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考试与学校教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考试与学校教育
  • 贾非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31907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考试与学校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秦汉时期的选举制与学校教育16

一、先秦时期的乡举里选16

(一)西周选举制与学校教育16

(二)春秋战国时期选士与养士18

(三)儒家“仕”与“学”的思想18

二、秦汉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文教政策19

三、汉代的学校制度19

(一)汉代的官学20

(二)汉代的私学23

四、秦仕进制度24

五、以察举为主体的两汉选举制度26

(一)察举的科目26

(二)察举的方法31

(三)察举后的任用36

(四)征辟36

(五)试学僮、博士弟子课试及博士三科38

六、秦汉时期取士制度与学校教育关系40

(一)察举制度的利弊40

(二)两汉考试制度的意义及特点42

(三)两汉取士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4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45

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45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46

(一)三国时期的学校47

(二)两晋学校48

(三)南北朝的学校50

(一)九品中正制的起源52

三、九品中正制及其他选举制度52

(二)九品中正制产生与发展过程53

(三)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54

(四)九品中正制的实施规则55

(五)九品中正的任用58

(六)九品中正制的流弊及其历史意义59

四、九品中正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61

(一)考试的强化与世族的衰落61

(二)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的影响62

隋唐的科举与学校教育65

一、隋唐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科学65

二、隋唐的学校制度66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74

三、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形成74

(二)考生的资格及种类76

(三)科举科目78

(四)科考过程85

(五)考试方法87

(六)考试官和举官91

(七)《科举格》制定的意义93

(八)铨选授官94

(九)放榜96

(十)科举礼节97

(十一)中举后各种庆祝仪式98

(十二)唐科举制度的社会功能及流弊99

四、隋唐的科举与学校教育104

(一)科举考试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兴衰104

(三)科举制度又影响士子的学风105

(二)科举制影响学校培养目标的制定105

五、五代的学校制度与科举106

宋代的科举与学校教育107

一、宋代的社会经济结构107

二、宋代的学校制度及学校教育108

三、宋代的科举制度118

(一)科举类别119

(二)贡举程序119

(三)报考资格123

(四)考试时间124

(五)考试科目124

(六)考务规则125

(七)列等授官127

(八)制举129

(九)武举130

(十)科举的意义及弊端130

四、宋代的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133

(一)三次兴学133

(二)改革的焦点及争论的实质140

辽、金、元时期的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144

一、辽、金、元的学校教育144

(一)官学教育144

(二)私学和书院145

(三)社学146

二、辽、金、元的科举制度146

(一)辽代科举制度146

(二)金代科举制度147

(三)元代科举制度149

三、辽、金、元科举制度特点及其与学校教育关系151

一、明代社会概况和文教政策153

明代的科举与教育153

二、明代的学校教育155

(一)中央官学156

(二)地方官学159

(三)社学161

(四)书院161

三、明代的科举与八股取士162

(一)科举制度的确立162

(二)科举考试过程及方法163

(三)南北榜之争与士子出路167

(四)科场规则169

(五)八股文169

四、明代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关系175

一、清代社会结构及文教政策178

清代的科举与学校教育178

二、清代的学校教育179

三、清代的科举取士186

(一)考试过程186

(二)考试方法190

(三)考务规则191

(四)科场案192

四、清代的学校教育与科举194

五、科举制度的消亡195

考试制度存在的社会制约性198

附录220

一、清代乡、会试试题示例220

二、清代科举考试主要文体示例229

三、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2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