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常用实验技术精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医学常用实验技术精编
  • 党双锁主编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 ISBN:750625336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实验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常用实验技术精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1

第一节 培养室的基本条件1

一、培养室设置1

二、培养室仪器、器械及器皿1

目录1

第二节 培养试剂2

一、水、平衡盐液2

二、培养基3

三、底物溶液3

四、培养基添加剂3

五、消化液3

八、清洁液的配制和使用注意事项4

六、pH调整液4

七、抗生素液4

第三节 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5

一、清洗5

二、包装及消毒5

三、无菌操作5

四、取材5

五、细胞分散法6

六、淋巴细胞分离法6

七、细胞计数6

第四节 原代培养6

第五节 传代培养7

一、操作步骤7

二、注意事项7

一、操作步骤8

二、注意事项8

第六节 体内细胞培养8

一、瘤细胞悬液接种8

二、腹水瘤的建立与腹水瘤的接种8

第七节 培养细胞的观察8

一、细胞培养常规检查(活细胞直接观察)8

二、环境9

一、营养9

第八节 影响细胞生长的因素9

二、细胞生物学检测9

第九节 细胞培养污染的控制10

一、污染的概念10

二、污染的种类及表现10

三、污染的预防及消除10

四、支原体污染的对策10

第十节 培养细胞的冻存、复苏与运输11

一、细胞冻存11

二、复苏方法12

三、细胞运输12

一、培养基的基本成分13

第一节 培养基13

第二章 细菌培养技术13

二、培养基制备的一般程序14

三、常用培养基14

第二节 细菌培养法17

一、细菌检验室的一般注意事项及无菌技术17

二、接种环和接种针的使用17

三、接种操作区17

四、接种法18

五、培养法19

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21

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检测21

第一节 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检测21

第三章 免疫学技术21

第二节 抗体及其相关技术22

一、免疫血清的制备22

二、直接凝集反应22

三、沉淀反应24

第三节 细胞免疫测定25

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5

二、体外抗体形成细胞的检测25

第四节 免疫标记技术26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6

二、免疫荧光技术27

三、放射免疫测定法28

一、杂交瘤的基本原理29

二、实验材料29

三、杂交瘤细胞制备29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技术29

四、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30

五、杂交瘤细胞筛选31

六、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31

七、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31

一、免疫组化实验室的建设32

二、免疫组化试剂的选择32

第一节 免疫组化实验室的建设和试剂的保存32

第四章 免疫组织化学实用技术32

三、抗体的配制和保存33

四、常用免疫组化缓冲液的配制和保存34

第二节 组织标本的处理35

一、组织标本的取材35

二、组织标本的固定35

三、组织的脱水、透明、浸蜡37

四、组织样本的包埋37

第三节 组织切片的准备37

一、一般性准备工作37

二、载玻片的清洁37

第四节 组织切片的制作38

一、石蜡切片法制作过程38

三、载玻片的表面处理38

四、盖玻片的处理38

二、冷冻切片法制作过程39

第五节 常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39

一、酶标抗体法39

二、酶桥法(enzyme bridge method)39

三、PAP法(peroxidase antiperoxidase method,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40

四、双PAP法40

五、BRAB法(bridged avidin-biotin technique,桥抗生物素-生物素技术)41

六、LAB法(labelled avidin-biotin technique,标记生物素-抗生物素技术)41

七、SPA-HRP用于间接法的染色41

十、快速ABC法(antibody-avidin-biotin-HRP complex,抗体-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42

