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法律与伦理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法律与伦理问题研究
  • 赵兴宏,毛牧然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4939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法律与伦理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相结合的哲学思考1

1.1 信息网络技术概述1

1.1.1 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概述1

1.1.2 信息网络技术的未来——融入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网络技术3

1.2 网络法律与伦理问题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5

1.2.1 数字化社会关系客体是网络法律与网络伦理研究的对象5

1.2.2 网络化的社会实践问题的道德与法律调整7

1.3 论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的辩证关系10

1.3.1 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必须联合起来发挥其社会功能10

1.3.2 以德治网弥补依法治网之不足,开展“网络文明工程”建设意义重大11

1.3.3 依法治网弥补以德治网之不足,依法治网已初见成效13

2 网络著作权问题研究16

2.1 网络作品16

2.1.1 网络作品的定义及其特点16

2.1.2 网络作品的分类16

2.1.3 论数据库的法律保护18

2.2.1 对网络作品权利人权利的哲学分析24

2.2 网络作品权利人的权利24

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关于网络作品权利人的几项新权利25

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仍须完善的网络作品权利人的两项权利30

2.3 对网络作品权利人权利的限制问题31

2.3.1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31

2.3.2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制度33

2.3.3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35

2.4 对网络作品权利人加强保护的有关法律制度与措施35

2.4.1 著作权自愿登记制度35

2.4.2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37

2.4.3 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实施行政管理以加强版权保护42

2.4.4 技术保护措施在预防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行为中的作用46

2.5 网络侵权行为及对网络作品权利人的法律救济49

2.5.1 网络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49

2.5.2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分类53

2.5.3 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55

3 电子商务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62

3.1 域名法律问题研究62

3.1.1 域名简介62

3.1.2 域名与其他商业标识权的相互侵权的案件类型69

3.1.3 对域名相关的侵权纠纷的预防措施72

3.1.4 与域名有关的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73

3.2 电子商务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77

3.2.1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及法律适用77

3.2.2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87

3.3 电子商务中的税收法律问题91

3.3.1 电子商务对现行税收制度的影响92

3.3.2 各国及国际组织在电子商务税收问题上的政策94

3.3.3 我国在电子商务税收问题上的对策96

3.4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99

3.4.1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加强保护100

3.4.2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隐私权保护法》,保护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隐私权104

3.4.3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刑法保护105

4 网络隐私权问题研究106

4.1 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106

4.1.1 隐私与隐私权106

4.1.2 网络隐私107

4.2.2 专门的网络窥探业务110

4.2 侵犯网络隐私权的各种情形110

4.2.1 网站对个人信息的侵害110

4.2.3 设备供应商的侵权行为111

4.2.4 电子邮件、网络广告中的个人隐私问题111

4.2.5 电子商务中的隐私权问题112

4.2.6 黑客的攻击112

4.2.7 网络隐私权侵害行为的构成要件113

4.3 世界各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模式113

4.3.1 美国:业界自律模式113

4.3.2 欧盟:立法规制模式115

4.4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现状及立法建议116

4.4.1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现状116

4.4.2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建议116

5 网络犯罪118

5.1 网络犯罪的概念、特点、构成要件118

5.1.1 网络犯罪的概念118

5.1.2 网络犯罪的特点119

5.1.3 网络犯罪的构成要件121

5.2.1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125

5.2 网络犯罪的种类及其处罚125

5.2.2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129

5.2.3 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工具的犯罪133

5.3 网络犯罪的对策与防范措施136

5.3.1 加强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136

5.3.2 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机制138

5.3.3 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140

5.3.4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141

5.3.5 司法对策142

5.3.6 提高技术防范能力143

5.3.7 国际合作145

6 网上有害信息的防范146

6.1 网上有害信息的分类与社会危害性146

6.1.1 网上有害信息的分类问题146

6.1.2 网上有害信息的社会危害性149

6.2 网上有害信息的技术防范152

6.2.1 网上有害信息技术防范措施概述152

6.2.2 格雷厄姆对网上有害信息技术防范措施作用的评论153

6.3 网上有害信息的道德防范与法律防范157

6.3.1 网上有害信息的道德防范157

6.3.2 网上有害信息的法律防范158

6.3.3 格雷厄姆网络信息的道德与法律防范理论述评159

7 网络案件诉讼中的问题164

7.1 网络案件的诉讼管辖164

7.1.1 职能管辖164

7.1.2 立案管辖165

7.1.3 审判管辖166

7.2 网络案件的证据170

7.2.1 计算机证据及其特点170

7.2.2 计算机证据的收集172

7.2.3 计算机证据的保全175

7.2.4 计算机证据的审查判断176

7.3 网络案件诉讼中的两个程序问题176

7.3.1 网络案件的侦查176

7.3.2 网上审理183

8.1 网络伦理的内涵、特点和趋势187

8.1.1 自主性187

8 网络伦理的基本评价187

8.1.2 开放性189

8.1.3 多元性189

8.2 网络技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190

8.2.1 积极影响190

8.2.2 消极影响193

8.3.2 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197

8.3.3 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97

9 网络伦理的构建199

9.1 网络道德主体的道德建设199

9.1.1 网络道德主体的范围199

9.1.2 网络主体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200

9.1.3 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203

9.2.1 确立网络道德规范的意义207

9.2 网络道德规范207

9.2.2 网络道德规范的内容209

9.2.3 网络道德规范的应用215

9.3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道德修养水平216

9.3.1 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道德修养的意义216

9.3.2 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式218

10 高校学生的网络伦理状况与道德教育221

10.1 高校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调查分析221

10.1.1 调查方式和结果分析221

10.1.2 对策研究224

10.2 对高校德育进网络工作状况的评价225

10.2.1 认识层面上的评价225

10.2.2 领导和保障层面上的评价227

10.2.3 管理层面上的评价229

10.2.4 队伍建设层面上的评价232

10.2.5 途径和方法层面上的评价233

10.3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234

10.3.1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实现德育进网络的基本条件235

10.3.2 以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德育的网络化建设236

10.3.3 讲究德育进网络的方法238

10.3.4 探索德育进网络的途径241

主要参考文献253

8.3 网络伦理建设应当遵循的原则296

8.3.1 现代与传统的统一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