅认识史上的“知性”问题778
八、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781
结语 21世纪中国鲁迅学发展前景的展望783
一、“千年意识”与21世纪783
二、知性问题与理性整合786
三、可能出现的“颠覆”788
四、切实的工作是科学诠释790
代跋 大荒原上追“过客”--为什么陪鲁迅一辈子?797
附录 平和 学理 超脱--就《中国鲁迅学通史》的写作答《北京日报》编辑问811
后记815
热门推荐
- 2252579.html
- 520029.html
- 1742188.html
- 1836576.html
- 507447.html
- 972574.html
- 1194989.html
- 3013260.html
- 3249987.html
- 33503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38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4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6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0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3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7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25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6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