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网理论与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通信网理论与技术
  • 夏靖波等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61667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通信网理论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通信网的概念1

1.1.1 通信网的组成1

1.1.2 通信网的分类1

目录1

1.2 现代通信网的特点4

1.2.1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和功能5

1.2.2 现代通信网的拓扑分类和结构6

1.2.3 网络拓扑类型举例8

1.3 网络体系分层结构及通信网协议15

1.3.1 网络体系分层的概念15

1.3.2 OSI协议的体系结构16

1.3.3 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18

1.4 通信网发展方向19

思考与练习20

本章小结20

第2章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21

2.1 路由算法概论21

2.1.1 对路由算法的要求21

2.1.2 路由选择算法22

2.2 路径选择23

2.2.1 最小支撑树23

2.2.2 点间最短路径算法25

2.3 流量分配与控制30

2.3.1 概述30

2.3.2 流量控制的方法31

本章小结32

思考与练习33

3.1.1 电话通信的起源34

3.1 电话通信网概述34

第3章 电话通信网34

3.1.2 电话通信网的特点35

3.1.3 电话通信网的分类37

3.1.4 电话通信网的发展38

3.2 电话网传输技术39

3.2.1 时分复用(TDM)技术39

3.2.2 准同步数字体系(PDH)40

3.2.3 同步数字体系(SDH)41

3.3 电话网交换技术44

3.3.1 程控交换机的任务和接续类型44

3.3.2 电路交换技术44

3.3.3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组成45

3.3.4 数字交换网络46

3.3.5 程控交换机的控制系统49

3.4.2 我国的电话网结构52

3.4 电话网组网52

3.4.1 电话网常用的网络结构52

3.4.3 用户交换机入公网方式55

3.4.4 电话网的编号原则56

3.5 电话网接口57

3.5.1 电话网接口种类57

3.5.2 接口电路的功能57

3.6 电话网信令60

3.6.1 电话网信令的种类60

3.6.2 用户线信令60

3.6.3 局间信令61

3.6.4 中国1号信令62

3.7 电话网的服务质量及运行、管理与维护(OAM)64

3.7.1 电话网的服务质量64

3.7.2 电话网的运行、管理与维护(OAM)66

思考与练习68

本章小结68

第4章 移动通信网70

4.1 概述70

4.1.1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过程70

4.1.2 移动通信网的组成71

4.1.3 蜂窝网的构成73

4.2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75

4.2.1 系统组成76

4.2.2 GSM网络结构78

4.2.3 GSM频率的配置81

4.3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82

4.3.1 CDMA的基本概念82

4.3.2 扩频通信原理83

4.3.3 CDMA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特点84

4.3.4 CDMA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与标准85

4.3.5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络规划86

4.4 集群移动通信网87

4.4.1 集群通信的概念88

4.4.2 集群通信的特点88

4.4.3 集群系统的分类89

4.4.4 集群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90

4.4.5 典型的集群移动通信网92

4.5 无线寻呼网94

4.5.1 无线寻呼系统概述94

4.5.2 无线寻呼系统的组成与分类94

4.5.3 无线寻呼频段96

4.6 公用无绳电话网96

4.7 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99

本章小结101

思考与练习102

5.1.1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103

第5章 卫星通信网103

5.1 概述103

5.1.2 卫星通信网的拓扑结构105

5.2 卫星通信网的分类与网络结构106

5.2.1 FDMA卫星通信网106

5.2.2 TDMA卫星通信网106

5.2.3 SDMA卫星通信网108

5.2.4 分组通信卫星通信网110

5.3 VSAT网112

5.3.1 VSAT概述112

5.3.2 第一代VSAT网113

5.3.3 第二代VSAT网117

5.3.4 VSAT网的发展118

5.4 卫星移动通信网MSSN124

5.4.1 引言124

5.5.1 全球卫星系统(Globalstar System)126

5.4.2 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26

5.5 CDMA卫星移动通信网126

5.5.2 漫游系统(Odyssey System)128

本章小结129

思考与练习130

第6章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网131