八、SPA用于PAP法42

九、ABC法(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42

十一、二步ABC法43

十二、SABC法43

十三、SP(streptavidin-peroxidase,SP)免疫组化法43

十四、Envision Ⅰ法44

十五、CSA法(catalyzed signal amplific-ation,CSA催化信号放大法)44

第六节 内源性酶的消除和血清封闭45

第七节 抗原修复45

一、蛋白酶消化法46

二、热诱导抗原修复47

四、抗原热修复应注意的问题49

三、蛋白酶消化法与热修复法的联合应用49

第八节 抗体孵育50

第九节 免疫组化切片的显色50

一、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免疫组化试剂盒的显色50

二、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免疫组化试剂盒的显色51

三、免疫组化显色中的注意事项51

第十节 免疫组化切片的复染和封固52

一、常用的复染方法52

二、常用的封固方法53

三、常见免疫组化标记酶的种类和显色剂、复染剂、封片剂间的匹配53

第十一节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判断54

一、免疫组化对照的设置54

一、对照切片和待检测组织切片均无着色55

二、特异性染色和非特异性染色的鉴别55

第十二节 免疫组化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55

二、阴性对照没有染色,而阳性对照标本和待检测组织切片呈弱阳性56

三、切片染色太深或整张切片均出现染色56

四、切片上有许多杂质57

五、没有复染色或复染色太浅57

六、复染色太深或复染和DAB反差太小57

七、染色标本未按所期望的表达(浆以及核)57

八、所有切片包括阴性对照切片均呈现弱阳性反应58

九、所有切片均出现非特异性背景染色58

十、阳性对照染色良好,待检测切片均无阳性反应,呈现假阴性59

十一、切片着色不匀59

一、设计策略60

第二节 组织芯片的制备60

第五章 组织芯片技术60

第一节 概述60

二、制备方法61

三、组织芯片的检测62

四、组织芯片与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的区别62

第三节 组织芯片技术的优点62

一、可提高组织学实验的效率62

五、有利于节约实验试剂63

二、组织芯片技术的应用领域63

第四节 组织芯片的应用63

一、组织芯片的应用方式63

四、有利于原始存档蜡块的保存63

三、便于设置实验对照63

二、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63

第五节 组织芯片存在的问题64

一、组织芯片的制备问题64

二、组织芯片分析的自动化问题64

三、建立组织库的问题64

第六章 染色体分析技术65

第一节 人体外周血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65

一、实验原理65

二、实验用品66

三、分析步骤66

第三节 染色体核型分析67

三、分析步骤67

一、实验原理67

第二节 染色体G显带技术67

二、实验用品67

第四节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68

一、实验原理68

二、实验用品69

三、分析步骤69

三、分析步骤70

一、实验用品70

四、结果分析70

第六节 人体染色体脆性位点检测方法70

二、实验用品70

一、实验原理70

第五节 微核检测方法70

二、分析步骤71

第七节 人类体细胞X染色质检测方法71

一、实验用品71

二、分析步骤71

第八节 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法(SCE)71

一、实验原理71

二、器材与试剂72

三、分析步骤72

第七章 蛋白质研究技术73

第一节 蛋白质的提取和溶解73

一、蛋白质的破碎和溶解74

二、包涵体蛋白质的溶解75

第二节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75

一、紫外吸收法76

二、Lowry法(Folin-酚法)76

三、Bradford法(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77

第三节 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77

一、蛋白质样品的浓缩77

二、离子交换层析80

三、疏水作用层析86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析鉴定93

一、电泳分析93

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97

三、蛋白质变性和复性分析100

第五节 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102

一、样品的制备103

二、第一向电泳(等电聚焦,IEF)104

三、凝胶的平衡105

四、第二向电泳(SDS-PAGE)105

五、染色105

六、图像捕获与分析107

七、注意事项107

第八章 核酸研究技术108

第一节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108

二、单酶消化DNA样品反应109

一、材料109

三、多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样品110

四、注意事项110

第二节 核酸探针标记111

一、放射性核素α-32P随机引物延伸标记方法111

二、光敏生物素标记方法112

三、地高辛标记的DNA探针113

第三节 斑点/狭缝杂交技术113

一、仪器及试剂114

二、方法114

三、注意事项115

第四节 Southern印迹技术116

一、仪器与试剂117

二、方法117

三、注意事项118

第五节 Northern印迹技术119

一、材料与试剂119

二、方法119

三、注意事项120

第六节 原位杂交技术120

一、材料与试剂121

二、方法122

三、注意事项122

第一节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125

第九章 PCR技术及其应用125

第二节 PCR反应体系的组成及影响扩增效率的因素126

一、PCR反应体系的组成126

二、基础PCR及最佳条件127

三、耐热性DNA聚合酶130

四、引物的设计合成133

第三节 模板DNA的制备136

一、模板DNA制备的基本方法136

二、临床标本制备模板DNA138

三、穿刺细胞DNA的提取139

五、胰液标本的DNA的提取140

四、石蜡包埋标本DNA的提取140

六、RNA模板的制备141

第七节 常用的PCR产物检测方法142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142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42

