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科学发展和地方政府政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区域科学发展和地方政府政策
  • 梁小青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0435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区域发展-研究-中国;地方政府-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科学发展和地方政府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发展目标确定的基础:科学发展模式1

第一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和科学发展模式涵义1

一、可持续发展涵义及其理论模型1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一般模式研究和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分类3

三、科学发展模式涵义6

第二节 科学发展模式的地方政府实践探讨8

一、选择科学发展模式的现实困难8

二、地方科学发展模式四种选择取向11

三、不同发展基础的地方政府对科学发展模式的选择14

第二章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能力评估19

第一节 区域文化19

一、文化对经济的影响19

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21

第二节 发展现状24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24

二、城区与乡村26

三、经济结构与工业化“新”的程度28

四、财政收入32

第三节 发展的动力在哪里?33

一、自然动力33

二、经济动力36

三、创新动力39

第三章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外部环境审视44

第一节 外部环境审视焦点:优势鉴别44

一、比较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类型45

二、竞争优势理论48

第二节 外部环境审视结晶:发展定位51

一、城市发展定位误区及原因52

二、城市发展定位“路线图”53

第三节 荆门外部环境审视与发展定位56

一、荆门在全国的定位57

二、荆门在“中部”的位置59

三、荆门在湖北省的定位62

四、荆门发展定位的思考63

第四章 科学发展目标的初步确定67

第一节 SWOT分析法:目标制定的基本方法67

一、优势68

二、劣势70

三、机遇71

四、威胁72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发展目标制定的指导原则74

一、新的财富观74

二、新型工业化78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79

第三节 指标体系:目标制定的直接体现81

一、科学发展的目标构成81

二、科学发展指标体系83

第五章 地方形象设计与形象竞争力培育87

第一节 地方形象:源于企业形象的区域形象特例88

一、地方形象概念溯源88

二、地方形象定位与评价91

三、地方形象现状和原因分析93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地方形象设计95

一、科学发展观下的地方形象结构分析95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地方形象内在精神系统设计96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地方形象外在识别系统设计100

第三节 城区集聚:地方形象竞争力培育的实践基础102

一、城市经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地方形象设计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103

二、城区集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地方形象设计亟待重视的实践问题105

第六章 围绕城镇化,推进新型工业化108

第一节 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关系108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溯源109

二、中国传统工业化道路沿革111

三、传统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中国实践112

第二节 工业化内涵拓展与新型工业化提出114

一、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化的新内涵114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环节效益比较116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追问118

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关系121

一、正确认识城镇化121

二、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城镇主导作用124

第四节 城镇化和工业化关系实证解析126

一、荆门城镇化、工业化现状126

二、荆门围绕城镇化、推进工业化总体构想130

第七章 城区竞争力建设133

第一节 强化科学发展观对城区经营的指导134

一、强化一种科学精神134

二、关注二种共性资源136

三、明确三条经营原则138

第二节 搞好城区科学规划,走紧凑型发展道路139

一、搞好城区科学规划139

二、确定最佳规模140

三、走紧凑型城市道路,追求精明增长143

第三节 建设城区生态竞争力146

一、城市竞争力生态化走势147

二、人居环境理论简介147

三、提升城区生态竞争力149

第四节 提升城区竞争力案例分析151

一、北京密云县城区经营152

二、荆门城市总体规划与生态竞争力建设评述153

第八章 绿色制造:新型工业化微观探讨158

第一节 绿色制造概述159

一、绿色制造涵义159

二、绿色制造发展现状163

第二节 绿色制造: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165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四大理论基础166

二、以绿色设计为核心的技术体系169

三、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特征体现172

第三节 由“斯达模式”所作的绿色制造荆门联想174

一、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国有企业的“斯达模式”174

二、“斯达模式”的荆门企业信息化启示176

三、传统企业实施绿色制造的动力分析与对策建议——以荆门为例179

第九章 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宏观“抓手”183

第一节 亟待界定的主导产业概念184

一、主导产业概念的百家争鸣184

二、实践中的主导产业概念辨析186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选择:一枚“硬币”的正反二面189

一、优化产业结构189

二、主导产业选择 193

第三节 围绕产业集群的产业竞争力的二次飞跃196

一、由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传统工业化背景下的竞争力飞跃196

二、由产业集群到生产性服务业: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竞争力飞跃198

第四节 荆门产业发展现状简评200

一、荆门产业发展现状201

二、荆门产业发展的原则性思考203

第十章 统筹城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7

第一节 城乡联系理论综述207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城乡联系理论208

二、城乡联系模式211

三、城乡联系途径213

第二节 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涵义214

一、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内在逻辑214

二、农民进城居住:以城带乡主要内涵216

三、生产发展过程中实现农民就地转化:以工哺农题中之义218

第三节 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各自主体的关键问题221

一、地方政府的思想观念问题221

二、农民的自身素质问题223

第四节 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的荆门实践225

一、以城带乡共建和谐——仙居乡“回归自然·乡村游”226

二、以工哺农共同发展——荆门双低油产业发展228

三、激发主体意识——漳河镇迎接村的新农村建设231

第十一章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强化自主创新能力233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区域创新理论233

一、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理论234

二、传统经济条件下的创新内涵237

三、信息化潮流下创新特点240

第二节 区域创新模式与创新节点242

一、可以借鉴的区域创新模式242

二、政府管理244

三、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地方教育245

四、企业、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247

第三节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荆门思考250

一、挖掘财力,科学激励创新主体250

二、行使政府权威,理性整合创新资源252

热门推荐