6.1 概述131

6.2 X.25分组网132

6.3 数字数据网DDN133

6.3.1 概述133

6.3.2 DDN的结构134

6.3.3 DDN的业务功能136

6.3.4 用户入网速率138

6.3.5 DDN的应用138

6.4.1 概述139

6.4 帧中继FR网139

6.4.2 帧中继技术原理140

6.4.3 帧中继网144

6.5 IP网络146

6.5.1 概述146

6.5.2 TCP/IP协议147

6.5.3 IP电话150

6.6 高速网络技术153

本章小结154

思考与练习155

第7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与ATM156

7.1 概述156

7.1.1 交换方式的演进156

7.1.2 ISDN的基本概念158

7.1.3 B-ISDN的概念159

7.2.1 ATM信元163

7.2 ATM通信网技术163

7.2.2 ATM网络连接166

7.2.3 虚通路交换与虚信道交换168

7.2.4 ATM信头功能170

7.3 ATM分层模型171

7.3.1 基于ATM的B-ISDN协议模型171

7.3.2 基于ATM的B-ISDN协议各层功能172

7.4 ATM交换机176

7.4.1 ATM交换机的任务176

7.4.2 ATM交换机的结构177

7.5 ATM通信网的接口184

7.6 ATM通信网信令186

7.6.1 ATM通信网信令的特点186

7.6.2 ATM通信网信令的分类187

7.6.3 ATM通信网信令体系188

7.6.4 ATM通用信令信息格式189

7.7 IP与ATM的结合技术190

7.7.1 IP与ATM技术的融合190

7.7.2 在ATM上运行IP的技术195

7.8 虚拟专用网(VPN)211

7.8.1 虚拟专用网的概念211

7.8.2 基于MPLS的VPN215

本章小结215

思考与练习216

第8章 支撑网217

8.1 No.7信令网217

8.1.1 信令的基本概念217

8.1.2 No.7信令网的概念218

8.1.4 No.7信令网的组成219

8.1.3 No.7信令网和电话网的关系219

8.1.5 No.7信令网的结构220

8.1.6 No.7信令网的路由选择221

8.1.7 No.7信令功能模块结构221

8.1.8 No.7信令功能分级结构223

8.1.9 No.7信令基本信号单元格式223

8.1.10 No.7信令传输方式226

8.1.11 No.7信令应用举例226

8.2 数字同步网227

8.2.1 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227

8.2.2 网同步技术的应用228

8.2.3 数字网的网同步方式229

8.2.4 我国数字网的同步方式231

8.2.5 定时信号分配234

8.2.6 各级时钟的技术指标和相位稳定性要求237

8.3.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240

8.3 电信管理网240

8.3.2 电信管理网的系统构成241

8.3.3 TMN管理功能的分层模型243

8.3.4 TMN的关键技术及应用243

8.3.5 网管技术的发展趋势244

8.4 智能网247

8.4.1 智能网的基本概念247

8.4.2 智能网的特点249

8.4.3 智能网编号计划和路由250

8.4.4 智能网业务举例250

8.4.5 智能网业务种类251

8.4.6 智能网的业务处理模式253

8.4.7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254

8.4.8 智能网的发展趋势256

本章小结257

思考与练习258

第9章 接入网259

9.1 接入网(AN)的基本概念259

9.1.1 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259

9.1.2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和参考模型260

9.1.3 接入网的特点与分类262

9.1.4 接入网的拓扑结构264

9.2 铜线接入网264

9.2.1 铜线接入的概念264

9.2.2 音频对称电缆265

9.2.3 DSL268

9.2.4 ADSL268

9.2.5 HDSL275

9.2.6 VDSL277

9.3.1 光纤接入网的概念279

9.3 光纤接入网279

9.3.2 光纤接入网的接口281

9.4 HFC接入网285

9.4.1 HFC接入方式285

9.4.2 HFC频谱286

9.4.3 HFC网络的优点及局限287

9.5 无线接入网287

9.5.1 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287

9.5.2 无线局域网(WLAN)288

9.5.3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LMDS)289

9.5.4 直接广播卫星(DBS)290

9.5.5 HomeRF291

9.5.6 蓝牙292

本章小结294

思考与练习295

10.1.1 NGN的概念及分层296

第10章 下一代网络(NGN)296

10.1 概述296

10.1.2 NGN的特征和业务承载网的界定297

10.2 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300

10.2.1 面向NGN的软交换300

10.2.2 基于软交换的NGN体系结构301

10.2.3 软交换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情况302

10.3 NGN业务技术及发展方向304

10.3.1 NGN的业务模型304

10.3.2 NGN的业务技术305

10.3.3 NGN的发展方向308

10.4 网格技术309

本章小结312

思考与练习313

参考文献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