三、PCR产物的核酸杂交检测142

第八节 影响PCR扩增效率的因素143

第九节 非同位素探针的PCR标记法144

一、标记的相关因素144

二、标记的步骤144

三、注意事项145

第十节 定量PCR145

一、DNA的定量145

二、RNA的定量146

第十一节 PCR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50

一、PCR中常出现的问题150

二、PCR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52

第十章 PCR衍生技术153

一、热启动PCR153

二、LA PCR154

三、套式PCR158

四、反转录PCR158

五、锚定PCR158

六、PCR-ELISA162

七、免疫PCR162

八、原位PCR164

九、序列特异性引物PCR166

十、单链构型多态性(一个碱基置换的简便检出法)167

十一、PCR-SSOP法169

十二、RNase保护法170

十三、微量DNA变异的检测171

十四、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73

十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174

十六、用PCR分析大范围的DNA变异——差异显示分析法(DDA)175

十七、用PCR分析大范围的DNA变异——代表性差异显示分析法(RDA)175

十八、mRNA差异显示PCR176

十九、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180

二十、AP-PCR181

二十一、PCR克隆183

二十二、PCR产物的碱基测序184

二十三、用λ核酸外切酶测定碱基序列186

二十四、用PCR导入基因突变188

二十五、同源重组子的PCR筛选法189

二十六、cDNA末端快速扩增189

二十七、cDNA文库的构建及筛选193

二十八、利用PCR技术建立染色体探针池193

二十九、用连接酶介导的PCR进行DNase足迹分析194

三十、柄式PCR(Panhandle)200

三十一、表达PCR(E-PCR)201

三十二、用SNuPE分析法定量分析等位基因特异性序列中单一核苷酸差异203

三十三、应用连接介导PCR进行基因组DNA测序和足迹分析204

三十四、应用任意引物PCR进行DNA指纹分析206

第十一章 药理学常用研究方法209

第一节 新药临床研究的盲法设计209

一、盲法设计的目的和原则209

二、简单设盲法210

三、平行随机设盲法210

第二节 受体动力学研究210

一、药物-受体结合的定量关系211

二、量-效关系的运算过程213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研究217

一、概述217

二、单室模型218

三、两室模型220

四、多次口服给药221

五、生物利用度222

第四节 生物等效性检验的计算及计算程序223

一、生物等效性检验与显著性检验223

二、生物等效性检验的理论根据223

三、常用生物等效性检验方法224

第十二章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226

第一节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226

一、实验动物226

二、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227

三、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228

第二节 动物实验229

第三节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231

一、动物模型的含义231

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232

第四节 转基因动物232

一、转基因(transgenic animal)动物的概念233

二、基因的结构和调控233

三、用显微注射法制作转基因小鼠233

四、利用胚胎干细胞制作转基因小鼠237

五、复制缺陷型反转录病毒作为载体的方法240

六、精子作为载体的方法241

七、整合外源基因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241

十、应用242

九、展望242

八、几种转基因动物制作方法比较242

第五节 动物克隆技术进展243

一、动物克隆的理论依据243

二、动物克隆的技术可行性244

三、动物克隆存在的问题245

四、转基因克隆技术246

五、讨论与建议246

六、动物克隆技术应用前景246

第六节 卵巢移植和体外受精248

一、卵巢移植248

二、体外受精248

一、抓取和固定的方法249

第七节 常用动物实验方法249

二、性别判定252

三、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252

四、给药方法254

五、麻醉法256

六、采血258

七、安乐死法259

八、交配和妊娠的确认261

九、动物实验室的消毒261

第十三章 临床实验研究常用统计学方法263

第一节 概述263

一、统计学在临床实验研究中的作用263

二、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基本步骤264

三、统计方法的选用265

第二节 临床实验研究设计266

一、实验研究的分类及其基本要素266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68

三、随机化分组方法269

四、样本含量估计方法270

五、临床实验中常用的设计方法271

六、实验中的盲法273

七、剂量和量效关系设计273

第三节 临床实验研究常用统计分析方法274

一、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274

二、计量资料统计方法275

第四节 临床研究论文写作的统计要求277

一、摘要277

二、材料与方法277

三、结果277

四、讨论279

第十四章 常用器械消毒与处理281

一、清洗281

二、灭菌法282

三、消毒法284

附录Ⅰ 常用词汇中英文对照285

附录Ⅱ 常用单位292

参考文献2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